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
- 2023(529)
- 2022(456)
- 2021(391)
- 2020(346)
- 2019(810)
- 2018(808)
- 2017(1473)
- 2016(858)
- 2015(946)
- 2014(841)
- 2013(885)
- 2012(857)
- 2011(785)
- 2010(792)
- 2009(675)
- 2008(641)
- 2007(597)
- 2006(516)
- 2005(477)
- 学科
- 济(3157)
- 经济(3154)
- 管理(1762)
- 方法(1731)
- 业(1711)
- 数学(1581)
- 数学方法(1562)
- 企(1298)
- 企业(1298)
- 学(1184)
- 中国(871)
- 农(806)
- 财(678)
- 贸(678)
- 贸易(678)
- 易(661)
- 业经(619)
- 融(613)
- 金融(613)
- 银(537)
- 银行(532)
- 农业(523)
- 行(522)
- 和(489)
- 水产(467)
- 地方(464)
- 动物(445)
- 制(444)
- 理论(423)
- 动物学(407)
- 机构
- 大学(12516)
- 学院(12104)
- 研究(5371)
- 济(4616)
- 经济(4518)
- 科学(4050)
- 农(3885)
- 管理(3719)
- 中国(3699)
- 理学(3267)
- 农业(3232)
- 理学院(3216)
- 所(3139)
- 管理学(3112)
- 管理学院(3094)
- 研究所(2965)
- 京(2843)
- 业大(2760)
- 中心(2346)
- 农业大学(2065)
- 室(2063)
- 院(2001)
- 财(1938)
- 实验(1921)
- 业(1858)
- 实验室(1849)
- 江(1828)
- 科学院(1806)
- 重点(1793)
- 省(1789)
共检索到16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彥清 牛晓亮 胡江 闫伟 罗玉柱 王文飙 才让闹日
DRA基因属Bo LA家族Ⅱ类基因,编码Ⅱ类抗原分子的α链,其第2外显子编码的抗原结合区在抗原呈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天祝白牦牛、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和普通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的方法对Bo LA-DRA基因第2外显子及第2内含子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RA基因第2外显子区检测到197位T>C和116位G>A突变,对应A、B和C 3种等位基因,PIC值为0.249~0.424,为中度多态。第2内含子区发现1个A>G、1个T>C突变和1个C>T突变,对应a、b、c和d 4种等位基因,PIC值为0.389~0.515,为中度及高度多态。聚类分析表明,牦牛DRA基因第2外显子区碱基序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彥清 牛晓亮 胡江 闫伟 罗玉柱 王文飙 才让闹日
DRA基因属Bo LA家族Ⅱ类基因,编码Ⅱ类抗原分子的α链,其第2外显子编码的抗原结合区在抗原呈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天祝白牦牛、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和普通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的方法对Bo LA-DRA基因第2外显子及第2内含子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RA基因第2外显子区检测到197位T>C和116位G>A突变,对应A、B和C 3种等位基因,PIC值为0.249~0.424,为中度多态。第2内含子区发现1个A>G、1个T>C突变和1个C>T突变,对应A、B、C和D 4种等位基因,PIC值为0.389~0.515,为中度及高度多态。聚类分析表明,牦牛DRA基因第2外显子区碱基序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树新 许尚忠 高雪 马云 韩玉国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RA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在23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三河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结果表明: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6种基因型在感染乳房炎牛和健康牛之间分布不一致(p<0.01)。在感染乳房炎牛中CC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健康牛中BC基因型频率最高。据此推测,CC基因型可能与这两种牛的乳房炎易感性有关,而BC基因型可能与这两种牛的乳房炎抗性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知利 陈杰 胡江 罗玉柱 刘秀 李少斌 郭淑珍 牟永娟
为揭示牦牛抗逆性及抗病育种积累更多的分子遗传学资料,通过检测DRB1基因在牦牛和普通牛群体中的变异,分析该基因检测区域遗传参数。以甘南牦牛、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大通牦牛和普通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BoLA-DRB1基因第1内含子及第2外显子部分序列多态性。DRB1基因第1内含子区检测到4处SNPS及1处插入/缺失突变,第2外显子区检测到17处SNPS,两区域均表现为高度多态;单倍型连锁分析发现21种iNtRoN 1-exoN 2单倍型组型且存在单倍型连锁不平衡现象,A-A1、A-B1、B-A1和B-B1单倍型在牦牛和普通牛中频率较高;聚类分析表明,牦牛DRB1基因第2外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玉梅 柴志欣 信金伟 王会 王吉坤 张成福 钟金城 姬秋梅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VGLL2基因多态性与牦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通过筛查候选基因SNP位点,为牦牛优良性状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麦洼牦牛,西藏类乌齐牦牛、申扎牦牛、帕里牦牛和斯布牦牛5个群体共238头个体,运用DNA池测序法筛选VGLL2基因SNP位点,直接测序法检测牦牛VGLL2基因的SNP位点,分析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牦牛VGLL2基因第二内含子存在3个SNP位点(C4868T、C4872G和G4889A),第二外显子包含1个SNP位点G5000A;4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多态性分析显示,C4868T、C4872G和G4889A属于低度多态性,G5000A为中度多态性。4个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等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位点C4868T与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显著相关;位点C4872G、G4889A和G5000A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不相关。【结论】牦牛VGLL2基因的C4868T位点与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显著相关,可将VGLL2基因作为影响牦牛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为牦牛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牦牛 VGLL2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志欣 王侠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牦牛与普通牛的种间杂种犏牛雄性不育机理一直是畜牧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的HSFY2、DAZAP2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HSFY2基因在牦牛和普通牛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犏牛(P<0.01);DAZAP2基因在牦牛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犏牛和普通牛(P0.05)。作者认为牦牛、普通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中这些基因表达的差异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菲菲 刘桂芬 万发春 宋恩亮 刘晓牧 谭秀文 孙国强
