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2)
- 2023(10619)
- 2022(9469)
- 2021(8974)
- 2020(7505)
- 2019(17370)
- 2018(17390)
- 2017(33475)
- 2016(18521)
- 2015(20591)
- 2014(20656)
- 2013(20401)
- 2012(18653)
- 2011(16697)
- 2010(16356)
- 2009(14675)
- 2008(14151)
- 2007(12126)
- 2006(10219)
- 2005(8701)
- 学科
- 济(67263)
- 经济(67187)
- 管理(50518)
- 业(48699)
- 企(40951)
- 企业(40951)
- 方法(33966)
- 数学(29406)
- 数学方法(29056)
- 学(18623)
- 农(17331)
- 财(17129)
- 中国(16508)
- 业经(14802)
- 地方(13407)
- 理论(12119)
- 农业(11722)
- 贸(11658)
- 贸易(11653)
- 务(11549)
- 技术(11505)
- 财务(11490)
- 财务管理(11472)
- 和(11403)
- 制(11376)
- 易(11315)
- 企业财务(10942)
- 环境(10677)
- 银(9769)
- 银行(9708)
- 机构
- 大学(259246)
- 学院(256685)
- 管理(101677)
- 济(93583)
- 经济(91420)
- 理学(89411)
- 理学院(88351)
- 研究(86918)
- 管理学(86674)
- 管理学院(86227)
- 中国(60755)
- 科学(59693)
- 京(55023)
- 农(48830)
- 所(45050)
- 业大(44321)
- 研究所(41950)
- 财(41866)
- 农业(39054)
- 中心(38629)
- 江(35679)
- 财经(34625)
- 北京(34121)
- 范(33776)
- 师范(33335)
- 院(31674)
- 经(31637)
- 州(29464)
- 技术(28989)
- 经济学(27168)
- 基金
- 项目(187422)
- 科学(146025)
- 基金(136091)
- 研究(131069)
- 家(121008)
- 国家(120048)
- 科学基金(101956)
- 社会(79617)
- 社会科(75360)
- 社会科学(75340)
- 省(74296)
- 基金项目(73421)
- 自然(70228)
- 自然科(68590)
- 自然科学(68574)
- 自然科学基金(67317)
- 划(63110)
- 教育(59720)
- 资助(55822)
- 编号(52304)
- 成果(42007)
- 重点(41880)
- 部(40291)
- 创(39201)
- 发(39140)
- 科研(36801)
- 计划(36696)
- 创新(36547)
- 课题(36088)
- 大学(34318)
共检索到353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春年 阎萍 刑成峰 王丁克 裴杰 郭宪 曾玉峰 包鹏甲 褚敏
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5个牦牛群体共计401头个体的MSTN基因第2内含子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牦牛MSTN基因第2内含子存在多态性,测序发现该片段第192 bp处有一个A到G的单碱基突变。所检测的5个牦牛群体中,除新疆巴州牦牛群体未检测到AA基因型,其他4个群体中均发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大通牦牛、甘南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群体中均以BB型为优势基因型,而天祝白牦牛和新疆巴州牦牛则以AB为优势基因型。不同牦牛群体中均检测到A,B两个等位基因,并且B基因频率均高于A基因频率,B等位基因为各牦牛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各群体经过χ2检验,在该基因座上,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琦 柴志欣 钟金城
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8作为影响西藏牦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期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措施为我国西藏高山牦牛进行种质资源保种选育提供理论根据。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帕里牦牛、申扎牦牛、斯布牦牛和类乌齐牦牛4个品种(类群)共151个样本的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8部分序列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并分析候选基因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IGF2基因内含子8部分序列长度为412 bP,在帕里牦牛和申扎牦牛中发现AA、Ab、bb 3种基因型,与AA型相比,bb型在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春年 阎萍 刑成峰 裴杰 郭宪 包鹏甲 丁学智 褚敏 朱新书
采用PCR-SSCP技术对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共277头)肌肉抑制素基因(MSTN)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该基因与牦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存在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该基因座上,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大通牦牛呈不平衡状态。3种基因型与牦牛部分生长性状的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MSTN基因内含子2对成年牦牛胸围、体质量、胸围指数、体长指数和肉用指数均显著相关(P<0.05),而不同基因型的牦牛体高、管围、体长和管围指数差异不显著。初步推断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可作为牦牛标记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丁科 阎萍 梁春年 曾玉峰 裴杰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牦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内含子2,7,8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体重、体高、胸围和体斜长的遗传效应。用BioEdit软件对牛、羊、人、猪等相关序列同源性比对以后,主要依据牛(NW-001494548)DNA序列设计3对引物。结果在intron7和intron8引物扩增的片段上发现多态性,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intron7引物扩增片段91位存在C→T转换,intron8引物扩增片段存在330位G→C和358位A→G转换,且在该两对引物扩增产物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i...
