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82)
2023(19746)
2022(16267)
2021(14770)
2020(12167)
2019(27075)
2018(26815)
2017(51228)
2016(27872)
2015(30968)
2014(31156)
2013(30787)
2012(28061)
2011(25308)
2010(25663)
2009(24173)
2008(24082)
2007(21894)
2006(19712)
2005(18524)
作者
(82921)
(69315)
(69133)
(65616)
(44331)
(33136)
(30994)
(26765)
(26218)
(24814)
(24036)
(22919)
(22562)
(22409)
(21936)
(21100)
(20531)
(20318)
(20035)
(19922)
(17506)
(17444)
(16879)
(15892)
(15595)
(15594)
(15553)
(15342)
(13979)
(13655)
学科
(135218)
经济(135051)
(99299)
管理(93508)
(86601)
企业(86601)
方法(48681)
数学(39014)
数学方法(38728)
中国(37310)
(37208)
(37139)
业经(36911)
地方(30529)
(28623)
农业(25945)
(24663)
财务(24596)
财务管理(24556)
(23892)
企业财务(23274)
(21878)
贸易(21862)
技术(21791)
(21410)
银行(21358)
(21185)
(20914)
(20830)
金融(20828)
机构
学院(409340)
大学(403805)
(179176)
经济(175784)
管理(154165)
研究(143378)
理学(131084)
理学院(129666)
管理学(127812)
管理学院(127059)
中国(111148)
(85455)
科学(85447)
(85148)
(74367)
(73740)
财经(66314)
研究所(66200)
(64197)
中心(64049)
业大(60377)
(60146)
农业(58103)
经济学(55907)
北京(54023)
(51125)
(50356)
经济学院(50095)
(49896)
师范(49293)
基金
项目(262717)
科学(207348)
基金(191560)
研究(189231)
(168071)
国家(166585)
科学基金(142717)
社会(124452)
社会科(118096)
社会科学(118067)
(103726)
基金项目(100814)
自然(91029)
自然科(88924)
自然科学(88896)
自然科学基金(87379)
(86121)
教育(85296)
资助(77545)
编号(73204)
(60458)
重点(59511)
成果(59291)
(57615)
(56646)
创新(52476)
课题(52401)
国家社会(52299)
(51301)
(50894)
期刊
(212921)
经济(212921)
研究(125597)
中国(86162)
(70128)
(68849)
学报(65221)
管理(63705)
科学(60507)
大学(49652)
学学(47524)
农业(47025)
(43744)
金融(43744)
技术(37638)
教育(37325)
业经(34817)
财经(34679)
经济研究(34565)
(30000)
问题(27542)
(26733)
技术经济(22417)
(21505)
世界(20396)
商业(19880)
(19542)
现代(19513)
国际(19229)
科技(18346)
共检索到636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科学评估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业智慧化与经济韧性指标,探究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显著提升了经济韧性,且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机制检验发现,物流业智慧化主要通过降低外部扰动风险、实现供需两端协调及激发经济活跃程度增强了经济韧性。拓展分析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有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和市场潜力的释放,且在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和低市场化地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网络效应,物流网络越完善,物流业智慧化促进经济韧性的效应越强。因而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地区间的物流体系,以更好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刘赵宁  
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深度融合,催生物流业智慧化新业态。聚焦供应链韧性,深入探究物流业智慧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及其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基础要素投入、智慧应用、发展效益三个维度构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各地级市物流业智慧化水平,进而从供应链韧性视角,将供应链韧性解构为上下游企业间供需维持、供需匹配、供需升级三个维度,考察物流业智慧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物流业智慧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缓解资源约束,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物流业智慧化能够助力企业合作关系的持续、稳定,促进供需维持;能够帮助企业供需两端快速对接,促进供需匹配;能够改善企业供需关系和供给质量,促进供需升级。这说明,物流业智慧化可以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供需维持、供需匹配、供需升级三种机制路径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小微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强数字基础地区企业、交通条件便利地区企业,物流业智慧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强。因此,应充分把握物流业智慧化发展机遇,加强流通安全体系建设和物流平台信息化建设,促进供需高效对接,提升物流业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应着力提升供应链韧性,建立健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供需维持、供需匹配、供需升级机制。此外,还要结合企业及其所在行业和地区特点,分类型、分行业、分地区分类施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银  
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智慧物流发展对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物流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提升,并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地区异质性表明,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智慧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传导路径促进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健飞  
本文在构建智慧物流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省域层面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智慧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重要的中介效应,且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从作用机制来看,智慧物流发展会促进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继而起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最后,提出尽快制定支持智慧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智慧物流标准化发展,强化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协同发展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慧   杨泽锋   崔祥民   王淑雯  
从理论上阐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以及企业家精神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收集了2011-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外围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中心城市。研究结论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震  
