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
- 2023(643)
- 2022(616)
- 2021(544)
- 2020(434)
- 2019(1036)
- 2018(983)
- 2017(1766)
- 2016(1110)
- 2015(1222)
- 2014(1167)
- 2013(1228)
- 2012(1215)
- 2011(1161)
- 2010(1232)
- 2009(1148)
- 2008(1185)
- 2007(1041)
- 2006(895)
- 2005(844)
- 学科
- 管理(4365)
- 济(4259)
- 经济(4240)
- 企(3731)
- 企业(3731)
- 业(3663)
- 学(2151)
- 方法(1789)
- 业经(1725)
- 农(1665)
- 组织(1338)
- 体(1331)
- 人事(1330)
- 人事管理(1329)
- 理论(1219)
- 和(1199)
- 策(1072)
- 划(1059)
- 农业(1053)
- 企业经济(979)
- 经营(964)
- 制(937)
- 数学(909)
- 数学方法(903)
- 经济理论(903)
- 计划(880)
- 决策(878)
- 工作(762)
- 技术(739)
- 中国(730)
- 机构
- 大学(18008)
- 学院(17023)
- 管理(7160)
- 理学(6289)
- 理学院(6209)
- 管理学(6135)
- 管理学院(6095)
- 研究(5857)
- 济(5657)
- 经济(5565)
- 中国(4388)
- 农(3983)
- 科学(3943)
- 京(3814)
- 农业(3137)
- 所(3104)
- 业大(3037)
- 研究所(2869)
- 财(2674)
- 江(2664)
- 中心(2591)
- 范(2447)
- 师范(2384)
- 北京(2262)
- 财经(2186)
- 院(2120)
- 经(2032)
- 农业大学(2018)
- 州(1975)
- 师范大学(1962)
共检索到2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向涛 王雁 彭镇华 律春燕 郑宝强
为揭示牡丹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变化规律,以牡丹品种"凤丹"花瓣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电镜扫描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培养时间愈伤组织表面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牡丹花瓣愈伤组织类型不同,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存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继代的时间不同,愈伤组织的表面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继代后15 20 d为愈伤组织结构变化最大的时期。初步了解了愈伤组织分化植株的过程,为建立牡丹高效再生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牡丹 愈伤组织 电镜扫描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崔龙波 孔俊 周雪莹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蛤蜊鳃的组织学和表面结构。所有鳃丝的组织结构均相同。鳃丝上皮按结构与功能可区分为4个区带:前纤毛柱状细胞区、侧纤毛柱状细胞区、粘液细胞区和扁平细胞区。前纤毛和侧纤毛分别与食物的运送和呼吸水流的产生有关。扁平细胞为呼吸上皮,其结构有助于气体交换。相邻鳃丝通过成排的、含有血管的丝间连接连系。
关键词:
中国蛤蜊 鳃 组织学 扫描电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道贵 李瑞芝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雌性褶纹冠蚌外瓣鳃的组织学和形态。结果表明,雌性褶纹冠蚌具一对外瓣鳃。每个外瓣鳃都由内、外二鳃小瓣构成。每片鳃小瓣又由许多纵行排列的鳃丝组成。鳃丝表面具前纤毛、前侧纤毛和侧纤毛,其壁主要由角质层、上皮和基膜组成,内含几丁质棒、鳃腺和血管。相邻鳃丝之间由丝间隔相连。鳃小瓣内的空腔被瓣间隔分隔成许多鳃水管。丝间隔和瓣间隔的壁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基膜组成,其内均有血管分布。在繁殖期间辩间隔形态发生变化,将鳃水管分隔成许多小室,形成胚胎发育的孵化室。
关键词:
褶纹冠蚌 鳃 组织学 扫描电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慧 陈保平 付新华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端黑萤(Luciola praeusta Kiesenwetter)成虫及幼虫头部的形态,结果表明:端黑萤成虫复眼发达,但口器退化,仅由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须及下唇组成;幼虫有1对不发达的侧单眼,1对发达的、左右对称的3节触角,其口器非常发达,具有1对锋利的、中空的镰刀状上颚,1对下颚须,1对下唇须和1对内颚叶。端黑萤幼虫口器的典型特征为上颚近1/2处向内侧弯曲成1个齿状突起。
关键词:
端黑萤 头部 形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发松 瞿波 朱旭彤 程鹏飞 王前和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株的圆形花粉与对照品种花粉一样,其萌发孔有明显突出的孔盖;而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的圆形花粉则无孔盖。因此,可认为萌发孔孔盖的有无是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与不育花粉的典型鉴别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邢维贤 安利国 杨桂文 尹苗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胡子鲶鳃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对其丝状鳃、片状鳃与枝状鳃的表面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对三种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胡子鲶 鳃 扫描电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际佳 郭云贵 李桂峰 赵会宏
选取性成熟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亲鱼,体质量800~2 300 g,经人工催产后,在27℃条件下进行干法人工授精。取成熟卵及相遇后不同时间段的精卵用扫描电镜对赤眼鳟成熟精、卵及精子入卵早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赤眼鳟成熟精子为鞭毛型形态,全长19.6~22.4μm。头部直径约1.65μm,鞭毛长17.8~20.6μm,头径与鞭毛长度之比为(1∶9.89)~(1∶11.4)。赤眼鳟成熟卵呈圆形,具单一受精孔。卵膜厚度约为2.78μm,卵膜表面平滑光洁;无明显的沟或嵴,卵膜表面可见均匀分布有很多孔小管,直径约0.14μm。在动物极具一漏斗状凹陷卵膜孔,直径1...