关键词:
IGF2 内含子 遗传多样性 牦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秋娟 任播扬 何桂娟 黄守婷 王景伟 肖天放
以褐色菜鸭为材料,对其ApoVLDL-Ⅱ基因第1内含子进行PCR-SSCP检测,分析其多态性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ApoVLDL-Ⅱ基因第1内含子检测到多态性,存在BB、Bb和bb 3种基因型,序列比对发现存在T374C、C379T和T390G 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该位点属中度多态,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显示,bb基因型个体的蛋重极显著高于BB型(P<0.01),bb基因型个体的蛋白重显著高于BB型(P<0.05).推测该片段的多态位点可能对褐色菜鸭蛋重和蛋白重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应华 钱林东 凌军 刘丽仙 霍金龙 祁宏 苗永旺
中甸牦牛是产于滇西北高原的地方品种,为了从分子水平阐明其种质特性,以对其有效保护提供遗传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分布在黄牛15条染色体上的15个微卫星标记对中甸牦牛45个样品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共检测到6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从2到6不等,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8243~4.4800,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1333±0.833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3645±0.7474个,群体平均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9599±0.0973、0.6852±0.0879和0.6311±0.1057。结果表明,中甸牦牛群体遗传变异丰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钟金城 赵素君 陈智华 马志杰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
关键词:
牦牛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文敏 谢红涛 徐永杰 李德臻 熊远著 杨明柳
克隆了大白、长白和梅山猪肌球蛋白轻链调控蛋白2基因(MRLC2)内含子2序列,经比对发现,在内含子2中18个碱基突变和8个碱基缺失,其中179bp处的C/T突变引起Hin6I酶切位点的改变,运用PCR-Hin6I-RFLP对179头大白×梅山F2代猪进行家系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酶切位点与屠宰率呈极显著相关,表现为加性效应,CC基因型个体比CT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有更高的屠宰率;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显著相关,CC基因型个体评分比CT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海汀 张成福 信金伟 姬秋梅 柴志欣 曾贤彬 钟金城
为了解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情况,本研究测定了西藏15个牦牛类群的mtDNA ND5基因序列,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mtDNA ND5全序列长度在1821~1823 bp,无内含子,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2.9%、10.6%、27.5%、29.0%,存在一定的碱基组成偏倚性。2共发现变异位点36个,其中15个单态突变位点,13个简约信息位点;存在碱基缺失、插入、转换和颠换等,插入或缺失位点8个,T/C转换较多,G/C颠换较少。3西藏牦牛mtDNA ND5共有23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数(H)、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核苷酸多样性(...
