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9)
- 2023(6422)
- 2022(5262)
- 2021(4987)
- 2020(4156)
- 2019(9436)
- 2018(9104)
- 2017(17825)
- 2016(9266)
- 2015(10360)
- 2014(10154)
- 2013(9770)
- 2012(9202)
- 2011(8132)
- 2010(8711)
- 2009(8649)
- 2008(8028)
- 2007(7695)
- 2006(6894)
- 2005(6558)
- 学科
- 济(35887)
- 经济(35851)
- 融(26512)
- 金融(26511)
- 业(26219)
- 管理(26031)
- 银(23653)
- 银行(23639)
- 行(22979)
- 企(22763)
- 企业(22763)
- 中国(17364)
- 方法(15058)
- 数学(13088)
- 数学方法(12850)
- 制(11974)
- 财(11825)
- 中国金融(11150)
- 贸(10853)
- 贸易(10837)
- 易(10592)
- 业经(9464)
- 农(9119)
- 务(9037)
- 财务(9013)
- 财务管理(8994)
- 企业财务(8564)
- 学(8251)
- 地方(7488)
- 理论(7371)
- 机构
- 学院(129944)
- 大学(128631)
- 济(53564)
- 经济(52264)
- 管理(46233)
- 中国(43605)
- 研究(42709)
- 理学(38152)
- 理学院(37768)
- 管理学(36951)
- 管理学院(36717)
- 财(28310)
- 京(27852)
- 科学(24476)
- 中心(23143)
- 财经(22046)
- 所(21965)
- 农(21395)
- 江(20350)
- 银(20041)
- 经(19912)
- 融(19602)
- 银行(19319)
- 研究所(19285)
- 金融(19246)
- 北京(18171)
- 行(17963)
- 经济学(17675)
- 业大(17496)
- 州(17491)
- 基金
- 项目(77143)
- 科学(59320)
- 研究(55530)
- 基金(55512)
- 家(47892)
- 国家(47469)
- 科学基金(40818)
- 社会(34382)
- 社会科(32760)
- 社会科学(32751)
- 省(29914)
- 基金项目(28310)
- 自然(26482)
- 自然科(25953)
- 自然科学(25943)
- 自然科学基金(25496)
- 教育(25210)
- 资助(24749)
- 划(24633)
- 编号(22613)
- 成果(18995)
- 重点(17419)
- 部(16443)
- 发(16306)
- 创(16177)
- 课题(15494)
- 创新(15168)
- 性(14908)
- 大学(14896)
- 科研(14853)
共检索到216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许良
物联网金融是指面向所有物联网的金融服务与创新,是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互联网金融的更高层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服务,物联网金融可实现全程协同服务,有利于银行开拓中小企业市场、实现"长尾"效应,有利于业务创新,有助于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将物联网金融应用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可有效解决仓单重复质押、虚假质押、骗贷挪用等问题,促进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的普及应用和健康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项目组 李煜伟 耿勇 王毅 张云起 于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项目组 李煜伟 耿勇 王毅 张云起 于来
目前,我国大宗现货交易市场中存在炒作虚拟标的、甚至操纵市场价格等商务信用缺失现象。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建立大宗现货交易市场的商务信用体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宗现货交易市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理论认为: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的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技术的应用,实现监管信息、交易信息和网络挖掘信息的融合,促进商务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建立商务信用评估体系,从而解决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我们从大宗货物交易主体、OTC业务交易主体及OTC投资人三个方面提出不同的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价模型,以实现大宗交易业务中产品价值评定,OTC业务中会员单位和代理商及OTC业务中投资者的商务信用评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晓梅 冯耕中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B2B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特征,建立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风险识别框架,然后通过实证方式识别出价格波动风险是这类市场的关键风险,并用数据验证了价格波动风险不因主要参与者角色以及评价者风险偏好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还利用ISM方法分析了各主要风险间的层次关系,判别出法律性风险是该类市场的基础风险。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华山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将电子交易模式引入商品现货市场,有利于解决传统商品市场交易效率不高的问题,因而电子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了现货市场的价格形成功能。然而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建立VECM模型,对焦炭现货、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与现货价格相互作用,并且对期货价格有单向引导作用,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相诚 王永龙
宁波具有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海陆枢纽之地理区位和加工制造之实体产业依托的优势,但分权财政管理体制和GDP考核体制造成交易市场的投资不当——数量过多、高度同质和分隔运行,形成目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总体格局,导致行业整体的交易清淡与风险高企。为充分发挥交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在面临浙江舟山交易中心和中国(上海)自贸区现实挑战的情况下,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进行行业外部管理政策调整和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在战略制定、路径选择、机制设计等三个层面和发起动因、技术手段等两个维度,采取相应的行业联合对策,以实现对内做大与对外做强之目的,进而在新常态的"一带一路"发展框架中为中国大宗商品交易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宁波 大宗商品 交易市场 市场联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书彦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具有良好的港口物流和产业优势,具备建设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条件和潜力。本文分析了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国内外环境、区域竞争态势以及基础条件和优势,论述了当前政府参与大宗商品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宁波市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在制定发展目标、拓展政策空间、推动市场整合、完善行业监管等方面作出努力,推动宁波大宗商品市场建设。
