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7)
- 2023(8290)
- 2022(7144)
- 2021(6555)
- 2020(5707)
- 2019(13188)
- 2018(13157)
- 2017(25198)
- 2016(13795)
- 2015(16099)
- 2014(16266)
- 2013(15833)
- 2012(13976)
- 2011(12619)
- 2010(13077)
- 2009(12074)
- 2008(11926)
- 2007(10530)
- 2006(9369)
- 2005(8242)
- 学科
- 济(62483)
- 经济(62406)
- 管理(39427)
- 业(35049)
- 企(29615)
- 企业(29615)
- 方法(28371)
- 数学(25040)
- 数学方法(24479)
- 农(16390)
- 中国(15573)
- 业经(14845)
- 地方(14245)
- 学(13643)
- 环境(12445)
- 制(10710)
- 财(10650)
- 理论(10594)
- 产业(10289)
- 农业(10118)
- 技术(9559)
- 贸(9448)
- 贸易(9443)
- 和(9289)
- 易(9121)
- 划(9027)
- 融(8175)
- 金融(8174)
- 体(7805)
- 银(7787)
- 机构
- 学院(204086)
- 大学(200156)
- 济(81324)
- 经济(79714)
- 管理(78912)
- 理学(68733)
- 理学院(67941)
- 研究(67596)
- 管理学(66259)
- 管理学院(65913)
- 中国(48600)
- 科学(44286)
- 京(42527)
- 财(34895)
- 所(34541)
- 农(33975)
- 研究所(31858)
- 业大(31729)
- 江(30380)
- 中心(30270)
- 财经(28108)
- 范(27092)
- 师范(26814)
- 北京(26676)
- 农业(26615)
- 经(25335)
- 经济学(24754)
- 院(24512)
- 州(24401)
- 经济学院(22282)
- 基金
- 项目(141519)
- 科学(111934)
- 基金(102115)
- 研究(100555)
- 家(89933)
- 国家(89315)
- 科学基金(76726)
- 社会(63843)
- 社会科(60669)
- 社会科学(60650)
- 省(57773)
- 基金项目(54112)
- 自然(50605)
- 自然科(49356)
- 自然科学(49344)
- 自然科学基金(48392)
- 划(48185)
- 教育(46313)
- 资助(42348)
- 编号(39008)
- 重点(32765)
- 发(31736)
- 成果(30604)
- 创(30144)
- 部(30071)
- 课题(28617)
- 创新(28187)
- 计划(26957)
- 科研(26758)
- 国家社会(26293)
共检索到289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芳阳 贾清显 谭保华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物流产业能否降本增效及生态发展事关经济增长范式转变的成败。从生态位角度研究物流产业问题,通过分析物流产业生态位适宜度动态演化规律与其内部生态因子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来科学预测我国31个省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目前各省份物流产业的生态位适宜度在0.333~0.671范围内,难以适应物流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要求,且受其内部生态因子之间耦合、协调程度的影响。就此提出未来物流产业科学管理、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荣 汪肖肖 潘洁
文章将物流产业集群复合生态系统视为"生态场",把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集群适宜性评价中,以我国27省市物流业集群发展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生态位、市场生态位、制度生态位、技术生态位4个"生态势"角度构建区域物流集群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估模型测算27省市的生态势因子谱系和集群生态位综合适宜度。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集群具有异质性和阶梯性;物流业集群呈现出地理禀赋型、内生依附型集群、资源共享型集群、政策嵌入型集群4大类型。最后从"生态物流"、"静脉物流"、"智慧物流"和"影子物流"4个角度提出了优化物流
关键词:
生态位适宜度 物流业集群 异质性 阶梯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振涛 周晶 陈星光 李迁
为了研究质量文化建设与工程管理行为以及工程绩效的耦合演化规律,对大型工程中的质量文化建设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包括质量文化传播、工作流程、人员调配以及进度压力这四个主要模块相互整合的大型工程耦合演化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的结果表明一些管理行为因忽视了其引发的涟漪效应,导致了质量文化建设和工程建设的失败,而该模型考虑了大型工程存在的返工回路等多种动态反馈,能够帮助工程管理者理解质量文化建设存在的动态复杂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康伟 杜蕾 曹太鑫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与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由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诱发的邻避冲突事件逐年增多,并呈现出以抗议污染类项目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间耦合作用影响着事件演变方向,因而构建邻避冲突共力耦合模型,探究邻避冲突演化机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耦合理论,在分析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发生的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情绪引致因素、因素间共力耦合作用及事件内在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事件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三起典型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探寻引致因素耦合度与邻避冲突发展演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与事件影响力值呈正相关关系,引致因素间耦合协调度与邻避冲突发展演化密切相关;情绪引致因素对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影响力起着强化推动作用,加速了事件的发展演化进程。研究结果为政府构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阻断机制,多渠道化解民众群体情绪耦合力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胡黎明 赵瑞霞
本文通过考察创意产业的经典定义,分析了创意产业的三大特点及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型,探讨了其耦合演化过程,指出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系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螺旋式上升4个阶段,并由此得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互动关系 耦合演进 城市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燕青 姚远 徐菁鸿
文章将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创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资源环境)和时间因素对其生长评价的影响,引入加权弱化缓冲算子弱化系统外部环境资源和时间因素对系统数据的干扰;引入生态位优先模型明确生态因子对系统内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占有。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唐铮
物流产业的集聚与演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促进物流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地理位置、政府政策法规等三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影响物流产业集聚的因素与演化,并对其进行了指标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模型,最后以青岛市物流产业的集聚与演化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价值与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智光
