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0)
2023(9453)
2022(8360)
2021(8070)
2020(6792)
2019(15810)
2018(15935)
2017(30693)
2016(16552)
2015(18708)
2014(18595)
2013(18420)
2012(16709)
2011(15016)
2010(14788)
2009(13339)
2008(12863)
2007(10990)
2006(9506)
2005(8094)
作者
(47667)
(39409)
(39061)
(37101)
(25131)
(18843)
(17722)
(15754)
(14974)
(13913)
(13604)
(13003)
(12332)
(12313)
(12075)
(11998)
(11823)
(11782)
(11107)
(11056)
(9901)
(9486)
(9368)
(8884)
(8835)
(8795)
(8681)
(8630)
(7859)
(7822)
学科
(63725)
经济(63653)
管理(51470)
(47484)
(41513)
企业(41513)
方法(31645)
数学(26838)
数学方法(26536)
(15963)
(15644)
中国(15495)
(15422)
业经(14893)
地方(12841)
技术(12273)
理论(12002)
(11789)
(10898)
贸易(10893)
农业(10713)
(10565)
(10354)
财务(10294)
财务管理(10277)
(10238)
环境(10047)
(10021)
企业财务(9742)
教育(9452)
机构
大学(234938)
学院(231888)
管理(99038)
理学(87030)
(86920)
理学院(86088)
经济(84866)
管理学(84625)
管理学院(84220)
研究(73106)
中国(52226)
(49942)
科学(47629)
(38299)
业大(35963)
(35950)
(35133)
研究所(33154)
中心(32971)
(31744)
财经(31546)
北京(31352)
(31130)
师范(30875)
(28744)
农业(27582)
(26670)
(26629)
师范大学(25121)
商学(25036)
基金
项目(166479)
科学(130935)
研究(121861)
基金(120960)
(104907)
国家(104022)
科学基金(90109)
社会(75108)
社会科(71082)
社会科学(71063)
基金项目(65605)
(65040)
自然(60099)
自然科(58709)
自然科学(58696)
自然科学基金(57642)
教育(55569)
(54731)
编号(50534)
资助(49217)
成果(40530)
重点(36387)
(36172)
(35124)
(34468)
课题(33560)
创新(32579)
项目编号(31903)
科研(31710)
教育部(31111)
期刊
(91381)
经济(91381)
研究(65518)
中国(39912)
学报(37164)
管理(35490)
科学(34540)
(31291)
大学(27795)
(27469)
教育(26693)
学学(25892)
农业(22430)
技术(20021)
图书(15966)
业经(15538)
(15373)
金融(15373)
财经(14342)
经济研究(14013)
科技(12842)
理论(12626)
(12021)
实践(11919)
(11919)
情报(11788)
问题(11603)
技术经济(11428)
(11216)
现代(10787)
共检索到321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楠  陈详详  陈劲  
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厘清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现有研究关于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影响的争论,推动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以现有文献为基础,理清了物质奖励与知识共享之间的争议关系,构建了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框架,从整合视角进一步分析了争论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未来可以通过划分知识类型、细化物质奖励及奖励对象,引入新视角、引入新的调节及中介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构建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框架,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物质奖励影响知识共享过程的理解,推动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也能更好地指导企业运用物质奖励对员工知识进行管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彦婷  段光  杨忠  金辉  
通过对高科技企业366名研发人员的实地调查,从主观规范的视角探讨物质奖励和集体主义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集体主义文化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意愿的产生具有积极影响,主观规范在其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与预期假设不同,物质奖励对知识共享意愿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琴琴  张梦  付晓蓉  
学术界早就关注虚拟社区知识分享的激励问题,但主要探讨单一激励模式对知识分享的影响,而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两种激励的交互作用少有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通过情景模拟实验,研究旅游虚拟社区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交互作用对用户知识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有精神奖励的情况下,物质奖励不是越高越好,高水平物质奖励不如低水平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激励作用;与此同时,低水平物质奖励比没有物质奖励好,即不存在“少不如无”的现象。此外,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自我效能和获益感知的中介作用,揭示了两类奖励的交互作用对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莹莹  陈建斌  程宝栋  
在线知识社区的激励体系包括社会化措施和市场化措施,不同激励措施如何组合可推动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研究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平台激励组态,能够为平台更好地激励用户参与、推动在线知识社区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市场化激励和社会化激励两个维度,分析六种平台激励措施驱动用户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表明,平台激励体系的六个因素均不构成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单一必要条件。知识资本增值的平台激励组态路径有四类,分别为技能提升型、社区交流驱动型、社会化激励主导型和市场社会共驱型。社会资本增值的平台激励组态路径有两类,分别为现金收益敏感型和虚拟货币敏感型。研究发现,社会认同、社区声誉和技能培训在知识生产激励中发挥重要作用;近30%的用户可能基于纯粹经济收益参与知识生产,其中可能存在所谓的“薅羊毛”行为;社区交流是社会资本增值的核心存在条件,辅以技能培训和虚拟货币激励,可以显著促进社会资本增值。由此,平台不仅应重视高水平知识生产者的激励,还应重视普通用户和知识寻求者的激励,并根据用户不同的心理需求,综合应用社会化激励和市场化激励手段。同时,可建立相应的用户行为识别机制,及时从平台规则、激励体系等方面做出调整,推动在线知识社区的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灿辉  安立仁  
文章基于期望理论研究经济奖励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识别认知风格、知识隐性程度及两者的交互对经济奖励与个体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对400余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奖励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认知风格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与创新者相比,适应者对经济奖励更敏感;知识隐性程度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随着知识隐性程度的增加,经济奖励对知识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减弱;认知风格与知识隐性程度的交互的调节作用也得到验证。随着个体认知风格越来越偏向创新者,知识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德锋  江霞  赵平  
