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3)
2023(1905)
2022(1530)
2021(1274)
2020(993)
2019(2361)
2018(2214)
2017(4307)
2016(2130)
2015(3043)
2014(3116)
2013(3122)
2012(2030)
2011(1616)
2010(1638)
2009(1548)
2008(1395)
2007(1202)
2006(1033)
2005(907)
作者
(6290)
(5255)
(5240)
(4988)
(3153)
(2416)
(2219)
(1974)
(1905)
(1738)
(1681)
(1662)
(1600)
(1579)
(1574)
(1512)
(1490)
(1483)
(1444)
(1439)
(1244)
(1192)
(1192)
(1172)
(1117)
(1113)
(1096)
(1092)
(1059)
(1052)
学科
(10480)
经济(10478)
(7715)
管理(7587)
中国(5873)
(5815)
企业(5815)
(4701)
业经(4013)
方法(3794)
农业(3317)
物资(3189)
数学(3179)
数学方法(3150)
地方(3022)
(2449)
劳动(2446)
动力(2299)
劳动力(2168)
人口(2156)
农业劳动(2031)
经营(1999)
农业人口(1984)
(1896)
贸易(1896)
(1847)
技术(1704)
理论(1674)
产业(1587)
环境(1405)
机构
学院(34621)
大学(31416)
管理(15584)
(14535)
经济(14336)
理学(13790)
理学院(13665)
管理学(13489)
管理学院(13437)
研究(9379)
(6322)
中国(6301)
科学(5714)
(5075)
业大(4639)
(4570)
财经(4433)
经济管理(4330)
经济学(4236)
(4230)
(4195)
中心(4146)
(4141)
技术(4104)
师范(4103)
(3955)
研究所(3950)
商学(3822)
(3769)
商学院(3766)
基金
项目(25130)
科学(20650)
基金(18682)
研究(18146)
(15873)
国家(15754)
科学基金(14553)
社会(12548)
社会科(12016)
社会科学(12011)
(10647)
基金项目(10416)
自然(9513)
自然科(9302)
自然科学(9300)
自然科学基金(9106)
(8374)
教育(8085)
资助(6959)
编号(6605)
(5958)
(5725)
重点(5459)
创新(5342)
国家社会(5190)
(4961)
课题(4951)
发展(4948)
(4857)
人文(4743)
期刊
(14944)
经济(14944)
研究(7653)
技术(7329)
管理(5255)
物流(5109)
中国(4958)
科学(4544)
(4029)
学报(3778)
业经(3508)
大学(3079)
学学(2980)
(2973)
农业(2842)
经济研究(2787)
商业(2751)
财经(1894)
商业经济(1757)
问题(1724)
科技(1723)
技术经济(1716)
(1678)
教育(1546)
(1487)
现代(1454)
(1410)
资源(1407)
(1295)
统计(1250)
共检索到43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旗  金凤君  刘思婧  
物流枢纽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间尺度的物流设施网络运行与组织的核心。在回顾国内外物流枢纽概念形成基础上,从概念演变、构成要素角度,界定了物流枢纽作为具有密切业务联系的设施群的内涵与特征。将物流枢纽的形成归结于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与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交通与物流组织方式的革新。从节点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通道的时空压缩效应两方面,分析了物流设施群的形成过程。运用"轴—辐"空间组织模式,揭示了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物流枢纽的演变过程。最后,指出物流枢纽作为一类新型复合型物流节点,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交通、物流区位条件,经济辐射与影响力,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质量,进行科学布局,突出场所概念,注重与产业、交通、资源开发的协同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国平  宗蓓华  
海上集装箱运输中轴辐式运输网络的形成是集装箱枢纽港产生的直接原因。文章通过海上集装箱运输中的范围经济说明了轴辐式运输网络形成的动因和条件,并通过集装箱枢纽港在轴辐式运输网络获取范围经济上的作用,解释了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珩  张存禄  黄培清  
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物流的基本内涵 ,归纳了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特征 ,讨论了传统运输枢纽向物流中心城市过渡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针对物流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共同性问题系统总结了规划建设中的原则、主要任务与实施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俊玲  
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是有效集聚分散的物流资源、畅通干线物流通道、强化区域枢纽互联、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的纵向面板数据,探究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通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间流通联系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在市场分割度低、物流资源更丰裕的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加大政府投资、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差异化举措的建议,以期增强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金学  金凤君  王成金  王姣娥  刘东  
