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61)
- 2023(19638)
- 2022(16763)
- 2021(15271)
- 2020(12877)
- 2019(29377)
- 2018(28808)
- 2017(55945)
- 2016(29801)
- 2015(33352)
- 2014(33017)
- 2013(32807)
- 2012(29912)
- 2011(26771)
- 2010(26739)
- 2009(25006)
- 2008(24359)
- 2007(21425)
- 2006(19061)
- 2005(17012)
- 学科
- 济(144935)
- 经济(144789)
- 业(102844)
- 管理(96719)
- 企(89811)
- 企业(89811)
- 方法(61494)
- 数学(51307)
- 数学方法(50708)
- 农(37950)
- 业经(36510)
- 财(36264)
- 中国(32980)
- 地方(30763)
- 农业(26838)
- 学(25912)
- 务(25170)
- 财务(25076)
- 财务管理(25038)
- 企业财务(23684)
- 制(23284)
- 理论(22447)
- 和(22293)
- 贸(22281)
- 贸易(22266)
- 技术(22017)
- 易(21512)
- 环境(20061)
- 划(19874)
- 策(18787)
- 机构
- 学院(431706)
- 大学(428043)
- 济(184684)
- 经济(181158)
- 管理(174140)
- 理学(150577)
- 理学院(148969)
- 管理学(146521)
- 管理学院(145715)
- 研究(142150)
- 中国(107638)
- 京(90166)
- 科学(85884)
- 财(82992)
- 所(70250)
- 农(67894)
- 财经(66849)
- 中心(64066)
- 研究所(63640)
- 江(63393)
- 业大(61926)
- 经(60820)
- 北京(56613)
- 经济学(56319)
- 范(53536)
- 师范(53065)
- 农业(52901)
- 院(52056)
- 州(50757)
- 经济学院(50652)
- 基金
- 项目(291306)
- 科学(231000)
- 基金(213304)
- 研究(212675)
- 家(184965)
- 国家(183427)
- 科学基金(159788)
- 社会(136930)
- 社会科(129979)
- 社会科学(129948)
- 省(113525)
- 基金项目(112718)
- 自然(103539)
- 自然科(101146)
- 自然科学(101123)
- 自然科学基金(99334)
- 教育(96837)
- 划(94558)
- 资助(88109)
- 编号(85338)
- 成果(67177)
- 重点(64909)
- 部(64120)
- 发(62944)
- 创(61572)
- 课题(58256)
- 创新(57119)
- 国家社会(56986)
- 教育部(55356)
- 科研(55350)
- 期刊
- 济(207080)
- 经济(207080)
- 研究(127709)
- 中国(76303)
- 管理(68507)
- 财(65547)
- 学报(62723)
- 农(61589)
- 科学(60156)
- 大学(48603)
- 学学(46339)
- 农业(42597)
- 技术(41441)
- 教育(39542)
- 融(36178)
- 金融(36178)
- 业经(33825)
- 财经(33546)
- 经济研究(33460)
- 经(28873)
- 问题(26576)
- 技术经济(24227)
- 业(23883)
- 统计(21586)
- 现代(20498)
- 商业(20301)
- 策(19897)
- 贸(19652)
- 理论(19489)
- 科技(19483)
共检索到635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健壮 龚昊 靳雨涵 周礼南
物流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目前理论界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以区域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区域物流业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区域劳动力水平、资本投入水平、物流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等为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并以我国内地八个综合经济区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初步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分别用“制造业集聚”和“制造业-服务业滞后协同集聚”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正向影响的前提条件。研究发现: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其余六个地区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关系;物流业集聚要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其存在两个前提条件,即在该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且制造业-服务业协同集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互动融合 共生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程度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互动融合 共生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互动融合 共生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忠宇 热孜燕·瓦卡斯
文章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刻画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以及三维Kernel密度估计对其空间差异展开分析,并通过变异系数法与空间SDM模型考察其σ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步提升特征,但仍存在着地区差异,且区间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重要来源。(2)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梯度特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3)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艳英
借助逻辑增长模型以分析和总结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关影响,且基于三大经济圈,运用边际分析以及弹性分析,推断三大经济圈物流业所对应的单位增长将会给区域经济发展施加的促进作用。当物流业处于不同的增长阶段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会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郁 曾军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的角度,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借助于中国旅游网(www.cnta.com)、《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资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标准差(St)和变异系数(Vt)两个主要指标,来测算我国国际旅游区域经济差异情况。
关键词:
八大经济区 入境旅游 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旭娜 赖川波
文章将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到我国八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研究中,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对两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经验检验,并在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识别和估计问题拘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八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变系数模型,得出不同地区能源消费特特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期影响程度不同,从实汇角度说朋了在应用面板单位根检验与面板协整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在运用H指数、区位熵指数测算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1995~200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服务业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专业化效应大于多样化效应,这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政府主导模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区位熵指数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明华 张腾文 初勤儒 史楠
在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及外在驱动因素三个方面考察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状况与协同机制,并据此探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全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分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空间来源;对于全国整体来说,覆盖广度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而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等地区,使用深度差异超过覆盖广度差异成为影响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不论是在全国整体还是八大综合经济区,降低互联网覆盖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都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每两对因素组合都会加强各自对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揭示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和外在驱动机制,为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磊 杨永华 阳晓伟
文章采用1979—2020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动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的双轮推动向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的双轮驱动转变;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处于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驱动状态,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处于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推动状态,其余五大综合经济区处于高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推动状态;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经历了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高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三个阶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婉君
为了考察"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文章采用TOPSIS方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以农业和矿产采掘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而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则相对较快。最后根据测度结果进一步将八大经济区归类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八大经济区 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松岭 贾向丹
以货物周转量为区域物流能力指标,GDP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河北省1990-2011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北省物流业增长的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关键词:
河北省 物流业 区域经济 实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超 钟昌标
文章紧扣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框架,构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八大综合经济区作为地域单元,综合测算1996-2017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各子系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始终未能突破不协调临界线;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且一直处于不协调临界线上方,东部沿海经济区从2014年开始处于较为协调阶段,其余经济区始终处于不协调阶段;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公共服务系统协调的影响程度次之但显著为负,人民生活、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系统协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要通过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交流来促进新时代我国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煜 高永琳 骆温平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必然要求。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总量的同步增长,更是效率的适应与协同提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发现物流创新不足导致我国物流业效率明显落后于制造业;从效率角度对八大经济区两业灰色关联度进行测量与比较分析,发现各省市区两业联动水平和区域整体两业联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不一致。因此,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一体化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异质性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综合保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化效应”还是“涓滴效应”——基于2011—2016年32个综合保税区数据的实证研究
专利分布不均衡与区域经济集聚增长——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的门槛效应检验——基于2001—2022年八大区域数据的实证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城市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