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1)
- 2023(15552)
- 2022(13460)
- 2021(12394)
- 2020(10457)
- 2019(23691)
- 2018(23240)
- 2017(45081)
- 2016(24810)
- 2015(27693)
- 2014(27636)
- 2013(27376)
- 2012(24841)
- 2011(22316)
- 2010(22140)
- 2009(20048)
- 2008(19662)
- 2007(17055)
- 2006(14749)
- 2005(12587)
- 学科
- 济(98859)
- 经济(98746)
- 管理(68493)
- 业(66334)
- 企(54658)
- 企业(54658)
- 方法(46514)
- 数学(40371)
- 数学方法(39905)
- 农(26867)
- 中国(25173)
- 学(24247)
- 业经(23445)
- 财(23345)
- 地方(20432)
- 贸(17985)
- 贸易(17979)
- 农业(17880)
- 易(17439)
- 制(16384)
- 技术(16334)
- 理论(16145)
- 环境(15273)
- 务(15119)
- 财务(15034)
- 财务管理(15011)
- 和(15006)
- 产业(14506)
- 企业财务(14050)
- 银(13764)
- 机构
- 大学(356958)
- 学院(356107)
- 管理(138755)
- 济(137175)
- 经济(134374)
- 理学(121960)
- 研究(121288)
- 理学院(120525)
- 管理学(118212)
- 管理学院(117594)
- 中国(85215)
- 科学(81169)
- 京(75590)
- 农(68747)
- 所(62765)
- 业大(61182)
- 财(59545)
- 研究所(58391)
- 农业(54870)
- 中心(53532)
- 江(50465)
- 财经(49354)
- 北京(46843)
- 范(46658)
- 师范(46044)
- 经(45006)
- 院(43654)
- 经济学(41111)
- 州(40888)
- 技术(38596)
- 基金
- 项目(255612)
- 科学(199316)
- 基金(185041)
- 研究(177560)
- 家(165338)
- 国家(164033)
- 科学基金(138894)
- 社会(111518)
- 社会科(105802)
- 社会科学(105774)
- 省(101203)
- 基金项目(99083)
- 自然(93621)
- 自然科(91452)
- 自然科学(91421)
- 自然科学基金(89760)
- 划(85933)
- 教育(80860)
- 资助(75919)
- 编号(69632)
- 重点(57902)
- 成果(55165)
- 部(54967)
- 发(54741)
- 创(53420)
- 创新(49918)
- 计划(49797)
- 科研(49791)
- 课题(48778)
- 大学(46116)
- 期刊
- 济(141775)
- 经济(141775)
- 研究(96828)
- 学报(68184)
- 农(61485)
- 中国(61052)
- 科学(59321)
- 大学(49622)
- 管理(47657)
- 学学(47276)
- 农业(42691)
- 财(42482)
- 教育(35106)
- 技术(29901)
- 融(25020)
- 金融(25020)
- 业经(24664)
- 经济研究(23497)
- 财经(23245)
- 业(22014)
- 经(19955)
- 科技(19221)
- 问题(18918)
- 版(18822)
- 业大(18741)
- 图书(16964)
- 技术经济(16707)
- 商业(16294)
- 理论(15888)
- 资源(15590)
共检索到492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素月 王欢芳 傅贻忙 刘奎兵
本文选取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心变量法测度物流产业韧性水平,借助泰尔指数法对其主要空间差异源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物流产业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全国各省物流产业发展韧性较强,抵御外界风险恢复能力强,但区域物流产业韧性水平与其物流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第二,我国物流产业韧性省际差异显着,但有减弱趋势。总体差异由原来的区域内差异主导转为区域间差异主导。第三,物流产业韧性在三个阶段的核心影响因子不同,且从交互主导因子结果可以看出,各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类型主要为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不存在减弱与独立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利 和贵庭
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提升具有新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征。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指在传统生产要素与新生产要素结合中,通过物流产业链的横纵向延伸与整合,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表现出的抵御“堵链”和“断链”风险的能力。本文运用虚拟最劣解TOPSIS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进行识别,发现样本期内的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冲击韧性表现为“双峰”趋势,断裂韧性表现为“单峰”趋势,恢复韧性与产业链韧性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因素发现,技术创新正向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加入控制变量后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所减弱;技术创新通过促进物流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在间接提升断裂韧性和恢复韧性中明显,在直接提升冲击韧性中明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磊 张树山 郭坤
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既是摆脱物流业目前困境的有效手段,也是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以及竞争优势提升的关键点之一。从物流产业智慧化基础要素投入水平、智慧化服务应用水平以及智慧化效益水平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测度2006—2019年中国及29个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通过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成本压力、环境规制、政府干预、交通网络密度和科技水平等因素对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升的态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被解释变量的一阶和二阶滞后项对当期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中存在路径依赖效应;环境规制、交通运输网络和科技水平发挥了促进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成本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不同的影响因素对物流产业智慧化各维度间的影响作用各异。为提高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应把握区域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规律,建立物流产业智慧化标准体系,探索创新监管机制,明确各领域监管主体,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职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蓉 徐龙炳 叶茜茜 海婷婷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虽然对民营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但为何有些企业能够转危为机?