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3)
- 2023(6469)
- 2022(4633)
- 2021(3973)
- 2020(3042)
- 2019(6484)
- 2018(6660)
- 2017(11662)
- 2016(6839)
- 2015(7836)
- 2014(7986)
- 2013(7330)
- 2012(6428)
- 2011(5695)
- 2010(5766)
- 2009(5025)
- 2008(4965)
- 2007(4617)
- 2006(4206)
- 2005(3983)
- 学科
- 济(25876)
- 经济(25857)
- 业(21697)
- 管理(20833)
- 企(16838)
- 企业(16838)
- 技术(12495)
- 中国(10312)
- 农(10096)
- 业经(7809)
- 方法(7775)
- 农业(6982)
- 技术管理(6756)
- 数学(6402)
- 数学方法(6338)
- 发(6309)
- 理论(6301)
- 环境(6293)
- 学(6193)
- 教学(6165)
- 地方(5584)
- 产业(5327)
- 教育(5311)
- 发展(5015)
- 展(5003)
- 划(4540)
- 信息(4509)
- 总论(4176)
- 财(4154)
- 信息产业(4138)
- 机构
- 学院(98331)
- 大学(95627)
- 济(37002)
- 研究(36795)
- 经济(36154)
- 管理(33138)
- 理学(28113)
- 理学院(27840)
- 管理学(27183)
- 管理学院(27033)
- 中国(24716)
- 科学(24267)
- 农(22275)
- 京(20781)
- 所(19634)
- 研究所(18110)
- 业大(17922)
- 农业(17706)
- 江(16726)
- 技术(16023)
- 中心(15962)
- 财(14341)
- 范(13918)
- 师范(13666)
- 院(13589)
- 北京(12960)
- 州(12885)
- 省(12316)
- 财经(11537)
- 经济学(11335)
- 基金
- 项目(68300)
- 科学(52381)
- 研究(50165)
- 基金(45818)
- 家(41717)
- 国家(41372)
- 科学基金(34195)
- 社会(30337)
- 省(29944)
- 社会科(28752)
- 社会科学(28741)
- 划(24207)
- 基金项目(24006)
- 教育(23968)
- 自然(21297)
- 自然科(20834)
- 自然科学(20826)
- 编号(20570)
- 自然科学基金(20416)
- 资助(17541)
- 重点(16514)
- 发(16283)
- 成果(15961)
- 创(15737)
- 课题(15712)
- 创新(14805)
- 部(13935)
- 业(13741)
- 计划(13134)
- 国家社会(12863)
共检索到150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修宇 吴国栋 陈德忠 赵孝庆 唐文思 王华芳
本文述及绿化油用的牡丹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和立地造林措施。‘凤丹’和紫斑牡丹抗逆性强,具有抗旱关键基因DREB2A、WRKY和XET,而‘凤丹’适应性更广。牡丹籽油在5个种和芍药2个居群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以上,其中‘凤丹’、紫斑牡丹、牡丹、四川牡丹的α-亚麻酸和大花黄牡丹的油酸含量超过40%,食品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凤丹’种籽发育根据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差异划分为3个时期,即有丝分裂期、细胞扩展与物质积累期和成熟期,α-亚麻酸合成关键基因为SAD、FAD2/FAD6和FAD3;其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仿云
牡丹产业化发展受到了国内外重视,以种苗为主、盆花和切花为辅的3种商品形式已经形成.主要的生产栽培技术是由以优质种苗生产为目的的常规栽培、以盆花和切花生产为主的促进(抑制)栽培、以及以迅速扩大繁殖为目的的生物快速繁殖等三大技术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种苗生产栽培技术、促成栽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生物快速繁殖技术正在研究开发之中.
关键词:
牡丹 产业化 栽培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勋 李俊清 周宝顺 廉秀荣
珙桐种子外壳坚硬,透水透气性差,繁殖困难;该文研究了烘桐育苗和栽培等繁殖过程,提出了有效的人工繁殖培育措施。
关键词:
珙桐,繁殖,栽培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端香 尹伟伦 赵孝庆 王华芳
该文综述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的繁殖技术 :播种、嫁接、分株、压条、扦插和组织培养等 .嫁接是目前繁殖观赏牡丹的主要技术 (其次为分株 ) ,但由于其繁殖系数低 ,限制了牡丹苗木的大量生产 .牡丹器官发生组织培养已经研究了 15a ,但从接种到小植株驯化等工艺还存在问题 ,不能用于规模化生产 .体细胞胚胎发生将是继器官发生之后以细胞克隆植株的生物技术
关键词:
牡丹 繁殖 种子 嫁接 分株 组织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秋生 万卉敏 孙俊娅 龚双军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994;王伏雄,1995;赵先贵等,1999;冯立国等,2007;周兰
关键词:
牡丹 品种群 花粉形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根有 金水虎 钱新标 吴家森 吴忠东
采用不同栽植密度、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的管理措施 ,对白花败酱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冬春时节搭建大棚有利于白花败酱的生长 ,提高产量。栽植密度以 2 5株·m-2 较适宜。施用复合肥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白花败酱产量。白花败酱生态适应性较强 ,适于人工栽培 ,露地栽种年产量达 39 2t·hm-2 。表 4参 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书生 成仿云 钟原
【目的】牡丹微繁殖技术已在20多个品种中建立,但污染率高、增殖系数低、生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并制约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展微繁殖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正午’牡丹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外植体启动培养效果比较、增殖培养阶段LED(发光二级管)光源应用以及生根方式改进等试验,对微繁殖技术体系进行优化改进。【结果】启动培养阶段,黄化嫩茎外植体优于鳞芽外植体,其污染率较低(19.59%),存活率较高(80.41%),且基本不褐化。增殖培养阶段,与荧光灯光源相比,LED光源(光质配比70%红光+30%蓝光,光照强度50μmol·m~(-2)s~(-1))可以显著促进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增殖系数3.79,且试管苗生长健壮。生根培养阶段,基于维生素B_2(VB_2)在黑暗条件下可以和IBA共存、但在光照条件下分解IBA的特性,将试管苗先在附加IBA 1.0 mg·L~(-1)和VB_2 1.0~5.0 mg·L~(-1)的培养基中暗培养30天诱导根原基,再转至光照培养20天,利用VB_2加速IBA分解、消除IBA对根原基伸长生长的抑制,可以实现试管苗一步生根,其生根率(71.07%~74.23%)和根数(3.17~3.34条)与两步生根无显著差异。