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1)
2023(16001)
2022(13400)
2021(12063)
2020(10139)
2019(22699)
2018(22206)
2017(43148)
2016(23686)
2015(26296)
2014(26252)
2013(26143)
2012(23597)
2011(21105)
2010(21329)
2009(20080)
2008(20421)
2007(18427)
2006(16404)
2005(14912)
作者
(71995)
(60270)
(59976)
(56879)
(38427)
(28799)
(27040)
(23185)
(22775)
(21524)
(20844)
(20025)
(19456)
(19213)
(19128)
(18341)
(18034)
(17752)
(17372)
(17283)
(15179)
(14834)
(14765)
(13817)
(13584)
(13350)
(13342)
(13328)
(12130)
(11973)
学科
(104560)
经济(104404)
(94684)
(84366)
企业(84366)
管理(84318)
方法(44008)
数学(34764)
数学方法(34437)
业经(33224)
(33036)
(31929)
中国(27502)
(23768)
(23487)
财务(23433)
财务管理(23400)
农业(22403)
企业财务(22158)
技术(20825)
地方(19501)
(18825)
理论(17653)
(17648)
(17285)
贸易(17280)
(17132)
(16799)
(16761)
(15930)
机构
学院(353846)
大学(348110)
(147316)
经济(144482)
管理(136931)
研究(118319)
理学(118259)
理学院(116969)
管理学(115194)
管理学院(114550)
中国(89461)
科学(74153)
(73049)
(69483)
(69397)
(61132)
业大(56786)
研究所(55488)
财经(55251)
农业(55116)
(54419)
中心(52786)
(50169)
经济学(45247)
北京(45072)
(42313)
(42246)
(41274)
经济学院(40971)
财经大学(40910)
基金
项目(236705)
科学(187415)
基金(174312)
研究(165594)
(154399)
国家(153104)
科学基金(131494)
社会(108669)
社会科(103236)
社会科学(103211)
(93710)
基金项目(92754)
自然(86976)
自然科(85008)
自然科学(84980)
自然科学基金(83551)
(78409)
教育(74215)
资助(70446)
编号(62456)
重点(53577)
(52165)
(51792)
(51248)
(49124)
成果(49002)
创新(48137)
(46005)
国家社会(45617)
科研(45309)
期刊
(165504)
经济(165504)
研究(100373)
中国(65540)
(64201)
学报(59637)
(56665)
科学(55587)
管理(54422)
大学(44761)
农业(43571)
学学(43264)
技术(31473)
(31062)
金融(31062)
业经(29108)
财经(28294)
教育(26018)
经济研究(25992)
(25439)
(24472)
问题(23293)
技术经济(19227)
(18225)
现代(17703)
商业(17220)
科技(17036)
(16256)
世界(15989)
业大(15598)
共检索到518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张思  
物流企业在一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物流产业集群,能够通过促进地区要素流通、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物流产业集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城市的物流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中部城市作用则相反;在特大城市和小城市这一作用显著为正;产业阶段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城市中物流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会通过提升物流业专业化水平和物流业制造业产业协同度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永琴  尹丽琴  
利用2003—2016年我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并分析了各分行业TFP发展存在的异质性及其对成长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改进、配置效率改进以及TFP指数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制造业异质性对成长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琳  刘凯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抑制,陷入"服务化困境";第三阶段刺激技术改进突破困境。当前我国整体尚未跨越"服务化困境",处于第二阶段,内部根源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差异化生产,外部阻碍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失。从省域层面来看,我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地区数据缺失)区域异质性显著,大致呈"马鞍型"、倒"U"型、"U"型及无显著关系型四大类型,"马鞍型"省份优势产业服务化水平不高;倒"U"型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U"型省份大数据应用范围较窄;无显著关系省份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北京与浙江已跨越"服务化困境",其余省市未突破困境的原因各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路京京  
政府是保障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支持和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政府补贴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即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低。对企业所有权异质性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补贴对中央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应当重视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特征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方案和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辉  
伴随数字经济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集群正成为提升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产业集群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群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物流产业集群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东北稍弱、西部最弱。基于此,提出加速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物流枢纽建设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引导物流产业集聚的相关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玛丽亚木·阿不都热合曼  陈军  阿布来提·依明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从行业、时期和地区三个角度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服务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异质性,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服务型制造业总体TFP呈增长趋势,2008年之前高速增长,2008年之后呈明显放缓趋势;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上升幅度有限;TFP增长在细分行业和地区间呈明显异质性;行业间存在收敛,行业内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收敛速度最快;东、中、西各地区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收敛和绝对收敛现象,中西部收敛速度快于东部,呈现"俱乐部收敛"趋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黄昕  安然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发生的结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服务业比率上升和制造业比率下降。文中的计量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消费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低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这意味着,当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时,有可能由于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而拉低总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为提高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适当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税率和税负是必要的。"营改增"之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以不超过12%为宜。如果要进一步减轻生产性服务业的税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黄昕  安然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发生的结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服务业比率上升和制造业比率下降。文中的计量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消费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低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这意味着,当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时,有可能由于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而拉低总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为提高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适当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税率和税负是必要的。"营改增"之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以不超过12%为宜。如果要进一步减轻生产性服务业的税负,则可以考虑其增值税税率不超过10%,甚至更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卫  綦良群  
研究目标: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的测定与分解。研究方法:构建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不但在区域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内部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变化分别是提高和阻碍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和障碍;除技术进步均为正值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在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中异质性相当明显;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仍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创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及其异质性。研究价值: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卫  綦良群  
研究目标: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的测定与分解。研究方法:构建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不但在区域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内部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变化分别是提高和阻碍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和障碍;除技术进步均为正值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在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中异质性相当明显;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仍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平淡  屠西伟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王丽君  徐生霞  
通过对区位熵的加权处理,给出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门槛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带动效应,而这种效应表现出阶段递减特性。从分解效应看,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带动效应表现出单门槛非线性特征,而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双门槛效应;分区域看,相较于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分行业看,科学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呈现倒U型特点,而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临界减小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