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54)
- 2023(19867)
- 2022(16782)
- 2021(15712)
- 2020(13237)
- 2019(30434)
- 2018(30183)
- 2017(57744)
- 2016(31722)
- 2015(36043)
- 2014(35850)
- 2013(35246)
- 2012(31868)
- 2011(28497)
- 2010(28644)
- 2009(26470)
- 2008(26067)
- 2007(23057)
- 2006(20542)
- 2005(18318)
- 学科
- 济(122805)
- 经济(122641)
- 管理(100385)
- 业(92569)
- 企(78606)
- 企业(78606)
- 方法(56212)
- 数学(48169)
- 数学方法(47366)
- 财(35695)
- 农(35083)
- 中国(32933)
- 业经(29687)
- 制(27963)
- 学(27454)
- 地方(25327)
- 农业(23432)
- 务(23165)
- 财务(23061)
- 财务管理(23009)
- 理论(22270)
- 企业财务(21780)
- 银(20394)
- 银行(20349)
- 贸(20270)
- 贸易(20254)
- 和(19912)
- 易(19654)
- 技术(19287)
- 行(19205)
- 机构
- 大学(445920)
- 学院(444774)
- 管理(176969)
- 济(172042)
- 经济(168105)
- 理学(151778)
- 理学院(150067)
- 管理学(147033)
- 管理学院(146200)
- 研究(146142)
- 中国(111091)
- 京(95612)
- 科学(92397)
- 财(83596)
- 农(74667)
- 所(73455)
- 江(71209)
- 业大(68202)
- 中心(67514)
- 研究所(66823)
- 财经(65537)
- 经(59460)
- 北京(59378)
- 农业(58183)
- 范(58118)
- 师范(57475)
- 州(54480)
- 院(53445)
- 经济学(51228)
- 财经大学(48771)
- 基金
- 项目(303963)
- 科学(239134)
- 基金(220499)
- 研究(219917)
- 家(193031)
- 国家(191457)
- 科学基金(164966)
- 社会(137357)
- 社会科(130011)
- 社会科学(129975)
- 省(119376)
- 基金项目(116419)
- 自然(109208)
- 自然科(106665)
- 自然科学(106640)
- 自然科学基金(104711)
- 教育(102410)
- 划(100200)
- 资助(91025)
- 编号(89944)
- 成果(72784)
- 重点(68497)
- 部(66591)
- 发(63643)
- 创(62946)
- 课题(62245)
- 创新(58788)
- 科研(58216)
- 教育部(57066)
- 大学(56596)
- 期刊
- 济(190985)
- 经济(190985)
- 研究(128012)
- 中国(90131)
- 学报(72680)
- 管理(68300)
- 财(67220)
- 农(67115)
- 科学(66672)
- 大学(55576)
- 学学(52246)
- 教育(51029)
- 农业(45271)
- 技术(40796)
- 融(39858)
- 金融(39858)
- 财经(32326)
- 业经(31699)
- 经济研究(29095)
- 经(27636)
- 业(25658)
- 问题(24804)
- 图书(23227)
- 版(22108)
- 技术经济(21171)
- 科技(20965)
- 资源(20401)
- 理论(20364)
- 现代(20161)
- 统计(19557)
共检索到659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惠梅 张安录 杨欣 卓玛措
本文结合行为经济学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了三江源草地生态退化中牧户运用生计策略进行保护行为决策的框架,通过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牧户选择限制放牧、生态移民和产业移民等不同保护模式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年龄较大的、生计水平较低、较偏远的牧户被动地选择了机会损失和风险较小的限制放牧或生态移民方式,而年轻的、生计水平较高、离城市距离较近的牧户更愿意选择产业移民的生态保护方式;②三江源牧户是基于有限理性,而选择了福利损失相对较小的生态保护行为,这是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的结果;③着眼于增加牧户选择的机会和促进牧户可替代生计的多样化,以期降低牧户选择生态保护行为响应后的各种风险,以及提高牧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巧红 杨艳 李袁泽
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养分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微生物活动在高寒草地退化和恢复期间的响应知之甚少。因此,为明确草地退化与人工恢复如何影响土壤资源获取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限制,我们在三江源区选取了不同的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和恢复年限(3、8、13和19年)的高寒草地,采集0-10 cm的土壤样品,探究资源获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响应,并对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伴随退化程度加深,碳、氮、磷获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恢复年限增加,碳获取酶活性显著减小,而氮、磷获取酶活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且均在恢复13年降至最小值(P<0.05)。酶化学计量分析表明,草地退化使微生物碳限制显著加剧(P<0.05);在人工恢复措施介入后,微生物碳限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微生物氮限制则显著增加(P<0.05)。方差分解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资源获取酶活性受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微生物量的共同影响,微生物养分限制则受到土壤全量养分与微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高寒草地退化会加剧微生物碳限制,恢复初期施肥、补播等措施会减缓养分限制,但是之后的围栏封育措施会让微生物陷入相对严苛的养分限制,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才能得到缓解,因此针对长期围栏封育的恢复草地,适当的养分输入更 有利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芦清水 黄麟 吕宁
利用3期遥感影像(20世纪70年代末MSS,20世纪90年代初和2004年TM),借助1∶100000地形图、1∶1000000草地图和植被图以及野外考察景观照片,对三江源区东部8县的草地退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东部8县草地退化,总体为轻微退化类型区,退化趋势减弱。轻度破碎化草地、轻度破碎化和轻度覆盖度下降草地类型占该区总退化类型面积的63%;②轻度退化草地以阿尼玛卿山地周围所占比例最大。中度退化草地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山体的阳坡、半阳坡,而在阴坡上很少发现。重度退化草地多数分布于河流、居民点周围;③海拔3700~4500 m之间是草地退化主要发生区,两时段退化草地面积分别占总草地面积的1...
