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23)
- 2023(3772)
- 2022(3241)
- 2021(3066)
- 2020(2384)
- 2019(5621)
- 2018(5530)
- 2017(11328)
- 2016(6241)
- 2015(6940)
- 2014(7036)
- 2013(6944)
- 2012(6639)
- 2011(6175)
- 2010(6333)
- 2009(5886)
- 2008(5840)
- 2007(5256)
- 2006(4849)
- 2005(4379)
- 学科
- 济(24553)
- 经济(24532)
- 管理(18525)
- 业(17273)
- 企(13746)
- 企业(13746)
- 方法(10756)
- 数学(9981)
- 数学方法(9777)
- 农(8006)
- 财(7593)
- 贸(7213)
- 贸易(7210)
- 策(7171)
- 易(7090)
- 中国(6683)
- 制(5422)
- 及其(5159)
- 政策(5133)
- 业经(4951)
- 银(4875)
- 银行(4874)
- 农业(4749)
- 行(4689)
- 税(4668)
- 地方(4631)
- 税收(4537)
- 方针(4457)
- 收(4404)
- 述(4403)
- 机构
- 学院(87789)
- 大学(85851)
- 济(41037)
- 经济(40141)
- 管理(34139)
- 研究(30486)
- 理学(28609)
- 理学院(28355)
- 管理学(27874)
- 管理学院(27703)
- 中国(26113)
- 财(21200)
- 京(17319)
- 财经(15814)
- 科学(15751)
- 所(15050)
- 中心(14868)
- 经(14332)
- 江(14150)
- 研究所(13156)
- 经济学(12601)
- 农(11594)
- 财经大学(11571)
- 经济学院(11324)
- 北京(11308)
- 州(11202)
- 范(11036)
- 师范(10979)
- 院(10792)
- 银(10575)
- 基金
- 项目(51828)
- 科学(41419)
- 研究(40774)
- 基金(37884)
- 家(31500)
- 国家(31222)
- 科学基金(27159)
- 社会(25793)
- 社会科(24576)
- 社会科学(24574)
- 省(19503)
- 教育(19000)
- 基金项目(18516)
- 编号(17376)
- 资助(17213)
- 自然(16675)
- 划(16636)
- 自然科(16286)
- 自然科学(16283)
- 自然科学基金(16010)
- 成果(15207)
- 课题(12269)
- 部(12163)
- 策(11597)
- 重点(11409)
- 发(11255)
- 性(11131)
- 教育部(10735)
- 人文(10508)
- 项目编号(10502)
共检索到143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国刚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物价变动的成因不尽相同。要将1998年以来的中国物价变动界定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就必须有效证明这些物价变动与货币供应量松紧之间的函数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函数关系是无法确立的。以"通胀"和"通缩"来表述物价变动,在理论上、实践上和货币政策层面都有着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产品、资源类产品(包括矿产品、水、电和燃气等)的价格上行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在于抑制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在于熨平这种价格上涨走势。将货币政策目标界定在"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上是值得重新探讨的,央行的主要工作目标界定为"保持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
物价变动 货币政策 函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依据利率管制制度下IS IM模型的配额均衡推导出中国总需求函数Y =D(M/P ,R) ,蕴涵仅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含义。为评价中国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本文运用货币政策效应测度的特定指标体系和算法程序 ,事后考察1 98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与国民收入的历时动态及其协同运动性质 ,有关类型化解释结果表明其间中国货币政策未能实施有效的反周期名义货币供应管理操作 ,而基于货币政策规则的货币供应目标比较也揭示了 1 998- 2 0 0 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倾向。
关键词:
IS-IM模型 总需求函数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屹山 张代强
本文在泰勒等西方学者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管制利率(存贷款利率)以及两者利差三个层次,通过该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方面,该反应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同业拆借利率、存贷款利率和两者利差的具体走势,能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尺度,以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另一方面,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利率对预期通胀率和预期产出的反应绝大多数都不足,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是一种内在不稳定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
泰勒规则 前瞻性 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封北麟 王贵民
文章运用VAR模型经验估计了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结果表明FCI指数对通货膨胀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在此基础上,将FCI指数作为目标和信息变量纳入泰勒规则,运用GM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发现FCI指数与短期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短期指示器;但是利率调节对CPI通胀率、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松紧变化均反应不足。特别是利率对金融形势松紧变化的调节不足,刺激了金融不平衡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相互推动和累积,是经济不平稳发展的重要政策诱因。
关键词:
金融状况指数FCI 泰勒规则 通货膨胀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国
本文依据泰勒规则对我国1993~2003年期间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基于利率平滑假设基础上的泰勒规则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利率变动,并且总体而言,我国利率水平弹性不足,导致实际利率逆向变动,加大了产出和物价的波动。但1997年以后,名义利率的弹性有所增强,这有助于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幅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
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实证检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元富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中国货币当局的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货币当局除了按照泰勒(Taylor)规则对通胀偏倚和产出偏倚作出反应之外,还对美国货币政策变量作出反应。这表明,中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国际博弈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反应函数 泰勒规则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亚平
