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88)
2023(22162)
2022(19054)
2021(17553)
2020(14801)
2019(33514)
2018(33019)
2017(62922)
2016(34267)
2015(38457)
2014(38243)
2013(37793)
2012(34807)
2011(31607)
2010(31774)
2009(29486)
2008(28909)
2007(25570)
2006(22817)
2005(20550)
作者
(101783)
(84796)
(84136)
(80092)
(53895)
(40613)
(38054)
(33086)
(32413)
(30196)
(28914)
(28621)
(27239)
(26858)
(26297)
(26202)
(25171)
(24938)
(24353)
(24252)
(21114)
(21076)
(20560)
(19383)
(19016)
(18874)
(18758)
(18500)
(17206)
(16659)
学科
(151091)
经济(150914)
管理(100083)
(93882)
(77525)
企业(77525)
方法(61820)
数学(53439)
数学方法(52808)
中国(40917)
(38604)
(36652)
地方(34349)
业经(33491)
(32133)
(29685)
(26034)
贸易(26015)
农业(25935)
(25111)
(23233)
银行(23157)
环境(22775)
(22753)
金融(22748)
理论(22424)
(22184)
(22178)
财务(22076)
财务管理(22023)
机构
大学(492900)
学院(491554)
(202363)
经济(198155)
管理(187933)
研究(172343)
理学(161611)
理学院(159739)
管理学(156829)
管理学院(155950)
中国(128990)
(107324)
科学(106643)
(93866)
(87871)
(85338)
研究所(79769)
中心(77181)
业大(75456)
财经(74078)
(73823)
北京(68250)
(67289)
农业(66805)
(64306)
师范(63559)
(62639)
经济学(61758)
(58856)
经济学院(55333)
基金
项目(331767)
科学(259933)
基金(240207)
研究(237695)
(211496)
国家(209758)
科学基金(179025)
社会(150693)
社会科(142864)
社会科学(142828)
(129373)
基金项目(126508)
自然(117239)
自然科(114486)
自然科学(114457)
自然科学基金(112389)
(109636)
教育(109374)
资助(99490)
编号(95074)
成果(77102)
重点(75216)
(73023)
(72598)
(68433)
课题(66798)
创新(64033)
科研(63567)
国家社会(62291)
教育部(61936)
期刊
(228999)
经济(228999)
研究(147186)
中国(99492)
学报(82799)
(77262)
科学(74084)
(71898)
管理(71507)
大学(62533)
学学(59131)
教育(52688)
农业(52388)
(45652)
金融(45652)
技术(44216)
财经(37191)
经济研究(37012)
业经(36493)
(31981)
问题(29609)
(27346)
技术经济(24195)
(23653)
科技(23529)
(22717)
图书(22703)
统计(22441)
理论(22239)
商业(22152)
共检索到740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广胜  
构建表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最小二乘等方法研究了三大经济圈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物流业产值总和占全国总额比重较高;在2003-2013年研究样本内三大经济圈指标权重具有较高共性,两者发展支撑要素趋于一致;其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具备相互促进的作用,且物流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更显著,物流竞争力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提高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立,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城市圈范围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圈临界线附近县市样本,进而判断城市圈形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圈的形成主要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个路径改善了城市圈区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且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北京未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圈和珠三角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城  
本文以"竞合"为背景,运用基本份额偏离法分解了2000年和200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构的差异,并运用两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高级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来阐释这些内部差异。进而说明高级人力资本要素是衡量区域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变量之一。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集约利用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熙  胡玉莹  
城市群内物流网络的形成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了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比照,讨论京津冀城市群的物流产业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情况。借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城市群内物流产业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且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了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洪芳林  龚蛟腾  
[目的/意义]旨在例析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政策规划与行业实践探索二者间“分治融合”的互动关系,挖掘过去经验与未来方略“时序扬弃”的转换逻辑。[方法/过程]以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采集抽取国家各部委、三大经济圈所属省市颁布的相关政策及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文本内容,通过三级编码分析,归纳出由58个初始概念、9个初始范畴和3个主范畴构成的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政策环境框架。通过代表性多案例分析、演绎归纳方法提炼三大经济圈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实践发展过程,并用生命周期、责任相关者和政策赋能理论予以解释。[结果/结论 ]从技术意蕴、组织质态与环境理路3个维度,比较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政策基础、政策过程、政策目标”政策环境框架与从“零星探索”到“实质推进”的实践发展过程的互动关系,建构政策引导公共图书馆空间智慧化变革双轮驱动理论解释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信息消费作为我国新型消费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巩固扩大传统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传统消费融合催生了多种消费新业态,有力提升了信息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信息消费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明显大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宏伟  刘敏  
本文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省市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地区个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等措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京津冀应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经验,加强区域内部整合与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鑫  刘忠京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测度了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而实证分析和比较了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这种作用在两大经济圈之间以及各个经济圈内部各省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总体上看,两大经济圈应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以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媛媛  
通过分析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产业同构程度,文章认为,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同构程度高于京津冀区域,但产业同构并非明显滋生恶性竞争;两大经济圈出现产业同构的原因存在差异,京津冀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和体制机制因素,而长三角主要源于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左晓宇  孙谦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2000—2015年沪深A股的数据,构建上市公司连锁董事网络,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产业网络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企业网络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左晓宇  孙谦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2000—2015年沪深A股的数据,构建上市公司连锁董事网络,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产业网络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企业网络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也光  陈乐巩  
文章以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经济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搜集了2010—2013年四年的数据,利用GDP等指标分析了三大经济区对全国的贡献,并从无形资产结构、知识产权指数、专利申请授予量以及专利有效量的角度对三大经济区无形资产的质量情况作对比。研究发现,三大经济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且无形资产整体质量领先全国。但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无形资产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来盛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行政辖区调整成为整合城市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12个撤县(市)设区的案例为样本,实证检验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辖区合并是否有利于提升经济绩效。研究得出:撤县(市)设区显著改善了区域经济绩效,为我国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方向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润东  郭建强  
人力资本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而且是稀缺的。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比较研究发现,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本提升最快,其次是京津冀地区,再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的人力资本竞争力在三个区域中,综合优势明显。各个区域应根据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调整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以保持不同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赵大利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城市群落崛起过程对该地区经济绩效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群落的形成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绩效;第二,在2003年和2004年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落后地区受益最大,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第三,2005~2007年,受益最大的地区是中等发达地区,城市群落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中等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在2007年,落后地区和其它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