基于生态与产业共生理论,推导和改进林业生态安全测度的模型、算法和判据,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实用技术。为了既能保留林业生态安全特征指数的生态经济意义,又能通过其指标体系追溯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构建了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复合系统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林业L-V共生模型),以实现指标体系与特征指数的耦合。为此,首先采用包含林业生态安全的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结构模型(FES-PSIR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的结构化和定量化方法,建立林业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根据上述SEM方法,可以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从而克服传统权重确定方法的主观性。然后,根据权重系数和林业L-V共生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戢晓峰 刘丁硕
构建了物流产业效率与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产出导向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物流产业效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物流产业效率与交通优势度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对36个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城市的物流产业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综合效率均值为0. 845,规模效率均值为0. 941,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 897,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国主要城市的物流产业效率与交通优势度总体上处于协调状态,武汉市物流产业效率与交通优势度的耦合程度最高,达0. 958。认为提升物流产业效率,对货物进行高效的运输管理,进而减少出行载货车辆数及出行次数,有助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交通基础设施、骨干路网的不断完善可有效促进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梅国平 龚雅玲 万建香 季凯文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及战略性产业,实现物流产业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型升级是当前物流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政等产业的投入产出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2—2016年华东地区物流产业效率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环境、随机误差等因素影响的情形下,华东地区物流产业效率总体呈现出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衰减的空间规律; SFA回归分析表明,环境和随机因素是影响华东地区物流产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公路里程数、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对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影响不大,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可以推动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华东地区物流产业总体处于规模效率持续递增状态,调整后的物流产业平均综合效率值达到0. 89。研究进一步表明,纯技术效率的较大差距导致各省份间物流产业效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铁军 安佰超 王婉君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之一。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协调度模型,对1992—2015年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和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的演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都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上升期三个阶段。2014年和2015年,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虽出现较明显的回升,但2012—2015年,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上升幅度仅为0.02,要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津冀两地的生态质量是影响三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要准确定位,加强合作,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书池 姜燕宁
配送中心选址作为物流系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文章在总结目前国内外配送中心选址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经验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选址相关问题采用生态位适宜度和主成分—TOPSIS法进行研究,先用生态适宜度对备选方案进行第一次基本前提条件的筛选,再采用主成分—TOPSIS法选出最优的备选方案,可以避免"差中选好"的现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配送中心 选址 模型研究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凡 王书升
基于生态学视角,提出孵化器生态位概念,从经济—技术—社会资源3个维度构建孵化器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位模型,对广东省18个地市2014~2016年孵化器发展水平、发展协调度以及发展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孵化器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达地区孵化器生态位更高;2)广州和珠海两地孵化器社会资源生态位滞后于经济、技术生态位,社会资源是两地孵化器发展的关键"生态因子";东莞、佛山两地孵化器技术生态位稍显不足,未来应加强孵化器技术资源的供给;粤东西北地区孵化器发展水平落后,各方资源仍有待挖掘和发展;3)广州市孵化器发展适宜度最高,粤东西北地区孵化器发展进化动量值较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学刚 方创琳 李君 刘海猛 张蔷
按照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将由定量描述转入动态模拟。目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呈现多元化。论文系统梳理了其中4类常见的动态模拟模型,包括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复合模型。主要结论如下:系统动力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复杂系统、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单要素耦合的动态模拟之中,但存在空间解释不足以及忽视系统自适应性等问题;人工智能算法(ANN和BN)在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系统或不确定性系统模拟中具有显著优势,并被应用于城市扩张、环境变化、资源需求以及生态脆弱性的识别之中,但应用面相对狭窄且限制条件偏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CLUE/CLUE-S、CA和MAS)局限于从土地城镇化视角模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复合模型实现了各模型之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今后,应从技术和理论2个层面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并加强对微观过程的模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