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9)
- 2023(9047)
- 2022(7581)
- 2021(6999)
- 2020(5855)
- 2019(12681)
- 2018(12634)
- 2017(22968)
- 2016(13394)
- 2015(14688)
- 2014(14468)
- 2013(13800)
- 2012(12791)
- 2011(11444)
- 2010(11247)
- 2009(10233)
- 2008(9887)
- 2007(8894)
- 2006(7617)
- 2005(6646)
- 学科
- 济(42361)
- 经济(42292)
- 管理(33305)
- 业(30693)
- 企(23219)
- 企业(23219)
- 方法(17827)
- 数学(15669)
- 数学方法(15510)
- 农(14691)
- 中国(13412)
- 学(12461)
- 财(11867)
- 制(10593)
- 业经(10003)
- 贸(9777)
- 贸易(9776)
- 易(9529)
- 农业(9484)
- 银(8525)
- 银行(8466)
- 融(8298)
- 金融(8290)
- 体(8172)
- 行(8118)
- 地方(7821)
- 理论(7516)
- 技术(7359)
- 环境(6836)
- 务(6665)
- 机构
- 学院(182063)
- 大学(182060)
- 研究(68074)
- 济(67327)
- 经济(65824)
- 管理(63179)
- 理学(54908)
- 理学院(54173)
- 管理学(52959)
- 管理学院(52662)
- 中国(49342)
- 农(48244)
- 科学(47255)
- 农业(39053)
- 京(39005)
- 所(37434)
- 业大(36812)
- 研究所(34849)
- 中心(30873)
- 财(30064)
- 江(27818)
- 农业大学(25423)
- 院(24385)
- 财经(23957)
- 北京(23938)
- 范(23777)
- 省(23746)
- 技术(23365)
- 师范(23269)
- 经(21941)
- 基金
- 项目(130731)
- 科学(100155)
- 基金(93172)
- 研究(87408)
- 家(86483)
- 国家(85712)
- 科学基金(70118)
- 社会(53571)
- 省(52931)
- 社会科(50558)
- 社会科学(50545)
- 基金项目(49411)
- 自然(48108)
- 自然科(47052)
- 自然科学(47032)
- 自然科学基金(46217)
- 划(45661)
- 教育(40659)
- 资助(37048)
- 编号(34231)
- 重点(30197)
- 计划(28292)
- 发(27999)
- 创(27840)
- 成果(27757)
- 部(27706)
- 创新(26105)
- 科研(26021)
- 科技(25598)
- 课题(25077)
共检索到266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晓亮 李彥清 胡江 罗玉柱 郭淑珍 闫伟 杨树猛
为检测CAPN4基因在牦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分析CAPN4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对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寻找与牦牛此类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830头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CAPN4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并分析其多态性,运用SPSS 19.0软件中的GLM模型分析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牦牛CAPN4基因启动子区存在a.-1222G>A的单碱基突变,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1222G>A的突变对不同年龄甘南牦牛胴体和肉质性状有一定影响,其中4,6岁牦牛BB型个体熟肉率显著高于AA型或AB型(P<0.05);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郝小静 韩丽娟 王彦平 赵雪艳 王继英
【目的】分析椎骨发育相关(Vertebrae development associated,VRTN)基因的1段291 bp短散在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quence, SINE)插入突变对杜洛克猪肋骨数、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为实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高杜洛克的肋骨数奠定基础。【方法】屠宰48头杜洛克猪,按照标准方法测定肋骨数、胴体和肉质性状,利用PCR检测VRTN基因的基因型,分析SINE插入突变3种基因型与肋骨数、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关联。【结果】杜洛克猪中VRTN基因ins位点存在插入型(ins/ins)、杂合性(ins/-)和缺失型(-/-)3种基因型,ins/ins基因型频率最高(0.5217),其次是ins/-基因型(0.3696),-/-基因型频率最低(0.1087)。-/-基因型的杜洛克猪肋骨数为14,ins/-基因型的杜洛克猪肋骨数为15,大多数ins/ins基因型的杜洛克猪肋骨为16根,少数杜洛克猪为15根,平均为15.82根。ins/ins基因型的杜洛克猪比-/-基因型的杜洛克猪的肋骨提高1.82根,差异极显著(P
关键词:
猪 肋骨数 VRTN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樊月圆 富国文 昝林森 李卫真 王绍卿
以6个牛品种(秦川牛、南阳牛、郏县红牛、鲁西牛、安格斯和夏南牛)共计717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与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PPARδ基因全部编码区及部分内含子区域的SNPs位点进行检测,并分析了SNPs位点与秦川牛的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检测样本中,未检测到编码区的突变,仅在PPARδ基因第2内含子上发现了1个61 C→T的突变。χ2检验显示,在该位点,南阳牛和夏南牛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余4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除夏南牛群体处于中度多态,其余5个群体均属于低度多态;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阳 骆骅 李伯江 贾超 谢庄 赵兴波 钟金城 李齐发
【目的】了解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DDX4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DDX4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得牦牛和犏牛DDX4基因启动子区序列,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DDX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牦牛睾丸组织中DDX4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犏牛(P<0.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白 昝林森 王洪宝 郝瑞杰 杨彦杰
