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4)
2023(4708)
2022(3840)
2021(3592)
2020(2847)
2019(6269)
2018(6149)
2017(10849)
2016(5589)
2015(5882)
2014(5656)
2013(5525)
2012(5236)
2011(4649)
2010(4743)
2009(4480)
2008(4256)
2007(4129)
2006(3400)
2005(2997)
作者
(16703)
(14080)
(13944)
(13010)
(8717)
(6656)
(6147)
(5466)
(5311)
(4809)
(4710)
(4688)
(4568)
(4435)
(4320)
(4232)
(4187)
(4109)
(3977)
(3919)
(3429)
(3418)
(3315)
(3282)
(3194)
(3107)
(3102)
(3102)
(2873)
(2852)
学科
(25809)
管理(25069)
(24078)
企业(24078)
(19254)
经济(19221)
技术(13975)
技术管理(11396)
业经(7194)
中国(6658)
方法(6475)
(5761)
(5306)
(5070)
理论(4712)
(4600)
(4498)
(4399)
数学(4324)
数学方法(4290)
农业(4132)
地方(4089)
产业(4025)
(3871)
(3824)
人事(3822)
人事管理(3822)
银行(3810)
(3713)
(3607)
机构
学院(79781)
大学(79555)
管理(34131)
(30696)
经济(30113)
理学(30050)
理学院(29720)
管理学(29283)
管理学院(29125)
研究(24969)
中国(18842)
科学(16410)
(15995)
(14146)
(14064)
(12737)
业大(12725)
(11907)
中心(11419)
农业(10938)
研究所(10874)
财经(10837)
商学(10105)
商学院(10000)
技术(9934)
(9895)
(9889)
北京(9647)
(9532)
师范(9362)
基金
项目(57193)
科学(47121)
基金(42007)
研究(41125)
(37155)
国家(36824)
科学基金(32915)
社会(27057)
社会科(25601)
社会科学(25597)
(24723)
基金项目(22719)
自然(22023)
自然科(21638)
自然科学(21631)
自然科学基金(21304)
(20027)
(19515)
教育(19181)
创新(17028)
资助(14920)
编号(14887)
(13967)
重点(12955)
(12484)
(11947)
成果(11861)
(11832)
(11288)
课题(11230)
期刊
(35412)
经济(35412)
研究(22993)
中国(21268)
管理(17255)
学报(13532)
科学(13423)
(13186)
教育(11561)
(10672)
大学(10471)
学学(9868)
农业(8674)
科技(8260)
技术(8076)
业经(6711)
(6290)
金融(6290)
经济研究(5432)
技术经济(5296)
财经(5262)
(4833)
(4650)
(4407)
论坛(4407)
问题(3966)
(3918)
现代(3905)
商业(3902)
(3767)
共检索到120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发明  林海生  秦小明  章超桦  曹文红  高加龙  
通过动物试验,比较牡蛎酶解产物低、中、高三个灌胃剂量组与两个对照组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照片、创伤愈合率、瘢痕缩小率、IL-6、IL-10、TGF-β1等指标。结果显示:(1)第6、10天,低、高剂量组创伤愈合率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第14天,低、高剂量组的愈合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2)牡蛎酶解产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6生成,并促进IL-10分泌(P0.05);与阴性对照组TGF-β含量相比,其他组皆呈现显著差异(P<0.05);三个剂量组CCND1含量皆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低、高剂量组EG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第7天,低剂量组羟脯氨酸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第14天,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皮肤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且低剂量组提高了瘢痕收缩率(P<0.05)。牡蛎酶解产物能够加快小鼠软组织开放性创伤愈合,对浅表瘢痕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文慧   赵佳敏   巩志国   白云洁   于琢雅   刘博   毛伟   张双翼  
为探究MLKL对肌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分别构建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MLKL基因敲除(MLKL-/-)小鼠背部创伤模型,分析皮肤伤口愈合情况。体外培养野生型C57BL/6J和MLKL-/-小鼠肌成纤维细胞及骨髓源巨噬细胞,使用小鼠耳源肌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Myofibroblast conditioned medium,MFbCM)处理野生型C57BL/6J小鼠M1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M1型巨噬细胞IL-6、TNF-α及NO的分泌量。检测M2型巨噬细胞精氨酸酶(Arginase)及几丁质酶3样分子(Ym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相比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MLKL-/-小鼠伤口收缩更为缓慢。在损伤后第5、7和10天,野生型C57BL/6J小鼠创面收缩率显著高于MLKL-/-小鼠(P<0.001)。2)MLKL缺失显著降低伤口表面Ym1和Arginase的表达,在损伤后第5、7和10天差异显著(P<0.001)。此外,MLKL的缺失影响了MFbCM上调M2型巨噬细胞Ym1和Arginase表达的能力。表明MLKL可能参与调控MFbCM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活动。3)MFbCM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IL-6、TNF-α和NO的表达,且依赖于MLKL的存在,表明MLKL可能参与调控MFbCM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分泌活动。综上,本研究确定了MLKL参与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伤口愈合的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MLKL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为创面愈合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勿都巴拉  刘斌  郭俊  阿云嘎  杨军  乌日格希拉图  李金泉  李玉荣  
