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
- 2023(1377)
- 2022(1310)
- 2021(1278)
- 2020(1185)
- 2019(2573)
- 2018(2633)
- 2017(4794)
- 2016(2725)
- 2015(3314)
- 2014(3336)
- 2013(3275)
- 2012(3052)
- 2011(2853)
- 2010(2924)
- 2009(2834)
- 2008(2718)
- 2007(2637)
- 2006(2358)
- 2005(2308)
- 学科
- 济(8144)
- 经济(8134)
- 管理(7687)
- 业(7103)
- 企(5707)
- 企业(5707)
- 学(3509)
- 方法(3326)
- 农(2993)
- 中国(2887)
- 财(2577)
- 制(2560)
- 数学(2504)
- 数学方法(2424)
- 银(2209)
- 银行(2202)
- 业经(2162)
- 理论(2161)
- 行(2105)
- 农业(1978)
- 和(1759)
- 地方(1757)
- 贸(1735)
- 贸易(1733)
- 务(1719)
- 财务(1709)
- 财务管理(1703)
- 融(1681)
- 金融(1680)
- 易(1676)
- 机构
- 大学(41767)
- 学院(41406)
- 研究(15984)
- 管理(14337)
- 济(12678)
- 中国(12359)
- 经济(12173)
- 理学(11851)
- 理学院(11689)
- 科学(11576)
- 管理学(11267)
- 管理学院(11212)
- 京(10238)
- 农(9868)
- 所(9292)
- 研究所(8560)
- 业大(8010)
- 农业(7896)
- 中心(7749)
- 江(7064)
- 北京(6861)
- 财(6201)
- 省(6175)
- 范(5994)
- 技术(5926)
- 师范(5870)
- 州(5825)
- 院(5741)
- 科学院(5086)
- 工程(4832)
共检索到66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琴 诸跃进
从高校物理性质测量系统实验室管理的角度,针对该仪器利用率低、部分选件闲置严重、维修经费紧张、实验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开放共享该仪器,设立维修基金,为该仪器设置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并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等措施和办法。
[期刊] 会计之友(中)
[作者]
陈萍 朱霏
EVA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管理者进行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行为,但这一指标体系在我国全面推行还有许多困难,在实际运用中应做适当调整并加以特别关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匆匆 马向英 何江龙 刘晓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线的使用需求和长度也不断增加,各种地下管线的总量已经十分庞大。然而,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状况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引发了城市中一系列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地下管线安全问题。从问题本身入手,分析了引起各类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用政策性管理的手段来解决地下管线安全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地下管线 安全发展 政策性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永定 覃东海
文章提供了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意味着中国未能真正利用外国储蓄为国内投资提供融资支持,相反,中国通过经常项目盈余成为了资本输出国。文章分析了双顺差的本质以及国内储蓄-投资缺口同外汇储备变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双顺差的政策根源以及可持续性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双顺差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顺差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储蓄 投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秋菊 常本超 张劲松 韩东来 隋玉刚 陈海龙 杨兴玉 王雪冬 焦峰 新家宪 刘峰
【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5年试验处理期间调查土壤容重、硬度、孔隙、三相组成以及水稻产量。【结果】白浆土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10年产量平均,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和秸秆单独还田处理增产275.70%和133.23%,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4.17%。秸秆还田处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唐晓莉 马灵飞
参考了国家木材物理性能和造纸原料化学组分分析标准,对大麻Cannabis sativa秆芯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麻秆芯壁和秆芯的气干密度分别为0.240g·cm-3和0.193g·cm-3;大麻秆芯壁的弦向气干干缩率为5.68%,大麻秆芯的弦向气干干缩率为7.37%;大麻秆芯壁和秆芯的吸水率都随时间递增,12d后基本达吸水平衡;大麻秆芯的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99.1g·kg-1,酸不溶木质素质量分数为191.6g·kg-1,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0g·kg-1氢氧化钠抽提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6.6,42.6,57.2,308.1g·kg-1,灰分为14.8...
关键词:
林业工程 大麻秆芯 物理性能 化学组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永奀 罗薇
根据运动草坪基质筛选试验,经过掺入大量有机、无机材料改良的运动草坪根区土壤,在草坪草生长过程中,土壤 A 层迅速分化、发育,土壤结构、容重、孔隙度、粘粒含量等影响土壤通气性和导水性等方面的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良好发展,为草坪草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这对建设优良运动草坪和建坪后的管理和国内建坪材料资源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草坪草 土壤物理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香兰 田积莹 张成娥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关键词:
林型 土壤物理性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会科 张广军 赵政阳 李凯荣
【目的】研究旱地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区及清耕区设立标准地,在60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等土壤物理性状,分析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生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生草种类不同,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存在差异,种植白三叶效果更佳;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长期生草有利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持续改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福 李黎 武丽清
为合理制订竹材切削工艺,提高竹材切削质量,该文经刨切实验,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材不同切面切削质量有明显区别,纵向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横向刨切;竹材密度及含水率对刨切表面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密度越大,刨切表面质量越高;含水率与刨切表面粗糙度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关键词:
毛竹 物理性质 切削表面 粗糙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敏 熊东红 张宝军 张素 杨丹 徐丽 陈廷明
本研究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集水区、沟头和沟床的考察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其大小表现为:集水区>沟床>沟头,分别为1.71,1.58,1.45 g/cm3,且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各部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表现为:沟头>沟床>集水区,且其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试验土层中均表现为:沟头>沟床>集水区,土壤饱和蓄水量则是:集水区>沟床>沟头;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思宇 王景燕 龚伟 罗建跃 苏黎明 舒正悦 赵昌平 蔡煜
以川南天然林(TRL)及其转变成的毛竹林(MZL)、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差异,以主成分分析法(ZCFM)和隶属函数法(LSHM)分别计算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Ⅰ(KSX-Ⅰ)和Ⅱ(KSX-Ⅱ)评价林分变化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差,呈现出有机质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孔隙度及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容重、分散率及侵蚀系数增加。各林分土壤KSX-Ⅰ和K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廷 张建军 孙若修 李梁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退耕年限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方法】以晋西黄土区不同退耕年限的荒草地、纯林地、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以农地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退耕年限对土壤密度、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退耕地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加深显著增加,0~60 cm土层平均密度分别为:农地(1.38 g/cm~3)>荒草地(1.27 g/cm~3)>纯林地(1.20 g/cm~3)>混交林地(1.18 g/cm~3),退耕还林后纯林地、混交林地与农地、草地的土壤密度差异显著(P 林地(52.87%)>农地(47.82%)>荒草地(45.97%)。退耕后形成的纯林地、混交林地与农地、草地的孔隙度差异显著(P 0.05)。土壤毛管孔隙度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混交林地、纯林地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1.21%和50.37%,与农地的毛管孔隙度(45.62%)显著差异。【结论】退耕还林工程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且混交林对土壤改良效果好于纯林。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退耕年限 物理性质 土层深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