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3)
- 2023(9806)
- 2022(8918)
- 2021(8653)
- 2020(7310)
- 2019(16977)
- 2018(17042)
- 2017(33549)
- 2016(18280)
- 2015(21101)
- 2014(21166)
- 2013(20885)
- 2012(18842)
- 2011(16663)
- 2010(16691)
- 2009(15282)
- 2008(14844)
- 2007(12926)
- 2006(11389)
- 2005(10035)
- 学科
- 济(69933)
- 经济(69840)
- 管理(56611)
- 业(52032)
- 企(44779)
- 企业(44779)
- 方法(33423)
- 数学(28663)
- 数学方法(28278)
- 农(19364)
- 财(19341)
- 中国(18756)
- 业经(16564)
- 学(15737)
- 地方(14305)
- 制(13341)
- 务(13307)
- 财务(13223)
- 财务管理(13197)
- 农业(12547)
- 理论(12539)
- 贸(12537)
- 贸易(12532)
- 企业财务(12232)
- 易(12167)
- 和(11745)
- 技术(11079)
- 环境(10867)
- 银(10321)
- 银行(10288)
- 机构
- 大学(257650)
- 学院(257555)
- 管理(106928)
- 济(96567)
- 经济(94271)
- 理学(92806)
- 理学院(91835)
- 管理学(90284)
- 管理学院(89838)
- 研究(80562)
- 中国(60622)
- 京(55059)
- 科学(51210)
- 财(44889)
- 所(40461)
- 农(38909)
- 业大(38246)
- 中心(36936)
- 江(36675)
- 研究所(36559)
- 财经(36380)
- 北京(35257)
- 范(33934)
- 师范(33676)
- 经(32917)
- 州(30681)
- 农业(30181)
- 院(29309)
- 商学(27195)
- 师范大学(27140)
- 基金
- 项目(176311)
- 科学(137943)
- 研究(130362)
- 基金(127025)
- 家(109359)
- 国家(108408)
- 科学基金(93750)
- 社会(79798)
- 社会科(75439)
- 社会科学(75416)
- 省(69057)
- 基金项目(68714)
- 自然(62165)
- 自然科(60684)
- 自然科学(60672)
- 教育(59596)
- 自然科学基金(59559)
- 划(57906)
- 编号(54479)
- 资助(52613)
- 成果(44262)
- 重点(38468)
- 部(38461)
- 课题(36709)
- 发(36376)
- 创(36307)
- 项目编号(33906)
- 科研(33775)
- 创新(33698)
- 教育部(33084)
- 期刊
- 济(107157)
- 经济(107157)
- 研究(74963)
- 中国(44882)
- 学报(39354)
- 管理(38094)
- 科学(36554)
- 农(35737)
- 财(33750)
- 大学(29754)
- 教育(28701)
- 学学(27820)
- 农业(24898)
- 技术(23775)
- 融(21136)
- 金融(21136)
- 业经(19093)
- 财经(17246)
- 经济研究(15939)
- 图书(15344)
- 经(14478)
- 理论(14104)
- 问题(14101)
- 实践(13113)
- 践(13113)
- 科技(12587)
- 技术经济(12077)
- 业(11766)
- 现代(11593)
- 商业(11526)
共检索到369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康平 冷荣芝
物流企业侵犯他人商标权多发生在运输、仓储、包装、加工及配送等物流行为中。其所涉及的商标侵权与一般的商标侵权相比有不同特点。因物流行为导致的商标侵权,物流企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了避免对他人商标权的侵犯,物流企业应重视和加强必要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物流行为 商标权 侵权行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余中根
人格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是伴随民事主体的生命全过程的权利。然而 ,现在的许多学校仍不将学生当作享有权利的公民看待 ,肆意侵犯学生的人格权。本文论述了学生人格权受到侵害的三种表现形式 ,并对学校及教师因侵犯学生的人格权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分析
关键词:
学生 人格权 侵权 法律责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锡柱
近年来,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无人机在民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无人机也存在侵害公民权利的风险。带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能够跟踪公民,收集、储存特定信息,同时,无人机收集的信息以及飞行数据将自动同步到无人机云中,对于隐私权构成极大威胁。中国现有的隐私权保护体系在规制无人机侵犯隐私权方面存在不足,还需完善,可以学习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规制无人机侵犯隐私权的经验,明确无人机侵犯隐私权的规制原则,在相应法律或者规范性文件中规定各主体应遵循的操作规范,在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公民隐私权。
关键词:
无人机 个人信息 隐私权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斐民 刘雯
由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特殊性,签订保密协议的高管一旦侵犯公司商业秘密,会同时触犯多部法律。对于高管侵犯商业秘密的违约责任、法定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情形下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本文认为,公司有权选择提起仲裁或诉讼,但当其同时提起多个仲裁或诉讼时,仲裁机构或法院应当仅受理一个。法院裁判时应主要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密义务作为证据对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立武
