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8)
- 2023(9427)
- 2022(7963)
- 2021(7161)
- 2020(5954)
- 2019(13034)
- 2018(12918)
- 2017(23577)
- 2016(13282)
- 2015(14519)
- 2014(14489)
- 2013(13791)
- 2012(12687)
- 2011(11451)
- 2010(11389)
- 2009(10523)
- 2008(10229)
- 2007(9091)
- 2006(8037)
- 2005(7013)
- 学科
- 济(46623)
- 经济(46560)
- 管理(41103)
- 业(33888)
- 企(27245)
- 企业(27245)
- 方法(20127)
- 数学(17105)
- 数学方法(16873)
- 学(15399)
- 环境(15123)
- 农(14221)
- 财(13132)
- 中国(12743)
- 业经(10615)
- 制(10492)
- 划(10106)
- 贸(9548)
- 贸易(9546)
- 农业(9295)
- 易(9273)
- 地方(8851)
- 银(8547)
- 体(8515)
- 银行(8492)
- 理论(8470)
- 技术(8219)
- 融(8217)
- 金融(8209)
- 行(8089)
- 机构
- 大学(193221)
- 学院(192145)
- 济(71118)
- 管理(69777)
- 经济(69567)
- 研究(69333)
- 理学(61009)
- 理学院(60257)
- 管理学(58857)
- 管理学院(58562)
- 中国(50408)
- 科学(48565)
- 农(45520)
- 京(41748)
- 所(37345)
- 业大(37269)
- 农业(36570)
- 研究所(34863)
- 财(31818)
- 中心(31175)
- 江(28939)
- 财经(25806)
- 北京(25568)
- 院(25094)
- 范(25012)
- 师范(24516)
- 农业大学(24280)
- 经(23499)
- 州(22807)
- 省(22579)
- 基金
- 项目(139560)
- 科学(107882)
- 基金(101304)
- 家(93468)
- 国家(92734)
- 研究(92337)
- 科学基金(77006)
- 社会(58384)
- 省(55518)
- 社会科(55261)
- 社会科学(55245)
- 基金项目(54283)
- 自然(53183)
- 自然科(51910)
- 自然科学(51886)
- 自然科学基金(50963)
- 划(47850)
- 教育(42070)
- 资助(40257)
- 编号(34773)
- 重点(32262)
- 计划(29677)
- 部(29496)
- 发(29466)
- 创(29194)
- 科研(27695)
- 创新(27445)
- 成果(27235)
- 科技(26675)
- 课题(25049)
共检索到273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雅琼 施正香 王盼柳
为深入了解牛床垫料再生系统的工艺技术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垫料再生系统处理过程中物料特性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试。结果表明:BRU系统的核心—发酵仓,其运行过程基本不改变物料的理化特性,随着出料流量的增大,仓内温度和CO_2、CH_4及N_2O的排放速率均显著降低,而相对湿度则明显提高;牛场粪污固液分离后经垫料再生系统处理,每1.00t牛粪的CO_2、CH_4、N_2O气体排放量分别为2.15~5.04kg、1.95~7.25g、27.09~58.11mg,1.00t鲜牛粪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3.60kg CO_2当量。BRU系统和好氧发酵2种垫料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显示,BRU系统对环境影响远小于好氧发酵系统,仅为好氧发酵系统的9%,其环境友好性优于好氧发酵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盼柳 周洪宇 段娜 施正香 曹哲
针对中小型奶牛场在利用固体牛粪作垫料时,存在牛粪含水率高、致病菌杀灭率低等问题,采用自行研发的立体网带式牛粪垫料再生系统对固体牛粪进行热风干燥去除水分、杀灭致病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铺料厚度为2cm、热风温度为50℃的条件下,对固体牛粪干燥处理9h,牛粪含水率可降至46.5%,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杀菌率分别为95.6%和98.3%,符合固体牛粪作垫料的基本要求。所设计的立体网带式牛粪垫料再生系统可快速杀菌消毒并干燥固体牛粪,为奶牛场提供可再生利用的舒适垫料。
关键词:
立体网带 牛粪 垫料 干燥 杀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海生 左福元 董红敏 栾冬梅 袁丰 饶骏
【目的】分析堆体规模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牛粪与锯末混合物进行堆肥,调节含水率约为66%,牛粪、锯末混合物的质量分别为109.24, 217.52和429.53 kg,每周翻堆2次。通过发酵棚+INNOVA 1412i多种气体分析仪+INNOVA 1409-24多点采样器测量系统,对3种规模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不间断测试,每小时测量一次进气口和排气口氨气、氧化亚氮、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浓度,进而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牛粪 堆肥 堆体规模 氨气 温室气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盼柳 曹哲 李浩 施正香 刘中珊
针对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垫料过程存在的内部抄板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垫料品质差等问题,采用试验与离散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滚筒发酵生产垫料过程的牛粪颗粒运动进行研究,并就滚筒内部抄板结构为2组螺旋线排布且抄板与滚筒中轴线夹角(θ)为0°,2组螺旋线排布且θ=45°和4组螺旋线排布且θ=45°时,固体牛粪在滚筒内的滞留时间及混合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离散单元法能较好地描述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垫料过程;2)抄板结构为4组螺旋线排布且θ=45°时,牛粪颗粒在滚筒内的轴向运行速度为1.7×10~(-4) m/s,较采用其他2种抄板结构时牛粪颗粒轴向运行速度快,此时牛粪在筒仓内的滞留时间为16.2h,满足牛粪垫料生产要求且滚筒生产效率较高。综上,根据离散元仿真结果,可确定滚筒内抄板的最优结构为4组螺旋线排布且夹角θ为45°。本研究为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垫料的结构优化、品质改进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舒清 张镜丹 纪程 顾文文 李荣 邹建文
