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3)
2023(9555)
2022(7771)
2021(7275)
2020(5629)
2019(12589)
2018(12531)
2017(23537)
2016(12288)
2015(13623)
2014(12921)
2013(12440)
2012(11155)
2011(10150)
2010(9891)
2009(9328)
2008(8331)
2007(7382)
2006(6527)
2005(5209)
作者
(30748)
(25906)
(25694)
(24267)
(15871)
(12364)
(11618)
(9866)
(9801)
(9084)
(8698)
(8534)
(8054)
(7793)
(7765)
(7681)
(7532)
(7321)
(7319)
(7286)
(6231)
(6149)
(6081)
(6064)
(5953)
(5789)
(5638)
(5618)
(5156)
(5130)
学科
(44133)
经济(44082)
(32204)
(30328)
管理(29478)
农业(20597)
(19779)
企业(19779)
中国(14867)
业经(14726)
地方(14216)
方法(12364)
(11251)
数学(10187)
数学方法(10065)
(9854)
(8974)
农业经济(8239)
收入(7845)
发展(7441)
(7435)
(7435)
(7228)
贸易(7222)
环境(7210)
(7035)
理论(7019)
(6960)
(6939)
银行(6937)
机构
学院(157940)
大学(150991)
(59559)
管理(58435)
经济(58040)
理学(50083)
研究(50032)
理学院(49506)
管理学(48608)
管理学院(48303)
中国(38821)
(30844)
(30661)
科学(29900)
(27580)
中心(25384)
(24878)
(23956)
师范(23798)
业大(23717)
(22621)
农业(22413)
财经(21191)
(20364)
研究所(20261)
(19128)
师范大学(18569)
(18439)
北京(18398)
经济学(17676)
基金
项目(108965)
研究(87996)
科学(86015)
基金(76004)
(64411)
国家(63690)
社会(55793)
科学基金(55226)
社会科(52256)
社会科学(52247)
(45408)
基金项目(41064)
教育(39843)
编号(39262)
(36540)
自然(32319)
成果(31587)
自然科(31501)
自然科学(31497)
自然科学基金(30868)
资助(27761)
课题(26747)
(25807)
重点(24241)
(23447)
(23433)
(22968)
国家社会(22475)
(22404)
(22402)
期刊
(77088)
经济(77088)
研究(44893)
中国(36797)
(35493)
农业(23389)
教育(23194)
科学(20884)
(20867)
学报(20682)
管理(19002)
业经(18676)
大学(16928)
学学(15537)
(15156)
金融(15156)
技术(14146)
经济研究(10342)
农业经济(10261)
问题(10255)
农村(9803)
(9803)
图书(9739)
(9484)
(9171)
财经(9101)
(8084)
资源(8072)
(8029)
职业(7986)
共检索到238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乔观民  李彤璐  
"牧改居"工程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Y村进行调查,发现牧民定居后出现以下情况:草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乡村多元驱动态势明显。但Y村在实现"安居"向"乐业"转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问题:生计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城镇化、工业化要求,发展多元经济驱动产业的同质性竞争严重,特色产业定位不准等。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建立草畜联营合作社,合理界定草场产权,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人力资本的开发,推动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强产业联动,推动"1+2+3"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建设新型乡村振兴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巨成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使家庭重新成为生产的组织单位,每个农民家庭又成了新的小农经济单位,人民公社时代的有组织的集体经济变成了分散的小农经济。今天的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村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强制是激励与约束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治理与控制手段。在我国的农村社区治理中,最近几年普遍采取了激励与约束的手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级与下级、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签订责任状(书)的办法。签订责任状(书)的办法是一种契约性质的治理办法。这也是一种"数字化"的管理,即通过数字来进行控制,并形成契约。今天中国的乡村治理,包括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公正、平等原则,要逐步减少乡村社...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培养乡村人才、促进乡村发展是德勤近年来持续开展“智启非凡”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德勤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指导下,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在2023年2月与云南省永胜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德勤公益基金会,在三年合作期内在永胜县进行资金投入并协调开展专业服务,以定点帮扶永胜县的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目前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晟昱  李想  张心怡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近年来,四川省率先探索以工代赈村民自建,建立健全政策体系、组织架构、项目管理、监督指导等全套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新的示范路径。未来,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引导更多农民加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世杰  刘明  刘洋  
通过探究农民画教育机制的内在逻辑,厘清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之间的交互关系,对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积极现实意义。遗憾的是,当前乡村文化传承面临着乡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导致乡村文化发展滞后和教育功能欠缺的现实问题。基于此,以农民画与乡村教育为例,梳理乡村文化教育传承的时代背景、演变过程、表现形式及价值意义,提出加强制度保障、更新文化观念、发展文化产业、释放文化潜力的乡村文化教育传承发展路径,构建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融通的内容体系,进而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思昊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巨大价值,本文立足新疆和田地区Y县B村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的实践现状,梳理发展脉络与运作逻辑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利用政府购买服务这一重要制度载体将“项目制”的触角延伸到乡村振兴的其他领域,使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治理“三农问题”的破局利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邹钟磊  杨文平  赖奕锟  文兴华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历程中,城市一直是规划重点,乡村统筹规划往往是盲区。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国家层面对乡村建设愈发重视,但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模式导致乡村的建设严重滞后,这种滞后首先体现在规划编制上。在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下,以汉源县乡村建设规划为例,通过规划强调乡村建设的落地性和实用性,是对未来我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创新探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程现  杨嵩  
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从宏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从微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最有效、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但当前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程中,还存在诸如培育对象识别机制不精确、内生动力不足、供需矛盾显著、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导致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角色转变乏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从健全精准识别机制,分层分类聚焦培养;完善内生动力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解决供需矛盾关系;实施第三方考核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精准培养效能四个方面着力,共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角色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忠  庹娟  
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背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在数量方面需求较大,在培训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体系和培育成效等质量改善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培训内容陈旧、培育方式传统单一、培育资源未能有效统筹、培育成效难以检测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分类管理与精准教育相结合、内容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结合、政策保障与资金保障相结合、准入制度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等对策,以期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改革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有效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秋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于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呈现出政府支持明显加大但外部支撑仍显薄弱、培育工作不断深化但培育体系有待健全、培育范围不断扩大但培育主体有待挖掘的状况。应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契机,发挥政府职能、优化外部环境,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提高培育的精准性,拓宽培育主体来源、不断培育新能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兆明  郑爱翔  刘轩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1158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侧角度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识强但主动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培训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还不完善、教育培训主体培育积极性高但教学资源和培训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仍需优化等主要瓶颈问题,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机构绩效评估与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激励并举机制,完善分类分层分模块的多样化培训内容体系,创新适应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等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艳红  
农民在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体作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专项调研成果,分析了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质量的提升,推动乡村人才和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动力、增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刘新志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从顶层设计、做到分类管理与精准培育相结合、改革培育模式和培育内容、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杰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新型生态旅游村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传播与传承,妥善解决广西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桂林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地区,在生态旅游方面拥有其独特的天然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桂林市秀峰区"芦笛三村"(桥头村、鲁家村、庙门前村)旅游建设的现状。然后,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出发提出生态文旅、生态食旅及信息化管理的乡村旅游建设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