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
2023(525)
2022(419)
2021(475)
2020(437)
2019(876)
2018(916)
2017(1672)
2016(953)
2015(1070)
2014(1080)
2013(1140)
2012(1013)
2011(957)
2010(939)
2009(811)
2008(822)
2007(763)
2006(677)
2005(643)
作者
(2855)
(2431)
(2408)
(2366)
(1574)
(1114)
(1084)
(938)
(938)
(865)
(843)
(824)
(810)
(790)
(768)
(762)
(755)
(691)
(667)
(635)
(631)
(628)
(610)
(567)
(552)
(551)
(533)
(531)
(499)
(490)
学科
(4126)
经济(4125)
管理(2796)
方法(2511)
数学(2359)
数学方法(2323)
(1985)
(1667)
企业(1667)
物价(1090)
(1088)
(935)
中国(864)
(758)
(718)
财务(715)
财务管理(712)
统计(708)
环境(707)
企业财务(681)
理论(554)
(540)
生态(517)
资源(514)
(511)
银行(510)
(507)
(494)
金融(494)
(478)
机构
大学(13663)
学院(12934)
(5511)
经济(5375)
研究(5287)
管理(4954)
理学(4339)
理学院(4278)
中国(4178)
管理学(4046)
管理学院(4024)
科学(3328)
(3165)
(2765)
(2720)
中心(2629)
研究所(2495)
财经(2262)
(2233)
北京(2190)
(2066)
(1954)
(1915)
(1829)
师范(1804)
业大(1803)
经济学(1770)
财经大学(1741)
研究院(1697)
经济学院(1632)
基金
项目(9455)
科学(7480)
基金(7176)
(6602)
国家(6576)
研究(6345)
科学基金(5473)
自然(3907)
社会(3858)
自然科(3807)
自然科学(3807)
自然科学基金(3723)
社会科(3669)
社会科学(3669)
资助(3497)
基金项目(3415)
(3157)
(3106)
教育(2954)
重点(2252)
(2208)
编号(2130)
科研(2030)
计划(1937)
教育部(1836)
(1811)
成果(1810)
国家社会(1800)
中国(1738)
课题(1717)
期刊
(4849)
经济(4849)
研究(4074)
中国(2616)
统计(2084)
科学(2069)
学报(1982)
(1947)
管理(1719)
(1600)
决策(1550)
大学(1501)
学学(1351)
教育(1321)
理论(1214)
(1202)
(1164)
金融(1164)
价格(1160)
实践(1154)
(1154)
资源(1105)
技术(1081)
经济研究(944)
财经(937)
农业(837)
技术经济(811)
(789)
(682)
财会(600)
共检索到20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过渡,从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这些趋势性变化看,有利于物价稳定。但是,我们仍然面对货币存量规模偏大、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食品涨价压力较大、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较大等诸多挑战,物价形势仍比较严峻。经济转型有利于物价平稳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趋紧、要素价格提高,持续多年以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始向集约和质量效益的方向转变,我国经济进入了重大转型期。这一变化给物价形势带来两方面影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毅  郑桂环  
2010年4季度以来,CPI同比涨幅保持高位,上游物价同比涨幅有所反弹。当前,食品价格仍存在较大上涨压力,非食品价格涨幅处于历史高位,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减,对上游价格及物价总水平产生较大的压力,但物价涨幅总体可控。先行指标预警分析和动态因子模型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未来物价上涨压力可能逐步降低,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萍  
2003年9月以来,国内各地食用油、面粉和大米以及肉禽蛋奶等日用消费品的价格不约而同地上涨,涨幅高达10%~20%;重要生产资料如钢材、电力等产品价格也上涨明显。那么,导致这一波物价上涨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林茂  
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对策李林茂近几年来,人们议论最多的恐怕首数物价上涨问题。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报告1994年我国各方面工作新进展的同时,也指出前进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过高。尽管人们对价格上涨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比1988年大大增强,但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占兵  
本文依据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发展现实,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探讨了近期物价上涨的压力来源,得出了总需求、总供给和货币供给三个层面共同作用于物价波动的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中根  林哲  
从长期来看,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决定了其“成本病”特征,并导致其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在中国商品市场整体进入买方市场情况下,服务价格上涨是理解总体物价上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纯光  
1994年物价上涨的再思考吴纯光1994年严峻的物价形势1994年12月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抑制通货膨胀,平抑市场物价是199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要求把稳定市场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通货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清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而且又是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势必受到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复苏阶段和繁荣时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对输入型物价上涨,即大宗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进口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影响消费物价上涨。笔者认为,应积极地探索输入型物价上涨的管理办法,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岫立  曹静  
本轮物价上涨是流动性充裕下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从CP的各个构成部分来看,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2010年下半年以来,通胀压力逐渐凸显,CPI步步升高,同比涨幅屡创近年来新高。目前消费价格上涨中,食品价格起主导作用。今年前3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3%、11%和11.7%,分别推动CPI上涨了3.2个、3.5个和3.7个百分点。防止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祁京梅  张令奇  
只有深入分析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量化影响,有针对性地建立物价应对以及物价补贴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物价持续攀升是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对消费者而言,由于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义平  郑汉栋  
经验观察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一般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物价上涨。本文试图对这种现象给予理论说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振中  
物价上涨原因探讨贾振中抑制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今年上半年,全国零售物价在去年上涨21.7%的基础上又上涨18.5%,河北零售物价在去年上涨21.4%的基础上又上涨2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念其  
一、近年来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最近几年,我国物价总水平连续上涨,通货膨胀日趋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80——1987年,我国零售物价增长率为:1988年估计在15%以上。1980年物价指数上升6%,主要是由于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朝鲜  
一、评价承受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理论界对承受能力的测度,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承受能力由人们的态度来反映。一般而言,人们在心理上还不太适应突然的或大幅度的物价调整,而缓慢、渐进的物价变动不大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在物价上涨幅度较大而物价补偿又明显不足时,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是极低的,由此往往表现为对价格改革和价格上涨的担心和恐慌。测度这种心态的指标有二:人们对物价改革是否赞成;人们对当前物价是否满意。赞成(或反对)、满意(或不满意)的人数比重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许坤  卢倩倩  
今年4月以来,CPI与核心CPI和PPI的走势出现背离,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形下逆势上扬。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无论是在消费领域还是其它领域,均存在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特征,且这种趋势具有长期性。总体物价水平的结构性上涨导致居民价格感知与总体物价水平走势出现偏差,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形成了压力和掣肘。消费领域总体价格水平结构性上涨的主要是食品价格变化“高增速、强波动、权重大”,深层原因在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抽样比例、权重以及调整周期等与居民物价感知偏差。本文建议,理性、客观地认识我国CPI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CPI指数的统计方法的科学性、透明性,加强CPI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预期引导作用,在制定相关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时要重视不同群体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