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4)
- 2023(15187)
- 2022(13143)
- 2021(11896)
- 2020(10152)
- 2019(23232)
- 2018(22870)
- 2017(44990)
- 2016(24307)
- 2015(27308)
- 2014(26824)
- 2013(26979)
- 2012(24417)
- 2011(21583)
- 2010(21427)
- 2009(19986)
- 2008(19794)
- 2007(17441)
- 2006(15354)
- 2005(13524)
- 学科
- 济(108286)
- 经济(108169)
- 业(94503)
- 企(83603)
- 企业(83603)
- 管理(83304)
- 方法(52877)
- 数学(43525)
- 数学方法(43149)
- 农(32923)
- 业经(31654)
- 财(31588)
- 中国(24887)
- 务(23306)
- 农业(23274)
- 财务(23224)
- 财务管理(23196)
- 企业财务(21935)
- 地方(21343)
- 技术(20139)
- 理论(18436)
- 制(18330)
- 和(18296)
- 贸(18144)
- 贸易(18137)
- 学(18006)
- 易(17547)
- 划(16963)
- 环境(15958)
- 策(15382)
- 机构
- 学院(353203)
- 大学(349594)
- 管理(147585)
- 济(145639)
- 经济(142893)
- 理学(128645)
- 理学院(127337)
- 管理学(125496)
- 管理学院(124871)
- 研究(109864)
- 中国(83079)
- 京(73458)
- 科学(67790)
- 财(65480)
- 农(59455)
- 所(54258)
- 业大(53899)
- 财经(53657)
- 江(51016)
- 中心(50067)
- 研究所(49371)
- 经(48904)
- 农业(46846)
- 北京(45734)
- 经济学(43383)
- 范(42924)
- 师范(42544)
- 州(41222)
- 商学(39906)
- 财经大学(39889)
- 基金
- 项目(242448)
- 科学(192501)
- 基金(177949)
- 研究(177131)
- 家(153984)
- 国家(152676)
- 科学基金(133452)
- 社会(113486)
- 社会科(107773)
- 社会科学(107743)
- 基金项目(95433)
- 省(95160)
- 自然(87395)
- 自然科(85408)
- 自然科学(85390)
- 自然科学基金(83918)
- 教育(80249)
- 划(78639)
- 资助(72949)
- 编号(71307)
- 成果(55604)
- 部(53507)
- 重点(53330)
- 创(52285)
- 发(51648)
- 创新(48203)
- 课题(47859)
- 国家社会(46580)
- 科研(46385)
- 业(46314)
- 期刊
- 济(157185)
- 经济(157185)
- 研究(100158)
- 中国(59098)
- 管理(55578)
- 农(54233)
- 学报(52438)
- 财(51172)
- 科学(49988)
- 大学(40191)
- 学学(38248)
- 农业(37938)
- 技术(32778)
- 教育(31756)
- 业经(28194)
- 融(27958)
- 金融(27958)
- 财经(26364)
- 经济研究(24519)
- 经(22544)
- 业(21566)
- 问题(20710)
- 技术经济(19686)
- 商业(17050)
- 现代(16966)
- 科技(16807)
- 理论(16320)
- 统计(15499)
- 图书(15469)
- 版(15437)
共检索到501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永赞 姚西龙
本文主要利用聚类分析和两阶段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状况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始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无论对于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还是能源效率较低的地区,这种影响相对稳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并未产生理论上所预期的带动作用;我国物流业与第二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较低,物流服务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对物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能源效率的提升,这种影响效果在逐渐减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国 李东 龚爱清
物流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行业之一,尤其是油料的消耗,位居各行业首位。研究物流业的能源效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2年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面板数据,对中国物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进行了实证测度,并分析了样本年内中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研究发现:2003-2012年中国物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下降了2.88%,行业的总体全要素能源效率不高;西部地区物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勇
文章利用DEA模型测度了中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考察了制度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在2008和2009年出现了下降,市场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正的影响,而人力资本水平对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负的影响。
关键词:
DEA 全要素能源效率 物流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商传磊 张悟移 陈俊营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发现,在静态角度:(1)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仅为0.64,总体呈现出"东高、中次、西低"的现状;(2)通过对我国能源效率最低的云南省做投影分析发现,云南省的能源效率有75%的提升空间。在动态角度:(1)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在这十年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了3.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2)能源效率下降趋势呈现出"中快、西次、东慢"的现状;最后,对改善和提升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荣胜 陈晓杰
本文基于BCC-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00-2011年中国30个地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物流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物流行业整体能源效率水平不高,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物流行业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年份和地区,纯技术效率负增长减缓甚至阻碍了物流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节能政策,将中西部作为我国物流行业节能的重点地区;发挥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显著提升作用,进一步加速技术进步;将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当作物流行业能源效率提升的突破口。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谢俊
基于1980-2010年49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了能源结构的RAM-DEA方法分别测算各国或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出各类能源的无效率贡献,并计算出各国的最优能源结构。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收入国家及中低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都相对较高,而中高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则相对较低,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U型曲线关系。样本中有1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另有19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下降趋势,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保持平稳,10个国家的能源效率始终最优。总体上,非化石能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永建 王勇