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渤海黑牛BOLA-DQA2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分析,研究渤海黑牛BOLA-DQA2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外显子1和外显子5处没有发现多态性位点,外显子2处发现两个多态位点产生4种基因型,外显子3处发现1个多态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外显子4处发现1个多态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外显子2中基因型AA所对应的个体头长、额宽、体高、十字部高显著高于基因型BB、AB、BC(P<0.05),其它生长性状均无显著差异。外显子3、外显子4中生产性状在AA、BB、AB这3种基因型上均无显著差异。DQA2外显子2中等位基因A对渤海黑牛的生产性状起关键作用,可以为渤海黑牛品种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学清 王昆 王沛宇 李耕 孙东晓 吴占军 张峰
通过PCR-SSCP法对中国荷斯坦牛BoLA-DRB3基因的外显子2进行多态性分析。在223个个体中共获得10种等位基因,其中D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0.2287,A等位基因频率最低为0.0135;等位基因型18种,其中FG基因型频率最高,为0.1256,其次为HH,基因型频率为0.1121;ML基因型频率最低,为0.0045。另外分析发现,在不同家系中,DRB3基因外显子2等位基因具有特异性,等位基因的类型和频率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D等位基因对305d产奶量和305d乳蛋白量有明显的负效应,ME基因型个体305d乳脂量显著低于其他个体。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的BoLA-DRB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瑞萍 王利心 朱广琴 王建刚 宋宇轩 梁昭义 曹斌云
针对GHR基因exon 9和exon 10设计了2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这2个位点在西农萨能羊群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其对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xon 9具有多态,exon 10不存在多态性。Exon 9位点在西农萨能山羊中检测到NN型和NT型,纯化测序发现有1个SNP位点,NN型与NT型相比在该片段第241 bp处有1个G→T的突变;NN和NT基因型之间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显著(P<0.05):NN基因型在各胎次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等指标上均好于NT基因型,其中在第3胎的产奶量和第4胎产奶量2项指标上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提示:GHR基因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丁科 阎萍 梁春年 曾玉峰 裴杰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牦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内含子2,7,8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体重、体高、胸围和体斜长的遗传效应。用BioEdit软件对牛、羊、人、猪等相关序列同源性比对以后,主要依据牛(NW-001494548)DNA序列设计3对引物。结果在intron7和intron8引物扩增的片段上发现多态性,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intron7引物扩增片段91位存在C→T转换,intron8引物扩增片段存在330位G→C和358位A→G转换,且在该两对引物扩增产物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i...
关键词:
IGF2 内含子 遗传多样性 牦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琦 柴志欣 钟金城
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8作为影响西藏牦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期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措施为我国西藏高山牦牛进行种质资源保种选育提供理论根据。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帕里牦牛、申扎牦牛、斯布牦牛和类乌齐牦牛4个品种(类群)共151个样本的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8部分序列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并分析候选基因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IGF2基因内含子8部分序列长度为412 bP,在帕里牦牛和申扎牦牛中发现AA、Ab、bb 3种基因型,与AA型相比,bb型在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富 吴慧光 孙国权 李俊雅 高雪 王景山 王玉泉 高树新
为了探讨西门塔尔牛乳铁蛋白基因第11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乳房炎和部分乳性状的关系,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118头健康牛和38头感染乳房炎牛个体,进行了第11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健康牛和感染乳房炎牛个体的第11外显子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感染牛中AA基因型和A基因频率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牛(P<0.01)。而且,AA基因型个体SCS显著高于AB和BB型个体(P<0.05),AA型个体的乳蛋白极显著高于AB型(P<0.01)、显著高于BB型(P<0.05),而BB型显著高于AB型(P<0.05)。这表明乳铁蛋白基因第11外显子的A基因,可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燕玲 王鹏飞 杨朝云 张岩峰 周小南 史远刚 康晓龙
【目的】探究IGF2第2外显子多态位点与秦川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及新疆褐牛4种品种牛群体的多态性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肉牛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秦川牛等4个肉牛品种共91头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s技术分析IGF2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并将IGF2的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F2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在不同牛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且均属于中度多态(0.2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富 吴慧光 孙国权 许尚忠 李俊雅 高雪 季守财 高树新
探讨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 blF)基因bLF第四外显子的多态性与乳房炎发生的关系。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bLF基因第四外显子的多态性在8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3种基因型在健康牛中分布不一致(P<0.05),在患病牛中BB基因型频率较高,说明该多态性与乳房炎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奶牛乳房炎的一个分子标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嫣然 吴森 王晓宇 昝林森
【目的】研究秦川肉牛FGF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牛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384头,测定其生长和肉质性状指标,采集血样,采用DNA技术检测FGF2基因全部外显子中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对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研究其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并以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该SNP位点与秦川肉牛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第1、2外显子上未发现突变位点,在第3外显子上存在4个SNP突变位点:SV1(g.A54740>T),SV2(g.A54758>C),SV3(
关键词:
秦川肉牛 FGF2基因 多态性 关联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