与两步生根法获得的生根苗相比,一步生根法获得的生根苗基部愈伤组织较少,生根苗质量更佳,其一级苗占比为75.00%,移栽成活率为85.00%。【结论】在‘正午’牡丹微繁殖中,黄化嫩茎是一种优于鳞芽的外植体来源,其污染率较低、诱导成活率较高;光质配比70%红光+30%蓝光、光照强度50μmol·m~(-2)s~(-1)的LED光照培养,可以显著促进试管苗增殖和生长;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_2,结合光照条件控制(暗培养30天后转至光照培养20天),可实现试管苗的一步生根,其操作流程简单、生根成本低、试管苗质量佳、移栽成活率高。本研究所建立和优化的‘正午’牡丹微繁殖技术体系,不仅可以促进该品种快繁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还可为其他牡丹品种微繁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秀芝 吴瑞香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又名土豆、洋山芋,山西省各地栽培较广。马铃薯营养价值高,粮菜兼用。还可作轻工业原料;它适应性广,产量高,营养丰富,除含脂肪较少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和维生素均显著高于小麦、水稻和玉米,一般含淀粉15%~20%,蛋白质2%,纤维素2%左右;马铃薯耐贮运,是调节旺淡的重要蔬菜品种。所以,推广优质马铃薯无公害综合生产技术,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改进食品构成,丰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无公害 栽培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永川 王良衍 宋坤 陈波
“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和城市“近自然森林”建设对乡土树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以具有优良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乡土树种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和毛枝冬青I.buergeri为例,在对其分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育苗及栽培试验,并提出了2种冬青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观赏价值以及采种、育苗和造林等技术措施。2种冬青当年采集的果实贮藏至翌年3月,经处理后,小果冬青可直接播种,发芽率为12.0%。而毛枝冬青种子具有较长休眠期,处理后贮藏至10月播种,发芽率为9.8%。基于2种冬青在自然分布群落中的地位,造林以混交林为宜,采用1年生小果冬青幼苗造林后第3年,平均树高2.5 m,胸径1.2 cm,而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慈英 李修鹏 袁燕飞 陈叶平 李万兴 缪玲霞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自1999年12月开始,在浙江定海首次进行海岛迁地保存育苗及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通过播种、扦插、移栽和定植等迁地栽培与繁殖等各种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舟山海岛苗期生长旺盛,1年生平均苗高为18.9 cm,地径0.32 cm,最大植株苗高可达35.0 cm,地径0.50 cm,但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扦插育苗生根容易,在备有遮阳网的钢质大棚内间歇喷雾条件下,用5年生幼树做插穗母本,未经任何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可达90%,经ABT1号生根粉处理后,生根率最高可达100%;大棚内容器移栽育苗,效果良好;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白坡 钱银才 潘文贤 姚建祥 顾志康 沈湘林
研究始于1987年,基地设在浙江省最大的实生梅栽培区——长兴县。选出的4个株系,平均单果质量14~22g,生态适应性强,具有早果高产性能,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果实可作为多种梅加工品的原料。用梅砧嫁接苗造林,适当密植,加强园地土壤管理和树形管理,防治疮痂病等,为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梅 选择育种 优良品种 早结果 大田栽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颜通 张秀新 薛璟祺 张盈
为探明催花牡丹复壮栽培后植株生长状况,采用Li-6400光合作用分析仪对盆栽的4个常见春节催花牡丹品种催花复壮后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自然花期,4个牡丹品种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峰值最高的银红巧对比峰值最低的紫二乔高出44.39%;4个品种引起Pn降低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乌龙捧盛和百园红霞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紫二乔和银红巧对Pn降低则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个品种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品种间差异显著,紫二乔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20 3,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能更...
关键词:
牡丹 复壮栽培 光合特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贵宾 顾小平 吴晓丽 朱如云 林峰 袁娜
为探索和完善丛生竹散生状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不同笋目和二水笋的出笋规律及其在散生状栽培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竹竹株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序依次为二目、三目、尾目和头目。竹笋产量以三目最高,达247.60 g·m-2;二目和头目次之,分别为239.30和222.40 g·m-2;尾目最低,仅70.60 g·m-2。各笋目所发笋至母竹距离分别为24.32 cm(头目),19.48 cm(二目),三目13.06 cm(三目)和8.44 cm(尾目)。各目成竹胸径:头目、二目>母竹,三目与母竹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品周 李昆 孙永玉 陈又清
以紫胶蚧优良寄主植物久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其种子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枝条利用及紫胶蚧在寄主植物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破壳处理可极大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在开春(3月)采用容器育苗,雨季初期(6—7月上旬)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的山坡中、下部,阳坡效果更好;雨季前松土除草和追施氮肥相结合,可明显促进幼树生长;久树是紫胶蚧最优良寄主植物,冬、夏代放养结果稳定,既适于保种又适宜产胶,寄主植物每年可利用1次。
关键词:
久树 造林 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