关键词:
赤眼鳟 受精 扫描电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勇 雷朝亮 宗良炳 钟昌珍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家蝇的血细胞,发现家蝇的血细胞主要有原血胞、浆血胞、珠(粒)血胞以及类绛(囊)血胞4种类型;不存在典型的珠血胞与粒血胞,只是另有一类血胞兼具二者的特点;家蝇的浆血胞具有极强的吞噬能力,类绛(囊)血胞也可能与其免疫作用有关。
关键词:
家蝇 血细胞 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秋芝 孙大江 马国军 邱岭泉 王丙乾
The observation indicates the head length of sperm 6.5μm,the top of broad-head 1μm,the lower part of head 1μm,neck 0.5μm and tail length 16μm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The sperm's tail has axle and two wings. There are 6-9 micropyles on the animal pole of the mature egg of Acipenser s...
关键词:
史氏鲟 精子入卵 扫描电镜观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永玲 杨彩根 宋学宏 王建伟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成熟卵和精子的形态、卵子对精子的应答反应、受精孔的数量与形态、受精方式与过程。结果显示:黄颡鱼精子为鞭毛型,头部近圆球形,无顶体,单尾;卵为圆球形,卵膜表面多嵴,且有15~16条宽度不同的小沟;卵表面仅有1个受精孔,精孔管口内径约2.8μm。黄颡鱼为单精受精,受精后30 s内完成精子入卵过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康现江 李少菁 王桂忠
利用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锯缘青蟹精子入卵的过程。精子以其核突起附着在卵膜上 ,并迅速发生顶体反应。顶体反应时 ,顶体囊外翻 ,顶体管前伸 ,精子核辐射臂收缩 ,并拖至顶体囊的后部。顶体管迅速穿过卵黄膜 ,携带核物质一同进入卵子。锯缘青蟹为多精着卵 ,数精入卵。本文同时探讨了精子顶体反应机制以及受精过程卵子的作用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受精 扫描电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向明 丁雪娟
扫描电镜观察平微杯虫(Microcotyle sebastisciYamaguti,1958)显示:该虫中型个体,具口吸盘1对,口吸盘之间可见口孔,具横隔。口孔正下方为一圆形生殖孔,卵纺锤形具双极丝。后吸器鸡冠状,上面对称排列着两行无柄微杯型吸铗,吸铗形状、大小相近。体表具横向皱褶,背面体表具乳头状乳突,腹面体表密披杆状纤毛。[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11-51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晓月 王荫长 尤子平
朱砂叶螨雌成螨表皮肤纹突起,在第I对背中毛之间为三角状,密度为8.6个/10μm;第Ⅱ、Ⅲ对背中毛之间的为串珠状.密度为3.35个/10μm;第Ⅲ、Ⅳ对背毛之间的也是串珠状,密度为7.66个/10μm;第Ⅳ对背毛之间区域为三角状,密度为7.9个/10μm.腹部和足上无任何效突.生殖区肤绽放射状,上部区域有粒点,无纹突.眼背侧区域肤纹纵向,纹突三角状,密度为8.1个/10μm.腹部区域肤纹斜向,无纹突.雄成螨末端尖,体背有3~4条深凹陷,体背腹表皮均无肤纹突起。
关键词:
朱砂叶螨 体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彩萍 闫喜中 刘红霞 郝赤 骆有庆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研究球孢白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壁的过程以及寄主中肠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48h,芽管平均长度达到3.08μm时即可侵入幼虫体表。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芽管伸长形成菌丝,逐渐萌发生成新的分生孢子,在后期菌丝间出现丝状物和网状结构,这2种现象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分生孢子多数以芽管方式侵入表皮,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染。组织切片显示:侵染3天的幼虫腹部体腔中脂肪体组织变得模糊,细胞核不明显,马氏管出现空泡并变形。中肠围食膜被分解消失,肠壁肌肉层向内皱褶,排列紊乱,出现破裂,肠腔内变浑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文杰 潘奕达 周于娜 吴雪萍 区小玲 唐龙 吴明灿 潘英
为了探讨管角螺性畸变过程中,生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以及性畸变可能对其种群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验采用组织解剖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广东湛江、广西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及越南胡志明市5个区域管角螺的未成熟和成熟正常雄、雌个体以及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构。结果显示,管角螺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生殖器官外,还有输精管和阴茎等雄性生殖器官,并且性畸变个体阴茎的位置、形状和输精管的组织结构与正常雄性个体的相似,管角螺性畸变现象仅见于成熟个体,高程度性畸变雌体的性腺发育受阻。性畸变率(IOI)结果显示,8批样中管角螺性畸变严重程度依次是北海1>北海2>湛江>钦州1>防城港近海>越南胡志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