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5)
2023(5490)
2022(4403)
2021(4167)
2020(3525)
2019(8362)
2018(8304)
2017(17204)
2016(8871)
2015(10161)
2014(9851)
2013(9786)
2012(8506)
2011(7681)
2010(7813)
2009(7283)
2008(7158)
2007(6271)
2006(5617)
2005(5020)
作者
(24096)
(20097)
(19927)
(19501)
(12770)
(9580)
(8932)
(7752)
(7465)
(7234)
(7008)
(6799)
(6508)
(6329)
(6317)
(6260)
(6107)
(5777)
(5699)
(5684)
(4998)
(4979)
(4791)
(4689)
(4524)
(4508)
(4482)
(4234)
(4042)
(3919)
学科
(38562)
经济(38530)
管理(26342)
(24846)
(21619)
方法(21566)
(21316)
企业(21316)
税收(20191)
(20023)
数学(20019)
数学方法(19533)
(13000)
中国(8720)
(8596)
业经(7315)
(6724)
贸易(6720)
理论(6654)
(6557)
(6527)
财务(6495)
财务管理(6489)
企业财务(6122)
(5983)
财政(5707)
技术(5675)
(5640)
地方(5639)
(5531)
机构
学院(125683)
大学(123922)
(53221)
经济(52270)
管理(50804)
理学(44819)
理学院(44444)
管理学(43434)
管理学院(43231)
研究(36183)
(30662)
中国(27918)
(24584)
财经(23397)
科学(21518)
(21230)
(18076)
(17542)
财经大学(17452)
经济学(17202)
中心(16399)
业大(16362)
经济学院(15696)
研究所(15600)
(15413)
北京(15379)
(14359)
(13617)
商学(13557)
师范(13487)
基金
项目(84156)
科学(67213)
基金(62715)
研究(60626)
(54347)
国家(53986)
科学基金(47655)
社会(39870)
社会科(38165)
社会科学(38156)
(32330)
基金项目(32301)
自然(30940)
自然科(30358)
自然科学(30354)
自然科学基金(29799)
教育(28652)
资助(27319)
(27034)
编号(24579)
成果(19403)
(18693)
重点(18575)
(17944)
国家社会(17134)
(16980)
创新(16802)
教育部(16597)
课题(16259)
人文(16192)
期刊
(51659)
经济(51659)
研究(40838)
(23028)
中国(19328)
管理(18352)
学报(16798)
科学(15447)
(15200)
(14893)
税务(13486)
(13112)
大学(13087)
学学(12525)
技术(12093)
教育(11300)
财经(10704)
经济研究(10185)
(9114)
(9041)
金融(9041)
农业(8949)
统计(8729)
业经(8149)
(8052)
决策(7208)
技术经济(6651)
问题(6610)
商业(5978)
财会(5639)
共检索到179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会洪  
近年来,物业税开征及改革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对物业税改革的两种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对深圳市进行实证考察的结果表明:对所有物业征收物业税,将带来较强的税负递增效应和地区差异效应以及对房屋租赁市场的冲击效应,但税收收入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充足性。因此,从我国现实考虑,现阶段应该对居民基本住宅免征物业税;但在长期内,应对所有物业征收物业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会洪  
近年来,物业税开征及改革模式受到了社会的很大关注。该文对物业税改革的两种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对所有物业征收物业税,将带来较强的税负递增效应、地区差异效应,以及对房屋租赁市场的冲击效应,但税收收入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充足性。因此,从我国现实考虑,现阶段应该对居民基本住宅免征物业税;但在长期内,应对所有物业征收物业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怡建  
本文围绕物业税改革所涉及的模式、政策、步骤三大核心问题,提出土地批租和年租并存,租税分离,分步实施的改革设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青  
物业税的基本目标是为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持续稳定的财政资金,改善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提出中国房地产税制的现代化转型应以市场价值体系为目标,建立以"现值"为基础的物业税制,而不是以原值、建筑成本为基础的税制,更不是其他"从量"的物业税制。新的物业税模式,是在市场价值形式下对土地与土地改良分别进行评估,统一征税。根据房地产市场发育程度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评税方法,并通过对评估比率差异性的计量分析,从而改进评估的公平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光明  
本文提出兼容性是物业税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即公平、效率、改革与收入目标的兼容,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兼容,不同群体利益和诉求的兼容。并提出"累进增益调节税"功能的概念:物业税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财富拥有量呈正相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傅光明  
物业税也称财产税、地产税或者是财富税,是一个古老的税收制度。其主体是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者或使用者每年按财产评估值的一定比率征收税款,是国际上常用的地方政府收入来源之一。"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稳步推行物业税,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办法。建立物业税的目标模式,关系到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构造乃至整体税制改革的目标设定和有效推进,有助于重新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物业税的目标模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夏杰长  
开征物业税是理顺房地产领域税费关系的重要措施。开征物业税将有助于减少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降低房屋成本,激活“二手房”市场,增加地方政府收入,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增进社会公平。但在展望物业税可能赢得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应客观地预见它所可能产生的新问题,以便有效防范。总的来看,目前开征物业税的时机还不尽成熟,仍受制于理顺产权关系、整顿评估中介市场、清理房地产税费、改革土地制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文章认为,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准备,切不可操之过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福仁  周生军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税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本文通过循环经济下税收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白彦锋  
物业税作为一种财产税,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未来我国在物业税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规避相关风险,否则很可能使得现在的高房价变成未来的高额物业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克和  
本文从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目的和理由着手,在借鉴当今世界各国有关房地产(物业)税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开征物业税的难点,并提出其现实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况伟大  苏正  荀天然  
关于物业税的经济效应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外学者有"传统观点"、"受益观点"和"新观点"三种代表性观点。三种观点对物业税对于房价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不尽相同。哪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实证检验结果尚没有给出一致结论。此外,三种观点均将物业税视为一种流动资本税,忽视了房地产不可移动的特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卢月根  王春飞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中"自然试验"和"双重差分估计"的方法来估计2005年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率变化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的下降是股利增加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下降促使公司增加其股利支付,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完善股利税收政策对于提振股市,增强投资者信心有所裨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本文认为,物业税制度设计应和城镇政府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相匹配;应将保证普通市民“居者有其屋”列为制度设计首要因素,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在我国城镇社区试行财政自治制度,由所在区域居民参与决定物业税税率的调整;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物业税评估争议处理机制,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俊  
为了研究中国—东盟关税效应对净出口额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选取1999~2011年的广西农产品净出口额、关税、农产品优势系数、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及广西农业总产值等数据,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对数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广西农产品净出口额与中国—东盟关税成正比,与广西农业总产值成反比;影响净出口额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优势系数;中国—东盟关税的变动对广西农民纯收入影响极不显著。由此本文认为广西农民没有得益于中国—东盟关税效应并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农产品经营模式,以提升农产品优势,扩大净出口额,提高农民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