关键词:
好氧堆肥 牛粪 复合菌剂 腐熟 温室气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雁冰 任树梅 杨培岭 商放泽
为探明再生水灌溉下不同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再生水和清水2种水质配以不同无机肥料(尿素、胺肥、缓释肥)的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4.78%29.9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17.48%32.50%。2)相对于再生水无施肥处理,再生水施肥处理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4.037%、13.230%、7.35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81.4%、99.2%、39.8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再生水 施肥种类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普金徽 覃李坤 顾招兵 毛华明 郭露露 张富兰 刘平 李林
为研发一种自渗牛床以维持表层垫料的清洁与干燥,增加奶水牛躺卧时间,提高福利化养殖水平,随机选择体况与体重基本一致的杂交奶水牛3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饲养在河沙牛床与河沙/木屑牛床上,探索不同厚度河沙与木屑垫料对夏季奶水牛站立与躺卧行为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奶水牛在15cm厚河沙牛床(S15)上躺卧7.55h/d,显著高于20cm厚河沙牛床(S20)的4.58h/d和10cm厚河沙牛(S10a)的0.42h/d(P<0.05)。综上,在炎热夏季,河沙比木屑更适合作为奶水牛的牛床垫料;自渗牛床上铺15cm厚河沙垫料增加奶水牛躺卧时间;舍内增设专门的采食通道承载了更多的牛粪,保护了自渗牛床垫料的干燥与清洁度。
关键词:
奶水牛 自渗牛床 垫料 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良文 王建军 李珊珊
与国际技术溢出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相关的国内研究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强度、效率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方面,而仅有一两篇文献从FDI水平方向的技术溢出渠道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初步考察。在能源强度或效率影响方面,如Sun基于我国1980~1994年的数据得出改革开放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结论,史丹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明德 李慧梅 王文颖
【目的】针对禽畜粪便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通过添加改良剂等措施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方法】以牛粪和牛尿为原料,开展了为期30 d的室内模拟储存试验,监测了牛粪储存期间CO_2和CH_4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了2%硫酸锌、1%氢氧化镁+4%磷酸、10%氯化钙和1%沸石对牛粪CO_2和CH_4排放的影响。【结果】单施粪尿处理CK(对照组)的CO_2排放通量最大峰值出现在第8天,为20.590μmol·m~(-2)·s~(-1),CH_4排放通量最大峰值出现在第24天,为0.735μmol·m~(-2)·s~(-1)。硫酸锌处理的CO_2排放高峰期延迟了22 d,氢氧化镁+磷酸、氯化钙和沸石处理的CO_2排放高峰期提前了2~3 d。对于CH_4的排放,硫酸锌和氯化钙处理的高峰期分别提前了15和17 d,氢氧化镁+磷酸组合处理的高峰期延迟了3 d,沸石处理的高峰期则与CK处理出现在同一天。相比于CK处理,氢氧化镁+磷酸组合处理的CH_4平均排放通量降低了22.9%,但CO_2平均排放通量增加了4.5%;硫酸锌、氯化钙和沸石处理的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28.0%、90.4%和5.1%,且CO_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47.9%、83.1%和1.7%。【结论】由此可见,氢氧化镁+磷酸不宜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牛粪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当中,而硫酸锌和沸石对牛粪CO_2和CH_4的减排效果不如氯化钙显著,因此氯化钙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添加剂施加在牛粪中,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关键词:
牛粪 温室气体 高峰期 排放通量 添加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姹 王明利
一是运用SSBM模型对奶牛规模养殖环境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效率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下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效率小规模最高,其次为中规模与大规模;技术效率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规模、小规模与中规模。二是运用GML指数方法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析,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规模、大规模与小规模养殖场;GML指数较GM指数(GM指数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数)降低的原因各异,小规模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拉低技术效率变化导致,而中、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主要由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建伟 毕江涛 李文兵 贾渊超 毛瑞璠
