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4)
- 2023(15017)
- 2022(12874)
- 2021(12048)
- 2020(9871)
- 2019(22679)
- 2018(22557)
- 2017(42982)
- 2016(23148)
- 2015(26363)
- 2014(26530)
- 2013(26147)
- 2012(24015)
- 2011(21544)
- 2010(21958)
- 2009(20319)
- 2008(19114)
- 2007(16859)
- 2006(14978)
- 2005(13532)
- 学科
- 济(96023)
- 经济(95932)
- 管理(65798)
- 业(64063)
- 企(52934)
- 企业(52934)
- 方法(38918)
- 中国(33881)
- 数学(33380)
- 数学方法(32928)
- 融(27996)
- 金融(27994)
- 地方(26969)
- 银(26747)
- 银行(26707)
- 行(25832)
- 农(25827)
- 业经(23398)
- 财(23282)
- 学(19458)
- 制(19452)
- 农业(17719)
- 贸(17272)
- 贸易(17254)
- 易(16687)
- 理论(16608)
- 务(15458)
- 财务(15365)
- 财务管理(15338)
- 技术(15316)
- 机构
- 学院(323959)
- 大学(321817)
- 济(127596)
- 管理(127448)
- 经济(124581)
- 研究(110405)
- 理学(109108)
- 理学院(107877)
- 管理学(106001)
- 管理学院(105424)
- 中国(88635)
- 京(70226)
- 科学(67999)
- 财(58999)
- 所(55574)
- 中心(51439)
- 农(51255)
- 研究所(50377)
- 江(47938)
- 业大(46806)
- 财经(46530)
- 北京(45352)
- 范(43562)
- 师范(43152)
- 经(42115)
- 州(40569)
- 院(40256)
- 农业(39743)
- 经济学(37359)
- 技术(35543)
- 基金
- 项目(216843)
- 科学(169385)
- 研究(161359)
- 基金(154062)
- 家(133043)
- 国家(131847)
- 科学基金(113382)
- 社会(99351)
- 社会科(94228)
- 社会科学(94205)
- 省(86613)
- 基金项目(81789)
- 教育(73647)
- 自然(73019)
- 划(71992)
- 自然科(71296)
- 自然科学(71283)
- 自然科学基金(69942)
- 编号(67090)
- 资助(64117)
- 成果(54547)
- 发(50056)
- 重点(48257)
- 课题(46941)
- 部(46559)
- 创(45248)
- 创新(42164)
- 项目编号(41411)
- 科研(40937)
- 发展(40203)
- 期刊
- 济(145055)
- 经济(145055)
- 研究(99011)
- 中国(68148)
- 学报(48347)
- 管理(47744)
- 农(47343)
- 科学(45239)
- 财(43419)
- 融(42119)
- 金融(42119)
- 教育(39867)
- 大学(36666)
- 学学(34277)
- 农业(32683)
- 技术(31504)
- 业经(24921)
- 经济研究(22888)
- 财经(21898)
- 经(18582)
- 图书(18464)
- 问题(18250)
- 理论(16880)
- 业(16623)
- 技术经济(15717)
- 科技(15704)
- 实践(15596)
- 践(15596)
- 商业(14967)
- 现代(14874)
共检索到495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晓春 彭志忠
物流业与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两个重要的部门,存在日益明显的相互协同与相互作用关系。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与保障,金融业的发展也可以借助物流业开拓新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对象,控制金融风险,两个行业需要相互协同,以实现共同发展。文章从行业高度出发,构建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内在因果关系,确定因果反馈循环。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物流业与金融业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实际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物流 金融 协同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晔 付筱
针对河南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的问题,首先构建物流与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出2008-2017年河南物流与金融的耦合协调度,其次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2018-2022年物流与金融的综合指数、综合协调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的建议,为实现河南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耿杰
介绍了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指出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主客观必然性,探讨了当前物流与金融业协同发展滞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发展激励机制,最后分别立足于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视角,研究了两个行业的协同发展对策,旨在为两个行业的和谐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物流业 金融业 协同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宰予东
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金融问题,是关系到物流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阐述了物流企业中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关键词:
物流 融资 金融租赁 物资银行 金融创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雯 李滨 陈春秀
本文围绕金融科技与风险监管协同发展展开探讨。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的应用现状及对监管带来的诸多挑战,其次对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影响进行梳理与探讨,最后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我国金融科技的监管路径。面向监管部门,提出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以科技强化监管、构建多方合作监管平台、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面向机构层面,建议借助金融科技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为新金融形势下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金融机构业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监管科技 监管沙盒 风险性监管 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文 钟宸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技术、生态和金融四者的综合指标体系,结合我国2001~2016年数据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四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时间维度上取得了增长,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两个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我国耦合协调度整体位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东部地区最高,且与其他区域差距逐年扩大。此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特征,四大区域仅东部地区存在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集聚区。
关键词:
耦合协同发展 Moran指数 区域差异性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倩 汪传旭
本研究从产业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相互支持度。运用耗散系数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中间投入度系数构建两个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持程度。结论表明: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协同关系。其协同发展为物流企业的利润增长开拓新的空间,促进物流业长效发展,也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二者产生耦合效应,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形势下构建又好、又快新型经济体系的必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谌玲
基于河南省1993~2012年的样本数据,借助SVAR模型考察了物流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深度和广度的内生协同机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广度的提升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长期具有正的效应,但是金融发展深度还没有达到有效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而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对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长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短期会产生抑制效应。因此,为了使区域金融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加强金融创新、设计符合金融与物流协同发展的物流金融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物流发展水平 金融发展深度 金融发展广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概念甫一提出,就在国内政、学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年弹指一挥间,京津冀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扩大趋势。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钮小静 武立栋 杨龙
传统区域物流的特征在于各个子系统的单元化运作,由于信息、资源交换不足,不利于区域物流的成本降低与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系统,实现对区域内的供需、信息、资源的整合。本文首先对区域物流中的多元整合体系结构与功能进行描述,然后对其结构与特征、实施条件与目标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钮小静 武立栋 杨龙
传统区域物流的特征在于各个子系统的单元化运作,由于信息、资源交换不足,不利于区域物流的成本降低与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系统,实现对区域内的供需、信息、资源的整合。本文首先对区域物流中的多元整合体系结构与功能进行描述,然后对其结构与特征、实施条件与目标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玲雅
我国基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电子商务和物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推动经济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受到近两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购物习惯在发生深刻变化,电商和物流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抓住新时代新机遇,推动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畅通电商物流产业链,服务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成为地方政府和电商物流企业共同致力推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商物流发展现状,指出了电商物流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致力营造推动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的营商环境,强化电商物流协同发展规划引领,突出城乡电商物流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电商物流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建国 乔忠
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带来巨大逆向物流需求空间的同时,也极其需要高效逆向物流运作的支撑和保障。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发展状况和存在弊端的情况下,基于电子商务与逆向物流的协同关系,全面探讨了电子商务与逆向物流协同发展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缩短退货周期、完善库存机制、增强顾客忠诚度等方面存在的竞争优势,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逆向物流的协同优势,从多方面提出了适合电子商务与逆向物流协同发展的可实施策略。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逆向物流 协同发展 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桂媛 李琦
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研究2012-2020年内循环视角下数字经济与冷链物流产业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与冷链物流产业关联度高,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产业关联水平发展差距大,内部发展不均衡;耦合关系仅处于“勉强协调”阶段。文章建议从提升冷链物流数字化、整合优质资源等方面出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更好促进我国数字经济与冷链物流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冷链物流 灰色关联 耦合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