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
- 2023(1377)
- 2022(1087)
- 2021(944)
- 2020(709)
- 2019(1647)
- 2018(1459)
- 2017(3393)
- 2016(1514)
- 2015(1603)
- 2014(1423)
- 2013(1372)
- 2012(1281)
- 2011(1065)
- 2010(960)
- 2009(836)
- 2008(721)
- 2007(638)
- 2006(474)
- 2005(367)
- 学科
- 济(9457)
- 经济(9450)
- 业(5633)
- 管理(4830)
- 方法(4793)
- 数学(4535)
- 数学方法(4524)
- 企(4050)
- 企业(4050)
- 财(2415)
- 中国(2229)
- 农(2146)
- 地方(2126)
- 业经(2001)
- 农业(1736)
- 贸(1731)
- 贸易(1729)
- 易(1677)
- 地方经济(1593)
- 技术(1571)
- 税(1540)
- 税收(1512)
- 收(1505)
- 融(1482)
- 金融(1482)
- 务(1467)
- 财务(1467)
- 财务管理(1467)
- 环境(1446)
- 企业财务(1368)
- 机构
- 学院(21264)
- 大学(20938)
- 济(12601)
- 经济(12506)
- 管理(9031)
- 理学(8278)
- 理学院(8211)
- 管理学(8167)
- 管理学院(8120)
- 研究(5915)
- 财(5335)
- 经济学(4811)
- 财经(4632)
- 经济学院(4568)
- 经(4321)
- 中国(4307)
- 财经大学(3527)
- 京(3478)
- 商学(3091)
- 商学院(3060)
- 经济管理(2944)
- 中心(2861)
- 科学(2686)
- 江(2568)
- 业大(2547)
- 农(2443)
- 所(2336)
- 院(2272)
- 贸(2257)
- 融(2156)
共检索到26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琼
物联网发展伴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方案、组织架构等多方面的重构,对零售企业而言,新零售的发展与物联网技术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本文聚焦于物联网发展、“物联网+”政策以及新零售企业的价值性,利用扎根理论进行数据归纳,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了201家新零售企业管理者对物联网的认知数据。研究发现:物联网发展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新零售企业的价值形成;“物联网+”政策的应用在物联网发展与新零售企业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物联网+”的倍增效应对于物联网发展与新零售企业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强化物联网技术在新零售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要促成“物联网+新零售”的总体发展格局,持续优化“物联网+”政策在新零售领域的支撑环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志龙
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本。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机制问题仍然是当前影响我国创业成效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创新创业机制,才能激活创业动力,释放创业潜力。■创新创业工作联动机制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形成横向之间部门协同推进、纵向之间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应成立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艳 王理 廖祖君
本文使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为工具变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论证了数据要素的倍增效应和数据要素对人均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其他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倍增效应",其表现形式为数据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和资本)的非线性协同作用,促使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几何增长;数据要素对人均产出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不因区位的差异而消失;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人均产出增长是数据要素影响人均产出的传导机制。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各地应该加大重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和抢抓"新基建"机遇,通过大力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来加速释放"数字红利",最终实现区位劣势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华涛 谢小三 全吉
科技创业活动伴生的企业形成、成果转化、新产品产生、新价值创造等活动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了单靠目前我国不太成熟的创业市场资源自主配置方式难以满足其要求,迫切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层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于创业认知、创业导向、创业网络等理论构建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对武汉市243家科技创业企业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科技创业政策主题对于科技创业政策的效果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创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倍增效应对科技创业政策主题影响科技创业成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欧阳日辉 刘昱宏
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界定了数据要素倍增效应的内涵,将其作用路径划分为转换倍增与循环倍增,并推导了倍增效应的函数模型。本文构建了“链式决策流程优化”的分析框架,论证了数据要素通过驱动微观企业运行决策优化与驱动宏观资源配置决策优化两条路径产生倍增效应的机制。实践中,数据要素积累不充分、运用不完善、规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倍增效应,必须在要素层健全数据整合机制、在产业层丰富数据应用场景、在制度层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数据要素供给和利用。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 倍增效应 决策优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祝鹏飞 李思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具体的实现路径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笔者选取湖南这个中部具有代表意义的省份开展相关研究,建议在目标分解上"细化三层",在基本原则上"强化三合",在路径规划上"走好三分",在政策设计上"理顺三源",以期为中部、乃至全国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居民收入 收入倍增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尚希
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是相互影响的,把消费考虑进来,收入差距、财产差距与消费差距三者也是相互影响的。要遏制贫富差距,从眼前看,控制收入差距更重要;从未来看,控制消费差距更重要;从发展看,控制财产差距更重要。仅从某一个方面入手,是无法缩小贫富差距的。在影响分配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制度问题中,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制度考量具有轴心意义。重构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关系,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关键。现阶段,应立足于创造更好的体制、政策环境,实现全社会的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即从发展过程来缩小贫富差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立人
中共十八大精神有许多新的亮点,收入倍增获得大众的关注和期待。在经济发展已达现有大规模时,十年翻番有相当难度。这要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不仅是改革分配体制,特别是对低收入阶层要有千方百计。这又是长远之计,为了建成全面小康和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世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总体上属于增效增长型收入差距变动,是增效型主导的、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水平的收入差距变动状态正确看待目前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发展比较快,但是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大体上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差距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8年的大概三十年时间,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中间也有一些反复,但是总体上在扩大。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收入差距在高位徘徊,有人认为有所下降,但是有争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低收入群体 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宪红
基于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文献梳理,对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路径障碍进行了分析。结合农民收入倍增障碍的相关调查,发现收入倍增路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即取得不同农民收入群体达到收入倍增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出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政策调整趋势为:逐步改善农产品交换关系,完善农村交易市场机制,进而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打下基础;进一步扩展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劳动交换关系,进一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乡、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壁垒,调整城乡及地区间的交换比例,完善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路径选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菊 刘浩
文章测算了2000~2009年中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格局及再分配格局。采集2000~2011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及税收对居民部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程度及间接税比重对居民部门收入份额起到消极的作用。原因在于: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更热衷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方面支出,使得分配格局偏向于企业;另外,由于长期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对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乏力,影响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投资率居高不下,进一步缩小了居民收入所占比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艳
如何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提升新零售企业投资效率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议题。本文以新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数字技术提升新零售企业投资效率的基础上,基于2014-2021年我国A股新零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我国融资约束、新零售企业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零售企业数字技术发展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融资约束在新零售企业数字技术发展提高投资效率中存在中介作用。据此,建议积极构建数字技术的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培养技术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数字技术快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