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2)
- 2023(9602)
- 2022(7867)
- 2021(6953)
- 2020(5679)
- 2019(12340)
- 2018(11755)
- 2017(22387)
- 2016(11686)
- 2015(13259)
- 2014(13044)
- 2013(13071)
- 2012(11475)
- 2011(10403)
- 2010(10359)
- 2009(9644)
- 2008(8937)
- 2007(7862)
- 2006(7151)
- 2005(6310)
- 学科
- 济(75734)
- 经济(75658)
- 管理(37057)
- 业(32395)
- 方法(27522)
- 企(25819)
- 企业(25819)
- 数学(25080)
- 数学方法(24976)
- 地方(17459)
- 中国(16674)
- 农(14843)
- 业经(14371)
- 财(13496)
- 学(12386)
- 地方经济(12170)
- 贸(10809)
- 贸易(10806)
- 易(10410)
- 环境(10300)
- 农业(10132)
- 制(9259)
- 融(8435)
- 金融(8435)
- 产业(8322)
- 银(7931)
- 银行(7900)
- 务(7895)
- 财务(7860)
- 财务管理(7853)
- 机构
- 学院(181746)
- 大学(179296)
- 济(89930)
- 经济(88676)
- 管理(70071)
- 研究(62460)
- 理学(61592)
- 理学院(60980)
- 管理学(60163)
- 管理学院(59864)
- 中国(45772)
- 科学(36709)
- 财(36151)
- 京(35189)
- 农(32442)
- 所(31181)
- 财经(30062)
- 经济学(29346)
- 研究所(28691)
- 业大(28255)
- 经(27413)
- 中心(27210)
- 经济学院(26264)
- 农业(25686)
- 江(24517)
- 财经大学(22345)
- 院(21804)
- 北京(21727)
- 经济管理(20766)
- 商学(20710)
- 基金
- 项目(124160)
- 科学(98441)
- 基金(93216)
- 研究(84560)
- 家(82536)
- 国家(81859)
- 科学基金(70457)
- 社会(59925)
- 社会科(57113)
- 社会科学(57096)
- 基金项目(49575)
- 省(48014)
- 自然(45125)
- 自然科(44111)
- 自然科学(44097)
- 自然科学基金(43334)
- 划(39769)
- 教育(37373)
- 资助(36908)
- 编号(30071)
- 重点(27839)
- 发(27627)
- 部(27135)
- 国家社会(26169)
- 创(25848)
- 创新(24324)
- 科研(23954)
- 教育部(23535)
- 人文(23257)
- 计划(23010)
共检索到258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馨
近年来我国物流效率快速提升,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和单件快递成本均显著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经构建相对完善的现代供应链体系,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为提升消费者福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消费效用理论,本文研究发现:当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下降后,在不改变消费支出和其他消费品数量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从其他地区买到更多数量的同质但价低的商品,因此消费福利上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乾友 许蓝志
在今天日益平台化的市场中,每一进入平台且产生消费行为的个体都有对产品和服务做出评价的机会;而当消费者的评价影响并改变了被评价者的行为时,评价就具备了成为权力的可能。消费者通过评价性权力的集体行使形成评价“价格”,平台提供榜单为生产者的评价“价格”排序,生产者则为竞争更高排名而不断根据评价规则来纠正自己的行为,这构成了评价性权力的作用过程。在为消费者利益服务的名义下,平台—消费者的联盟得以建立,借助消费者的评价之手,平台对生产者和劳动者的控制权力得到巩固与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平台通过构建并货币化消费者的互动评价而颠倒了评价权力,使消费者成为全天候为平台生产数据的产消者,进而导致消费者的主权被剥夺。在由此形成的“赢者通吃”的局面下,颠倒“被颠倒”的评价性权力,进而实现平台经济的良好治理,就成为平台企业监管的重要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秀娟 吴立增 刘伟平
通过构建植物新品种种子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的经济理论模型,从静态和比较静态角度分析了PVP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得出:第一,PVP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正的经济剩余,但为生产者带来的剩余不一定为正。第二,PVP保护水平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剩余呈反向关系,但与生产者剩余的关系不确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乃梁
身处议价时代的消费者具有极其鲜明的权利诉求。市场结构的剧烈变化导致价格形成的反规律性,消费者议价行为名存实亡。既有消费者权利保护体系重视权利类型的增量供给,忽视从以价格为代表、从具体市场要素出发的存量改进,权责不清晰造成消费者议价权的行使障碍。公平与法治的社会改革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消费者议价权的实现提供了理念支撑与平台基础。消费者议价权的制度维护应当在弱势保护、信息公开与责任落实的理念前提下,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的群体议价优势,依仗价格调控措施实现畅通议价,通过垄断价格规制与消费者公益诉讼促进新型消费者权利的法律实现。
