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74)
- 2023(21743)
- 2022(18324)
- 2021(16922)
- 2020(14098)
- 2019(32176)
- 2018(31528)
- 2017(59920)
- 2016(32926)
- 2015(36825)
- 2014(36335)
- 2013(36453)
- 2012(33644)
- 2011(30563)
- 2010(30605)
- 2009(28348)
- 2008(28250)
- 2007(24907)
- 2006(22384)
- 2005(20279)
- 学科
- 济(144484)
- 经济(144332)
- 业(106312)
- 管理(101255)
- 企(90958)
- 企业(90958)
- 方法(61277)
- 数学(50714)
- 数学方法(50253)
- 中国(42372)
- 农(41118)
- 财(37792)
- 业经(37233)
- 地方(32222)
- 农业(28457)
- 学(28436)
- 贸(27059)
- 贸易(27039)
- 制(26366)
- 易(26208)
- 务(25354)
- 财务(25264)
- 财务管理(25229)
- 企业财务(23873)
- 技术(23687)
- 和(23435)
- 理论(23240)
- 环境(22080)
- 银(21320)
- 银行(21242)
- 机构
- 学院(476019)
- 大学(475327)
- 济(196777)
- 经济(192834)
- 管理(184248)
- 研究(167848)
- 理学(158348)
- 理学院(156501)
- 管理学(154017)
- 管理学院(153137)
- 中国(127647)
- 科学(104219)
- 京(103608)
- 财(89070)
- 农(87005)
- 所(86192)
- 研究所(78379)
- 中心(74630)
- 业大(73710)
- 江(71630)
- 财经(71182)
- 农业(68424)
- 北京(65868)
- 经(64851)
- 范(61965)
- 师范(61283)
- 院(60629)
- 经济学(59554)
- 州(57371)
- 经济学院(53781)
- 基金
- 项目(319609)
- 科学(251244)
- 基金(232194)
- 研究(229243)
- 家(205058)
- 国家(203305)
- 科学基金(173356)
- 社会(146359)
- 社会科(138741)
- 社会科学(138705)
- 省(124182)
- 基金项目(122394)
- 自然(113367)
- 自然科(110750)
- 自然科学(110720)
- 自然科学基金(108755)
- 划(105269)
- 教育(104226)
- 资助(95865)
- 编号(91062)
- 成果(73267)
- 重点(72403)
- 发(71100)
- 部(70233)
- 创(67163)
- 课题(63730)
- 创新(62363)
- 科研(60996)
- 国家社会(60717)
- 教育部(59541)
- 期刊
- 济(220664)
- 经济(220664)
- 研究(143194)
- 中国(95002)
- 农(79399)
- 学报(79328)
- 科学(72861)
- 管理(70902)
- 财(68173)
- 大学(59380)
- 学学(56143)
- 农业(54601)
- 教育(50176)
- 融(43637)
- 金融(43637)
- 技术(42046)
- 业经(36824)
- 财经(35544)
- 经济研究(35478)
- 业(31041)
- 经(30663)
- 问题(29907)
- 技术经济(24722)
- 贸(23518)
- 科技(22971)
- 版(22485)
- 现代(21980)
- 图书(21945)
- 世界(21888)
- 商业(21631)
共检索到717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琴梅 罗瑞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惠 乔美华
在考虑物流业能源投入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下,采用全局参比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构建Tobit模型探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物流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5%,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分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原因发现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动;区域经济和人力资源对物流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小;产业结构、专业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宝苍 毛华
文章选取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回答区域一体化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融资效率在区域一体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区域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从企业内部产权性质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出发,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艳霞
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数据,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如下路径实现:一是从技术层面促进效率变革和技术创新;二是从公司治理层面提升决策效率和监督有效性。异质性检验发现,该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信息环境较差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一定持续性,即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从微观层面丰富了数字经济的相关文献,而且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为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龙少波 张梦雪
中国农业生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依靠要素驱动农业发展的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本文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要求,利用清单分析法核算农业排污量,将环境污染看做非合意产出并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框架中。同时,考虑农产品质量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非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引入DEA模型,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高质量发展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再测算,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情景相比,高质量发展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是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税负的减免、农业受灾状况的缓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为了在环境约束下研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判断收入差距对其的影响,首先利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3年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各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期间累积提升了14.47%,其动力主要来自于环境技术进步;而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增长率总体上小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过高的环境与资源代价。随后,建立实证计量模型并运用SYS-GMM方法检验收入差距对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基于1997-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分全国层面、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三个样本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及其中间渠道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这意味着,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从而推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桂良军 李丽
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新兴资本市场中分析师跟踪对企业投资决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被跟踪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分析师跟踪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明显。最后,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是分析师跟踪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沈超 徐姗
全球外商投资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已成为主要趋势,中国服务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化,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和生产率的良性互动现象,提出服务业OFDI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4~2017年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行业生产率,但是其主要贡献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反而会抑制行业生产率的增长;动态格兰杰面板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与生产率之间存在互动机制,互为格兰杰原因。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竹 马天 王轶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束缚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核心问题。基于1996—2015的年度数据,选取经济制度改革、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四个一级指标和细化的24个二级指标,通过建立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对作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影响的核心要素、方向和贡献度。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和对外开放因素能有效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长期来看,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效力具有较强持续性;(3)从对作用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排序角度来看,依次是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由此,建议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自主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用性,释放关键性制度改革红利,增强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常亮
中国农业正在从要素投入型向效率增进型转变,土地流转能否推动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其效果机制尚未被有效证实。使用SBM-GML指数构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基于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交互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和相关机制。结果发现:(1)土地流转显著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控制区域遗漏变量、系统GMM估计、工具变量估计和外生冲击检验之后依然成立。(2)土地流转主要通过提高农业合意产出进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对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不明确;土地流转尽管并未显著促进规模化经营,但有效提高了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3)不同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相较于互换、转让等自发流转形式,出租、入股等市场化流转形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4)不同土地流转对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流转给普通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更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睿璇 刘刚 毛美玲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索洛余值法对山东省1978-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源泉;运用赛尔奎因分解公式对TFP进行分解,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两个方面深度探讨TFP变动的内在原因,同时测算三次产业TFP增长变动情况,从三次产业角度对总体经济TFP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长期实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占30.65%;相较于结构变迁,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源泉;第二产业是拉动总体经济TFP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第二产业的TFP增速最慢,仅为1.83%;近年来,二、三产业TFP增长率基本为负且持续走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春 陈海东
基于“生产率悖论”研究视角,利用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了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地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周期内,信息技术发展显著促进了我国地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信息技术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消费水平,推动了要素合理配置和消费结构升级,最终提高了生产率水平;在模型中引入城市地理区位和人口规模等虚拟变量,结果表明中西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且中小城市的提升效应也要高于大城市,以上均证明“生产率悖论”并不符合中国地级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