长时间序列的交通枢纽空间分布格局的演进规律,一直是国内外交通地理学有待解决的问题。考察交通枢纽的长期演变规律,有助于把握交通枢纽的发展机理,为空间优化提供科学支撑。对秦汉时期以来中国交通枢纽分布格局的发展过程与空间特征进行系统解析,认为存在秦汉至南北朝、隋唐、宋朝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朝、民国至今等6个阶段。基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交通枢纽的发展轨迹,总结了交通枢纽的基本形成条件和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并对交通枢纽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交通枢纽的基本发展模式,系统总结了中国交通枢纽空间布局的基本形态。相关研究既是对交通枢纽研究的理论完善,也是中国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的理论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费少卿  
本文运用产业生态理论和物流枢纽建设逻辑,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关中城市群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物流产业内部、科技与物流、人力资源与物流、现代金融与物流之间不协同的七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关中城市群国际物流枢纽若干政策措施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余启龙  蒋惠园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发展对湖北的经济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规划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经济、交通互通对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以航空货运为主的物流枢纽典型案例,得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发展启示,再分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经济环境、区位交通环境、政策环境,进一步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旭  王振锋  邓蕾  卓翔芝  
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重庆具备西部地区物流枢纽的基础条件,与西部地区的成都和西安具有比较优势,但是物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重庆需要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加强物流用地规划,推动保税港区建立,完善保障措施,尽快建成西部地区物流枢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华  
区域物流系统是由若干不同层次的物流枢纽节点构成的物流网络。物流节点城市的经济分工差异和产业组织层次性,决定了物流枢纽在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功能和作用有所不同,在区域物流规划中需要合理确定枢纽节点的层次。本文采用灰色聚类的方法并结合Delphi法,通过确定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对区域性物流节点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将节点分为重要物流枢纽、次级物流枢纽和一般物流节点三个层次,并对湖北省的区域物流枢纽进行了实际分类。该方法在理论上比较严谨,计算较为简单并易于操作,对在区域物流规划和物流系统建设中确定不同层级的物流枢纽城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兆磊  张雅琪  
基于物流枢纽辐射带动效应内涵剖析,结合系统综合评价理论,从总量效应、结构效应、社会效应3个层面展开物流枢纽辐射带动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并对11个二级指标进行了详细阐释,能够较好地对物流枢纽辐射带动效应进行评价。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谭满益  刘奕伶  曹乾芳  李忠钢  罗润连  邓九蓉  程红  
全面梳理了现有文献对物流枢纽概念和内涵的研究现状,在剖析物流本质和物流枢纽建设初心的基础上,从层级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特色发展视角等出发,对物流枢纽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这将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物流枢纽及物流枢纽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认知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尹莉  徐菱  
从运输费用最低出发,考虑多式联运型物流网络中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成本与时间、枢纽点间货物运输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服务时间的约束,建立了多式联运型物流网络的货运枢纽选址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将问题转化为UFL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该方法能有效地求解带时间约束的多运输方式组合问题,对物流承运商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组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瑛莹  
本文以我国2015-2022年29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且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这条路径有效提升商贸流通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筱  王铮  
本文论述了研发枢纽城市的概念。文章认为研发枢纽城市是区域枢纽-网络结构中具有创新行为、知识扩散与商贸中心功能的城市,一个研发枢纽城市是产业集群、研发企业活跃、具有生产性和商贸性附域、具有知识城市特征的空间集合体。文章在分析与观察基础上提出在区域管理意义上,通过促进聚集、发展文化多样性、建立风险基金建设、利用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网络生成等措施是研发枢纽城市发展的基本途径。文章认为在管治上,政府应通过实施外部网络战略、善待大学和发展金融服务业来构建研发枢纽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