为研究光控增绒和埋置褪黑激素促进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5—8月份)长绒的皮肤毛囊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并筛选出皮肤毛囊发育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以Agilent绵羊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获得的光控增绒羊皮肤差异表达的99个基因及埋置褪黑激素绒山羊皮肤差异表达的83个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NCBI数据库,利用RStudio程序包和Cytoscape 3.3.0构建差异基因网络并分析。光控增绒试验组差异基因构建了1个主网络和4个小网络;对照组差异基因构建了1个主网络和5个小网络。与表达量结合分析基因网络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俊兵  于秀菊  贺俊平  董常生  
【目的】研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为揭示羊驼被毛颜色形成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YR mRNA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TY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均有TYR基因mRNA的表达,有色被毛皮肤组织中TYR的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被毛组织的表达量;在有色被毛皮肤组织中,TYR阳性反应区主要集中于毛球部位,即毛根成形部;而白色被毛组织中,TYR阳性反应区主要位于毛根壶腹部及膨大部,即毛根永久部。【结论】综合分析TYR基因mRNA表达量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明艳  杨学义  赵清梅  韩雅婷  窦忠英  
采用组织块法从表皮和真皮中分离山羊皮肤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等方法检测两种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从表皮和真皮中均能分离得到皮肤干细胞;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可传11代,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可传17代;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第1代K 19和in tegrin-β1阳性细胞率及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4.0±1.62)%,(37.5±2.12)%,(19.4±1.77)%,而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分别为(29.2±3.12)%,(33.0±1.12)%,(16.6±2.60)%;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第3代K 19和in te-grin-β1阳性细胞率及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伟  倪蓉  殷金凤  丁家桐  张有法  陈玲  吴文忠  周洪  
【目的】旨在了解中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羊品种—湖羊不同花纹及其毛囊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方法】利用安捷伦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初生湖羊大花和小花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差异表达分析显示,3对大花和小花组分别筛选出1 069、2 071和3 8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37个共同基因;差异基因经GO分类显示,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发育、免疫应答、离子转运等生物学过程;另外,所验证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筛选出了BMP7、MMP2、SNAI1、SFXN1、CDKNIC、MT3、POU1F1等对湖羊大花、小花性状形成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候选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硕  黄霞  林勇  林海燕  汪启明  刘仲华  
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8–甲氧基补骨脂素、蒽)和白芷(生药)低、中、高3个剂量组(0.93、4.65、9.3 g/kg)并设立有/无紫外辐射2种条件,每处理6只,采用Draize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动物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并耳廓打孔称重评价皮肤光毒性;运用q PCR方法对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炎症相关的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受体1(E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5个基因的m 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无紫外辐照情况下,各组大鼠皮肤均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皮肤刺激反应积分都为0;在辐射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大鼠皮肤也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白芷水提物只在中、高剂量条件下部分大鼠皮肤出现轻微的红斑甚至水肿现象;相比空白对照组,只有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耳片质量显著增加(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汪秋宽  刘红丹  徐坚  徐玲  李京华  李伟  汪涛  虞星炬  
