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
- 2023(880)
- 2022(742)
- 2021(775)
- 2020(660)
- 2019(1527)
- 2018(1432)
- 2017(2918)
- 2016(1595)
- 2015(1780)
- 2014(1870)
- 2013(2021)
- 2012(1864)
- 2011(1704)
- 2010(1600)
- 2009(1306)
- 2008(1294)
- 2007(1215)
- 2006(975)
- 2005(860)
- 学科
- 济(12253)
- 经济(12237)
- 管理(5536)
- 地产(5258)
- 房(5258)
- 房地(5258)
- 房地产(5258)
- 方法(4086)
- 数学(3969)
- 数学方法(3965)
- 城市(3412)
- 城市经济(3282)
- 经济管理(3191)
- 人民(2928)
- 业(2783)
- 收入(2568)
- 财(2293)
- 农(2141)
- 结构(1849)
- 消费(1827)
- 水平(1759)
- 消费水平(1759)
- 农业(1638)
- 中国(1433)
- 税(1372)
- 税收(1326)
- 收(1323)
- 物价(1265)
- 国民(1264)
- 企(1255)
- 机构
- 大学(22506)
- 学院(22275)
- 济(10645)
- 经济(10465)
- 管理(9091)
- 理学(7735)
- 理学院(7643)
- 管理学(7514)
- 管理学院(7473)
- 研究(6974)
- 中国(5824)
- 财(5716)
- 财经(4736)
- 京(4506)
- 经(4419)
- 经济学(3961)
- 经济学院(3669)
- 财经大学(3667)
- 科学(3660)
- 中心(3627)
- 所(3393)
- 研究所(3056)
- 江(2992)
- 北京(2899)
- 业大(2823)
- 农(2782)
- 融(2695)
- 商学(2685)
- 商学院(2664)
- 金融(2641)
共检索到32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明 赵佳涵
物价和房价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潜在因素,尽管近年来在社会舆论和政策讨论中备受关注,但文献中尚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作为支撑。本文运用微观住户调查数据探究一般物价和房价及其预期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为将价格因素纳入幸福经济学分析提供了微观实证基础。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一般物价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而高房价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除真实价格水平外,高一般物价预期和高房价预期均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影响在住房拥有情况、家庭结构、工作稳定度、收入水平等维度上呈现异质性;高一般物价预期主要通过“悲观预期效应”对幸福感产生影响,而高房价预期则通过“挤占效应”、“财富效应”和“悲观预期效应”三种途径共同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房价 预期 幸福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一漪 张骥
本文利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的房价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房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房价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面积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房产权与居民幸福感显著相关,且拥有房产越多,居民的幸福感越高;房价上涨对有房产的居民来说,增加了资产价值,具有财富效应,但对于房价上涨预期强烈、住房改善需求大、所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居民来说,仍然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主观幸福感 住房产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昕曈
购房压力不断增加一直是影响幸福感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能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并且影响程度在24~40岁群体、租房者群体中尤为突出,但在18~24岁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群体中则无显著影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房价收入比可以通过改变生活充实度、未来预期情况来间接影响幸福感。最后,以稳定房价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提出对策建议:实施"一城一策"的调控策略、建立推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江 周少君 魏万青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数据库CGSS2006,首次对城市住房价格、住房产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房价上涨程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房价上涨越快,民众主观幸福感越低;(2)住房产权状况和幸福感显著相关,仅有一套房产者和多房者幸福感显著高于租房者,多房者幸福感显著高于仅有一套房产者;(3)房价上涨对租房者幸福感具有显著负效应,对多房者和仅有一套房产者的幸福感带来显著正向效应,且对多房者幸福感的正向效应显著高于仅有一套房产者;(4)住房质量显著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政策意义。
关键词:
城市房价 住房产权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沐年国 丁爱东
本文在系统思想下研究最优房价收入比问题。主要通过分析房价、收入、利息之间关系,在保证国民幸福感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近十年的数据对最优房价收入比函数进行估计,然后对当前的房价收入比和贷款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并探讨在最优国民幸福感下的当前房价收入比和贷款结构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搭配关系,在最后得出两个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国民幸福感 房价收入比 贷款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任建宇 高璇
安居乐业一直是是中国社会的理想,住房作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的方法对房价、住房不平等和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5年城市居民幸福感上升;十年间,有房和有多套房对居民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加;现居住住房面积大会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无显著性变化;结合交互项分析发现房价通过住房产权增加财富来影响幸福感;此外,房价和住房不平等会通过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幸福感。最后,结合我国国情,笔者从稳定房价和降低住房不平等来提高居民幸福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住房不平等 幸福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伟增 郑思齐
许多研究表明房价变动难以被经济基本面因素完全解释。市场参与者对房价的预期被认为是影响房价变动的重要因素;在土地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居民的房价预期对房价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利用2012—2013年中国7个重点城市开展的"中国城镇居民房价预期与购房行为专项调查"的季度数据对居民房价预期影响房价变动的内在经济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居民对房价的预期会显著影响其购房需求,从而影响未来房价的变化,本城市内居民对房价的预期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下一期房价增长率相应提高1.04%。本文利用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的联合分析有效缓解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房价波动和宏观调控工具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斌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研究预期对我国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和生活满意度后,收入状况的未来预期、资产的未来预期、职位升迁的未来预期和工作条件的未来预期均对居民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预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女性更看重收入和资产增加的未来预期,男性更看重职位升迁和工作条件改善的未来预期。而相对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未来预期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伟增 郑思齐
本文利用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产权类型、住房价值和入市时间三个角度分析了住房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自有住房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价值对有不同购房需求家庭的幸福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城市居民住房财富的初始差异,使得不同产权住房的市场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不同。房改房的单位市场价值对幸福感的贡献要大于商品房,而商品房的区位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贡献更大。第三,在中国城市住房市场过去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特殊背景下,家庭越早拥有住房,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其自身的资产增值效应表现得越充分,居民的幸福感越高。这些...
关键词:
幸福感 住房价值 住房产权 入市时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红忠 侯亚萌
利用有序logit模型,以居民相对住房条件为衡量指标,分析了住房因素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住房条件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对于相对住房条件已经达到较好水平的居民,其相对住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显著提升其居住满意度,但对其幸福感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住房攀比 相对住房条件 幸福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迪
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住房不平衡问题日益加剧,导致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根据2011—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住房价格和住房数量上的不平衡程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对幸福感差异的贡献率,发现市级层面住房数量不平衡程度和省级层面住房价值不平衡程度的提高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市级层面住房价值不平衡程度的提高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居民幸福感主要聚集在住房消费水平较高的群体,住房价值和数量不平衡对居民幸福感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2%和1.7%左右。因此,应在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缓解住房地区差异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居民幸福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小平
文章基于CGSS2005数据的分析表明,住房产权与社会和谐对居民幸福感水平都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比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更高。社会和谐不仅增强了有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还提升了无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社会失调则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并且抑制了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
住房产权 社会和谐 幸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红莉 张东 许传新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t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分配、住房环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面积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家庭住房面积越大,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与没有产权房的人相比,拥有产权房能显著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居住空间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居住环境越好,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因此,为了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增加人民福祉,需要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住房供应,保障人民基本住房需求;公平分配居住空间,维护社会和谐;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红忠 侯亚萌
利用有序logit模型,以居民相对住房条件为衡量指标,分析了住房因素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住房条件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对于相对住房条件已经达到较好水平的居民,其相对住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显著提升其居住满意度,但对其幸福感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住房攀比 相对住房条件 幸福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踪程 陈立文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