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
2023(1457)
2022(1235)
2021(1102)
2020(934)
2019(2082)
2018(2028)
2017(3640)
2016(2228)
2015(2320)
2014(2289)
2013(2233)
2012(2097)
2011(1967)
2010(1868)
2009(1625)
2008(1653)
2007(1389)
2006(1091)
2005(896)
作者
(8922)
(7378)
(7256)
(6862)
(4522)
(3806)
(3200)
(3113)
(2783)
(2589)
(2555)
(2484)
(2464)
(2455)
(2337)
(2335)
(2265)
(2229)
(2153)
(2149)
(2058)
(1875)
(1825)
(1805)
(1771)
(1731)
(1722)
(1672)
(1641)
(1631)
学科
(6583)
经济(6577)
管理(4813)
(4768)
(3502)
企业(3502)
方法(3451)
数学(3050)
数学方法(3027)
(2736)
(2435)
农业(1696)
中国(1546)
业经(1469)
地方(1441)
(1431)
(1252)
贸易(1252)
(1231)
(1148)
技术(1070)
水产(992)
环境(958)
地方经济(924)
动物(915)
(867)
土壤(865)
产品(853)
(846)
(835)
机构
学院(32226)
大学(31772)
(14353)
研究(13885)
科学(12023)
农业(11953)
(10118)
业大(10017)
经济(9920)
管理(9681)
理学(8817)
(8702)
理学院(8697)
管理学(8466)
管理学院(8426)
中国(8406)
研究所(8362)
农业大学(7979)
(6810)
(6499)
(6294)
实验(6167)
(6100)
实验室(5936)
中心(5929)
重点(5666)
科学院(5524)
(4980)
技术(4809)
(4582)
基金
项目(26970)
(19866)
科学(19740)
国家(19730)
基金(19176)
科学基金(15110)
研究(14013)
自然(11771)
(11629)
自然科(11521)
自然科学(11518)
自然科学基金(11297)
基金项目(10482)
(10200)
社会(8468)
社会科(8037)
社会科学(8033)
科技(7980)
计划(7830)
资助(7788)
重点(6703)
(6670)
(6461)
教育(6203)
专项(6121)
(6045)
(5851)
科研(5788)
创新(5576)
(5369)
期刊
(13149)
学报(12821)
科学(9342)
农业(9145)
(8713)
经济(8713)
大学(8326)
学学(8252)
中国(6021)
研究(5761)
(5454)
业大(4339)
农业大学(3834)
中国农业(3237)
(2991)
管理(2866)
(2630)
科技(2567)
林业(2513)
自然(2426)
自然科(2181)
自然科学(2181)
农业科学(2036)
科技大(1926)
科技大学(1926)
农林(1872)
(1872)
西南(1725)
农学(1634)
华北(1634)
共检索到40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娜   胡蓉   吴海玥   闫忠心   项洋   林青  
【目的】探究牦牛3个部位肌肉品质差异的分子机理。【方法】采集牦牛肩肉(shoulder,Sh)、外脊肉(striploin,St)、黄瓜条(silverside,Si),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数据经过滤后采用FPKM筛选Sh/Si、St/Si、St/Sh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随机选取4个差异表达基因(2个上调基因BARX2和HOXA13,2个下调基因HOXC8和LOC11244151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 PCR)对其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测序后对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序数据质量可靠。差异表达分析显示,Sh/Si的差异表达基因为607个,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为419和188个;St/Si的差异表达基因为713个,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为445和268个; St/Sh的差异表达基因为295个,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为132和163个。GO功能注释分类与KEGG通路分析发现,3个部位差异表达基因的主功能有离子运输、离子跨膜运输、细胞核、肌动蛋白基础纤维突起和阴离子输运等,富集的主要信号通路有氧化磷酸化、氮代谢和MAPK等。RT-q PCR结果证实了RNASeq结果的可靠性。【结论】NADH脱氢酶(泛醌)Fe-S蛋白(NDUFS6)、NADH脱氢酶(泛醌)1-亚复合物亚基8(NDUFB8)、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7(FGF7)、细丝蛋白C(FLNC)、碳酸酐酶14前体(CA14)和碳酸酐酶3(CA3)基因等可能是牦牛肉品质调控的主要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林  计成  罗绪刚  刘彬  余顺祥  
【目的】用336只1日龄AA肉公鸡进行试验,研究饲粮添加不同锰源对肉鸡胴体性能、肌肉品质、腹脂和肌肉中相关酶活性及肌肉中MnSOD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3两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鸡按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锰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以无机硫酸锰、氨基酸锰A(MnAAA)和氨基酸锰B(MnAAB)形式分别添加100和200mg·kg-1锰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d。【结果】添加锰对肌肉pH、滴水损失、剪切力、肌间脂肪、L*值、a*值等均无显著影响(P﹥0.10);各添加锰组鸡腹脂率、腹脂脂蛋白脂酶(LPL)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及腿肌丙二醛(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俊杰  张世勇  朱昱璇  王明华  张美琴  陈校辉  边文冀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特性,随机选取传统池塘(TP)、高密度循环水系统(HD-RAS)和水泥池塘(CP)养殖模式下的鲜活斑点叉尾,测定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TP和HDRAS的斑点叉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P;CP的肝体比(2.35%±0.22%)显著高于TP和HD-RAS;与TP相比,HD-RAS和CP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更低,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更高;HD-RAS肌肉的亮度值(L*)(58.18±3.56)、红度值(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波  王群  奚雨萌  林丽娟  穆甜  王建球  韩兆玉  