【目的】探讨腐熟菌剂与配施辅料对奶牛粪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奶牛粪为堆肥原料,配施腐熟菌剂与稻壳粉、麦麸、脱硫石膏,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及堆肥结束时菌群结构,阐明腐熟菌剂与配施辅料对堆肥理化性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T1~T4处理升温期堆体发酵时长较CK减少1~2 d,高温期(>50 ℃)发酵时长较CK增加2~6 d。T1、T3、T4处理的含水率较CK显著降低(P<0.05)。不同发酵时期堆体电导率均小于4.00 mS/cm。升温期有机质下降42.28%~47.98%,T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T1~T4处理堆体小白菜发芽指数在高温期和降温期快速升高,显著高于CK(P<0.05)。随堆肥持续,T1~T4处理pH由8.40降为7.30~7.63,全氮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碳氮比由32.31降为9.01~10.90,堆肥结束时T1~T4处理和CK细菌群落在门、属水平上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AMOVA分析显示,T1~T4处理和CK细菌群落结构呈极显著差异(P<0.001);MetaState分析显示,存在极显著差异的菌属有: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嗜热纤维梭菌属(Thermoclostridi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SAR324_clade(Marine_group_B);CCA分析表明,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理化性状顺序为:OM>EC>TN>pH>MC。【结论】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评价显示,T3处理,即奶牛粪+菌剂0.1%+稻壳粉1%+麦麸1%,为最佳堆肥方案。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何国华 窦鹏 秦长海 赵勇 朱永楠 姜珊
污水处理系统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低碳运行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该文基于北京市污水处理流程,构建了污水处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对2010—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进行核算,并预测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明显上升,年均增幅达6.03%;污水处理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环节,其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占整个系统的51.27%;不同处理标准和处理工艺的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北京地方标准的排放强度大于国家标准,处理能力较高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排放强度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的1.77倍;在基准情景、高标准出水情景、低碳排放情景下,2035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均会增加,其中低碳情景的增幅最小,但投资和占地面积分别需要多增加49.95亿元和192万m~2。基于该研究结果,从源头、过程和终端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温室气体减排建议。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污水处理系统 情景预测 北京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彬 鞠丽萍 戴婧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开展城市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十分迫切。重庆作为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协调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实现模式对广大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部结构出发,以经济和人口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费为核心,构建重庆市温室气体排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中考虑不同投资率下的高、中、低三种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置节能和低碳情景,探求节能水平提高、能源结构改善和碳汇能力增强对未来重庆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产业能耗水平降低即节能情景,是重庆市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对保证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 重庆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毅
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全球共识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而这恰为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当前国际主要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主要指欧盟碳交易市场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运作模式和先进经验,通过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节能减排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