关键词:
草地退化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东部8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蕊 李飞 王媛 马丽娜 桑潮 王力 郭瑞英 赵学勇 尚占环
生物量碳密度是生态系统表征碳截存能力的重要功能特征之一。为明晰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选取源区内3个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的退化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区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及其碳密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地上生物量高于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生物量都低于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总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719.47、706.57和2 233.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景安 芦清水 张小咏
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2004年的3期遥感图像(70 sMSS、90 sTM和2004年TM/ETM),研究了近30年青海三江源西部干旱区草地退化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时段内,草地退化发生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10%左右,且以草地覆盖度轻度下降为主,其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退化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轻度沙化/盐化,相应比重占10%以上。草地退化面积呈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退化程度呈东南向西北降低格局,而退化类型也由复合型向单一型过渡。整个时段内,草地退化面积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沙化面积增加较快。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间草地退化面积差异显著。海拔4 800~5 100m范围内为草地退化发生的主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芦清水 赵志平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草地出现大范围的退化,退化的草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玛多县位于青海省三江源区的黄河源区,草地也出现了严重退化,因此,青海省政府于2004年在该地区实行了生态移民政策。为了分析牧户对生态移民的响应差异,作者从牧户角度,通过牧户调查,遥感数据、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综合分析,研究生态移民政策和牧户的响应情况及原因,对以后的人地和谐共处具有借鉴作用。本文利用近25年的三期MSS和TM影像、两年的PRA牧户访谈共144户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草地退化主要是由气候干暖化和草地载畜超载造成的。(2)移民政策和牧户社会经济情况的对比利益差异,导致移出的牧户以老年牧户、无畜/少畜户为主,牲畜多的、中青年牧户普遍不愿移民。而且,移民户中,一证多户中的部分户移民占所有移民户54.5%。移民牧户结构的上述特征导致通过移民实现草地载畜量明显减少的目标不易实现。
关键词:
草地退化 放牧压力 生态移民 牧户响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梅玲 王玉琴 鲍根生 尹亚丽 刘生财 杨有武 杨铭 王宏生
近年来,狼毒型退化草地在青海省境内分布广泛,对天然草地生产力及畜牧业发展危害严重。本研究通过采取不同的草地管理措施,包括自由放牧(对照)、禁牧(禁)、禁牧+防除狼毒(禁+防)、禁牧+刈割(禁+刈)、禁牧+防除狼毒+刈割(禁+防+刈)5种方式,对狼毒型退化草地的草产量、草地群落多样性以及牧草品质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期探究对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较有利的管理措施。所得结果如下:1)总的地上生物量在禁+防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禁+防处理条件下,此3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而粗灰分含量则在禁与禁+防处理条件下显著高于对照(P<0.05)。可见,若获得较高的草产量则禁+防处理最佳,而若要维持较高的群落多样性则宜采取禁+刈处理。该结果对狼毒型退化草地的恢复以及青藏高原天然草地毒杂草的控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狼毒 禁牧 群落 刈割 退化草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淑英 那晓东 冯仲科
草地是维持大庆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草地退化严重影响了大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研制该地区基于植被指数的草地退化因子的定量反演模型,对于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特征和规律的研究尤为重要。为此,基于大庆地区1988、1996、2001年3个时段的TM影像,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和经验模型法建立统一的大庆地区草地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率的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然后采用不变的地物类对TM历史影像的像元值做辐射配准;最后,将辐射配准后的历史影像带入模型,制作大庆地区各年度草地盖度和可食牧草率的分级图,从而为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研究提供信息和依据。该研究求出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梦兰 高蕾 刘子刚
