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77)
2023(16888)
2022(14665)
2021(13698)
2020(11549)
2019(26479)
2018(26067)
2017(49901)
2016(27919)
2015(30991)
2014(30899)
2013(30353)
2012(28069)
2011(25369)
2010(25332)
2009(23110)
2008(22614)
2007(19673)
2006(17480)
2005(14997)
作者
(83173)
(69139)
(68663)
(65393)
(44110)
(33364)
(31165)
(27301)
(26449)
(24716)
(23568)
(23495)
(22272)
(21679)
(21512)
(21228)
(21209)
(20500)
(19895)
(19734)
(17619)
(17032)
(16859)
(15822)
(15581)
(15509)
(15394)
(15235)
(14124)
(13930)
学科
(104314)
经济(104197)
管理(77077)
(73425)
(58642)
企业(58642)
方法(47100)
数学(40894)
数学方法(40311)
(33101)
中国(26911)
(26831)
(26256)
业经(23946)
地方(23042)
农业(22355)
环境(19663)
(19568)
贸易(19560)
(18956)
(18102)
理论(17541)
(17199)
技术(16619)
(16119)
财务(16050)
财务管理(16021)
(15592)
(15461)
企业财务(15085)
机构
大学(391527)
学院(390959)
管理(150802)
(147461)
经济(144110)
研究(135615)
理学(131217)
理学院(129638)
管理学(127099)
管理学院(126437)
中国(97930)
科学(90511)
(83720)
(77155)
(70366)
业大(66787)
(66610)
研究所(64961)
农业(60911)
中心(60891)
(57914)
(53627)
财经(53367)
师范(52999)
北京(52409)
(49254)
(48534)
(46922)
技术(42988)
师范大学(42762)
基金
项目(275295)
科学(213599)
基金(196730)
研究(194631)
(175037)
国家(173567)
科学基金(146379)
社会(119655)
社会科(113150)
社会科学(113119)
(109524)
基金项目(105023)
自然(98547)
自然科(96129)
自然科学(96094)
自然科学基金(94326)
(93115)
教育(89339)
资助(80849)
编号(79160)
成果(63786)
重点(62553)
(59183)
(59147)
(56674)
课题(55354)
科研(53067)
创新(52909)
计划(52826)
大学(49744)
期刊
(160390)
经济(160390)
研究(109220)
中国(73219)
学报(72853)
(69898)
科学(63830)
大学(53058)
管理(51645)
学学(50124)
(48700)
农业(48083)
教育(43836)
技术(32005)
(30846)
金融(30846)
业经(28047)
(25239)
经济研究(24702)
财经(24409)
问题(21122)
(20920)
(20844)
科技(20829)
图书(20658)
业大(19774)
资源(19564)
技术经济(18069)
理论(17338)
现代(16845)
共检索到562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玉新  魏同洋  靳乐山  
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可以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改进。在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一年之后,选取了内蒙古中部典型草原四子王旗,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个人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牧民对该政策的评价,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口统计因素、生产条件以及政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牧民对该政策总体评价为一般和满意,不满意的牧民比例为31%,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民族满意度水平都有所差异;88%的牧民认为政府草原生态补偿发放及时,但有71%的人认为补偿标准低。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牧民总体满意度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民族、补贴金额、草料支出、对补偿标准以及对发放是否及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君  汪宇明  刘丽梅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晓青  
自2011年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来,从政府公布的宏观层面信息来看,政策实施已经带来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草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政策持续性问题,政策过分简单化、缺乏动态调整机制,监管力度小等问题。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一期项目即将结束时,选取了内蒙古西部乌拉特后旗进行实证研究,对生态奖补政策在方案选择、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晓青  
自2011年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来,从政府公布的宏观层面信息来看,政策实施已经带来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草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政策持续性问题,政策过分简单化、缺乏动态调整机制,监管力度小等问题。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一期项目即将结束时,选取了内蒙古西部乌拉特后旗进行实证研究,对生态奖补政策在方案选择、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常月明  王心源  沙俊英  
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农业区和半干旱、干旱牧业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环境演变的敏感地带;其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和过渡性,波动性大,极易受到干扰,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是其中最突出问题之一;文章讨论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部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探讨了其成因,认为自然环境本身的不稳定性、人类生产活动的波动性和不合理性与气候要素、地理环境的恶劣性相叠加,是导致该区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乐山  胡振通  
在禁牧地区,禁牧补助只能补偿草场的要素价值,通过配套政策措施帮助牧民转产再就业是禁牧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现有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未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会造成减畜和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进而降低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监管体系是草畜平衡框架下的数量监管体系,呈现出弱监管的特性,会影响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草场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与草原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乐山  魏同洋  胡振通  
