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
- 2023(1272)
- 2022(1158)
- 2021(1072)
- 2020(1013)
- 2019(2252)
- 2018(2324)
- 2017(3777)
- 2016(2797)
- 2015(3381)
- 2014(3429)
- 2013(3153)
- 2012(3073)
- 2011(2801)
- 2010(2962)
- 2009(2449)
- 2008(2614)
- 2007(2306)
- 2006(1954)
- 2005(1770)
- 学科
- 济(5707)
- 经济(5696)
- 教学(4135)
- 教育(4096)
- 理论(4019)
- 业(3842)
- 管理(3585)
- 学(2999)
- 学法(2993)
- 教学法(2993)
- 学理(2749)
- 学理论(2749)
- 企(2660)
- 企业(2660)
- 方法(2486)
- 研究(2351)
- 农(2237)
- 中国(2131)
- 数学(1976)
- 数学方法(1905)
- 生(1485)
- 贸(1437)
- 贸易(1437)
- 易(1402)
- 农业(1379)
- 研究生(1364)
- 财(1353)
- 技术(1291)
- 地方(1268)
- 世界(1259)
- 机构
- 学院(37333)
- 大学(36651)
- 研究(15633)
- 农(11410)
- 科学(11358)
- 济(9862)
- 经济(9503)
- 所(9394)
- 农业(9278)
- 管理(8916)
- 中国(8878)
- 研究所(8751)
- 京(8523)
- 业大(8357)
- 技术(7522)
- 理学(7395)
- 理学院(7269)
- 管理学(6972)
- 管理学院(6918)
- 江(6630)
- 范(6328)
- 中心(6298)
- 教育(6200)
- 师范(6181)
- 农业大学(5842)
- 省(5653)
- 北京(5651)
- 院(5596)
- 职业(5501)
- 州(5280)
共检索到57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秋生 万卉敏 孙俊娅 龚双军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994;王伏雄,1995;赵先贵等,1999;冯立国等,2007;周兰
关键词:
牡丹 品种群 花粉形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涛 王莲英
该文对中国栽培牡丹各品种群 4 8个代表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中国栽培牡丹的花粉形态具有较明显的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 ,结合形态分析 ,提出了绝大多数栽培牡丹起源于多个野生原种的观点 .矮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是最主要的起源种 ,卵叶牡丹的作用较小 .杂交是中国栽培牡丹最重要的起源方式 .少数栽培牡丹是单种起源的 ,它们直接起源于紫斑牡丹或杨山牡丹 .四川牡丹未参与中国现有栽培牡丹的起源 .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对品种分类和鉴定的价值及不同制样方法对花粉粒形状的影响
关键词:
牡丹 花粉形态 起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欣 张延龙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
关键词:
百合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颜通 张秀新 薛璟祺 张盈
为探明催花牡丹复壮栽培后植株生长状况,采用Li-6400光合作用分析仪对盆栽的4个常见春节催花牡丹品种催花复壮后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自然花期,4个牡丹品种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峰值最高的银红巧对比峰值最低的紫二乔高出44.39%;4个品种引起Pn降低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乌龙捧盛和百园红霞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紫二乔和银红巧对Pn降低则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个品种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品种间差异显著,紫二乔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20 3,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能更...
关键词:
牡丹 复壮栽培 光合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长杰 田舜 张正球 韩月澎 陈峰 李欣 顾铭洪
目的明确高产水稻品种中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性质,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指导。方法以53个典型的籼粳品种和近年育成的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供试品种的理化品质和RVA谱特征,并利用根据籼粳基因组序列差异设计的Wx、Sbe1、Sbe3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了53个水稻品种的基因型,并分析了3个基因位点的遗传学效应。结果3个分子标记均能很好的区分3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籼粳来源,根据3个位点的基因型可将53个品种分为6种类型。单个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在不同基因型品种间淀粉的理化特性(AC,GC,RVA)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个基因的联合效应在不同基因型组合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3个基因在高产品种培育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修宇 吴国栋 陈德忠 赵孝庆 唐文思 王华芳
本文述及绿化油用的牡丹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和立地造林措施。‘凤丹’和紫斑牡丹抗逆性强,具有抗旱关键基因DREB2A、WRKY和XET,而‘凤丹’适应性更广。牡丹籽油在5个种和芍药2个居群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以上,其中‘凤丹’、紫斑牡丹、牡丹、四川牡丹的α-亚麻酸和大花黄牡丹的油酸含量超过40%,食品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凤丹’种籽发育根据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差异划分为3个时期,即有丝分裂期、细胞扩展与物质积累期和成熟期,α-亚麻酸合成关键基因为SAD、FAD2/FAD6和FAD3;其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立国 丰震 赵兰勇 生利霞
以2个产地的野生玫瑰(吉林珲春野生玫瑰和山东牟平野生玫瑰)和2个玫瑰栽培品种(山东平阴的紫枝玫瑰和甘肃苦水的苦水玫瑰)为试材,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和FMS-2型调制式荧光仪对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进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珲春野生玫瑰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牟平野生玫瑰和紫枝玫瑰Pn日变化为不显著的双峰曲线,苦水玫瑰Pn日变化则为典型的双峰曲线;2个野生玫瑰的Pn最高值明显高于2个玫瑰栽培品种,表现出显著的高光合效率特性;珲春野生玫瑰、紫枝玫瑰和苦水玫瑰都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而牟平野生玫瑰没有“午休”;紫枝玫瑰Pn的降低主要是非气孔因素所致,而珲春野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仿云
该文以栽培发展史为主线,比较分析了梅花、牡丹及其梅文化和牡丹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异同。结果表明:①在南北朝之前,梅的引种、观赏栽培及文化孕育均在牡丹之前,但自隋唐以来,梅花之整体发展便稍逊于牡丹。②梅花栽培及文化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品种演化从汉代到现代不断有新类型出现,梅文化则孕育和萌动于南北朝,发展于唐朝,形成于宋朝。③牡丹栽培及文化的发展都是跳跃式的,品种在唐代实现了从单瓣向复瓣和重瓣演化的飞跃,至宋代时已接近现代水平,而牡丹文化在唐代则迅速发展到它的顶峰。④梅文化的精髓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牡丹文化的实质则是对繁荣昌盛的民族理想的追求,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中华民族形...