关键词:
消费者 议价权 社会转型 价格垄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明国 李汉文
经济学界在探讨需求曲线问题时经常颠倒了理论与现象或者事实之间的关系、颠倒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混淆了个别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逻辑困境。消费者的需求量不仅要受到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还要受到其拟选行为的机会成本变化的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是由其收入水平和偏好决定的。把"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当作一个描述消费者行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定律,是不科学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明国 李汉文
在探讨需求曲线问题时经常颠倒了理论与现象或者事实之间的关系、颠倒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混淆了个别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逻辑困境。消费者的需求量不仅要受到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还要受到其拟选行为的机会成本变化的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是由其收入水平和偏好决定的。把"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当作一个描述消费者行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定律,是莫名其妙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饶旭鹏
农户的经济消费是消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以西北乔村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有关统计资料对农户经济消费行为的研究,本文提出农户家庭的经济消费俭奢并存的二元逻辑:在保障家庭成员日常生活需要的日常消费中,遵循"能省则省"、"勤俭节约"的安全逻辑;在维护家庭成员获得社会认同的住房消费、家庭重大仪式等认同性消费中则遵循"竭尽全力"、"能花则花"的宣示逻辑。这种农户经济消费的二元逻辑延续了中国传统社会俭奢并存的消费伦理,更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消费主义伦理在农村扩张的结果。
关键词:
农户 经济消费 安全逻辑 宣示逻辑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尹进 胡祥培 郑毅
社会化商务中,消费者依赖在线口口相传建立感知信任,其本质是复杂网络上的多源信任融合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多源信任融合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以主观逻辑方法为代表形成了信任融合方法的研究体系。然而,由于社交网络中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多源性和高度主观性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海量化,给多源信任融合模型带来量化难、实时处理难和融合难等问题。针对上述难题,提出"先聚类、后融合"的研究思路,先对海量推荐信息进行聚类,再融入感知信任的主观因素构建多源信任融合模型。首先,将推荐信息间的相似性作为节点关系,从社交网络中抽取出推荐信息相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大洪 段宏磊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内涵与合同自由原则具有耦合性,其要义在于通过若干法律制度的配套使消费者克服市场失灵,对生活消费市场上失却的两大基本前提"市场充分竞争"、"信息充分披露"进行补足,从而重新达致与经营者之间的力量平衡。为达到此目标,一种理想化的餐饮行业格式条款规制结构应当建立,即在充分竞争的领域施加信息规制,而在竞争不充分的领域则施加具体的标准规制,同时辅之以反垄断执法措施。新"消法"对不平等的格式条款一概禁止的做法消解了规制的谦抑性品格,打破了消费者与经营者应有的权利平衡,并会出现规则难以落实的尴尬。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尹进 胡祥培 郑毅
社会化商务中,消费者依赖在线口口相传建立感知信任,其本质是复杂网络上的多源信任融合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多源信任融合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以主观逻辑方法为代表形成了信任融合方法的研究体系。然而,由于社交网络中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多源性和高度主观性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海量化,给多源信任融合模型带来量化难、实时处理难和融合难等问题。针对上述难题,提出"先聚类、后融合"的研究思路,先对海量推荐信息进行聚类,再融入感知信任的主观因素构建多源信任融合模型。