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6)
2023(11793)
2022(10662)
2021(10073)
2020(8408)
2019(19126)
2018(19290)
2017(37334)
2016(20242)
2015(22445)
2014(21805)
2013(21073)
2012(19020)
2011(17031)
2010(16864)
2009(15695)
2008(14630)
2007(12477)
2006(10779)
2005(9168)
作者
(55678)
(45983)
(45958)
(43394)
(29205)
(22115)
(20804)
(18113)
(17440)
(16250)
(15837)
(15356)
(14362)
(14216)
(14173)
(14030)
(13914)
(13680)
(13122)
(13022)
(11469)
(11207)
(10967)
(10356)
(10323)
(10272)
(10092)
(10068)
(9184)
(9095)
学科
(72532)
经济(72451)
管理(59568)
(53520)
(45727)
企业(45727)
方法(34476)
数学(29527)
数学方法(29178)
(19473)
(19198)
中国(18138)
(17962)
业经(17362)
环境(16463)
地方(14503)
(14481)
贸易(14475)
(14067)
(13270)
财务(13204)
财务管理(13186)
理论(13097)
(13095)
农业(12937)
(12733)
(12692)
企业财务(12502)
技术(12116)
(10577)
机构
学院(272644)
大学(271884)
管理(110293)
(100736)
经济(98372)
理学(96318)
理学院(95294)
管理学(93585)
管理学院(93122)
研究(86341)
中国(62934)
(57465)
科学(56287)
(45338)
(42751)
(42600)
业大(42274)
中心(39347)
研究所(39267)
(37973)
财经(37319)
(36186)
北京(36083)
师范(35861)
(33924)
农业(33331)
(32030)
(31544)
技术(29229)
经济学(28871)
基金
项目(194237)
科学(151723)
研究(142122)
基金(139704)
(121360)
国家(120324)
科学基金(103705)
社会(87639)
社会科(82884)
社会科学(82863)
(76615)
基金项目(75071)
自然(68691)
自然科(66974)
自然科学(66956)
自然科学基金(65723)
教育(64904)
(64203)
编号(59391)
资助(57149)
成果(47036)
重点(43082)
(41788)
(40685)
(40400)
课题(39769)
创新(37550)
科研(37468)
项目编号(36996)
大学(36275)
期刊
(107849)
经济(107849)
研究(75082)
中国(46621)
学报(44397)
科学(40289)
(38577)
管理(38389)
(33881)
大学(33279)
学学(31369)
教育(30586)
农业(27291)
技术(22484)
业经(19797)
(19488)
金融(19488)
经济研究(17034)
财经(16947)
图书(15997)
(14296)
科技(14165)
问题(13815)
(13526)
理论(13453)
(12798)
资源(12675)
实践(12636)
(12636)
现代(12143)
共检索到379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长根  唐振武  杨莉  
在物联网时代,隐私泄露的节点增多、侵犯隐私权的手段更加高科技化。因此,隐私更容易被泄露,而且泄露的后果更为严重。为了应对隐私权被侵犯的威胁,构建安全的物联网环境,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密钥管理和认证技术来防范隐私泄露;吸取国外的成功立法经验,加紧出台并完善物联网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提高物联网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长根  唐振武  杨莉  
在物联网时代,隐私泄露的节点增多、侵犯隐私权的手段更加高科技化。因此,隐私更容易被泄露,而且泄露的后果更为严重。为了应对隐私权被侵犯的威胁,构建安全的物联网环境,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密钥管理和认证技术来防范隐私泄露;吸取国外的成功立法经验,加紧出台并完善物联网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提高物联网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易斌  刘锦平  陈淑文  
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介绍国内关于读者隐私权保护的研究概况,就读者隐私权的理论基础、对国外读者隐私权保护的研究、读者隐私权保护的对策等研究主题进行了分类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有待加强的五个方面。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易斌  黄华彩  
简述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分析RFID技术侵犯读者隐私的典型情形,在借鉴美国保护RFID读者隐私权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应从立法、行业政策、技术及图书馆等四个层面来构建RFID读者隐私权保护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钱力  谭金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展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造成虚拟社会的不断扩张,这使得隐私权保护面临新挑战。隐私权的财产属性日益凸显,而且存在由消极权利向积极权利转化的趋势;隐私权权利主体发生变化,"数据主体"成为网络隐私权的主体;隐私权权利客体逐渐信息化和拓展化;隐私权的权属内容不断增加,传统隐私权保护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应当根据"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健全和完善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法治新常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金华  陈炼星  
阐述了网络隐私权的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比较了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以及基本立法模式。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构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全面性法律体系,采取立法与行业自律的综合模式作为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对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玉林  裴毅  
读者的信息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收集了其信息,并有可能对其造成侵害。图书馆应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建立相关制度、采取技术防范、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来保护读者的信息隐私权。参考文献13。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冰眉  
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网络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列举了在图书馆管理中,特别是传统服务、网络服务中与读者隐私产生的冲突,并给出了解决的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四奇  苗羽亭  
大数据时代,金融隐私所包含的个人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在享受大数据、云计算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被秘密收集、二次利用等新问题。目前,我国有关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因此,为保护金融隐私权,需确立金融隐私权的基本概念,明确和强化金融机构隐私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完善金融隐私侵权的救济机制。同时,亦可考虑引入选退保护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玉梅  
旅游的实质是体验差异,满足对异文化和异生活的窥视欲。在各国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游客凝视占有强势地位,不断侵入他人的隐私空间。本文从法律的视野剖析了隐私权保护的正当性、合法性,提出要合理界定游客凝视的限度,协调凝视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斌  郭华  刘颖  贾松林  
我国读者隐私权的行业自律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行业政策仅停留在宣言层面,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图书馆隐私政策制定率低,内容简单;图书馆联盟未发挥组织合作优势保护用户隐私。完善行业自律保护应当加强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发挥我国图书馆学会的行业引领作用;重视图书馆隐私保护的制度化管理和培训工作。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海  张天金  
个人信用征信与金融隐私权存在客体重合、动态关联,因此相互冲突。美国、欧盟的个人信用征信立法虽然在立法价值取向、立法例及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但是均以平衡个人信用征信和金融隐私权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立法例可采取美国模式,征信模式可采取欧盟模式;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充分借鉴二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涵盖信息提供、信息收集和信息使用的具体规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继娟  
隐私权是公民人格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深刻地被网络影响着,隐私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妥善保护公民隐私权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应有之义。本文对网络隐私权的内涵及特点进行阐释,梳理了我国法律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最后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尧  
广泛安装于各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在保卫公共安全的同时也在收集着公民的信息。在一个很少有信息能完全处于非公共状态的社会环境下,公众并非没有隐私权期待,而是在不知情或出于无奈的情况下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公共视频监控系统长时间拍摄的片段信息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完整的个人数字图像,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从美国的相关判例中可知,通过立法、规制监控时间、设置监控标志、完善系统操作与管理可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