[目的]分析三江平原井灌稻区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33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休耕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中青年农户比老年农户休耕意愿更强;家庭劳动力人数与休耕意愿呈反向变化,家庭年收入、非农收入占比、家中是否有村干部与休耕意愿有显著正向关系;耕地受灾情况、是否曾参与过休耕、对休耕补贴金额和休耕年限的满意程度与休耕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劳动力及个人精力不足、休耕养地作用认知、非农就业机会少是农户参与休耕的重要原因。(2)农户休耕意愿主要受到对休耕效益的认知以及外界压力的正向影响,且在休耕认知感知和休耕行为响应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农户对政策的理解对休耕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户对休耕效益的认知、外界影响力和对休耕办理流程的感知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耕地特征、政策因素对农户休耕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农户休耕行为遵循“认知判断-意向选择-行为响应”路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淑英 那晓东 李雁 冯仲科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大庆市草地退化驱动机制,找出驱动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为科学保护现有草地资源和有效治理退化草地提供依据和参考.该文在定性描述大庆地区草地退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选取与草地退化密切相关并比较容易获取的数据作为变量,对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程度,影响因子排序为:畜牧业产值>人口密度>油井个数>总人口>大牲畜存栏>人均居住面积>GDP>工业产值>盐碱、沙化.并且根据大庆地区1988—2001年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面积与驱动因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合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伟山 张琳 向雪梅 冯廷旭 李菲 魏希杰 王伟 德科加
【目的】探索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以利于草地适应性管理和开展草地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方法】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的7、8和9月持续观测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和土壤(0~15和15~30 cm)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机碳、全磷和全钾含量。植被生物量、植被养分和土壤养分在不同月份间的动态变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月份间植被生物量存在显著的递增趋势(2021年除外)(P<0.05),整体表现为9月最大,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74.58和72.80 g/m~(2),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39.82 和57.32 g/m~(2)。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和土壤(0~15和15~30 cm)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的月际动态(P<0.05),具体表现为8月有最大值。植被生物量与植被地上部和根系的全氮含量显著相关,与土壤0~15和15~3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寒草甸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养分与土壤(0~15和15~30 cm土层)养分在8月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养分管理领域学者凝练科学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淑豪
草地是牧民基本的生计资产,也是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然而,严重的草地退化威胁着牧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维持高度可变的、脆弱干旱环境中的自然资本是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原牧区的主要牧业制度变迁,分析其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及其路径,以探讨在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如何在不减少草地自然资本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研究揭示,牧业制度变迁通过"分畜到户—牲畜增加—公地悲剧"、"分草到户/草地确权—草地细碎化—围栏陷阱"以及"三权分置/草地租赁—不完善契约/产权不安全—草地过度利用"三条路径影响草地退化。"交互规模"理论解释了草地细碎化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面上调研资料、定点观测数据以及自然试验证据支持了以上假说。研究表明,采用适合地区特点的确权方式、规范草地租赁市场以及减轻草地细碎化从而提高"交互规模",可更好地平衡牧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草地—牲畜—生产性资产—水资源",促进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华坤 赵新全 周立 唐艳鸿 刘伟 师燕
以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高寒草地的退化原因和恢复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长期超载过牧和暖干化气候是导致高寒草甸退化的主导因子,贡献率为65·99%;伴随草地初始退化出现的鼠虫和毒杂草泛滥危害是加速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因子,贡献率为15·03%;人类不合理干扰造成的高寒草甸退化也不应忽视,贡献率为9·64%。各个恢复治理措施组合权重的分配格局相对均衡,其中围栏封育和划区轮牧(E2)与控制放牧强度(E1),效益较好,组合权重达0·3007。层次分析法可为草原管理,防止草地退化、恢复治理退化草地、优化利用草地资源提供定量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柴军 张陆彪 毛炜峄
本文以草地理论载畜量变化为衡量草地退化状况的指标,将影响草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因素凝炼为驱动草地退化的牲畜规模因子、耕地因子和气温因子、降水因子和日照因子,利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PPR)研究了新疆阿勒泰牧区草地退化驱动因子的影响力问题。计算结果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增加对阿勒泰牧区草地退化的相对影响力达55%,而自然因素的相对影响力为45%。研究表明:阿勒泰牧区耕地面积的扩大是草地退化的启动性因素,而近20年来加速草地退化的主要诱因是牲畜饲养量的不断增大,气温、降水以及日照因子始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道纬 卢文喜 夏丽华 吴正方 李建东 祝延成
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草地退化、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现存的生态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项目。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草地退化 水土流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