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37)
- 2023(19529)
- 2022(16338)
- 2021(15098)
- 2020(12557)
- 2019(28477)
- 2018(28197)
- 2017(53522)
- 2016(29298)
- 2015(32988)
- 2014(33028)
- 2013(32167)
- 2012(29292)
- 2011(26356)
- 2010(26504)
- 2009(24698)
- 2008(23354)
- 2007(20512)
- 2006(18403)
- 2005(16238)
- 学科
- 济(128491)
- 经济(128344)
- 管理(82254)
- 业(72490)
- 企(60014)
- 企业(60014)
- 方法(48011)
- 数学(40815)
- 数学方法(40253)
- 中国(35995)
- 农(32905)
- 地方(31010)
- 学(29388)
- 业经(28915)
- 财(27188)
- 制(22275)
- 农业(21783)
- 理论(20944)
- 贸(19279)
- 贸易(19263)
- 和(18888)
- 环境(18798)
- 易(18534)
- 银(17639)
- 银行(17583)
- 融(17483)
- 金融(17474)
- 体(17221)
- 行(16826)
- 地方经济(16582)
- 机构
- 学院(409408)
- 大学(409118)
- 济(163165)
- 经济(159513)
- 管理(156140)
- 研究(142345)
- 理学(134219)
- 理学院(132619)
- 管理学(130056)
- 管理学院(129336)
- 中国(104798)
- 科学(89185)
- 京(88435)
- 财(73828)
- 所(71606)
- 农(66705)
- 研究所(65248)
- 江(64542)
- 中心(63770)
- 业大(60637)
- 财经(58632)
- 范(56968)
- 师范(56375)
- 北京(55290)
- 经(53097)
- 院(52295)
- 农业(52111)
- 州(50086)
- 经济学(49146)
- 师范大学(45491)
- 基金
- 项目(278665)
- 科学(218663)
- 研究(203882)
- 基金(199996)
- 家(174333)
- 国家(172917)
- 科学基金(148439)
- 社会(128056)
- 社会科(121072)
- 社会科学(121039)
- 省(110290)
- 基金项目(105782)
- 自然(96146)
- 自然科(93879)
- 自然科学(93856)
- 教育(93743)
- 自然科学基金(92105)
- 划(92083)
- 编号(83589)
- 资助(81382)
- 成果(68229)
- 重点(62649)
- 发(60307)
- 部(59876)
- 课题(58650)
- 创(57217)
- 创新(53393)
- 科研(52583)
- 国家社会(52163)
- 大学(51265)
- 期刊
- 济(189170)
- 经济(189170)
- 研究(123554)
- 中国(82523)
- 学报(65909)
- 农(60968)
- 科学(60142)
- 管理(59129)
- 财(55936)
- 大学(49593)
- 教育(49323)
- 学学(46343)
- 农业(41471)
- 技术(38206)
- 融(34087)
- 金融(34087)
- 业经(30705)
- 经济研究(30629)
- 财经(28540)
- 问题(25209)
- 经(24623)
- 图书(22575)
- 业(21334)
- 技术经济(19895)
- 版(19159)
- 科技(19071)
- 现代(18828)
- 资源(18688)
- 理论(18139)
- 商业(18072)
共检索到615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提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利用模型测度结果改进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且层级结构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与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与"中心—腹地"经济关系相吻合的空间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物流经济辐射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物流一体化水平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作用机制,并提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连广 何雄浪 邓菊秋
当前,中国正进入城市群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带的辐射与连接推动区域资源与要素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产业联动网络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网络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和集聚趋势;产业联动网络对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显著为正,产业联动网络有利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网络通过改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配置不平衡和促进区际技术溢出来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潇冉 云如先 王磊 段学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成为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体制机制、区域发展、创新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6方面一体化发展,构建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基于统一的框架,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5个主要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与近10年主要变化特征,突出城市群发展侧重与短板,为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差距显著,呈现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最高,中游城市群其次,成渝城市群较低,滇中、黔中两个区域性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近10年来各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均有提升,重点发展内容和提升程度不一,中下游城市群侧重公共服务,上游城市群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研究结果,从改善区域一体化发展短板和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立泰 李金林 叶长华
文章利用2001-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劳动力工资视角,对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内69个城市劳动力工资绝对平均偏差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且分割现象越来越明显;就三大城市群比较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及各城市科技支出的差距越大,则各城市之间劳动力工资偏差就越大,劳动力市场越趋于分割;各城市的教育支出和政府其他支出差距越大,则城市间的劳动力工资偏差越小,劳动力市场越趋于一体化;此外,就三大城市群分别而言,以上因素对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立泰 李金林 叶长华
文章利用2001-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劳动力工资视角,对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内69个城市劳动力工资绝对平均偏差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且分割现象越来越明显;就三大城市群比较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及各城市科技支出的差距越大,则各城市之间劳动力工资偏差就越大,劳动力市场越趋于分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立泰 李金林 叶长华
文章利用2001-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劳动力工资视角,对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内69个城市劳动力工资绝对平均偏差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且分割现象越来越明显;就三大城市群比较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及各城市科技支出的差距越大,则各城市之间劳动力工资偏差就越大,劳动力市场越趋于分割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广斌 沈雨研
