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3)
2023(12402)
2022(9804)
2021(8662)
2020(7286)
2019(16211)
2018(15984)
2017(31308)
2016(16639)
2015(18948)
2014(18780)
2013(18409)
2012(15899)
2011(13883)
2010(13984)
2009(13035)
2008(13072)
2007(11959)
2006(10671)
2005(9966)
作者
(47861)
(40124)
(39823)
(37795)
(25556)
(19028)
(18197)
(15344)
(15119)
(14270)
(13530)
(13359)
(12874)
(12686)
(12419)
(12210)
(11894)
(11704)
(11514)
(11462)
(9834)
(9791)
(9589)
(9113)
(8879)
(8867)
(8856)
(8827)
(7950)
(7783)
学科
(79087)
(78485)
经济(78400)
(71357)
企业(71357)
管理(63709)
方法(34933)
业经(28532)
数学(26895)
数学方法(26710)
(26655)
(26456)
中国(20862)
(19687)
财务(19635)
财务管理(19619)
农业(19100)
企业财务(18448)
技术(17106)
(17022)
贸易(17016)
(16616)
理论(14024)
(13807)
地方(13791)
(13511)
(13444)
(13247)
(12364)
(11571)
机构
学院(247712)
大学(241110)
(107793)
经济(106026)
管理(102489)
理学(88326)
理学院(87492)
管理学(86355)
管理学院(85912)
研究(75381)
中国(60030)
(49884)
(49487)
科学(44813)
(43209)
财经(39931)
(37974)
(36929)
(36347)
业大(36294)
中心(35130)
农业(33990)
研究所(33282)
经济学(33162)
北京(30338)
经济学院(30320)
(29708)
财经大学(29395)
商学(29026)
商学院(28769)
基金
项目(164533)
科学(132763)
基金(123111)
研究(119712)
(106429)
国家(105512)
科学基金(93627)
社会(80708)
社会科(76946)
社会科学(76929)
基金项目(65843)
(64733)
自然(59797)
自然科(58566)
自然科学(58554)
自然科学基金(57603)
教育(53033)
(52448)
资助(48770)
编号(46948)
(37269)
(36995)
成果(36032)
重点(35995)
(35939)
(35571)
国家社会(34620)
创新(33745)
人文(31546)
教育部(31226)
期刊
(118800)
经济(118800)
研究(69497)
中国(43611)
(41008)
管理(40617)
(40472)
学报(34494)
科学(33539)
农业(28205)
大学(26556)
学学(25209)
技术(25124)
业经(22135)
(20730)
金融(20730)
财经(20022)
经济研究(19526)
(17941)
(17335)
教育(16636)
问题(16236)
技术经济(15069)
(13891)
现代(12981)
商业(12939)
世界(12574)
图书(12003)
财会(11984)
统计(11397)
共检索到363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慧瀛  杨宏举  祝甜  
加大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物流数字化发展对推动物流降本提效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面板因子分析方法对物流信息化水平进性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信息化和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物流信息化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物流信息化规模和物流宏观发展水平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的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直接效应中,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增的积极影响,且对周边地区均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从各分指标来看,在东、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规模及宏观环境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积极影响,但东部地区不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溢出效应为正,西部地区宏观环境并不具有正向直接促进效应,但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促进我国物流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从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政策协调力度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倩琳  
基于2003—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物流产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计算两者的莫兰指数,确定二者存在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信息化发展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信息化发展在提升本空间单元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推动相邻空间单元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外溢效应的系数远远高于直接效应系数。鉴于此,各区域政府须加强信息化在物流中的应用,更应突破影响信息化空间外溢效应发挥的各种约束,重视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各因素表现出的"马太效应",避免效率损失,有效发挥它们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震峰  
物流业作为我国三大生产性服务行业之一,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可能扭转物流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局面,而且也可能实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升级优化,加快国际化战略的步伐。为此,本研究基于2003-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量化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这种影响自“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本研究以期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的技术溢出和资源获取来提高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新的见解和一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瑞  孙夏令  
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ML模型对全国30省2004—2016年的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通过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探讨其时空演进特征,并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动态演进规律,省域间物流发展协调度有待提高;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表现为生产率较高的省份趋于相邻,生产率较低的省份趋于相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密度、物流能源强度、交通运输强度和人均GDP,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市场化进程的正向溢出效应最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溢出效应为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鄢曹政  殷旅江  何波  
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物流业集聚对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区位熵法和DEA-Malmquist模型对物流业集聚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根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不高,地区间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稳增长,全局空间相关性较弱,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局部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出随时间变化加强的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幅并不完全符合;物流业集聚对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开放程度、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为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从构建物流集聚高地、促进物流省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物流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促进两业协同、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俐  陆婷宇  