本文提出中国民营企业保持活力的一个抗压特质——韧性,并通过疫情这一外生冲击,排除企业基本面的内生性,测算了民营企业的韧性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中国民营经济代表性城市温州,通过访谈归纳企业韧性的维度,构建了企业韧性指数,并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韧性进行度量。研究发现:(1)企业韧性可以从稳定性、灵敏性和协同性三个维度的九大特征来刻画,据此构建的企业韧性指数具有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2)温州民营企业的整体韧性比较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韧性比规模以下企业强,特色产业的韧性比支柱产业强,支柱产业的韧性比餐饮住宿和文体娱乐产业强。(3)韧性强的企业受疫情的长短期影响都比较小,也采取了更多应对措施和更严密的未来规划。(4)企业内外部两个因素均会影响企业韧性——企业家本身的韧性和政策帮扶,进一步发现这些因素是通过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增强了企业韧性;增强企业韧性的措施会因不同行业而异。针对以上发现,本文给出了提高企业韧性的相应建议,以期为探索疫情之下民营企业的突围之路,并在今后构建韧性更强的民营经济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民营企业 企业韧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尤亮 任晴
培育产业韧性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然之策,是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实然之举。但其相关研究进展缓慢且研究成果相对分散,已有研究在产业韧性的内涵剖析、影响因素和测度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系统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梳理产业韧性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剖析、评价产业韧性内涵与测度方式,概述产业韧性的影响因素,发现产业韧性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所构成的复杂耦合系统,以产业的抵抗力、恢复力、调整力和更新力为核心内容,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产业韧性研究在理论框架建构、研究对象全面探讨、跨产业综合性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后续研究留下广阔空间。总之,对产业韧性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层次理解产业韧性,为推动中国产业韧性提升和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产业韧性 内涵 影响因素 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唐云清 韩增林 王焱熙
基于韧性理论,结合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文章运用基于虚拟最劣解TOPSIS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测度其韧性,依托核密度估计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使用地理探测器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的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7年中国沿海省份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分维度来看,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和更新能力波动上升,再组织能力则有所下降。(2)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呈现低值区持续降低、中高值区先提高后降低的态势;两极分化程度先加深后趋于改善。(3)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的空间格局较稳定;相比于环渤海和珠三角,长三角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水平更高,且长三角以北总体略强于以南。(4)投资基础、融资环境、交通设施对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则对其有负向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琼 裴丽 吴丹丹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包含三个成份,即对教与学的热爱与奉献、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满足感与乐观,能够比较好地验证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教师与同事、家长及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教龄对教师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韧性 持续专业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咏梅 李新英 孟令伟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新时期应对复杂国内外局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风险、稳定、流通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经济韧性评价体系,对我国2007-2020年31个省市的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韧性较为强劲,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中部和西部滞后于东部地区;直辖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陕西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经济系统风险性、稳定性持续增强,流通性小幅波动,创新趋势向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人力资本、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以及消费能力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拓展地区内外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我国省域经济韧性。
关键词:
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创新投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提升产业链韧性水平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科学界定产业链韧性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构建包含产业链基础、产业链抵抗力、产业链恢复力、产业链可持续和产业链引领力5个维度的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区、市)产业链韧性水平展开统计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产业链韧性水平呈递增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产业链抵抗力和产业链引领力亟需进一步提升;三大区域产业链韧性水平存在显著梯度差异,表现出“东高西低”空间格局;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样本期内,全国产业链韧性水平总体差异呈先降后升“U”型特征,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收敛性分析表明,全国及三大区域产业链韧性水平具有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特征,即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等系列影响因素后,产业链韧性水平将随着时间推移收敛至同一稳态水平。