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30)
2023(20003)
2022(16884)
2021(15634)
2020(13248)
2019(30414)
2018(30204)
2017(58297)
2016(31622)
2015(35829)
2014(35881)
2013(35941)
2012(33268)
2011(30016)
2010(30625)
2009(28819)
2008(28179)
2007(25395)
2006(22486)
2005(20444)
作者
(94242)
(78421)
(78155)
(74263)
(49997)
(37628)
(35593)
(30700)
(29794)
(28138)
(26659)
(26591)
(25153)
(24927)
(24356)
(24235)
(23560)
(23241)
(22598)
(22558)
(19548)
(19521)
(19169)
(17925)
(17680)
(17660)
(17519)
(17481)
(15810)
(15673)
学科
(137364)
经济(137215)
(105700)
管理(98004)
(91302)
企业(91302)
方法(59152)
数学(48575)
数学方法(48089)
中国(40206)
(40147)
(37911)
业经(36926)
地方(31846)
(29722)
金融(29719)
(29164)
银行(29102)
(28301)
(28055)
农业(27703)
(27523)
(26199)
财务(26103)
财务管理(26058)
(24942)
贸易(24921)
企业财务(24636)
(24145)
理论(23766)
机构
学院(459309)
大学(456517)
(186530)
经济(182425)
管理(180079)
研究(155959)
理学(153789)
理学院(152070)
管理学(149644)
管理学院(148814)
中国(123242)
(98533)
科学(96741)
(87329)
(80665)
(80372)
研究所(72762)
中心(71949)
(70469)
财经(68983)
业大(68896)
农业(63227)
北京(62845)
(62470)
(59514)
师范(58932)
(57134)
(56182)
经济学(55533)
财经大学(50855)
基金
项目(301016)
科学(235673)
研究(219969)
基金(216372)
(188261)
国家(186580)
科学基金(159909)
社会(137024)
社会科(129798)
社会科学(129763)
(119324)
基金项目(115127)
自然(104185)
自然科(101712)
自然科学(101685)
教育(100120)
自然科学基金(99875)
(99503)
编号(90633)
资助(89201)
成果(73405)
重点(67562)
(67291)
(65659)
(63538)
课题(62499)
创新(58896)
科研(57739)
教育部(55765)
项目编号(55560)
期刊
(212976)
经济(212976)
研究(137221)
中国(91460)
(74093)
学报(71389)
(68848)
管理(68407)
科学(66563)
大学(53448)
(51755)
金融(51755)
学学(50452)
农业(50206)
教育(48425)
技术(41987)
业经(36651)
财经(33972)
经济研究(32814)
(29085)
(28232)
问题(27814)
技术经济(24359)
图书(22303)
理论(22014)
商业(21700)
现代(21597)
科技(21389)
(20920)
(20896)
共检索到696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司铖  
介绍了物流装备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历史背景,从双方互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把我国物流装备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历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探索了经济学视角、管理学视角和生态学视角下的融合发展动因。着重分析了物流行业与物流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主要特征,并且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推动两行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为选择二者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红艳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测度分析2004~2018年两业融合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初期即实现了由初步融合向基本融合的阶段跃进,但深化进程缓慢,目前还未实现良好融合。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两业融合水平领先,中部与东北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水平无明显差异。在两业融合系统中,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提高地区信息化水平、改善地区契约环境可以增强物流业对制造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制造业信息化密度越高,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调节作用越突出;不论制造业契约密度高低,地区契约环境的调节作用都存在且无明显差异。研究创新:从地区和行业层面系统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比较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综合考虑地区环境与行业特征,构建"地区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信息化密度""地区契约环境—制造业契约密度"分析框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世平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在物流的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不相适应。本文就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征、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矫利艳  王秀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其带动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借此,物流金融需求也随之增长,金融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加深。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从我国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制约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和不足,并从坚持政策推动、理念推动、改革推动、信息化技术推动、合作平台推动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艳春   陈羿彤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在梳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两业协调发展水平与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索数字化发展对两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两业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化发展显著促进了两者的融合,且该推动效应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科技创新是重要中介机制,能够加速融合进程,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志贻  陈烦  
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了多种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两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业态模式的融合,而且有助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降本增效,提升经济社会整体效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规划、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培育、注重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全球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不断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房林  王述英  
制造业是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本文从天津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归纳出其发展特点,依据其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天津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军鸽   王琴梅  
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以通用技术为核心技术体系,能够突破两业之间技术壁垒,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技术间、产品与业务间、市场间深度融合。在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影响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14—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观察期内全国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东中西部有差异,东部整体处于勉强融合阶段,中部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西部处于失调阶段;全国技术融合发展水平最低,市场融合发展水平最高。数字经济显著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且直接促进两业技术融合和产品与业务融合发展;技术创新、扩大市场需求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说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加速各地区技术创新和扩大市场消费需求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政策和市场化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说明各地区产业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强化数字经济对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东中部、西部、粮食非主产区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西部和粮食非主产区两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应加快各地区物流数字化和农业数字化发展;鼓励各地区依托数字技术进行技术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需求;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完善产业政策;加快各区域数字经济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鸣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物流产业的复合型特征,具体体现为各种物流服务方式的融合、与服务对象的融合、管理与政策的融合。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新服务的追求,物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集成物流活动、整合物流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实现资本增值四个方面,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提出,为加快物流业发展,需要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技术应用问题;二是物流活动相关设施功能提升与服务企业模式转型问题;三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物流产业发展的定位问题;四是与前面三者相匹配的政策与产业发展环境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蕾  王玲  
本文先从产业融合过程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又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熵权法分别测算了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市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升级水平,进一步地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两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其地区差异,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伴随着两业技术、产品、业务、市场上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基于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升级;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动态演进的过程,且不同地区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不同;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制造业产生正向的产业升级效应,但影响效应具有地区差异,其中东部、东北地区的影响效应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根据集成场基本范畴,分析物流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和制造集成体主导的供应链的网链结构形成及融合过程,探讨场源、基核在两业网链形成、融合过程中的发展机理,提炼集成体间联接键及竞合关系理论以指导两业联动在实践中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强  
CEPA的实施为香港物流业进入内地市场提供了先发优势。截至2005年2月28日,香港工业贸易署共收到《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申请书764份,已经审批了720份。其中,有关运输和物流服务的申请书为347份,已经审批了332份。统计可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炜煜  
第三方物流为企业的物流决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利益机制是其进行决策分析的最重要基础。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到,企业获得较高的盈利是建立第三方物流合作的长久基础。同时,利润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通过对利益机制的分析显示,在均衡条件下,个别物流企业独立经营的利润总和将会小于联合企业的总利润,同时,联合企业的产品市场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徐方  
产业融合和现代服务业是学术界研究的两个"热点",本文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作为研究的尝试和探索,指出了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是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基础动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蒋秀兰   刘芳宜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构建河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系统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选取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河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内部发展效率以及互为投入产出的效率。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物流业和制造业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河北省制造业拉动物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两业融合发展受宏观环境影响大。最后,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引领、以“融合”为目标促进两大产业协同发展;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依托,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氛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