关键词:
西藏牦牛 ND5基因 遗传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者玉琦 柴志欣 武志娟 姜辉 钟金城 信金伟
旨在通过mtDNA ND1探究6个西藏特色牦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亲缘关系,为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历史演化以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别测定了西藏帕里牦牛、嘉黎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牛、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6个群体共95头个体ND1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DS)序列,利用DNAMAN、DNASP 5.1、Mega 7.0、Arlequin 3.5.2等软件分析其序列多态性、单倍型多样性、遗传距离等,并构建单倍型网络图及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西藏牦牛群体ND1基因CDS区序列长度均为956 bp,共检测获得78个变异位点和16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及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70和0.004 21,Tajima′s D均为负值;根据群体遗传差异的分子方差分析可知,西藏牦牛群体内的变异程度大于群体间变异;斯布牦牛与嘉黎牦牛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大,其余大部分群体间的分化程度为中等或较弱。此外,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类乌齐牦牛单独聚为一类,而嘉黎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牛、江达牦牛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帕里牦牛聚为一大类;16种单倍型可分为2个聚类簇,说明西藏牦牛可能存在2个母系起源;与其他牛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家牦牛、爪哇野牛和普通牛可能是西藏牦牛的混合母系起源。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其中类乌齐牦牛遗传多样性最丰富,6个牦牛群体存在2个母系起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廿 鄢锦辉 张开春 王晶 张晓明 闫国华
【目的】研究70个甜樱桃品种DFR基因多态性与果皮颜色的相关性。【方法】通过DNA序列分析,以不同果皮颜色的10个甜樱桃品种(Prunus avium L.)为材料,检测DFR基因的多态性。根据多态性出现的位点设计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70个甜樱桃品种DF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获得甜樱桃DFR基因约1 kb的片段,测序结果用BLAST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与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0%,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甜樱桃(P.avium)DFR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9%。该片段由3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2个多态性位点分别在内含子2和内含子3上。在黄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文艳 李秋玲 鞠志花 王洪梅 黄金明 刘顺德 李荣岭 仲跻峰 王长法
采用巢式PCR、DNA测序、创造酶切位点法PCR(Created restriction site-PCR,CRS-PCR)及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ssay)方法,研究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及渤海黑牛的Src基因内含子6,8,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发现了14062(C/T)、17302(G/A)和18107(T/C)共3个SNPs,均为首次报道的位点。Src基因14062(C/T)、17302(G/A)和18107(T/C)3个位点在中国荷斯坦牛和鲁西...
关键词:
牛 Src 单核苷酸多态性 优势等位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秋玲 许尚忠 昝林森 高雪 张争锋 任红艳 陈金宝
以中国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海福特牛为试验材料,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解耦联蛋白3基因(UCP3)的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部分序列,利用PCR-SSCP技术对牛UCP3基因进行了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牛品种中的优势等位基因均为B,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的优势基因型为BB型,海福特牛的优势基因型为AB型;中国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在UCP3基因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安格斯牛在UCP3基因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中国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在UCP3基因位点为中度多态,安格斯牛在UCP3基因位点为高度多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萍 梅萨 陈生梅 李鸿康 郭卫兴 李瑞哲 达桑 才加 莫延新 官却扎西 忠尕 李文浩 刘书杰 崔宏伟 马志杰
为从分子水平上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遗传资源进行系统评估,分析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遗传分化,本研究对甘德、班玛、久治和玛多牦牛群体共152头个体进行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已公布的37条达日牦牛和32条玛沁牦牛的相应序列,对这6个牦牛群体mtDNA D-loop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21条牦牛mtDNA D-loop序列(636~638 bp)比对分析共检测出57个变异位点,包括8个单一多态位点和49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D-loop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45种单倍型,其中班玛、达日、甘德、久治、玛多、玛沁牦牛群体分别拥有1、6、5、4、7、6种特有单倍型。2)6个牦牛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为0.901和0.014,表明其母系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甘德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Hd=0.951),久治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Hd=0.818)。3)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析表明,除久治牦牛与班玛、甘德、玛沁牦牛群体间分化程度均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0.05≤FST<0.15),基因交流相对贫乏外,其他牦牛群体间FST值较小(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英 兰邹然 田夫林 万发春 宋恩亮 杨汉春 王金宝 张秀美
测定了山东省地方黄牛品种渤海黑牛和鲁西黄牛19头个体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两个品种已报道的16个序列,用Lasergene、Mega 4.0和Dna SP 4.90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发现了29个单倍型,83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转换/颠换比为4.27。山东黄牛主要有两个母系来源:欧洲牛和印度瘤牛,但受欧洲牛的影响更大一些。表明:山东地方黄牛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进化潜力。
关键词:
黄牛 线粒体DNA 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