本文从奖励分享角度探讨品牌体验分享行为对分享者本人原有品牌至爱的影响,并考察奖励水平、奖励类型及奖励来源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奖励体验分享有助于构建分享者的品牌至爱,奖励正面的体验分享对分享者本人的品牌至爱具有正向影响,奖励负面的体验分享可以减小分享者品牌至爱的负向变化,但是高低奖励水平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正面分享情境下,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负面分享情境下,精神奖励的影响作用更大;(3)不管在正面还是负面分享情境下,与来自第三方的奖励相比,来自回应方的奖励对分享者的品牌至爱改变更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正沛  李国鑫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众筹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两个层面分析奖励众筹用户的项目分享意愿。研究发现:用户对项目的认可度受到项目展示视觉效果、信息质量、项目创新性以及众筹用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在社交网络平台层面,用户的分享意愿受到自我形象表达和社会互动动机的驱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尉  梅姝娥  江芬芬  
构建双层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分享奖励机制中的价格策略以及奖励策略,讨论了消费者社交关系强度、分享者面子敏感程度、潜在消费者对分享动机怀疑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消费者之间的社交关系越亲密,或者奖励额度越高,分享者的分享积极性越高;分享奖励机制适用于消费者关系强度适中的社交媒体或者社交圈子,在此前提下,随着消费者之间社交关系的增强,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收益;企业应该降低分享信息的商业目的性,以更加社交化的方式让消费者分享信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忠泰  
从70所公立样本高校"科研奖励办法"政策文本内容及其7类16种奖项共计651频次计量结果发现: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是奖励对象的重点;奖励对象多少与样本高校类型和层次呈反方向变化;各类型高校对ESI高被引论文等特别是教学型高校对各个等级科研项目存在严重的重复奖;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大小与高校类型和层次也呈反方向变化,一些教学型高校对各级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往往存在大于或等于科研项目经费本身等极不合理的现象。公立高校的科研奖励和奖励过度违背科研劳动及知识发展流程理论。最后提出对策:提高保健层,试行年薪制;保障基本承认层,提高声誉奖;完善和规范提高层与特别奖励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洪婷  李志宏  张延林  何家豪  
传统的知识社区中常常存在知识共享质量低、知识激励不足等问题。基于区块链通证激励的新型知识社区的出现,为在线知识激励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通证的激励作用尚不明确。为此,本文以Steemit社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处理多变量动态关系的能力,对知识社区中通证奖励的激励效果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证奖励对社区中用户的知识共享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对知识共享数量具有负向影响;而相较于用户间的社交互动,通证激励对用户的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更小。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分析了主要原因并对区块链知识社区的通证设计及知识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亚娟  邢仲超  
结合创新研究与安全研究,以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安全氛围为调节变量建立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从激励视角探究安全激励对员工安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并以294名高危行业企业员工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激励对员工安全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安全激励与安全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安全氛围正向调节知识共享与安全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调节知识共享在安全激励与安全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曾慧  魏静  刘燕  
虽然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空间距离究竟能否对顾客在线分享意愿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空间距离和消费者抗拒体验对消费者朋友圈分享奖励计划的影响。实验一主要考察在不同空间距离下的朋友圈分享奖励计划对消费者的影响,结果发现远空间距离比近空间距离带来更低的消费者心理所有权、更高的感知社会成本和更低的分享意愿,同时心理所有权和感知社会成本是空间距离对分享意愿影响的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实验二主要考察消费者抗拒体验在空间距离与消费者反应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再次证实了远空间距离和近空间距离对消费者的差异影响,并证实了抗拒体验在空间距离与消费者反应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抗拒体验强的消费者比抗拒体验弱的消费者在空间距离对心理所有权、感知社会成本和分享意愿的影响上差值更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曾慧  魏静  刘燕  
虽然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空间距离究竟能否对顾客在线分享意愿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空间距离和消费者抗拒体验对消费者朋友圈分享奖励计划的影响。实验一主要考察在不同空间距离下的朋友圈分享奖励计划对消费者的影响,结果发现远空间距离比近空间距离带来更低的消费者心理所有权、更高的感知社会成本和更低的分享意愿,同时心理所有权和感知社会成本是空间距离对分享意愿影响的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实验二主要考察消费者抗拒体验在空间距离与消费者反应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再次证实了远空间距离和近空间距离对消费者的差异影响,并证实了抗拒体验在空间距离与消费者反应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抗拒体验强的消费者比抗拒体验弱的消费者在空间距离对心理所有权、感知社会成本和分享意愿的影响上差值更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帆  章蕾  
现行的关于知识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自然属性:如隐性程度、可编码程度等。但是知识除了具有自然属性之外,还有着其重要的社会属性:如知识的所有权。关于知识的所有权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已有少数学者做了理论推演或是实证研究。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冲突的,而且他们对于知识的所有权概念的界定也是多样的。文章运用实证分析的办法,试图揭示感知的知识所有权的本质,并探讨其对个体知识共享的影响,以期对组织的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所贡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恒  冯楚建  
科技奖励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二者具有互补性和协调性。探讨知识产权制度协同科技奖励制度推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经过假设检验得到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奖励设置的合理性、奖励评审指标的科学性、奖励环境的完善性三个方面,其中奖励评审指标的科学性和奖励设置的合理性对科技奖励推动自主创新的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