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8)
- 2023(9733)
- 2022(7997)
- 2021(7270)
- 2020(5740)
- 2019(12914)
- 2018(13064)
- 2017(22761)
- 2016(11910)
- 2015(13072)
- 2014(13118)
- 2013(12247)
- 2012(11305)
- 2011(10102)
- 2010(10329)
- 2009(9298)
- 2008(9021)
- 2007(8447)
- 2006(7472)
- 2005(6318)
- 学科
- 管理(42574)
- 济(39106)
- 经济(39057)
- 业(34700)
- 企(30970)
- 企业(30970)
- 技术(15794)
- 中国(14540)
- 地方(12226)
- 农(12129)
- 环境(12105)
- 业经(11727)
- 技术管理(11624)
- 方法(11436)
- 理论(10409)
- 财(10367)
- 制(10053)
- 学(9825)
- 划(9567)
- 数学(8482)
- 数学方法(8357)
- 教育(8315)
- 体(8210)
- 教学(8136)
- 银(8036)
- 银行(8017)
- 农业(7834)
- 和(7825)
- 融(7805)
- 金融(7798)
- 机构
- 学院(159215)
- 大学(156714)
- 管理(60031)
- 济(57404)
- 经济(55859)
- 研究(53798)
- 理学(50557)
- 理学院(49981)
- 管理学(49059)
- 管理学院(48742)
- 中国(41139)
- 京(33716)
- 科学(33595)
- 财(27701)
- 江(27253)
- 所(26098)
- 中心(25745)
- 农(25132)
- 研究所(23478)
- 业大(22804)
- 范(22657)
- 师范(22275)
- 技术(22214)
- 州(21819)
- 北京(21133)
- 院(20890)
- 财经(20668)
- 农业(19362)
- 经(18673)
- 省(18638)
- 基金
- 项目(109728)
- 科学(86007)
- 研究(85132)
- 基金(74892)
- 家(65481)
- 国家(64853)
- 科学基金(55992)
- 社会(51908)
- 社会科(48906)
- 社会科学(48897)
- 省(47198)
- 教育(40464)
- 基金项目(39601)
- 划(38326)
- 编号(35005)
- 自然(34622)
- 自然科(33793)
- 自然科学(33779)
- 自然科学基金(33179)
- 成果(29189)
- 创(28911)
- 资助(28098)
- 课题(26903)
- 创新(25953)
- 重点(25153)
- 发(24558)
- 部(22590)
- 年(22027)
- 项目编号(21674)
- 制(21582)
共检索到256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亚萍 张令坦 马红章 朱海丰 刘彦民 李书光
借鉴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实验中心的实际,从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科技创新4个协同体系进行建设和实践,对物理实验进行全方位综合改革,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
物理实验 协同体系 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妍 张金水 伍文浩
从广东创新平台的分类及作用入手,归纳总结这些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建议,供科技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江平 谢晓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担负着社会服务职能,协同创新平台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富国亮 只海平 张能云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由具有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区域内中小企业和院校等创新主体,在共同利益和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和协议的形式组建的利益实体。实现协同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相关组织机构,规范运行管理,根据平台特点可采取资源共用、人员互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协同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庆金 马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健全协同创新平台系统,有机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在分析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分别对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主体子系统、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人才支撑子系统和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子系统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并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主体、组织和平台载体协同发展系统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分析的结果,结合国外经验,提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和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慧玲
本文结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和任务,从厦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践出发,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设计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建议,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庆 王宏起
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本文首先运用系统思想构建了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基本架构,分析其运行过程,提出了推进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运行的组织保障机制、协同整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旨在为我国地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地方科技创新平台 体系构建 运行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方正起 黄达
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平台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激发潜在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意愿并提高预期协同效益,以此促进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利用自身搭建的大数据信息系统计算出最优资源配置方案,自主高效地为潜在协同创新主体提供最佳配置资源的各项参考指标,以此为依据调整与控制协同创新主体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建设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平台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潜在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意愿,提高协同合作成功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季沛 栾晶晶
文章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对平台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戚刚 曾立 易凡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是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梳理了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为我国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平台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富国亮 只海平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由高职院校和区域中小微企业共同组成的创新实体。高职院校应通过搭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立长效运行体制机制、发挥多方协同优势等措施来促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尹立苹
随着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改变,及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深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高校,着重探索从构建"三横""三纵"实践教学平台,深化校企联合、完善院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整合各类创新竞赛活动建立校级创新平台,全方位提高教师工程实践技能等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明华 崔伟
目前,我国的行业类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激励机制还不成熟,影响了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在政府制定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前提之下,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解决协同创新中心的资金问题,优化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并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
行业类高校 协同创新 激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守伟 林霖琳 李备友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构建具有活力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又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发现,具有多主体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既不同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架构应以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导,包括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研发模式、产业化、创新文化、国际合作、评价体系等八个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相互作用、相互协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税文化是财税干部职工在财税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逐步发展形成的以价值取向、财税精神和理念、职业操守及行为准则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财税特色的思想体系,是指导财税系统业务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核心理念。浙江财税改革30多年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生动实践财税文化建设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