关键词:
大宗商品 政府服务 交易平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天颖 麻黎黎
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省内62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的方法,研究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集聚特征及其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以地级市为测量尺度,发现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不均衡和明显的集聚趋势,以浙东北的杭州、嘉兴、宁波和绍兴四个城市为主的集聚中心正在逐步形成;(2)地级市内是否有港口、国民生产总值、物流业产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和大宗商品计划仓储用地是影响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电生 王二战
针对当前我国缺乏对港口大宗交易市场融资模式研究的现状,选择适合港口交易市场发展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并结合港口大宗交易市场的双重属性对传统的保兑仓模式进行了结构调整。在此基础上,运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基于逆向归纳法研究了各参与主体的最优决策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得出港口大宗原料供应商的回购价格越大或金融机构利率越低,生产制造企业均会通过扩大订购量获取更多的融资,这对自身和原料供应商的利润提升均是有利的。对金融机构而言,回购价格越大或利率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其收益,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晨昱
自期货市场诞生后,相应的商品市场便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石油、铜等大宗商品期货也就逐渐脱离商品属性的桎梏,而散发浓重的金融气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艳红 郑泽志 金春华
为提高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效率,本文分别构建政府惩罚机制和政府激励机制下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交易平台和交易商自律行为的演化路径,以及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惩罚机制下,当政府对交易平台的惩罚力度逐渐增加时,可以促使交易平台从倾向选择“不自律”策略变为选择“自律”策略,但该机制无法促使交易商选择“不违规”策略;政府激励机制下,促使交易平台选择“自律”策略,交易商选择“不违规”策略。同时,当政府同时实施惩罚机制和激励机制时,交易平台与交易商选择“自律”策略和“不违规”策略的演化速度快于政府只实施激励机制。由此可见,政府在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进行监管时应将惩罚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以实现更好、更高效地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石嘉莹
大宗商品作为国际市场上涉及工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在各国的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对一国的经济安全影响深远。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发展迅速但也存在各种乱象,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法律制度不健全、内部治理制度不完善等法律困境。笔者通过国内目前关于大宗商品交易的司法实践分析其面临的法律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现有规则进行对比以及优劣评析,提出我国交易中心对其进行借鉴的建议,以期规范我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
关键词:
大宗商品 现货交易市场 法律困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型胜 梁建伟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剧烈,对进口商来说,面临着货物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对银行来说,原材料进口开证业务的风险识别极其重要,有效控制风险成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银行和企业持续稳定地增长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以铅冶炼行业为例,使用概率论方法,分析大宗交易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不同类型的信用证分析其违约概率,建立违约概率模型,并提出相应的信用证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
进口开证 违约概率 风险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学红 谌金宇 彭韬
文章通过构建DCC-MVGARCH模型,选取2002—2013年铜、铝、大豆、天然橡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商品期货数据,从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的动态相关性这一层面对我国大宗商品金融化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大宗商品出现了金融化分层,从2003年开始,有色金属与能源化工产品出现了明显的金融化趋势,而农产品的金融化程度则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大宗商品金融化是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化,是缺少期货定价权的金融化。
关键词:
中国市场 大宗商品 金融化 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林 曾繁华
对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到底是变相现货,还是变相期货的多方质疑,凸现出对这种远期交易商业模式的现实及理论的困惑,以生猪电子盘为例,参照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从市场结构、市场功能、市场合约、市场监管、市场目标五个方面对这种商业模式进行了定位分析,得出结论: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以远期交易为主体、以期货交易为机制的一种B2B的电子商务平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