检测了牡蛎(Crassotera gigas)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由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析牡蛎酶解液,得到具抗氧化活性组分的分子量分布。分子量为1191 D和826 D左右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活性肽组分的自由羟基清除活性最强,当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84 mg/mL和0.673 mg/mL时,体外自由羟基清除活性分别为53.6%和66.5%;分子量分别为1074 D和735 D左右的中性蛋白酶酶解活性肽的自由羟基清除活性最强,当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66 mg/mL和0.830 mg/mL时,体外自由羟基清除活性分别57.6%和70.5%。HPLC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春旺  孙茂红  朱晓萍  张微  孔祥浩  贾志海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MT)促进山羊绒毛生长的机理。【方法】选择16只(15±1)月龄、平均体质量(33.1±2.9)kg、产绒量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每隔2个月皮下埋植1次MT(2mg/kg),共埋植3次,另1组作为对照组不埋植MT;所有试验羊均在相同时间采集血样和皮样,分别用于激素浓度和脱碘酶(MD)活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埋植组绒山羊血浆MT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1);羊绒生长速度在7和8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9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8月份MT埋植组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MDⅡ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琳琳  蒋燕  杨桂梅  许柳雄  陈新军  徐善良  鲍宝龙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cDNA文库构建方法,构建了银鲳皮肤和肌肉组织的cDNA文库,通过一定规模的序列测定,并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164个序列,得到了105个不同的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在105个不同的基因中,68.6%基因没有冗余,1倍、2倍、3倍和4倍冗余的分别占23.8%,3.8%,2.8%和1%。皮肤和肌肉组织表达基因的组成中,除了21个没有同源序列的未知基因外,可初步归为代谢相关的酶(38个)、DNA有关的酶(7个)、结构蛋白(4个)、膜蛋白(13个)、线粒体蛋白(1个)、转录因子(9个)、信号传导相关的蛋白(10个)和未知蛋白(2个)等8大类,其中,转录因子、膜蛋白,和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震洋  唐晓惠  付玉华  王昇  章程  李京津  余梅  杜小勇  
【目的】藏绵羊又称藏系绵羊,是中国三大粗毛羊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及其毗邻的高寒牧区,如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绵羊由于其被毛纤维粗长,毛质细腻且保暖性好,是制造藏式地毯的上好原料。而毛色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同时制约羊毛的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绵羊毛色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以藏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颜色皮肤组织(黑色和白色)进行转录组测序,旨在探讨miRNA在藏绵羊不同毛色皮肤组织转录后水平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参与的调控通路。【方法】选取2只具有黑白花毛色的健康藏绵羊,减去体侧被毛使皮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芷葳  贺俊平  于秀菊  程志学  董常生  
【目的】克隆羊驼皮肤组织表达的Mitf-M CDS序列,比较分析羊驼皮肤组织Mitf-M的特征,进一步定位分析Mitf-M蛋白表达的位置,为深入研究羊驼毛色基因表达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方法分段扩增Mitf-M CDS区,分别利用Clustal X和BioEdit生物学软件对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较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Mitf-M蛋白定位分析。【结果】羊驼皮肤组织表达的Mitf-M的CDS区由419个氨基酸组成,具有bHLH-zip转录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该基因与牛和犬亲缘关系最近,Mitf-M蛋白主要分布于羊驼皮肤组织毛球基底层细胞之间与毛乳头周围的黑色素细胞中。【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杰  李建许  王梅玉  吕毅  张崇星  张克云  洪晓月  赖仞  
通过葡聚糖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和反相高压液相层析等手段,对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多肽分离峰。分别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和INS-1胰岛β细胞系检测分离峰的促胰岛素释放活性。结果表明,所得多肽既可促进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又可以促进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运用飞行质谱仪测定该促胰岛素释放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其大小为1 868。此外,利用鸡胚尿囊绒毛膜(CAM)体内模型检测,发现该多肽还具有显著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东义  拉希玛  图格琴  赵若阳  陶娜拉  韩海格  丁文淇  贾紫洁  刘慧莹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为确定相关候选基因在毛色产生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解析胎儿期蒙古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马(斑点)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蒙古马(斑点)胎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胎儿期蒙古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次对胎儿期蒙古马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进行RNA-seq,构建mRNA表达谱,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组织学观察,黑色素在胎儿黑色皮肤组织表皮里沉积很明显,毛乳头、毛母质部位均有黑色素沉积。相反,白色皮肤组织中没有黑色素沉淀;2)RNA-seq筛选毛色产生差异的相关基因,共鉴定出660个基因,其表达量在黑白2个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97个基因在蒙古马胎儿黑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59个基因在蒙古马胎儿白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差异表达基因TYR、TYRP1、DCT、PAX3和DAPL1等富集到了黑色素生成通路。综上,胎儿时期蒙古马的毛色形成主要由黑色素形成相关基因决定,可为后期蒙古斑点马选育环节中对毛色的筛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