基于泰勒规则以及借助门限自回归(TAR)模型,对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国货币政策非线性反应函数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是非线性的,即面对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偏差反应系数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也会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而相应地进行调整,即在低通货膨胀状态下,货币政策更侧重于促进经济增长,但在温和以及较高通货膨胀状态下,货币政策会侧重于防止通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梅军 蔡跃洲
最终取消本项目管制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将带来金融市场价格框架下的汇率传导机制 ,在加入央行反应函数后 ,它便成为与实际相符的动态传导机制。国外的经验表明 ,对于大的独立开放经济体来说 ,汇率传导机制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汇率应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丽 李季刚
利用广义矩估计法(GMM)考察现行双轨制的利率体系下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结合我国的经济数据及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利率平滑特征及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对管制利率及市场利率两种体系下的泰勒规则进行检验,结论显示存款利率并未根据通胀及产出的变动加以调整,而市场利率及管制较为放松的贷款利率对产出、通胀以及货币供给均能作出反应,对产出及货币供给的反应显著,但是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即依据预期通胀、预期产出及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估计的前瞻性泰勒规则尚不具备稳定性,当前不宜将泰勒规则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奎喜 徐世长
本文在扩展基准泰勒方程的前提下,构建了包含金融深化指标、外汇储备变化变量以及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在内的广义泰勒规则函数,并对相关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前瞻性反应函数更好地拟合了中国货币政策变动的产出绩效;货币政策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货币当局的相机抉择行为,可以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一个名义锚;中国货币当局的利率调控呈现出"逆周期"与"顺通胀"的特征;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缺乏弹性,对广义货币供给的绝对数量并不敏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小云 肖立晟 王博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放大效应,不能将其与"信贷配给"相混淆,而应理解为直接通过信贷供给的变动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数量传导机制。运用CC-LM模型和贷款供给函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并运用动态广义矩方法进一步估计我国货币政策贷款供给函数后得知:第一,虽然我国满足"信贷渠道"必须的金融摩擦条件,但是其所依附的价格传导机制并不畅通,无法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我国垄断性的银行业结构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渠道将以规范化的利率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而信贷渠道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辅助性"机制存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利率渠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孙慧智 曹媛媛
本文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了中国时变系数的金融形势指数(FCI),结果表明FCI对未来产出和通货膨胀率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将FCI作为整体金融形势宽松程度指标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包含FCI的泰勒规则缺乏一定的内在稳定性,但是与包含FCI的麦克勒姆规则相比,泰勒规则下的政策工具对FCI偏离变量的反应表现出逆周期行为,并且其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修立 董凯
文章构建纳入房价因素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型,并基于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入房地产价格因素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型对于通胀的反应更为显著且对于我国的实际状况拟合程度更高。此外,还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多目标,多工具"的现实情况。因此,建议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房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综合利用多种工具进行宏观调控。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GMM回归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铭利
信贷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金融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以银行信贷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难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调控对象逐渐转向更广泛的信贷——即广义信贷。我们基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可得的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出广义信贷需求函数,从宏观层面研究了我国的广义信贷需求关系。我们发现,广义信贷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市场利率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而短期信贷需求则与市场利率相关性较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对于短期信贷需求的作用不显著。特别是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信贷需求都显著受市场利率的影响,这有利于央行利用利率调控信贷需求,符合货币政策工具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晓莉
我国宏观经济过去20年间的一大特征就是高增长、高波动,但1996年后波动性有所减小。本文目的就在于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反映我国利率双轨制以及相应汇率制度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两个维度,用GMM模型实证估计了1987—2007年间以及1996年前后的反应函数,结果发现其可作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基准;同时管制利率在1996年以前有放大经济波动的效果,而1996年以后对产出表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控特征,但央行利率调控效果因没有从管制利率有效传导到市场化利率而减弱。此外,我国管制和市场利率都对通胀反应不足,这使得通胀在我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