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
2023(1850)
2022(1399)
2021(1219)
2020(998)
2019(2103)
2018(1823)
2017(3582)
2016(1701)
2015(1808)
2014(1614)
2013(1516)
2012(1174)
2011(931)
2010(878)
2009(804)
2008(712)
2007(550)
2006(412)
2005(293)
作者
(4399)
(3774)
(3742)
(3424)
(2403)
(1731)
(1612)
(1443)
(1404)
(1246)
(1221)
(1216)
(1187)
(1136)
(1131)
(1119)
(1073)
(1013)
(1008)
(1003)
(866)
(864)
(861)
(802)
(777)
(773)
(770)
(752)
(750)
(745)
学科
(10208)
管理(9100)
(8912)
企业(8912)
(8125)
经济(8116)
方法(4102)
技术(3594)
数学(3537)
数学方法(3521)
技术管理(2991)
业经(2966)
(2931)
(2359)
财务(2359)
财务管理(2359)
(2278)
企业财务(2191)
(2007)
贸易(2007)
(1958)
(1827)
中国(1804)
农业(1718)
环境(1546)
产业(1489)
(1382)
人事(1351)
人事管理(1351)
(1271)
机构
学院(24670)
大学(24101)
管理(12679)
(12462)
经济(12363)
理学(11648)
理学院(11581)
管理学(11499)
管理学院(11462)
研究(5957)
(4843)
中国(4625)
财经(4247)
(4055)
商学(3986)
商学院(3951)
(3907)
经济管理(3831)
经济学(3761)
业大(3652)
经济学院(3532)
财经大学(3229)
(3176)
科学(2996)
(2890)
中心(2798)
工商(2644)
农业(2504)
(2414)
(2298)
基金
项目(19533)
科学(16743)
基金(15696)
研究(13941)
(13504)
国家(13395)
科学基金(12670)
社会(10840)
社会科(10407)
社会科学(10406)
基金项目(8777)
自然(8116)
自然科(7982)
自然科学(7980)
自然科学基金(7876)
(7656)
教育(6099)
(6050)
(5395)
资助(5192)
(5085)
创新(4878)
国家社会(4836)
编号(4809)
(4468)
(4293)
人文(4143)
(4080)
重点(4076)
教育部(4066)
期刊
(10717)
经济(10717)
研究(6235)
管理(4328)
(3765)
科学(3116)
中国(2682)
学报(2628)
业经(2556)
经济研究(2447)
(2395)
大学(2291)
学学(2269)
技术(2173)
商业(2002)
财经(1919)
科技(1884)
技术经济(1807)
农业(1722)
(1642)
商业经济(1507)
(1498)
金融(1498)
(1479)
问题(1405)
财会(1337)
(1249)
软科学(1041)
国际(1020)
(989)
共检索到29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艳  戴志华  
选取了45家沪深两市上市的物流公司1993年到2009年年报数据作为样本,考查了企业规模和创新对Tobin’s Q的影响,并把年度作为控制变量,试图呈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公司价值因素的前提下,验证不同规模的物流公司其R&D投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效果。笔者采用的实证方法则是用Lindenberg&Ross(1981)首先提出的,用公司股票的市价数据推导出Tobin’s Q,应用企业年报的财务数据来衡量企业规模和R&D投入,结果表明,物流企业规模与Tobin’s Q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R&D投入与Tobin’s Q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宇科  刘蓝天  
运用2007-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强度、企业规模与环境规制强度交互项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质量间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企业规模低于门槛值时,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中西部地区促进效果并不显著;当跨越门槛值后,均可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并且东部地区促进效果增强;以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质量间存在单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相应门槛值时,东部地区促进效果显著,而中西部效果不显著;达到门槛值后,促进效果均显著,但东部地区促进程度稍有减弱;企业规模会间接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金波  
构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混合模型,通过对河南省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企业政治关系与经济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了政治关系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绩效,企业有必要积极进行政治关系的开拓深化,努力获取各种政府资源,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政府也应持续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传统帮扶转向更多创新性支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宪铎  黄昌利  
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05年7月人民币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灵活性进一步提高。本文采用前沿的ARDL边限检验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水平及波动对我国出口的长短期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2005年3季度至2013年3季度期间,出口与人民币REER水平、国外总收入、国内总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REER水平显著地负向影响出口,而REER波动并不显著影响出口。论文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磊  王化成  裘益政  
Tobin Q被国内外财务学界广泛应用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本文提出,尽管Tobin Q与企业价值的内在关系得到了国外理论模型和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我国暂时不具备全面应用Tobin Q的条件。对2002- 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Tobin Q未能对全体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提供可靠度量,这一结论在控制了亏损的影响后没有发生改变。进一步,本文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现实背景的分析提出,股票市场的投机性可能对Tobin Q的应用存在一定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投机性对Tobin Q的适用性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释。
[期刊] 改革  [作者] 严海宁  
国内外有研究认为大型企业在过程创新上有明显优势,而小型企业则在产品创新上有所作为。对我国企业数据的分析发现,无论是过程创新还是产品创新,大型企业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实际上国有大型企业的创新效率并不高,并且创新还没有成为推动我国各类规模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按市场原则配置资源,从完善企业自身的机制出发,充分地挖掘各类型企业在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上的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甲滨   俞立平  
