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8)
- 2023(11980)
- 2022(9906)
- 2021(8942)
- 2020(7722)
- 2019(17280)
- 2018(17437)
- 2017(33894)
- 2016(18219)
- 2015(20911)
- 2014(20788)
- 2013(20335)
- 2012(17850)
- 2011(15647)
- 2010(16131)
- 2009(15587)
- 2008(15706)
- 2007(14291)
- 2006(12619)
- 2005(11752)
- 学科
- 业(84218)
- 济(80521)
- 经济(80396)
- 企(77660)
- 企业(77660)
- 管理(74843)
- 方法(35780)
- 业经(28259)
- 财(28195)
- 数学(27800)
- 数学方法(27264)
- 农(26034)
- 务(20951)
- 财务(20885)
- 财务管理(20858)
- 制(20391)
- 企业财务(19596)
- 中国(19517)
- 农业(17968)
- 技术(17540)
- 理论(16324)
- 体(15296)
- 划(15218)
- 策(14726)
- 和(14566)
- 地方(13417)
- 体制(13277)
- 贸(12941)
- 贸易(12932)
- 易(12565)
- 机构
- 学院(265574)
- 大学(256544)
- 济(110444)
- 管理(109609)
- 经济(108342)
- 理学(94130)
- 理学院(93308)
- 管理学(91712)
- 管理学院(91231)
- 研究(77823)
- 中国(63412)
- 财(55000)
- 京(52952)
- 科学(44690)
- 财经(42661)
- 江(41338)
- 农(40888)
- 经(38497)
- 所(37918)
- 中心(36299)
- 业大(36232)
- 研究所(33526)
- 北京(32956)
- 州(32595)
- 经济学(32566)
- 农业(31815)
- 财经大学(31258)
- 商学(30702)
- 商学院(30413)
- 经济学院(29298)
- 基金
- 项目(170248)
- 科学(136554)
- 研究(127718)
- 基金(124096)
- 家(105338)
- 国家(104406)
- 科学基金(93259)
- 社会(82524)
- 社会科(78384)
- 社会科学(78362)
- 省(69507)
- 基金项目(65044)
- 自然(59710)
- 教育(59230)
- 自然科(58415)
- 自然科学(58403)
- 自然科学基金(57362)
- 划(55739)
- 编号(51757)
- 资助(50896)
- 成果(40945)
- 创(39116)
- 重点(37726)
- 部(37214)
- 制(37180)
- 业(36902)
- 发(36266)
- 课题(36132)
- 创新(35695)
- 国家社会(33642)
- 期刊
- 济(127865)
- 经济(127865)
- 研究(76124)
- 中国(53483)
- 财(47249)
- 管理(46949)
- 农(39664)
- 科学(33126)
- 学报(32380)
- 技术(29538)
- 农业(27093)
- 大学(26433)
- 教育(25716)
- 学学(25211)
- 融(24554)
- 金融(24554)
- 业经(23888)
- 财经(21523)
- 经济研究(19724)
- 经(18533)
- 业(16676)
- 问题(16171)
- 技术经济(15500)
- 财会(14405)
- 统计(13696)
- 商业(13571)
- 策(13462)
- 现代(13431)
- 会计(12705)
- 贸(12057)
共检索到398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胤斐 冯晖 张冰心 冷继兵 李慧娟
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协同优势,也能带动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进步。本文首先论述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研究状况,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供需协同关系与机理,分析了制造业与四个物流子系统之间的供需协同关系。然后选取物流业与制造业关联下的四个子系统,并通过分层抽样调查来收集所需的市场数据,运用关联矩阵分析、计算数据,来确定制造业与四个物流子系统之间是否存在协同,进而检验两业之间的协同度。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供需协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本红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结合日益紧密。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借用协同学序参量演化方程探讨了两者演化机理,模型结果表明只有两者协同时,系统才是整体稳定的,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贡献也达到极大。同时,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演化路径:由制度协同,到产业集群,再到产业生态系统,因此,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与协同是产业演化的必然结果,这种结果促进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 先进制造业 协同演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荣华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现代服务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迅速崛起,社会分工不断得到细化,服务业的创新问题日益凸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物流业发展形势相比,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体系,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国内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服务创新 服务模式 物流业 制造业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田刚 贡文伟 梅强 罗建强 朱佳翔
文章应用共生理论,剖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两业共生关系在实践中的具体形式。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关系对两业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两业共生关系演化呈现出以下规律:一是从资源分离向资源叠加演化,二是从供需型关系向互补型关系演化,三是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化。最后,采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建立两业共生演化动力模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1978~2011年的演化轨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业处于共生成长期,呈现出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进一步,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不同共生关系对两业发展的影响,验证了两业共生关系演化的规律,为两业共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共生关系 演化 共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珍珍
文章构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自组织演化动力学模型,从而得出制造业总产值的变化是这一系统的序参量,制造业的发展支配着物流业的发展,系统对初始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初始条件稍有不同,系统中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稍有变化,系统的结果就会向完全不同的方向演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弘 吴顺利