文章基于面板数据的检验方法,对东中西部现代物流业发展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与经济增长的不同的因果关系以及贡献率大小,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不同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地区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刘恋
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八大区域,基于2007~2017年省际物流业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ESDA和空间收敛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和空间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了管理无效率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后,全国GTFP均值下降至0.985,南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区域的GTFP值上升,长江中游、东北、西南、黄河中游区域的GTFP值下降;(2)在时间差异上GTFP指数分三个时段,2007~2012年,GTFP指数大于1,2012~2014年,GTFP指数小于1,2014~2017年,GTFP指数大于1,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3)全国各省市间物流业GTFP全局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区域体现出了正相关拉动作用,北京、天津、山东始终是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带动地区。全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4)我国物流业GTFP水平呈现"M型"波动变化,最后逐渐趋于收敛态势。八大区域可分为两类,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区域趋于收敛态势;黄河中游、东北、西南、西北区域趋于发散态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月娜
物流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是推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效率与生产率理论为分析架构,以中国区域物流省域为对象,以1991-2013年数据,构建了基于非径向和非角度的SBM超效率—DEA的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实证表明我国各地区物流技术效率呈从东向西递减态势,地区间的效率有一定差距。进一步构建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测度模型,认为东部TFP增长、技术进步和效率均好于中西部,区域间物流技术和效率存在差异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中西部物流业"后发优势",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晗
首先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95-2007年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度,并对TFP指数进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物流业生产率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并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特征;(2)技术进步是物流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技术效率是物流业生产率改善的瓶颈。
关键词:
物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动态演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景保峰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选取4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对2005—2009年我国22家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分为港口类和运输类)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进行动态测算。结果表明:2005—2009年我国22家物流公司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9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最低,该下降趋势主要是由技术水平下降造成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比较低,但呈增长态势;运输类公司的技术效率大于港口类公司,但技术效率年均增长幅度的情况恰好相反;与长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琴清 吴振鹏 欧欣玲 陈嘉荣
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服务行业,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2014年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DEA法测算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发现2005-2014年间珠三角地区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偏低且波动幅度不稳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 DEA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琴清 吴振鹏 欧欣玲 陈嘉荣
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服务行业,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2014年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DEA法测算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发现2005-2014年间珠三角地区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偏低且波动幅度不稳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 DEA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大伟 周德群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可以促进一国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这一理论假设条件下,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得出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并且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格兰杰原因,增加进出口能够提高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全要素能源效率 VAR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了1990~2006年全国30个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基本结论是: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面上,中西部地区均远离前沿面。2000年之前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2000年后收敛趋势减弱。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能源价格提高对全国及三大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工业化水平提高对全国及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促进作用,对中部有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