本文基于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从交通设施、要素市场、产业、经济、制度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评价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研究发现:第一,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高低排序依次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二,制度一体化对三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影响最为突出。第三,三大城市群均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和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且随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实证检验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群综合一体化及交通设施、产业、制度一体化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要素市场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经济一体化与其尚不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王亭亭
分析了产业集群、城市群及二者的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全面FGLS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作用,但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小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的良性互动也可提升区域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群 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丹玲 卢新海 张超正
从理论层面揭示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内在机理,构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规模+结构+集聚"的ULUE测度体系,并综合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空间分异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探索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从2003的0.561 4增长至2015年的0.811 1,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ULUE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关联特征和集群趋势。且由于不同集聚区内扩散效应在空间上渗透不均衡,其关联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③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的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是其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蕊 崔大树
文章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分析了群内产业空间分异影响其空间组织模式演变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浙中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由初级的集聚与扩散向产业集群发展,其空间组织由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且各城市功能互补的双中心组织模式,向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永康为副中心且商贸和生产功能一体化的多中心空间组织模式转变。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浙中城市群 空间组织 产业空间分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陈丹玲 匡兵
研究目的:揭示并分析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的耦合交互关系,从空间效应视角探寻两者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方法:SVR算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效率间存在彼此影响、相互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2)2003—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局部差异显著;(3)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效应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逐步显化,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根据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耦合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和城市土地利用管控策略,推动产业与土地要素的高效融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葛堃 邹珊 张东祥 卢新海 陈丹玲
架构产业一体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运用SVR算法、SBM-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2004—2017年,产业一体化与GTFP均表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呈中度协调状态,但产业一体化整体滞后于绿色经济发展;长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逆向过程并不明显;短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驱动作用由强转弱,GTFP对产业一体化的冲击效应却始终微弱,说明产业一体化是GTFP的直接驱动变量,相反则不成立。
关键词:
产业一体化 GTFP 影响 PVAR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天籽 韩沅刚
在长江经济带构筑高水平开放高地战略与绿色转型背景下,如何发挥FDI质量对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2010~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74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基于环境规制门槛效应构建PSTR模型,实证考察FDI质量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平滑转换效应。结果表明:(1)FDI质量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发展效率,其中FDI出口与外资规模作用最为显著;(2)FDI质量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受环境规制调节,随着规制强度提高,FDI质量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弱化;(3)分区域层面,环境规制弱化效应体现在长三角城市群,强化效应体现在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慧敏 胡守庚
长江经济带的五大城市群是该区域内城市化的主体,评估不同城市群的发展差异有助于准确理解该区域内的城市化进程。基于美国宇航局新一代夜间灯光遥感产品,利用灯光增长率、变异系数、位序-规模法则、灯光基尼系数等方法评估了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的发展差异。通过比较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一直雄踞五大城市群之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增长率最快,黔中城市群较滇中城市群发展更快,五大城市群的整体差异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对于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发展差异而言,长三角城市群呈现愈加均衡的趋势,而其它四个城市群的趋势不明显;对于城市群内部不同地理网格的发展不平衡度而言,长三角内部发展不平衡度在降低,而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的不平衡度有上升的趋势,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变化趋势性不明显。总的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其它城市群虽然发展较快,但辐射带动效应尚不明显。最后,总结了各城市群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指城市群的交通建设以及寻找符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