【目的】研究秦川牛THRSP基因第一外显子184bp处C/T错义突变与部分肉质性状的关系。【方法】选取405头相同饲养条件下无亲缘关系的18~20月龄的秦川牛,利用PCR-SSCP技术对THRSP基因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GLM模型分析该SNP与93头秦川牛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该位点引发THRSP基因第51个氨基酸由缬氨酸(GTG)变为丙氨酸(GCG)。多态信息含量为0.3583,属于中度多态,杂合度为0.467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783。卡方检验显示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基因型与嫩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秀娟 高翰 李海鹏 高雪 孙宝忠 程强 徐磊 张亚朋 雷元华 魏萌 李三禄 胡俊伟 张长庆 高会江 李俊雅 张路培 陈燕
【目的】通过研究平凉红牛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深入挖掘平凉红牛的肉用特征和遗传特性,为平凉红牛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取24头平凉红牛阉牛,经强度育肥180 d后屠宰,年龄在24—36月龄,对其体尺、屠宰性能、胴体指数进行测定,并选取其中3头的外脊和大黄瓜条进行肉质测定分析。【结果】经育肥后的成年平凉红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相较于2019年测定的22—28月龄的平凉红牛分别增长6.96%、4.61%、4.43%、4.28%、7.90%,体斜长减少3.52%;胴体重为(417.01±56.94)kg、净肉重为(372.48±54.60)kg、屠宰率为61.56%±1.86%、净肉率为54.92%±2.60%,相较于2010年测定的24月龄平凉红牛数据分别增长12.61%、19.16%、-1.91%、3.82%,肉骨比为8.65±2.00,相较于2012年测定的22—27月龄数据增长27.96%;此外高档肉块重(里脊、外脊、眼肉、上脑)为(51.59±7.92)kg,优质肉块重(臀肉、霖肉、米龙、大黄瓜条、小黄瓜条、辣椒条、肩肉)为(62.62±5.56)kg,分别占净肉重的13.91%±1.45%和17.07%±2.24%,平凉红牛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良好。在肉品质方面,外脊和大黄瓜条的剪切力分别为2.72 kg和4.43 kg,比市场购买的A3级雪花牛肉分别低19.58%和64.82%,但差异不显著(P>0.05);外脊和大黄瓜条的粗蛋白含量均达到了20%以上,且平凉红牛外脊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雪花牛肉(P<0.05);外脊中EPA含量显著较高(P<0.05)。【结论】经过改良和选育,平凉红牛的体格增大、胸围增长,体躯紧凑,肉用性能提高;平凉红牛肉质具有细嫩鲜美、风味浓厚、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宇 李安宁 桂林生 Sayed Haidar Abbas Raza 吴森 昝林森
【目的】探究秦川肉牛CGI58基因5′-调控区中1个新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肉品质的关联性,及其对该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824月龄的480头秦川肉牛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内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等肉品质性状指标。颈静脉采集试验牛血样,提取DNA样品,PCR扩增CGI58基因5′-调控区,通过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使用SAS(version 8.1)提供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肉质性状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秀香 施雪奎 吴海涛 毛永江 杨章平 李俊雅 高会江
【目的】探索钙蛋白酶1(CAPN1)基因在中国黄牛不同群体中的变异,以及CAPN1基因作为影响牛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牛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雷琼牛、云南高峰牛、BMY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共367个个体CAPN1基因Exon11-Exon16与Intron21遗传变异检测,运用SPSS17.0软件中的GLM模型分析检测到的遗传变异与中国西门塔尔牛部分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了CAPN1基因DNA序列中的两个突变位点A4558G和C4684T,分别检测到AA/AG/GG和CC/CT/TT 3种基因型。相关分析表明,A4558G位点GG基因型个体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勤 柴志欣 王吉坤 王会 钟金城
为了探究骨骼肌α肌动蛋白1(ACTA1)基因在肌肉和脂肪等6个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水平,以类乌齐牦牛、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成功克隆了牦牛ACTA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且采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检测ACT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模式,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TA1基因在臀大肌、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牦牛ACTA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及第一外显子区部分序列总长为1 028 bp;BSP法分析发现肌肉组织DNA甲基化水平最低,脂肪组织甲基化率最高,其中,类乌齐牦牛臀大肌、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脂肪的甲基化概率分别为6.25%,6.88%,20.00%,16.25%,26.25%,29.38%,麦洼牦牛臀大肌、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脂肪的甲基化概率分别为5.00%,7.50%,18.13%,20.00%,26.25%,28.75%;ACTA1基因mRNA表达量在肾脏、肺脏、肝脏和脂肪均极显著低于臀大肌(P<0.01),且显著低于心脏(P<0.05),类乌齐牦牛和麦洼牦牛心脏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肺脏组织甲基化率显著低于麦洼牦牛(P0.05),各组织甲基化水平与ACTA1基因mRNA表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7,P=0.002)。结果表明,ACTA1基因DNA甲基化模式对肌肉发育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为牦牛遗传育种表观遗传标记提供部分数据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艳艳 石斌刚 陈彦丽 张海龙 丁考仁青 刘秀 王继卿 赵志东 胡江
