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4)
2023(3791)
2022(3248)
2021(3186)
2020(2737)
2019(6224)
2018(6336)
2017(11340)
2016(6570)
2015(7583)
2014(8055)
2013(7584)
2012(6812)
2011(5907)
2010(6248)
2009(5648)
2008(6336)
2007(5661)
2006(5012)
2005(4591)
作者
(18641)
(15214)
(15085)
(14600)
(9798)
(7345)
(7077)
(5974)
(5833)
(5823)
(5330)
(5220)
(5031)
(4906)
(4853)
(4834)
(4605)
(4496)
(4464)
(4379)
(4114)
(4017)
(3854)
(3622)
(3513)
(3445)
(3419)
(3333)
(3150)
(3092)
学科
管理(22141)
(19685)
(18011)
企业(18011)
(17507)
经济(17482)
(11844)
(10234)
财务(10218)
财务管理(10190)
企业财务(9474)
方法(7243)
(6849)
(5947)
数学(5674)
数学方法(5562)
理论(5165)
(5040)
中国(4924)
(4588)
银行(4571)
业经(4444)
会计(4255)
教学(4237)
(4098)
(3869)
教育(3724)
(3547)
(3341)
金融(3340)
机构
学院(88821)
大学(84784)
管理(29809)
(27156)
经济(26163)
研究(24901)
理学(24070)
理学院(23816)
管理学(23216)
管理学院(23065)
中国(22639)
(20950)
(18405)
(16583)
科学(16410)
财经(14760)
(14348)
(13856)
(13198)
(12974)
中心(12797)
业大(12477)
北京(11954)
技术(11684)
(11512)
研究所(11461)
会计(11160)
农业(10916)
(10778)
师范(10634)
基金
项目(49233)
研究(37295)
科学(36157)
基金(32231)
(27948)
国家(27624)
科学基金(23082)
(20755)
社会(19935)
社会科(18731)
社会科学(18725)
教育(18225)
编号(17170)
基金项目(16624)
(16593)
自然(15526)
成果(15223)
自然科(15010)
自然科学(15005)
自然科学基金(14741)
资助(14070)
课题(12282)
重点(11363)
(11189)
项目编号(10559)
(10366)
(10083)
大学(9752)
科研(9642)
(9617)
期刊
(35430)
经济(35430)
研究(26516)
(23914)
中国(22593)
学报(14997)
教育(13195)
会计(13092)
(12714)
科学(11470)
大学(11401)
财会(10799)
管理(10773)
学学(10630)
(9805)
金融(9805)
技术(8333)
农业(7998)
通讯(7402)
会通(7383)
财经(7211)
业经(6478)
(6253)
(6087)
(5688)
图书(5521)
(5227)
(5056)
经济研究(4736)
职业(4487)
共检索到146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亚雯  
物权类不良资产在法律权属、处置方式等方面有别于普通资产,因其巨大的价格优势和升值潜力而备受投资者青睐,通过“债转股”、短期持有出售、股权投资等手段,物权类不良资产批量化处置可以盘活实物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化解风险,投资者也能够获取价值增值。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尚缺乏对物权类不良资产批量化处置核算方面的规定,导致实务处理存在缺陷。本文在对物权类不良资产批量化处置相应规范及现有核算方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以案例方式开展实务研究,解决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以期为企业具体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志强  
不良资产打包批量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分析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推进,存量有效资产不断减少,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在处置方式和手段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才能圆满地完成国家赋予资产公司的历史使命。不良债权打包批量处置作为不良资产集约化处置的主要方式,是后期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手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赛利  
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个人信用风险攀升,中小银行(特指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下滑态势明显,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不断增加,但很多中小银行对不良资产普遍缺乏全局管理和清晰的策略,存在不良资产团队定位不清晰、专业化能力显著不足的问题,对中小银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在资源有限和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提升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出清风险,已经成为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主要对中小银行面临不良资产现状及发生的原因进行概括,分析指出中小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路径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波   朱志强  
文章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在债权打包处置的实践进行了很好的归纳总结,对资产管理公司后期进行有效的大规模集约化打包批量处置中需要解决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思考,特别是在不良资产集约化打包转让对象选择、转让方式选择、定价策略和风险防范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在对资产管理公司后期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封文丽  张晓阔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已然成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不良资产进行合理估值和定价、增加市场投资主体。在债转股方面,银行可采用债转优先股、完善股权退出机制等方式,结合压力测试来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封文丽  张晓阔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已然成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不良资产进行合理估值和定价、增加市场投资主体。在债转股方面,银行可采用债转优先股、完善股权退出机制等方式,结合压力测试来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锦辉  
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的我国银行业 ,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达 2 5 %。巨额不良金融资产 ,严重地阻碍了中国银行业的系列金融改革进程 ,因而必须改进现有处置方式 ,推行商业化处置模式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之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丹  王道平  
证券化是指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作抵押 ,发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据以融通资金的工程。本文讨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机制以及证券化的种类 ,并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过程与有关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爱玲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门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自 1 999年建立以来取得显著的成效。然而 ,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不高 ,为了避免金融资产的更大损失 ,寻找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振华   高建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龚华娟  
不良资产处置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的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的活动。资产处置的范围按资产形态可划分为: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资产处置方式按资产变现分为终极处置和阶段性处置。终极处置主要包括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等方式,阶段性处置主要包括债转股、债务重组、诉讼及诉讼保全、以资抵债、资产置换、企业重组、实物资产再投资完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龚华娟  
不良资产处置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的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的活动。资产处置的范围按资产形态可划分为: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资产处置方式按资产变现分为终极处置和阶段性处置。终极处置主要包括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等方式,阶段性处置主要包括债转股、债务重组、诉讼及诉讼保全、以资抵债、资产置换、企业重组、实物资产再投资完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松威  王雅君  
进入2016年,不良资产市场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约1.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76%,延续了"双升"趋势,若考虑因业绩考核和监管而对真实风险的低估,这一趋势仍将延续较长一段时期。其二,此轮不良资产周期主要由市场因素造成,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三期叠加"等宏观机制,也包括银行经营政策、风险管理及外部监管等微观因素。其三,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例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