首先,将推荐信息间的相似性作为节点关系,从社交网络中抽取出推荐信息相似性网络,用谱平分方法对聚簇进行划分,实现对推荐信息的聚类;其次,用网络属性度量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从复杂网络视角出发,提出消费者感知信任定性因素的量化方法;再次,以多属性决策方法为基础,改进主观逻辑方法构建多源信任融合模型,从而将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融入主观逻辑方法,突破主观逻辑方法只考虑推荐信息和网络路径的局限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推荐信息实验数据进行聚类,并分析主观因素对感知信任意见空间的调节作用,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模型能够快速划分推荐信息相似性网络,客观地量化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使其融入信任度计算之中,且能够体现消费者感知信任的主观性和异质性。从仿真实验结果看,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大规模社会网络中推荐信息海量化问题,权威程度、从众行为和主体间亲密度等影响因素对信任度计算结果起调节作用。该模型将信任融合模型扩展到社会化商务领域,可以帮助商家评价已有消费群体对新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影响力,为大规模网络中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度量和预测提供新视角,为商家实时分析消费者感知信任意向和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方法支持。对于难以建立新消费者信任的商家,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来提高用户生成内容量,培养或引入权威人士作为明星节点,建立有主题的小社区等形式来促进主体间交流,增强消费者之间的亲密度,从而提高消费者感知信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艳 赵奉军
本文分析了经济适用房和回购政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分析表明,不考虑回购政策,由于经济适用房分流了住房需求,在总体上降低了商品房的价格,同时提高了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福利。一旦考虑回购政策,则已购房者的福利会受到强烈的不利影响,结合李嘉图等价命题,潜在的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会大幅度降低从而间接推高商品房价格。
关键词:
回购 经济适用房 消费者福利 李嘉图等价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公欢
数字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福利损害范围的规模性和不特定性、损害方式的个性化、损害结果的难以计量性要求反垄断法介入保护,数字经济非价格因素和动态竞争的特征使得传统消费者福利标准适用失灵,而实践中消费者福利标准往往会成为案件分析中的修饰性表达,导致反垄断法规范目标偏移。数字经济高度集中化的趋势,要求消费者福利保护由重视经济效率向重视市场结构和竞争过程转变,反垄断法作为行为规制法对消费者福利进行保护,防止消费者福利庸俗化。为避免科技巨头经济垄断权力蔓延至政治中心,新布兰代斯学派反对以消费者福利作为唯一诉求,主张通过反垄断法分析范式转型保障消费者选择权,实现经济民主和反垄断法多元目标。消费者福利保护是反垄断法的间接目标,应被作为判断竞争损害的参考要素。对于数字经济反垄断中消费者选择权损害的分析,应遵循合理原则,综合权衡经营者行为的竞争损害效果和消费者福利增进效果。同时,从实体标准和程序制度层面细化和完善消费者福利标准在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行为规制中的具体适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京春
本文认为中等收入阶段应当正确处理福利赶超与经济赶超的关系,防止不当的福利赶超,坚持经济赶超。本文首先提出了中等收入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赶超的逻辑轨迹,接着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并分析了福利赶超的逻辑路径,最后以拉美经济发展为例,阐述了中等收入经济体由于过早实施不当福利赶超从而掏空宏观经济最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逻辑路径,引以为鉴。
关键词:
中等收入 福利赶超 经济赶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东 李东进 金慧贞
消费者高度关注和卷入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对食品消费者面对安全风险时决策逻辑的准确理解。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量化信息搜寻增强和精准化决策需求转变的过程与机制,结合消费者量化消费参与趋向,揭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的决策逻辑。研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会显著增进消费者对风险控制感的寻求和对定制化信息的需求,控制感寻求与定制化需求同等程度地促升了消费者对量化食品安全信息的偏好。而量化信息偏好的增强则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消费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龙 张少军
公共组织的设计和改革像私人组织一样,也要面临成本效率的约束。本文首先指出公共组织的成本效率来源于x-效率和非x-效率,并且两种效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然后,本文为公共组织成本效率的度量提拱了一个分析框架,并以中国地方政府为样本做了实证分析。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为公共组织的设计和改革提出了一些原则,以期实现最优公共组织规模,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关键词:
公共组织 X-效率 非X-效率 政府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