商标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核心和载体,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企业可以利用商标权进行担保融资。商标权的国际担保融资是一个涉外民商事行为,由于各国担保制度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形确定法律适用,并依据准据法的规定完成融资担保的创设和实现。
关键词:
商标权 国际担保 法律适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烈菊
从物流业外资并购的类型及现状出发,剖析垄断并购的消极影响,引入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必要性,随后阐释我国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制度的现状及不足之处,据此提出三大完善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建霞
理论上,商标权的权利穷竭原则和地域性原则,分别成为允许或禁止平行进口的依据。各国基于对商标权人和消费者利益的衡量,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待平行进口的态度不尽统一。中国作为一个低价位国家,在商标法领域应当有条件地允许平行进口。
关键词:
平行进口 权利穷竭 地域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万巍
我国企业对商标权资本化的运用,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我国企业实现商标权资本化的方式,可以有直接出资和间接出资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实现商标权资本化,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必须对相关风险有所防范。
关键词:
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 商标权 资本化 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铎 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在给世界各国各地区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侵权和犯罪现象也接踵而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笔者在上海市某区检察机关实习时整理该类案件卷宗时搜集的数据为基础,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
罪名集中 成本低廉 网络侵权 形成合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俊雅 刘想树
受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商标已成为各类企业跨越国界进入新市场的重要标识和竞争内容,并导致跨境商标侵权纠纷日趋增多。对实质性损害我国商标权人利益的域外商标使用侵权行为,我国法院能否突破地域性限制予以规制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尚有争议。基于规范市场竞争和商标权保护价值目标的正当性,在特殊情况下,我国商标法应可以规制域外商标使用侵权行为。通过考察欧盟和美国商标法规制域外商标使用侵权行为的标准及其适用,可以认为,在我国相关司法实践中适用实质性影响标准具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当域外行为人实施我国商标法禁止的侵权行为,且该行为对我国商业利益产生实质性影响、损害我国商标权人利益时,商标法应规制域外商标使用侵权行为或将其纳入国内商标侵权判断的考量范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汝成
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周汝成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它凝结着人的劳动与智慧,是一种无形财产。商业秘密可以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使权利人在竞争中居于优势,所以,经营者都把商业秘密看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财宝。如果说经济利益是触发经营者开展竞争的动因,但有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玉明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3款确立了"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认定规则,即以推定的证明方式认定"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该款的设置是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背景下为缓解控方证明压力对被告人举证负担的重申,并非证明责任倒置,也非证明程度的降低。《解释》第11条第3款的适用前提是存在"批量"的公民个人信息,"批量"的含义应限定为五千条以上;适用的基础是抽样检测信息真实,此为获得推定结论的桥梁;适用的实质是辩方为推翻推定的结论提出反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廖丽 秦冰燚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事务的不断演变,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愈发凸显。本文探讨国家是否有权对非国家行为体行使自卫权的问题,认为国际法并未明确排除面对武力攻击时国家对非国家行为体行使自卫权的可能,同时指出尽管“不愿或不能”测试在维护受害国国家安全和非国家行为体所在领土国主权之间保持了微妙平衡,但这个学说缺乏学理支撑且国际上未形成法律确信,自卫权行使仍需遵循“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因此,在面临来自非国家行为体的武力攻击时,国家有权采取包括自卫权在内的必要行动来维护国家安全,但各国必须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作,捍卫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确保自卫权的行使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