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韧性对于应对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韧性的整个演化过程均受企业规模的影响。文章基于演化视角定义创新韧性,提出韧性测度方式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规模的线性、非线性效应,经由贝叶斯回归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正向影响创新韧性,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随着规模扩大,企业规模对创新韧性的影响先由负转正,后正向作用减小;随着韧性水平的提升,企业规模的影响由负转正,且正向作用不断增大。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毅  牛冲槐  庞继芳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2009年间28家物流上市企业规模效率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规模效率均值为0.784,尚有21.6%的改善空间,企业总资产不是规模效率的决定因素;稳定繁荣的宏观经济形势、资产的快速周转、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都有助于规模效率的提升,而规模效率的改善与行业行政垄断是负向关系。研究显示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差异化服务水平是利于规模效率进步的,政府应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综合运管协调能力,提高企业规模效率。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巧燕  吴晶妹  
基于美国1952Q2—2016Q4共259个季度的四部门信用规模数据,运用WLS方法实证考察了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部门间传递效应与影响路径。研究表明,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部门间传递效应不仅仅存在于单部门之间,两部门与三部门之间也存在传递效应;四部门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传递效应不同,居民与金融部门最强,政府与非金融企业部门次之。从传染度与敏感度差异来看,居民部门敏感度最弱,但其传染度最强;政府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敏感度最强,传染度最弱。从四部门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影响路径来看,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具有差异性,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明珠   王京   徐璟娜  
采用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9—2020年度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产融结合与双元创新投资的关系,考察产融结合影响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的作用路径,并探讨企业规模和内部控制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产融结合会抑制企业双元创新投资,且相较于开发式创新,其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2)产融结合会导致企业增加金融化投资,诱发其资本套利动机,从而抑制企业双元创新投资;(3)相较于开发式创新,企业规模和内部控制对产融结合与探索式创新投资的负向关系的约束作用更强。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发展需要,合理选择产融结合方式,丰富企业创新资源基础,有效提高创新意愿;政府也应优化外部金融环境,引导企业正确对待产融结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岚  钟书华  
工艺生态创新是企业通过对生产体系进行改造或重构,在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废物产生的同时更有效率地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绩效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庆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证实企业规模和所有权性质与工艺生态创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对不同创新措施的影响有所不同。以重庆钢铁集团为案例,剖析规模和所有权影响制造业开展工艺生态创新的作用机理,从中得出政策应起到激发创新动机、再分配创新资源、扩散创新成果、保护创新收益的作用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蔡绍洪  彭长生  俞立平  
分析企业规模与创新政策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而评估企业规模对创新政策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创新政策测度的基础上,从创新政策与政府研发补贴两个角度,综合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创新政策、政府研发补贴、企业规模、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政策与企业规模负相关,不利于小企业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与政府研发补贴负相关,小企业更容易获得支持;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创新政策对创新成果的弹性更大;企业规模与创新成果正相关,小企业创新成果较少;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成果有轻微贡献;当创新政策较高时,创新政策对企业规模有轻度贡献;当企业规模较大时,创新政策与企业规模正相关。总体上,中小企业在创新政策方面机会大于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斌  兰菊萍  庞红学  
本文以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资本市场中所有的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运用托宾Q值方法,从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角度,通过实证考察分析PE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PE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创业板公司中没有得到体现。本文认为,PE对公司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而创业板市场的不成熟则限制了PE参与有效性的体现。目前中国的PE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从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市场环境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中国PE的发展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建华  陈壮杰  张豪  
通过构建一个考察企业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分析模型,并以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样本,从企业规模和行业要素密集类型两个维度对制造业资本错配造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进行测算。资本错配造成制造业总体全要素生产率较大的损失,且存在先改善后恶化的趋势。规模越小的企业,资本错配造成的全要素生产损失越大,并且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损失受企业规模的影响更大。资本错配对要素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建华  陈壮杰  张豪  
通过构建一个考察企业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分析模型,并以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样本,从企业规模和行业要素密集类型两个维度对制造业资本错配造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进行测算。资本错配造成制造业总体全要素生产率较大的损失,且存在先改善后恶化的趋势。规模越小的企业,资本错配造成的全要素生产损失越大,并且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损失受企业规模的影响更大。资本错配对要素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