选择平均年龄4-5岁、体重相近的徐州黄牛16头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试验组分别在每头肉牛的精料中添加8 g·d-1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醇酯(HMBi),对照组的精料不添加HMBi.试验结束后统一屠宰,并测定相关指标,研究HMBi对肉牛胴体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肌内脂肪含量以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肉牛胴体品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牛的肌肉色、脂肪色、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大理石花纹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试验组肉牛血清的甘油三酯含量在试验后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萱  李品  郭时惠  赵茹茜  马文强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类型油脂的饲粮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32羽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青脚麻鸡),雌雄各半,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分别为对照组组(Control group,采用大豆油)、棕榈油组(Palm oil group)、棉籽油组(Cottonseed oil group)和猪油组(Lard group)。试验周期为52天,分为3个饲养阶段,分别为1-20日龄、21-40日龄、41-52日龄,其中第一阶段油脂添加量为1.8%;第二阶段油脂添加量为3.2%;第三阶段油脂添加量为4.2%。记录试验起始(1日龄)、20日龄、40日龄及试验结束(52日龄)时肉鸡体重,每周各笼肉鸡饲料消耗量;检测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生产性能方面,棕榈油或棉籽油添加在饲养前期(1-40日龄),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养后期(41-52日龄),显著降低了采食量(P<0.05)和肉鸡重(P<0.01)。在肉品质方面,棉籽油添加显著升高了肌肉45 min pH值(P<0.05)。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棕榈油、棉籽油、猪油添加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1),显著增加了腿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1)。[结论]不同油脂添加(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或猪油)对黄羽肉鸡前期(1-40日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影响黄羽肉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小勤  李星星  冷向军  刘贤敏  王锡昌  李家乐  
为考察盐度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设置盐度为0(对照组),5.0、7.5、10.0的4个水平,饲养平均体重为(725±42)g的草鱼30d,测定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物理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0、5.0、7.5盐度中草鱼生长良好,成活率均为100%,增重率为27.6%、28.3%、26.4%,但在盐度为10.0的水体中,草鱼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仅为60%、4.5%,而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1);在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方面,盐度为0,5.0,7.5各组草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盐度为10的草鱼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降低。经过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斌  熊远著  邓昌彦  蒋思文  
对50头杂交组合试验猪分空腹监禁(20、22、24h)和击昏方式(电击昏、不电击)2种形式进行宰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空腹监禁各时间段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明显,击昏方式显著地影响背最长肌的pH、系水力和色值,且与空腹监禁时间和杂交组合有关。表明肌肉品质变劣不仅受遗传因素的控制,而且受宰前处理特别是击昏方式的影响。因此,适宜的宰前处理是正确评判肌肉品质的前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吴新颖  梁萌青  薛长湖  常青  王家林  
鱼类肉品品质与肌肉组织学特性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因素包括肌纤维直径、数量、密度等(即肌肉细胞多孔性参数)。本文综述了鱼类肉的品质与肌纤维数量、密度、胶原蛋白及肉pH等之间的一些研究状况。肌肉细胞多孔性受品种、营养状况、运动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了解可能影响肌肉细胞多孔性的因素可以为实践中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因素来改善鱼肉品质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宝山  冷向军  李小勤  李家乐  