【目的】检测牦牛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突变位点,评估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影响,丰富牦牛乳质性状分子遗传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甘南牦牛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检测LPL基因在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及野血牦牛5个群体中的突变,应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突变与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甘南牦牛LP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心脏中高表达,在背最长肌、乳腺、肝脏、脾脏、肾脏、大肠、小肠、皱胃、瘤胃中低表达,在肺脏中表达量最低。在5个牦牛群体LPL基因的exon 3区,exon 6区和exon 7区均未检测到多态性,在intron 2区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M和N 2种等位基因,其中M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7.11%~83.21%);在exon 4-intron 4区也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A和B 2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A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3.95%),其他4类群牦牛中B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59.75%~69.71%)。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在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为中低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基因型MM个体、exon 4-intron 4区基因型AB个体和两区域单倍型组合H1H2(M-A/M-B)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固体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个体,且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个体(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又兵 钱凯凤 刘永建 任旭鸽 周臣 游祥宾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又兵 钱凯凤 刘永建 任旭鸽 周臣 游祥宾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鄄胜 李仕贵 肖培村 陈勇 张仁 谢丛简 孙泽武 赵慧霞
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从恢复系"万恢88/内恢92-4"杂交组合F2代不育株选育的细胞质不育系,被暂时定名为"万恢88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PAGE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克隆测序等技术对其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研究,分析其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和分子机理。通过PAGE电泳发现,其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PCR带型与野败型(WA)、印水型(ⅡA)、D型(D i)、冈型(GA)存在差异。对其不育系内香2A和保持系内香2B的差异片段回收测序,获得两条667 bp长度的m tDNA片段2A和2B,通过序列比对和电子杂交分析,获得片段为atp6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上游序列。2A和2B相比有3个碱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博洋 孟纪伦 邱峥艳 芦春艳 秦立红 张国梁 赵志辉
采用PCR-SSCP方法对58头草原红牛钙激活中性蛋白酶3基因(CAPN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外显子1存在三种基因型AA、AB和BB,测序发现,在外显子1的124位存在碱基突变,由原来的A突变为G,氨基酸水平由天冬氨酸Asp变为天冬酰胺Asn,此SNP位点在此前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经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等位基因A占优势地位,且三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通过显著性差异检验发现,CAPN3基因此位点的多态性对该牛群的屠宰率、净肉率和大理石花纹这三个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这将为CAPN3作为牛肉肉质性状候选基因提供进一步依据。
关键词:
草原红牛 CAPN3 多态性 胴体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丰 郭晓旭 郭望山 任丽萍 孟庆翔
研究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肉牛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影响。选用24头利木赞F1杂交公牛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含量的过瘤胃赖氨酸(0、5、10和15 g/d)的日粮。饲喂14周后全部屠宰,测定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随着赖氨酸添加量的增加,背膘厚呈线性降低(Y=-0.016X+0.585),其中15 g/d赖氨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