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9)
- 2023(15933)
- 2022(13820)
- 2021(12691)
- 2020(10584)
- 2019(24192)
- 2018(24080)
- 2017(47345)
- 2016(25150)
- 2015(28697)
- 2014(28784)
- 2013(28830)
- 2012(26480)
- 2011(24134)
- 2010(24401)
- 2009(22718)
- 2008(22028)
- 2007(19656)
- 2006(17677)
- 2005(15914)
- 学科
- 济(124148)
- 经济(124028)
- 管理(74881)
- 业(68773)
- 企(55637)
- 企业(55637)
- 方法(51560)
- 数学(45487)
- 数学方法(45104)
- 中国(32260)
- 农(29192)
- 地方(27338)
- 财(27130)
- 业经(25292)
- 学(23532)
- 制(20982)
- 贸(20875)
- 贸易(20863)
- 易(20179)
- 农业(19697)
- 环境(17689)
- 银(17460)
- 银行(17414)
- 融(17077)
- 金融(17074)
- 和(16936)
- 理论(16678)
- 行(16671)
- 地方经济(16230)
- 务(15930)
- 机构
- 大学(376744)
- 学院(374983)
- 济(162583)
- 经济(159291)
- 管理(148143)
- 理学(127918)
- 研究(126871)
- 理学院(126519)
- 管理学(124624)
- 管理学院(123931)
- 中国(94443)
- 京(79826)
- 科学(75346)
- 财(75041)
- 所(63272)
- 财经(60257)
- 研究所(57214)
- 中心(56312)
- 农(55026)
- 经(54692)
- 江(54243)
- 业大(51813)
- 北京(50998)
- 经济学(50764)
- 范(48638)
- 师范(48254)
- 院(45820)
- 经济学院(45705)
- 财经大学(44774)
- 州(43948)
- 基金
- 项目(248668)
- 科学(196286)
- 研究(183177)
- 基金(181618)
- 家(157236)
- 国家(156009)
- 科学基金(134318)
- 社会(117890)
- 社会科(111842)
- 社会科学(111813)
- 基金项目(96032)
- 省(95547)
- 自然(85692)
- 自然科(83643)
- 自然科学(83624)
- 教育(83436)
- 自然科学基金(82134)
- 划(80469)
- 资助(75247)
- 编号(73883)
- 成果(60011)
- 部(55757)
- 重点(55414)
- 发(54003)
- 创(51098)
- 课题(50790)
- 国家社会(48905)
- 教育部(48169)
- 创新(47751)
- 人文(47327)
- 期刊
- 济(182397)
- 经济(182397)
- 研究(116976)
- 中国(67375)
- 学报(55425)
- 管理(55039)
- 财(54682)
- 科学(51174)
- 农(49203)
- 大学(42036)
- 学学(39643)
- 教育(37719)
- 融(34169)
- 金融(34169)
- 技术(34033)
- 农业(34029)
- 经济研究(30726)
- 财经(30342)
- 业经(28024)
- 经(25974)
- 问题(23673)
- 技术经济(20006)
- 贸(19068)
- 理论(19059)
- 图书(18529)
- 商业(17929)
- 统计(17369)
- 现代(17075)
- 实践(16988)
- 践(16988)
共检索到556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德明
本文聚焦于物流基础设施通过网络效应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合共有相关效应面板模型和结构VAR模型,对1997-2017年31个省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效应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物流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这一正向影响主要归因于区域间统筹协调投资决策所产生的网络效应和溢出效应,经过统筹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GDP的影响程度平均是独立投资决策影响的3-4倍;在1997-2017年期间,我国各省份之间统筹协调进行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机制在逐渐强化,这可能暗示着我国中央政府在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起到的协调作用和集中决策作用正在变得越发重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雪萍
基于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在相关研究假设的前提下,选取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主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衡量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强有力的贡献作用。因而,要从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来改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从而促进物流基础设施改善,为区域经济增长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奇洪 裴雨潇
文章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模型,运用我国2001—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定量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备建设的确会增进经济提升,但其并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空间溢出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要使基础设施投资能够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应该提高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使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相互促进。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教育支出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勇军 扶涛 王焱
通过时间序列数据模型、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三类模型得出的结论有所差异。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希果 岑剑雄
本文主要研究了公共产品供给与经济增长和区域收敛的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选择1998~200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产品供给的面板数据,采用GMM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公共产品供给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有利于区域经济收敛,考察期我国区域经济收敛速度为3%~3.08%。建议国家在公共品供给政策设计上应充分重视公共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内生性作用,增加落后地区公共产品供给,并且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和市场分工互补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关键词:
公共产品 经济增长 区域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妍 赵蕾 薛俭
基于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和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中倒"U"曲线中的上升阶段,但部分地区存在过度或集中投资的现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在前期冲击效应波动较大,但长期影响趋于稳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承超 朱英俊
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关系。研究表明: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和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空间关联模式下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而交通部门资本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时间和空间依赖的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及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时空依赖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下海
针对大多数经验文献往往忽视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容易导致研究结论缺乏解释力的事实,本文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中国29个省区1991-2006年间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绝大部分省区位于高-高和低-低类型区;(2)城市化作为综合反映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的指标,有效地促进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实现收益递增效应和经济增长;(3)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区域间的空间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区域间经济往来,实现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柳杰 李治国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整个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增加。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上海市1980~2005年间的经济增长与各项基础设施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力建设与交通运输投资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又能带动公用事业、市政建设和邮电通信投资的增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晨园 梁红艳
利用2003-2017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三角,铁路通过促进物质资本跨地区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在珠三角,铁路有利于物质资本扩散,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有利于劳动力扩散,但普通公路导致人力资本向核心城市高度集聚;在扩散效应与极化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而铁路表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京津冀,高速公路和铁路推动劳动力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三种交通基础设施都导致人力资本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但它们都未产生物质资本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普通公路和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最终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高速公路则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可以为推进中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