分别以配合饲料、浸泡蚕豆、发芽蚕豆喂养体质量为(530±2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77d,以考察投饲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草鱼的增重率分别为83.08%、55.01%和62.82%,饵料系数分别为2.03、2.96和2.70,投饲浸泡蚕豆或发芽蚕豆显著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5),增加了饲料系数(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肉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胶原蛋白含量和肌纤维直径显著增加(P<0.05);肌肉游离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下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庆华  卢向阳  李文芳  
为探明杜仲叶粉对鲤鱼肌肉品质的影响效果 ,在鲤鱼饲料中加入 2 % ,4% ,6 %的杜仲叶粉 ,饲养 5 0d后测定鲤鱼的生长速率及肌肉中营养成分 ,并对肌肉组织进行生物显微制片观察 ,测量肌纤维直径 .结果表明 :杜仲叶粉可提高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 ,使肌纤维变细、改善肌肉品质 ,并可促进鲤鱼的生长 ,其中以添加 6 %杜仲叶粉组的效果较好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志清  林建斌  朱庆国  钟全福  梁萍  陈度煌  樊海平  王茂元  李金秋  
为考察脆化饲料对罗非鱼(Tilapia)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脆化饲料(试验组)喂养体质量为(115.30±23.69)g的罗非鱼99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和脆化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为185.25%、94.96%;饲料系数为1.87、2.94;肥满度为15.23、12.50;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9.40%、18.26%;粗脂肪含量为0.75%、1.32%;胶原蛋白为2.03、2.91;肌原纤维耐折力为33.93μm、64.84μm;滴水损失为2.59%、1.82%。与对照组相比,在生长方面,脆化饲料组罗非鱼增重率、肥满度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武肖   江青青   夏斯蕾   田红艳   刘飞   杨文平   於叶兵   杨志刚   许志强   诸永志   王爱民  
在水产养殖中,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饲料原料的替代等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和风味的降低。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肌肉品质和风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水产动物肌肉品质评价指标、影响肉质的因素及氨基酸对肉质的影响等方面着手,综述了氨基酸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后期深入研究氨基酸调控肌肉品质及饲料营养素改善水产动物肉质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殷中专  田元勇  徐昙烨  袁春红  刘俊荣  
水产养殖是满足未来人们对蛋白质需求的重要途径,减少鱼贝类捕后因鲜度下降导致的资源浪费是水产品加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横纹肌作为鱼贝类肌肉中主要的食用部位,其品质变化与肌肉能量代谢状况密不可分。本文详细综述了ATP在线粒体、肌质网和肌原纤维蛋白间的产生、转运、消耗的过程。回顾了基于横纹肌能量代谢过程所提出的一系列鱼贝类肌肉鲜度评价指标,包括ATP及其关联化合物相关的K值、K_(max)值、AEC值,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和肌质网的ATPase活性,线粒体结构和呼吸活性等。进一步根据消费现状综述了各鲜度指标在鱼类鲜品和贝类活品中的适用性,提出加强鱼贝类捕后初期(品质易逝期)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众多指标中,线粒体活性可作为易逝期品质控制的有效指标,可有效开展易逝期的品质评价,减少因捕后处置不当造成的品质损失和资源量为。为推动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艾青  郑陶生  
为了探研山区不同水源山塘主要水化因子含量及其对鱼体肌肉品质的影响。 2 0 0 3年进行了三种不同类型池塘的pH值、CoDcr、 P、NH3 -N、NO2 -N、NO3 -N、酚、矿物油和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呈味氨基酸的研究测定。结果表明 :CoDcr含量Ⅰ型塘 >Ⅱ型塘 >Ⅲ型塘 , P、NO2 -N含量Ⅲ型塘 >Ⅰ型塘 >Ⅱ型塘 ,酚、NH3 -N含量Ⅰ型塘 >Ⅲ型塘 >Ⅱ型塘 ,矿物油含量Ⅱ型塘 >Ⅰ型塘 >Ⅲ型塘 ;三类塘草鱼、鲢鱼、鲤鱼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Ⅰ型塘 >Ⅲ型塘 >Ⅱ型塘 ,且Ⅰ型塘显著高于Ⅲ、Ⅱ型塘 ;水分含量Ⅱ型塘 >Ⅰ型塘 >Ⅲ型塘 ,三种鱼成分含量以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卓钦  刘文斌  田红艳  徐超  蒋广震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料料型及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饲料料型(膨化饲料,EF;颗粒饲料,PF)和投喂频率(2次/日,F2;3次/日,F3)为影响因素,共4个组,分别命名为EFF2、PFF2、EFF3和PFF3,每组3个平行,投喂8周,每天定时投喂两次(7:30和16:30)或3次(7:30, 12:00, 16:30)。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的末重和增重率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F2组显著高于F3组(P0.05)。颗粒饲料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和内聚性、回复性显著低于膨化饲料组(P<0.05),而硬度显著高于膨化饲料组(P<0.05)。F3组的肌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则显著高于F2组(P<0.05)。F3组肌肉中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F2组,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综上,投喂同种配方的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效果相似,但是投喂颗粒饲料的斑点叉尾鮰硬度更大,而投喂膨化饲料则肌肉脂肪含量更高;斑点叉尾鮰的最佳投喂频率是每天2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