使用DEA-Malmquist分析法,测算广东省物流业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其变动趋势,发现近年来广东省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仰赖于技术进步的作用。然后利用动态滞后VAR模型检验广东省物流业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物流业FDI与技术进步指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表明广东省物流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有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俐  陆婷宇  
使用DEA-Malmquist分析法,测算广东省物流业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其变动趋势,发现近年来广东省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仰赖于技术进步的作用。然后利用动态滞后VAR模型检验广东省物流业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物流业FDI与技术进步指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表明广东省物流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有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越越  
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借助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同时考虑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物流产业实际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考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物流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竞争效应,相邻地区或交通网络可覆盖的相近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产生负向溢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会提高本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相邻地区存在负向抑制效应;能源、信息基础设施仅对本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对本地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在地区间也存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同时采用四种方法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仍然稳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王美霞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1999-2014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中国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对农业TFP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FDI不仅能促进本地区TFP提升,还能促进相邻地区TFP提升;FDI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都具有抑制作用;FDI对本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王美霞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1999-2014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中国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对农业TFP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FDI不仅能促进本地区TFP提升,还能促进相邻地区TFP提升;FDI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都具有抑制作用;FDI对本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王美霞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1999-2014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中国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对农业TFP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FDI不仅能促进本地区TFP提升,还能促进相邻地区TFP提升;FDI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都具有抑制作用;FDI对本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海霞  郝含涛  史恒通  葛岩  
基于1997—2018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农业机械化推广有助于提高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这一效率的提高在小麦机收环节效果显著;第二,农机跨区作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在纬度方向显著,经度方向不显著;第三,随着本地农机市场的发展,本地农机服务将逐步替代跨区农机服务,表现为2013年后,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逐渐以本地农机作业的贡献为主,且农机跨区作业范围已由跨省逐步缩小至省内作业;第四,本地小麦机械化作业面积的提高,促使更多小麦种植户卷入外部分工,进而诱导本地农机市场的发展并逐步将跨区农机服务挤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物流业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物流业越发达,市场经济便越繁荣,因此物流产业可以被视作经济增长的"润滑剂"和"加速器",其重要作用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基于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杜宾模型来对我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我国相邻区域之间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生产率较低,缺少发达地区为其提供的推动力;人力资本与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交通基础设施相比更加显著;我国物流产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竞争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刘恋  
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八大区域,基于2007~2017年省际物流业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ESDA和空间收敛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和空间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了管理无效率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后,全国GTFP均值下降至0.985,南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区域的GTFP值上升,长江中游、东北、西南、黄河中游区域的GTFP值下降;(2)在时间差异上GTFP指数分三个时段,2007~2012年,GTFP指数大于1,2012~2014年,GTFP指数小于1,2014~2017年,GTFP指数大于1,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3)全国各省市间物流业GTFP全局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区域体现出了正相关拉动作用,北京、天津、山东始终是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带动地区。全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4)我国物流业GTFP水平呈现"M型"波动变化,最后逐渐趋于收敛态势。八大区域可分为两类,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区域趋于收敛态势;黄河中游、东北、西南、西北区域趋于发散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