通过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的实地调查,并对四子王旗气象数据与调研得到的牧户感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牧民对气温变化的感知较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准确度高,对风沙的感知与实际差距较大。在灾害造成的影响感知方面,牧户对干旱造成的影响感知最为深刻。牧户为适应气候变化已自主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在实地调研中识别出至少22种自主适应措施,采用较多的适应措施是多储备草料、减少牲畜存栏、建暖棚、借款和不让后代养羊,其中最重要的适应措施是多储备草料。自主适应行为的评估和筛选结果显示:多储备草料、建暖棚、减少牲畜存栏、引进新品种、借贷款、外出打工是牧民认为较好的自主适应措施。与之相配套的政策需求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艳丽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牧民收入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锡林郭勒盟为例,阐述了禁牧舍饲项目和"生态恢复禁牧区"项目中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剖析了我国现行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缺乏长效机制、政策制定不尽合理以及补偿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①科学合理制定补偿办法;②多渠道增加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③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宇晨  张心灵  
结合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的实地调研情况,首先定量分析三地区牧民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出各差异对不同地区的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其次建立计量模型,定性分析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牧民满意度的具体影响程度;最后,根据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各地区相对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应动态确定合理载畜量以及实施贷款优惠政策对牧民进行补偿;中部地区应给予牧民相应的舍饲技术培训,转变养殖模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宣传,提高牧民保护草原思想意识;西部地区应给予牧民饲草料价格补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斌  
文章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状况,明晰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需求。在总结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辨识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草原生态补偿责权认定、范围界定、标准确定、方式选择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并提出新时期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巩芳  王芳  长青  刘鑫  
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是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理论上补偿意愿包括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内蒙古地区居民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23.10元/hm2.年;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的受偿意愿是1 944.75/hm2.年。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即学历水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家庭人口;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牲畜饲养方式和牧民居住地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的距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也尔那孜·玉山艾力  邵战林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为0.584 3,处于第3等级,说明政策实施效果一般;两大政策综合评价指数为0.565 5,处于第3等级,说明牧民对该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整体满意度为一般。需要当地政府完善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方法、改善和加大牧区生产条件和扶持力度、并有效解决牧民生计与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矛盾,只有改善牧区生态和社会条件才能取得牧民对该政策的支持,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良性发展。[结论]从牧民角度出发进行评价较为客观,该评价方法公正地评价了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也尔那孜·玉山艾力  邵战林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韦惠兰  宗鑫  
以甘肃玛曲县为例,对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的结果表明,现行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设计并未充分尊重牧民的核心利益,对其承担的损失和成本并未予以充分考虑,以致产生了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对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政府引入可置信的承诺,如对牧民因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和承担的成本进行充分的补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强化对牧民的经济激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邓汉琨  张心灵  范文娟  刘宇晨  
草原生态补偿的关键在于界定生态服务的上游供给方和下游受益方,并根据各区域提供的生态服务量建立差异性补偿标准,以提高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文章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0个牧业盟市2010-2020年统计数据,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内蒙古各区域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草原生态外溢价值,再以草原生态外溢价值为依据,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补奖财政资金在不同牧业盟市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构建跨区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来草原生态服务价值和草原生态外溢价值稳居前4位的盟市分别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平均每年生态外溢价值依次为7.69×10~(24)太阳能焦耳、3.92×10~(24)太阳能焦耳、2.54×10~(24)太阳能焦耳和2.20×10~(24)太阳能焦耳,其他盟市的草原生态外溢价值的排名不断波动;(2)内蒙古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以及西部地区鄂尔多斯市长期处于补偿赤字状态,两轮补偿资金总赤字分别为11.33亿元、4.75亿元、2.48亿元和5.24亿元;而东部地区通辽市和赤峰市以及西部地区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长期处于补偿盈余状态,两轮补偿资金总盈余分别为2.99亿元、3.93亿元、1.84亿元和7.27亿元。文章提出在新一轮补偿标准设定时,应适当降低补偿盈余地区的补偿资金,向补偿赤字地区转移,进一步提升赤字地区的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供给量建立区域差异性生态补偿标准,不仅能够有效规避生态补偿标准“一刀切”问题,还可以有效提升补偿资金使用效率及政策激励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