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2)
- 2023(17031)
- 2022(14341)
- 2021(13167)
- 2020(11071)
- 2019(25141)
- 2018(24592)
- 2017(47097)
- 2016(24775)
- 2015(28523)
- 2014(28114)
- 2013(27967)
- 2012(25624)
- 2011(23201)
- 2010(23125)
- 2009(21599)
- 2008(20960)
- 2007(18290)
- 2006(16129)
- 2005(14642)
- 学科
- 济(126996)
- 经济(126849)
- 管理(76327)
- 业(68227)
- 企(56058)
- 企业(56058)
- 方法(53717)
- 数学(48251)
- 数学方法(47765)
- 中国(32496)
- 财(29344)
- 农(28560)
- 地方(25564)
- 业经(25126)
- 制(23368)
- 学(22009)
- 贸(21733)
- 贸易(21721)
- 易(21003)
- 农业(18469)
- 融(18366)
- 金融(18361)
- 环境(18299)
- 银(17574)
- 银行(17551)
- 务(17281)
- 财务(17209)
- 体(17186)
- 财务管理(17168)
- 行(16857)
- 机构
- 大学(369580)
- 学院(367753)
- 济(168087)
- 经济(165248)
- 管理(142551)
- 研究(126094)
- 理学(123716)
- 理学院(122370)
- 管理学(120400)
- 管理学院(119696)
- 中国(96585)
- 财(76819)
- 京(76571)
- 科学(72135)
- 财经(61825)
- 所(61603)
- 中心(56794)
- 经(56280)
- 研究所(55850)
- 经济学(54443)
- 农(53159)
- 江(52877)
- 业大(48981)
- 经济学院(48972)
- 北京(47972)
- 财经大学(46153)
- 范(45841)
- 院(45543)
- 师范(45426)
- 农业(41452)
- 基金
- 项目(247455)
- 科学(198651)
- 基金(185672)
- 研究(180546)
- 家(160991)
- 国家(159787)
- 科学基金(138932)
- 社会(120963)
- 社会科(115067)
- 社会科学(115040)
- 基金项目(97167)
- 省(93002)
- 自然(87810)
- 自然科(85830)
- 自然科学(85805)
- 自然科学基金(84319)
- 教育(82749)
- 划(78908)
- 资助(76465)
- 编号(69290)
- 部(56898)
- 重点(55957)
- 成果(55929)
- 发(53518)
- 国家社会(52177)
- 创(51495)
- 教育部(49802)
- 制(48894)
- 创新(48492)
- 课题(48219)
- 期刊
- 济(183513)
- 经济(183513)
- 研究(112105)
- 中国(67340)
- 财(58589)
- 管理(53923)
- 学报(52425)
- 科学(51399)
- 农(47502)
- 大学(41381)
- 学学(39242)
- 融(34360)
- 金融(34360)
- 技术(34087)
- 农业(32302)
- 经济研究(32207)
- 财经(31885)
- 教育(30140)
- 经(27433)
- 业经(27250)
- 问题(23824)
- 贸(21085)
- 统计(19956)
- 技术经济(19317)
- 世界(18850)
- 国际(18212)
- 策(17829)
- 商业(17590)
- 业(17290)
- 理论(16473)
共检索到544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健 范月娇
物流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服务业区域集聚是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有利于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利用2001~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物流服务业集聚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发现,在考虑相关控制变量基础上,物流服务业集聚水平对我国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即期效应均为负,而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分别在其集聚水平的1阶、2阶、3阶滞后期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这表明,我国不同区域物流服务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不仅具有空间差异,而且存在动态的时间滞后效应,并且随着服务经济的深入以及物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月娇 王健
物流通道是保证物流业服务于区域内外经济流通的命脉和实现一体化物流的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系统的子系统,从承担单一功能的运输服务到综合运输服务,再到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中,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文章在理论层面研究物流通道空间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物流通道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范军 路应金 谢瑜 徐雪砜
以西南四省和华中四省的省会城市为节点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节点城市物流经济指标进行评价,计算各节点物流发展综合能力值及物流联系值,并以此为基础近似估计各节点城市间货运流量。最后运用单分配P-枢纽中位模型进行物流枢纽选址,对区域性物流通道进行构建,合理优化区域物流网络,对全国性物流通道的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甜 朱翔 郑亮
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的12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连接长沙、株洲和湘潭的主要高速路或高等级公路为运输通道,构造了"两横三纵"的运输通道网。通过运输通道场理论计算并对比了2005年与2012年"两横三纵"运输通道网内12个节点城市经济发展因子、聚散规模量因子、聚散规模质因子、广义运输成本、场势和场势差,探索分析交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1道路交通的改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缩短运输通道距离和降低城市广义运输成本。2城市势能高低反映区域辐射力强弱,势能高则辐射力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越强,反之则相反。3城市势能差所产生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城市发展阶段有着紧密联系,表现为发展中的地区以集聚效应为主,吸纳优势资源促进自身发展;较发达地区以扩散效应为主,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促进共同繁荣。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运输通道 势能 聚散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鑫