智慧城市建设被众多地方政府定位成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文章选取2004—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通过使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来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对显著,且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溢出效应显著程度更高。因此,合理扩大智慧城市试点范围,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适宜的城市智慧网络体系规划,对于增强城市韧性、预防系统性风险,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铭璐   张树山   谷城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面板数据,研究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智慧物流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和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样本期后期(2015—2021年)、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智慧物流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缓解行政壁垒,促进市场整合,从而增强产业链的资金可得性和上下游关联关系,提高产业链韧性。因此,在我国产业链韧性需要迫切提升的关键阶段,应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物流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完整且有韧性的产业链;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市场整合作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着力点,更好发挥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晖   陆滨强   权天舒  
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我国农业系统应对内外部各种风险与挑战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分析各省市的农业发展韧性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地区农业发展韧性,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中低数字化水平地区和产粮大省,其增强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规模化经营、数字金融发展、农业技术应用和市场信息利用是乡村数字化影响农业发展韧性的重要中介渠道,而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正向调节乡村数字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系列补齐各地区农业发展短板、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活力和提供数字技术培训与支持等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成杰   苏虹   高兴波   高航  
根据城市韧性理论和数字经济理论,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影响机制模型,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中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经济影响城市韧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有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研究从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关系方面拓展了数字经济理论和城市韧性理论的应用边界,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机制,为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韧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广实  
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打破地域和渠道限制,这在促进农村消费市场转型升级、提升乡村经济韧性中尤为重要,但鲜有学者探讨农村电商提升发展韧性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厘清农村电商发展影响经济韧性的作用路径,然后以2009-2021年的省际面板为基础,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量化农村电商发展对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电商通过改善地区消费结构能够达到提升乡村经济韧性的效果。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的中介效应显著有效,约为34.45%。此外,文章还揭示了东部、中部、西部农村电商影响乡村经济韧性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宇轩   王宇航   邓文逸  
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域面板数据,在考虑智慧城市试点选择性偏误的条件下,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水平,且该结果在剔除各类干扰样本和更换多种回归方法的条件下依然稳健。(2)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人口规模较小、金融供给水平较低和外贸依赖度适中城市的市域经济韧性水平。该结论为继续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炳涛  俞勇伟  葛力铭  郭援国  
数字经济在重塑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双碳”进程。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法、两阶段三步法和空间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化赋能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相比非试点城市,智慧城市的碳排放量平均降低了2.8%,即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碳排放水平,此结论经更换估计模型、精选对照组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促使城市发展由要素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通过数字赋能发挥能源升级效应、生活转型效应与资源配置效应,促进了城市低碳转型,机制量化分解结果显示这一机制贡献了超过80%的解释效果。(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果在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以及人、财、物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更为明显。(4)空间效应分析表明,伴随距离阈值的增加,智慧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明显减少,且使用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这一研究不仅为分析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治理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文献证据,对后疫情时期如何运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转型、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胜利  王东  
当前,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巨大且深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增强经济韧性的3个渠道;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的经济韧性,也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由此,本文的研究促进了对数字经济发展效应的理解,也为探索经济韧性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文章基于城市经济韧性的科学测度,利用中国2005—2019年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提升,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激发创业活跃度和创新活跃度两大机制最终促进市域经济韧性提升。(3)空间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提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4)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城市及外围城市而言,东部城市及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含义: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是提升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农村韧性,这一效果主要是通过促进市场化程度所实现;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韧性的提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显著增强中东部地区和粮食主销区的农村韧性,且相比农村适应能力,数字经济对农村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和变革能力的提升更强劲。据此,应加快数字经济与农村建设的融合,加强区域间的互动与合作,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