本文科学测度了我国产业链韧性水平,为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安全稳定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近年来,产业生态化转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构建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此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最后运用断尾回归方法找出影响我国产业生态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生态化水平可以划分为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和落后区4大类型,各省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虽都有所提高,但差距显著,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产业结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R&D经费投入、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据此从产业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1年省份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及中部地区相对明显。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市场化水平间接作用于数字物流与产业链韧性的关系。
关键词:
数字物流 产业链韧性 市场化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莉 黄兰稀 严月岑 文传浩
[目的]测度和评价长江经济带的乡村生态韧性,实证检验其影响因素,为维持全流域乡村地域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泰尔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0-2019年的乡村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和评价,运用PCSE、FGLS方法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时序演变上,长江经济带的乡村生态韧性有所下降,乡村生态韧性均值从2010年的0.215下降到2019年的0.200;在区域分异特征上,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韧性并未出现明显极化现象,但各地区乡村生态韧性总体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且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流域段之间的差距是导致全流域各地区乡村生态韧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空间格局上,全流域呈现出上游、中游、下游梯度下降态势,且空间演进呈现“东北—西南”格局,总体上空间布局的演变较小;影响因素发现,农村信息化、财政支农与长江经济带的乡村生态韧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村经济增长、农村人力资本、城镇化发展与乡村生态韧性呈负相关。[结论]建议以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生态化发展,构建合理的留才引才机制,深化数字乡村建设,推进绿色城镇化,构建城乡环境共同体,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以提高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韧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秉镰
本文应用SFA模型评价我国区域物流业整体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产业TFP增长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TFP增长率相对较高,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收敛趋势。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物流的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物流产业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建军 王璋 柳艳红 余方薇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升抗风险与自我发展能力对连片特困区而言意义深远。经济韧性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应对冲击时抵抗、恢复、调整及转型能力的指标,能够有效评估连片特困区的抗冲击能力和返贫风险。基于中国12个连片特困区的地市级数据,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及核心评估变量对其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并运用多种回归模型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小于非连片特困区,二者虽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非连片特困区增速略快。进一步对指数分解后发现,连片特困区与非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的差距主要来自于适应与调整能力的差异。②罗霄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而滇西边境山区、六盘山区、四省藏区最低,东西差异明显。③大部分片区经济韧性逐年递增,经济韧性越高的片区往往增速越快,但四省藏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经济韧性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吕梁山区下降最明显。在对不同片区经济韧性分解后发现,不同片区间适应与调整能力差异最大,创新与转型能力差异最小。④地理区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依存度、财政自给水平、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等变量对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影响。⑤扶贫政策有利于增强片区经济韧性,经济韧性较低的片区对扶贫政策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四省藏区、六盘山区、滇西边境山区对扶贫政策依赖最为严重。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经济韧性 影响因素 扶贫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铭璐 张树山 谷城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面板数据,研究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智慧物流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和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样本期后期(2015—2021年)、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智慧物流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缓解行政壁垒,促进市场整合,从而增强产业链的资金可得性和上下游关联关系,提高产业链韧性。因此,在我国产业链韧性需要迫切提升的关键阶段,应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物流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完整且有韧性的产业链;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市场整合作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着力点,更好发挥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