本文以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VRS模型、区域熵值法,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定量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关系进行线性、非线性估计。研究表明:整体上看,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存在两个结构变点,变点对应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分别为1.132、1.394;随着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其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正向影响呈"两头强、中间弱"的U型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晴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试点省份,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良性互动成为现阶段的政策重点。文章运用Geweke分解检验法与协整检验,验证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关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二者互动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在长期与短期均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且现阶段以区域经济竞争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作用为主。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聚 区域经济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晴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试点省份,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良性互动成为现阶段的政策重点。文章运用Geweke分解检验法与协整检验,验证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关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二者互动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在长期与短期均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且现阶段以区域经济竞争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作用为主。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聚 区域经济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宇鹏
本文利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检验流通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双向通道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以及东中部地区,流通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空间双向通道效应明显,且溢出效应显著;而对于西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只表现出双向通道作用,溢出效应不显著,以上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关键词:
流通业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岚岚
采用洛伦兹曲线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程度,并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的技术驱动力、区位驱动力、市场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五大驱动力机制,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港口物流集聚动力空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
港口物流 区域经济 物流集聚 动力空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范月娇 陆爽
首先将量化的物流通道技术水平指标引入引力模型,考察物流通道对沿线区域空间经济联系范围产生的影响,再利用ArcGIS10.2的图形处理功能以可视化的方式、从空间视角展示物流通道影响下不同时期的空间经济联系范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趋势看,沿海与长江物流通道内不同区域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范围变化不大,表明在物流通道的支持下区域内保持了稳定的经济联系,随着物流通道技术水平的提高,其联系范围越远。②从空间维度看,沿海与长江物流通道影响下区域空间联系范围具有距离越近联系越紧密的一般规律,同时物流通道的形成也使沿线区域中心城市突破了空间距离限制,使区域空间经济联系范围可达300km以上乃至1 000km。因此,建设和完善基本构成要素、形成综合物流服务水平高的物流通道对沿线区域经济流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 郑斯文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区域经济复杂度与流通创新的关系,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区域经济复杂度在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等不同门限下对流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区域经济复杂度对流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对东、中、西部流通创新的正向影响表现为自东向西递减趋势;第二,流通创新具有持续性,上一期流通创新对当期流通创新的正向影响存在自东向西递减趋势;第三,区域经济复杂度对流通创新的正向促进在MAR外部性门限下存在单重门槛效应,在Jacobs外部性门限下存在双重门槛效应;第四,区域经济复杂度在MAR外部性达到一定阈值后显著促进流通创新,在Jacobs外部性较低时抑制流通创新,在Jacobs外部性达到一定阈值后显著促进流通创新,当Jacobs外部性高于一定阈值后的促进效果显著降低。文章最后提出采取差异化策略发挥集聚正外部性效应、从全域视角考虑经济复杂度与产业布局以及从战略高度重视经济复杂度的“先发优势”效应等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迅猛,尤其是2000年以后物流产业的总体规模、服务水平、经营环境均有显著的扩张与改善,到201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就比2000年提高了7倍,达到了158万亿元。继中央颁布"十二五"规划纲要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增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号召,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虽然我国的物流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综合物流体系缺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柏青华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湖北省的GDP总量、物流产业聚集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数据,定量研究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北省物流产业聚集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影响,不过影响程度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以及资本力量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三者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高于物流产业集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资本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子扬 曹荣光
"一带一路"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也对国际物流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构建评估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我国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情况及其空间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国际物流通道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国际物流通道仍然有较强发展潜力,贸易便利性水平的改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缩小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差距。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运输能力有所提高,以陕西和广西为代表的区域国际物流高地作用正不断凸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