关键词:
梅花 牡丹 梅文化 牡丹文化 栽培 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善磊 岳红亮 赵春芳 陈涛 张亚东 周丽慧 赵凌 梁文化 王才林
为了明确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状况,以国内外181份粳稻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185个SSR/Indel标记分析其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共检测到74个等位基因,变幅为2~4个,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 176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 011~0. 494,平均0. 148;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 011~0. 399,平均0. 128,中度多态位点(0. 25 0. 50),表明粳稻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群体结构分析及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分为3个亚群(POP1~POP3)和1个混合群(Mixed),地理位置相近的品种大都聚于同一亚群中。可为水稻食味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为后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与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娟 成仿云 于晓南 汪燕
该文以‘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进枝叶生长和减少积温有明显作用,但降低了成花率和切花品质;ABT则有明显地促进新根生长、改善切花品质的作用,试验的最佳浓度是100mg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逄涛 宋春满 方敦煌 邓建华 邓云龙
本文对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5和云烟87等云南烤烟主要栽培品种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栽培品种间在多酚总量、草酸、十四酸、亚油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莰菲醇-3-0-芸香糖苷、3-羟基-2-丁酮、4-甲基-5H-呋喃-2-酮、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4种异构体)、3-甲基-2-丁烯-1-醇、寸拜醇、新植二烯等化合物的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红花大金元在多酚总量、草酸、十四酸、亚油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莰菲醇-3-0-芸香糖苷、寸拜醇等化合物的含量上明显高于其它品种。K326在莰菲醇-3-0-芸香糖苷、寸拜醇等化合物的含量上明显低于其它品种。云烟85、...
关键词:
云南 烤烟 品种 化学成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涛 王莲英
该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Sect.MoutanSubsectVaginataeStern.)5个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初步建立了牡丹花粉形态的量化指标.花粉外壁纹饰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演化途径是小穴状纹饰→穴状纹饰→网状纹饰→粗网状纹饰.同时探讨了这一途径与形态演化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聚类分析讨论了各个种的相互关系及延安牡丹(P.yananesis)的分类地位.
关键词:
牡丹,花粉形态,演化,分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奎 王雁 郑宝强 朱向涛 吴红芝 史倩倩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滇牡丹40个群体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其花粉有较明显的多样性。不同群体的花粉赤道面观多为长球形,少数为超长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具三拟孔沟,外壁纹饰形态多样,可分为小穴状、穴状、网状、粗网状、皱波-网状、皱波状等。按照数量分类学性状对40个群体进行了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结合表型性状特征分析认为花粉形态与植株不同群体及花色等密切相关。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在牡丹分类和系统演化方面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滇牡丹 群体 花粉形态 亲缘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秉玲 王荷 刘燕
为解决杂交育种工作中的时空不遇,延长花粉寿命,本文对23个日本牡丹品种花粉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研究。对新鲜花粉及超低温保存花粉离体萌发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日本牡丹品种新鲜花粉生活力存在差异,23个品种中,‘大藤锦’花粉萌发率最高,达到60.89%,而‘岛大臣’最低,仅3.49%;室温条件下,日本牡丹品种花粉寿命仅15d左右,而超低温保存可以使日本牡丹品种花粉寿命至少延长至2年。经超低温保存2年,花粉仍然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有的甚至超过保存前水平,因此超低温保存技术可用于日本牡丹品种花粉的长期保存。
关键词:
日本牡丹 花粉 萌发率 超低温保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军义 易同培 马丽莎 王道云 蒲正宇 姚俊
根据国际生物科学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IUBS))的规定,全世界野生植物的拉丁学名均由《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ICBN)》加以规范[1],而因人类选择、培育和生产的栽培植物的名称则由《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ICNCP)》加以规范[2]。只有经国际园艺学会(ISHS)命名与登录委员会(Commission for N...
关键词:
品种 竹类 慈竹属 定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