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8)
- 2023(13510)
- 2022(11087)
- 2021(9890)
- 2020(8116)
- 2019(18132)
- 2018(17849)
- 2017(34220)
- 2016(18299)
- 2015(20855)
- 2014(20970)
- 2013(20879)
- 2012(19035)
- 2011(17037)
- 2010(17490)
- 2009(16735)
- 2008(16972)
- 2007(15529)
- 2006(14191)
- 2005(13494)
- 学科
- 济(88115)
- 经济(87983)
- 业(83892)
- 企(76065)
- 企业(76065)
- 管理(73747)
- 业经(31064)
- 方法(29011)
- 财(28689)
- 农(28608)
- 中国(25999)
- 制(22342)
- 地方(22247)
- 数学(20530)
- 务(20507)
- 财务(20451)
- 财务管理(20422)
- 数学方法(20381)
- 农业(20076)
- 企业财务(19213)
- 技术(18692)
- 体(16471)
- 和(16090)
- 策(15571)
- 银(15376)
- 银行(15361)
- 划(15351)
- 贸(15299)
- 贸易(15284)
- 融(14947)
- 机构
- 学院(273493)
- 大学(265107)
- 济(119167)
- 经济(116839)
- 管理(108646)
- 研究(91715)
- 理学(91372)
- 理学院(90478)
- 管理学(89488)
- 管理学院(88958)
- 中国(74212)
- 财(59170)
- 京(56729)
- 科学(50655)
- 所(45813)
- 财经(44882)
- 江(44716)
- 农(43099)
- 中心(41771)
- 经(40381)
- 研究所(40224)
- 北京(36253)
- 州(35280)
- 业大(35186)
- 经济学(34918)
- 范(33145)
- 院(33106)
- 农业(33098)
- 师范(32867)
- 财经大学(32638)
- 基金
- 项目(167659)
- 科学(134495)
- 研究(128815)
- 基金(121220)
- 家(102563)
- 国家(101540)
- 科学基金(89822)
- 社会(84265)
- 社会科(79962)
- 社会科学(79946)
- 省(68114)
- 基金项目(63776)
- 教育(57591)
- 自然(55058)
- 划(54621)
- 自然科(53774)
- 自然科学(53762)
- 自然科学基金(52841)
- 编号(51712)
- 资助(48338)
- 成果(42121)
- 发(41324)
- 创(38665)
- 制(37600)
- 重点(37415)
- 业(37051)
- 课题(36962)
- 部(36776)
- 创新(35262)
- 国家社会(34447)
- 期刊
- 济(149547)
- 经济(149547)
- 研究(87313)
- 中国(62192)
- 财(49373)
- 管理(48481)
- 农(42935)
- 科学(34599)
- 学报(32692)
- 融(31127)
- 金融(31127)
- 农业(29118)
- 技术(28733)
- 教育(28008)
- 业经(27273)
- 大学(26598)
- 学学(25113)
- 财经(22987)
- 经济研究(22777)
- 经(19869)
- 问题(18899)
- 业(17057)
- 技术经济(15696)
- 贸(15171)
- 世界(14586)
- 现代(14441)
- 商业(14341)
- 国际(13880)
- 经济管理(13494)
- 财会(13347)
共检索到441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效率、发展规模及成长能力出发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3年两业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总体呈现从失调向逐步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特征。其中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共同推动两业协调发展,但物流业有序度高于制造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贡献更大。最后建立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进一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协调水平不高,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应从物流业、制造业政府及外部环境入手,促进两业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效率、发展规模及成长能力出发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3年两业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总体呈现从失调向逐步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特征。其中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共同推动两业协调发展,但物流业有序度高于制造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贡献更大。最后建立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进一步上升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茂林 刘秉镰
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渗透、联动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予以关注,因此文章对此展开了详细阐述。同时,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合作将进一步向多方位发展,为此文章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主要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联动发展 问题 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大鹏
本文对制造业服务化现象这种新型制造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模式预示着制造业发展方向。在外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制造业服务化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将成为制造业的最终发展形态。本文借鉴了生态位理论,构建了传统制造行业与服务化制造行业在一个经济系统内演化发展的数理模型,并用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了理论上的推测,即在满足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具有更大的潜在市场的条件下,且无外部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即使在产业发展初期,服务化制造业规模小于传统制造业,但最终将超越传统制造业成为市场主流,这一结果对我国经济转型、制造业改造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汪春阳 范林榜 董慧君
首先分析苏北五市的经济运行情况,重点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江苏省的地位。以徐州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主要成分,再结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0年到2012年两业的协调度,得出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2008年以后徐州市制造业和物流业稳定协调发展。最后根据苏北特色对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苏北地区 物流业 制造业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合作与竞争关系并存。文章从博弈双方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出发,构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政府行为,构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在政府补贴机制下的演化博弈策略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描述了具体的演化路径及影响因素。经分析得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系统具有鲜明的"路径依赖"的特征,这种演化路径受到模型的初始状态、联动发展的投入成本、联动发展的额外收益、一方不积极实施联动发展给另外一方造成的损失、政府的补贴及惩罚机制等的影响。合作竞争关系贯穿着联动发展的始末,政府应"因势利导",实现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在联动发展过程中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世界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导致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日渐突显 ,而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这个新兴经贸大国不能再忽视的发展阻碍。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跨国公司 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长国
九十年代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十年。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制造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在我国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制造企业,就必须注意到国际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九十年代将是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时代。CIM 的开发和应用,将推动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仅对发达国家如此,对九十年代正在同国际经济接轨的中国企业也会发生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戚自科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SIC两位编码制造子行业构成,然后分段回归出1970年以来以一年为递进幅度的每15年的各子行业KLEMS生产函数,在分析各要素对各子行业的贡献趋势后,发现服务要素和资本要素边际贡献变动是决定各子行业成本、进而决定各子行业国际竞争力表现的关键。对美国的比较优势行业来说,服务要素的可转移性是另一个制约其发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专业服务的流转问题得到解决或是成本有所下降是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进而平衡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有效途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许会斌
高端制造业的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高端制造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何谓高端制造业?我觉得它是与低端制造业相对应的,其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目前对高端制造业还缺乏统一的界定,也没有明确的统计分类标准。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可从行业和产业链环节两个角度来进
关键词:
高端制造业 高端产业 制造强国 金融支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车建国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弓宪文 王勇
制造业和物流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两业协调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模型,以全国31个省区2003-2013年间两业发展数据为样本,对其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化看,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若干波动,总体呈现从低度耦合协调向中、高度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从空间分异看,我国各省区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指出,应从制造业、物流业、政府及外部环境着手,提升两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产业结构 空间分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珍珍
文章构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自组织演化动力学模型,从而得出制造业总产值的变化是这一系统的序参量,制造业的发展支配着物流业的发展,系统对初始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初始条件稍有不同,系统中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稍有变化,系统的结果就会向完全不同的方向演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松庆 顾占波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综述了两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核心竞争力"、"合作博弈论"、"协同演化创新"三个方面归纳了两业协调发展的机理,从"共生"和"融合"视角梳理了两业发展的协调度建模测算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阐述了两业协调发展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