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3)
2023(13248)
2022(11696)
2021(10965)
2020(9217)
2019(21269)
2018(21013)
2017(41593)
2016(22527)
2015(25228)
2014(25259)
2013(24816)
2012(22974)
2011(20722)
2010(20623)
2009(18825)
2008(18569)
2007(16180)
2006(14161)
2005(12323)
作者
(63581)
(52658)
(52156)
(49803)
(33883)
(25054)
(23907)
(20586)
(20040)
(19012)
(18104)
(17642)
(16637)
(16568)
(16359)
(16222)
(15708)
(15667)
(15109)
(15028)
(13003)
(12998)
(12745)
(11977)
(11790)
(11673)
(11664)
(11639)
(10555)
(10333)
学科
(90858)
经济(90761)
管理(69014)
(65412)
(55256)
企业(55256)
方法(45140)
数学(39940)
数学方法(39455)
(26415)
(23852)
中国(22565)
业经(19758)
地方(17987)
(17724)
财务(17656)
(17645)
贸易(17637)
财务管理(17621)
(17262)
(17121)
企业财务(16778)
(16705)
农业(15805)
理论(15077)
(14051)
银行(14016)
(13966)
技术(13721)
(13586)
机构
大学(316839)
学院(316076)
管理(129644)
(128379)
经济(125571)
理学(112652)
理学院(111520)
管理学(109692)
管理学院(109129)
研究(102008)
中国(77744)
(66456)
(61434)
科学(61249)
(50038)
财经(49106)
中心(47069)
(46826)
(45507)
研究所(45241)
业大(45239)
(44750)
北京(42080)
(40437)
师范(40101)
经济学(38350)
(37189)
(37186)
财经大学(36669)
农业(36613)
基金
项目(216036)
科学(170611)
研究(160183)
基金(157589)
(135624)
国家(134488)
科学基金(116857)
社会(100464)
社会科(95355)
社会科学(95334)
(83734)
基金项目(83408)
自然(76375)
自然科(74583)
自然科学(74569)
教育(74065)
自然科学基金(73230)
(70263)
资助(66505)
编号(65716)
成果(53605)
(48480)
重点(47657)
(45113)
课题(44933)
(44660)
教育部(42062)
创新(41523)
人文(41363)
科研(41217)
期刊
(136213)
经济(136213)
研究(94958)
中国(55475)
管理(47081)
(46664)
学报(45904)
科学(42347)
(41402)
大学(35425)
教育(34123)
学学(33348)
(32085)
金融(32085)
农业(28890)
技术(27412)
财经(23754)
业经(22120)
经济研究(22084)
(20071)
问题(17543)
理论(16733)
图书(15855)
实践(15400)
(15400)
技术经济(15291)
(14447)
(14392)
科技(14310)
现代(14205)
共检索到458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现中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物价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货币供应量M2的滞后期约为2个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规模的滞后期约为4个月,并基于此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澄  
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 ,主要通过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 ,来检验其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 ,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 ,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 ,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 ,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澄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 ,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 ,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 ,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 ,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 ,达到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晓健  陶川  
本文以货币政策信贷观的银行贷款渠道为理论基础,定量解析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外汇占款对其调控效果的影响。文章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SVAR模型并通过约束识别了其中外汇占款的结构冲击,进而定量解析了外汇占款从货币到信贷这一传导环节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程度,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均表明外汇占款的增加在长期内对基础货币、广义货币和金融机构贷款有扩张效应,且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基础货币余额的弹性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汇占款引致的。这表明,由于存在三元悖论,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较大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因外部经济失衡所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充分关注外汇占款的扩张性效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宏涛  
文章通过分析资产价格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用实证的方法建立VAR模型检验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对于资本市场的干预有一定效果但不够显著,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频繁波动特征,以法定准备金和利率等货币政策还是做出了反应。由于货币政策的内外部时滞,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市场反应周期在2—7个月之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金全  郑荻  
货币政策应遵循何种规则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学广泛争论的话题。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的工具创新和政策操作轨迹,揭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协调配合的调控事实,并以新凯恩斯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量价混合调控下的四部门宏观经济系统,通过引入带有非对称偏好和区间调控目标的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求解出同时包含货币数量与价格变量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混合型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及方差分解结果,发现量价组合下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做到统筹兼顾,有效平抑产出波动、维持物价稳定和促进充分就业,是当前量价转轨时期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未来,应继续加强数量工具与价格工具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混合型货币政策统筹兼顾的优势,实现多维调控目标;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完善金融机构主体自主定价机制,为未来实现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控奠定基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贱阳  
货币政策是否有结构调整功能,甚或是否具有主动的结构调控能力,一直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或者不屑研究。但目前我国结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中国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货币政策能否在结构调整中有所为,怎么有所为?值得中国的经济学家认真研究和思考。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作者认为,在有效坚持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目标的前提下,适当或者在一定时期内采取有差异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重点兼顾某些结构调控目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为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著名的货币主义学派的头面人物费里德曼对通货膨胀曾有过颇有影响的判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这一结论对许多国家的通胀都得到了验证。 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现象?即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的过量发行?进一步,我国的通货膨胀到底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有损于经济成长?如何度量这种影响?如此而自然引出的问题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胀的理想比值是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郭凯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规则的LRE模型框架和混合预期增广的高阶滞后Phillips曲线,推导出最优"混合"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SVAR模型对中国最优"混合"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实证检验和冲击响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Phillips曲线具有混合预期增广的二阶滞后特征,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具有前瞻性正向特征和通胀惯性负向特征的"混合"特征。冲击响应路径显示:中国通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滞后效应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混合预期增广的高阶滞后Phillips曲线的传导机制下,在以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框架内,货币当局应采取缓慢渐进的"混合"政策调整方式,减少货币政策的调整频率,同时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旺霞  
本文设定相关变量和模型,采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方法,对2003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3季度我国国内信贷余额CR、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调控变量,与最终经济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LM1与LGDP、CPI均互为因果关系,△LM2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LGDP是△LCR的格兰杰原因,从而可得出信贷和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利率渠道无效等结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志宇  杨刚  谢永康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房价波动影响到了这一目标实现,那就应该运用货币政策来展开调控,这是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法律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我国房价波动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我国房价的合理性,由此提出我国货币政策要密切关注房价波动,适时运用合适工具组合调控房价,从而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霞  朱玲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勇  李开伟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流动性因素的货币信贷模型,以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信贷的动态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相关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中国信贷调控的影响与理论模型分析得到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一致;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债券利率在调控信贷中的作用在2010年后出现失效的现象。建议中国在调控信贷方面还应以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综合手段为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霞  朱玲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