以产业协同集聚助力消费扩容提质是“十四五”时期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途径。文章沿着“现象—机制—效应”的研究脉络,基于中国内地2006—2018年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测度我国省域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并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发现:我国省域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空间演化格局;我国两业协同集聚、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集聚趋势和空间异质性;两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居民消费的扩张作用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对邻近地区居民消费产生“U”型非线性特征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上述作用效果在长、短期阶段展现出高度一致性,但在不同区域间存有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在两业协同集聚与居民消费扩张间存在部分负向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强化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及推动居民消费增长提供指导和方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弘 吴顺利
以产业协同集聚助力消费扩容提质是“十四五”时期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途径。文章沿着“现象—机制—效应”的研究脉络,基于中国内地2006-2018年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测度我国省域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并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发现:我国省域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空间演化格局;我国两业协同集聚、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集聚趋势和空间异质性;两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居民消费的扩张作用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对邻近地区居民消费产生“U”型非线性特征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上述作用效果在长、短期阶段展现出高度一致性,但在不同区域间存有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在两业协同集聚与居民消费扩张间存在部分负向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强化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及推动居民消费增长提供指导和方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范荣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一方面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推进了社会分工细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尚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较多。必须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打造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体系,彻底解决国内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以满足各相关利益主体需求,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创新 服务模式 物流业 制造业 协同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路
首先分析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的背景,然后从内外驱动力、演化过程和理想载体几个方面阐述了二者的融合机理和融合模式,最后提出融合措施,以期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融合 机理 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英霞 田秀杰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的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2003-2010年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较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对滞后。提出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效融合,这对东北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珍珍
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可建立考虑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并将其用于测算2000—2013年全国、八大综合经济区、31个省区市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考虑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要素的综合系统的效率值。测算结果显示,超效率DEA模型比传统DEA模型更切合实际,自2000年以来,全国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将制造业作为物流业投入要素的物流业子系统的超效率值均有所提升。同时比较发现,以物流业作为产出指标有效率的地区个数明显多于以制造业为产出指标的有效率地区的个数,说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大于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水平的提升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未来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运作效率的提升仍然需要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业对制造业发展的贡献度。
关键词:
超效率DEA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珍珍
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可建立考虑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并将其用于测算2000—2013年全国、八大综合经济区、31个省区市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考虑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要素的综合系统的效率值。测算结果显示,超效率DEA模型比传统DEA模型更切合实际,自2000年以来,全国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将制造业作为物流业投入要素的物流业子系统的超效率值均有所提升。同时比较发现,以物流业作为产出指标有效率的地区个数明显多于以制造业为产出指标的有效率地区的个数,说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对物流
关键词:
超效率DEA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蒋秀兰 刘芳宜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构建河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系统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选取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河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内部发展效率以及互为投入产出的效率。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物流业和制造业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河北省制造业拉动物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两业融合发展受宏观环境影响大。最后,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引领、以“融合”为目标促进两大产业协同发展;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依托,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氛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