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6)
- 2023(19068)
- 2022(16149)
- 2021(14704)
- 2020(12409)
- 2019(28161)
- 2018(27504)
- 2017(52422)
- 2016(28551)
- 2015(32023)
- 2014(32122)
- 2013(31752)
- 2012(29381)
- 2011(26759)
- 2010(26806)
- 2009(24811)
- 2008(24260)
- 2007(21520)
- 2006(18868)
- 2005(17037)
- 学科
- 济(136651)
- 经济(136523)
- 管理(81330)
- 业(76427)
- 企(60983)
- 企业(60983)
- 方法(56097)
- 数学(49870)
- 数学方法(49356)
- 中国(37298)
- 农(33456)
- 地方(32681)
- 财(30099)
- 业经(27708)
- 学(26818)
- 贸(23488)
- 贸易(23477)
- 农业(22826)
- 易(22666)
- 制(21592)
- 环境(19924)
- 融(19125)
- 金融(19122)
- 务(18933)
- 银(18881)
- 财务(18861)
- 银行(18820)
- 财务管理(18814)
- 地方经济(18031)
- 行(18010)
- 机构
- 学院(415270)
- 大学(413465)
- 济(176835)
- 经济(173256)
- 管理(157848)
- 研究(145162)
- 理学(136150)
- 理学院(134542)
- 管理学(132237)
- 管理学院(131475)
- 中国(108181)
- 科学(89972)
- 京(87416)
- 财(77689)
- 所(74214)
- 农(74022)
- 研究所(67505)
- 中心(66506)
- 业大(63750)
- 财经(62410)
- 江(62207)
- 农业(58458)
- 经(56649)
- 北京(54827)
- 经济学(54645)
- 范(53877)
- 师范(53223)
- 院(52253)
- 州(49889)
- 经济学院(49108)
- 基金
- 项目(279586)
- 科学(220106)
- 基金(203407)
- 研究(197468)
- 家(179308)
- 国家(177855)
- 科学基金(152338)
- 社会(127215)
- 社会科(120734)
- 社会科学(120702)
- 省(110162)
- 基金项目(107750)
- 自然(100256)
- 自然科(97977)
- 自然科学(97950)
- 自然科学基金(96184)
- 划(93274)
- 教育(90820)
- 资助(83402)
- 编号(77776)
- 发(64068)
- 重点(63792)
- 成果(61747)
- 部(61190)
- 创(57753)
- 课题(54740)
- 科研(54143)
- 创新(54129)
- 国家社会(52915)
- 计划(52234)
- 期刊
- 济(196139)
- 经济(196139)
- 研究(119879)
- 中国(80008)
- 学报(68099)
- 农(66316)
- 科学(61888)
- 财(59846)
- 管理(57132)
- 大学(50682)
- 学学(48303)
- 农业(44945)
- 教育(38808)
- 技术(38155)
- 融(38001)
- 金融(38001)
- 经济研究(32393)
- 业经(31406)
- 财经(31299)
- 经(26944)
- 问题(26695)
- 业(24064)
- 技术经济(21556)
- 统计(21130)
- 贸(20432)
- 商业(19814)
- 版(19625)
- 策(19320)
- 资源(18904)
- 科技(18720)
共检索到616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育民 田思苗
本文利用2005年-2020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测度,进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下,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不同方法测算所得的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果;在分地区样本下,其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珠三角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粤东西北地区的促进作用则较弱,这说明物流高质量发展只有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正外部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广东省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要素自由顺畅流动的正确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菲 胡强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物流智慧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物流智慧化转型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率,促进了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智慧化转型主要依靠提升物流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明
利用2007—2019年我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测度,进而使用系统GMM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线性及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下,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分地区区位和城市规模样本下,其影响则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东部、中部城市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西部城市则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大、中型城市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小型城市则作用不显著;且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门槛效应,说明只有跨越低水平门槛将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推向更高水平,才能真正释放集聚效能并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进一步验证了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正确性、必要性与迫切性。因此,必须持续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深度,注重协同集聚质量,充分挖掘物流人才潜能,如此才能真正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查英 庞学光
提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是中部地区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了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来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了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4年和2018年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根据测算结果得知2004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5.2076,2018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达到17.0079,总体来看,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随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结果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为负,以财政分权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其中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间接效应的系数为-0.068。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分权
[期刊] 预测
[作者]
查英 庞学光
提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是中部地区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了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来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了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4年和2018年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根据测算结果得知2004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5.2076,2018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达到17.0079,总体来看,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随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结果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为负,以财政分权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其中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间接效应的系数为-0.068。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分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于绯 邱慕龄
以广东省传统上划分的四区域为立足点来研究该省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叙述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运用人均GDP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并且继续加深,广东省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四区域之间的差距、珠三角和山区的差距是全省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春雨 潘采伟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环境管制 经济增长 DID 合成控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春雨 潘采伟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环境管制 经济增长 DID 合成控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风慧 刘立峰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而产业结构升级是优化经济结构,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以2003—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出基于SBM模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伴随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国绿色TFP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绿色TFP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环境规制等控制变量产生的影响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基于区域异质性和发展的阶段性,应实行差异化产业结构政策,并强化相关配套措施的联动协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李飚 原上伟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在当下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基准回归、异质性检验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对西部影响最大,中部影响最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持续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以期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梓童
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强省,是长三角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成员省份,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江苏省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强富美高”新篇章,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人均GDP位列全国前列,但江苏省内部经济长期存在发展不协调问题,尤其是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失衡,显然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要求,这也是江苏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选取江苏省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测度与评价,从整体上把握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对策与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一般协调;(2)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影响;(3)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上述“倒U型”影响得以发挥的两条内在机制;(4)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倒U型”影响仅显著存在于资源型城市和中上游城市。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持续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提供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维度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芮 孟令航 刘帮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主要目标任务时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首要目标任务,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其作用效果也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方法、固定效应模型、GLS方法、空间计量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探究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显著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仍处于线性促进阶段。30个省(区、市)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基本呈现高高集聚模式和低低集聚模式。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本文从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视角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