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5)
- 2023(12060)
- 2022(9645)
- 2021(8581)
- 2020(7197)
- 2019(15422)
- 2018(15193)
- 2017(28699)
- 2016(16337)
- 2015(17869)
- 2014(17703)
- 2013(17149)
- 2012(15852)
- 2011(14039)
- 2010(13685)
- 2009(12423)
- 2008(12565)
- 2007(11046)
- 2006(9648)
- 2005(8823)
- 学科
- 济(60894)
- 经济(60805)
- 业(42885)
- 管理(42797)
- 企(33404)
- 企业(33404)
- 方法(26451)
- 数学(22834)
- 数学方法(22557)
- 学(18495)
- 农(18442)
- 中国(18158)
- 财(16930)
- 业经(14637)
- 农业(12678)
- 制(12295)
- 贸(12282)
- 贸易(12277)
- 易(11971)
- 地方(11239)
- 务(10516)
- 银(10497)
- 财务(10491)
- 财务管理(10468)
- 银行(10423)
- 融(10380)
- 金融(10377)
- 企业财务(10071)
- 技术(10046)
- 行(9869)
- 机构
- 大学(235242)
- 学院(232179)
- 济(89654)
- 研究(89423)
- 经济(87881)
- 管理(80469)
- 理学(70403)
- 理学院(69435)
- 管理学(67833)
- 管理学院(67465)
- 中国(63792)
- 科学(62382)
- 农(59872)
- 京(50403)
- 所(49485)
- 农业(48389)
- 业大(45984)
- 研究所(45925)
- 财(40546)
- 中心(39291)
- 江(35161)
- 财经(32734)
- 院(31956)
- 农业大学(31215)
- 北京(31017)
- 经(30023)
- 省(29557)
- 范(29372)
- 师范(28733)
- 科学院(28372)
- 基金
- 项目(167484)
- 科学(129814)
- 基金(123305)
- 家(115078)
- 国家(114189)
- 研究(107855)
- 科学基金(94095)
- 社会(68580)
- 自然(65779)
- 省(65296)
- 社会科(64952)
- 社会科学(64932)
- 基金项目(64908)
- 自然科(64299)
- 自然科学(64273)
- 自然科学基金(63171)
- 划(57405)
- 资助(49863)
- 教育(48578)
- 重点(39367)
- 编号(38923)
- 计划(36662)
- 发(36278)
- 部(35781)
- 创(34869)
- 科研(33853)
- 创新(32838)
- 科技(32544)
- 业(31843)
- 成果(31027)
- 期刊
- 济(92242)
- 经济(92242)
- 研究(62215)
- 学报(57167)
- 农(54382)
- 科学(46245)
- 中国(46142)
- 大学(40133)
- 学学(38603)
- 农业(36444)
- 财(31064)
- 管理(28817)
- 融(20423)
- 金融(20423)
- 业(20392)
- 教育(20241)
- 业大(16705)
- 经济研究(16301)
- 财经(16140)
- 技术(15550)
- 版(15041)
- 业经(14983)
- 农业大学(14269)
- 经(13845)
- 问题(12980)
- 科技(12618)
- 林业(10611)
- 贸(10338)
- 中国农业(10320)
- 世界(10011)
共检索到336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倩 张木子 黎明 王日昕
为了比较牛磺酸对急性氨中毒的鲫和草鱼缓释作用的差异,实验分别构建了4个处理组,组1实验鱼通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2注射醋酸铵(鲫7 mmol/g,草鱼9 mmol/g),组3注射醋酸铵和牛磺酸(100μg/g),组4注射牛磺酸。毒性实验持续96 h。结果显示,组2鲫肝脏中SOD、CuZnSOD和CAT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和组3;组2和组3鲫肝脏中GPx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组1鲫大脑中SOD、CuZnSOD、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组2草鱼肝脏中SOD、CuZnSOD、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组2和组4草鱼大脑中SOD和CuZnSOD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组1和组3;组3草鱼大脑中CAT和GPx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此外,组2鲫和草鱼肝脏及大脑中TNF和IL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鱼类氨中毒会扰乱机体的抗氧化酶系统和免疫应答,引起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草鱼通过提高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以应对氨中毒;牛磺酸能够有效缓解氨中毒对鲫和草鱼造成的氧化伤害,但牛磺酸并不能降低氨中毒对鲫和草鱼造成的炎症反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冰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为了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抗氧化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黄颡鱼离体头肾细胞模型,开展为期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显示,0.14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G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0.14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IL-1和TN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I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14 mg/L总氨氮处理组和对照组;吖啶橙染色检测发现,0.14 mg/L总氨氮处理组实验鱼头肾巨噬细胞内可见边缘不规则的黄绿色荧光,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实验鱼头肾巨噬细胞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信号。研究表明,氨氮毒性能够影响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鱼类氨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丽颖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为了探讨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HSP70和HSP90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了360尾黄颡鱼[初体质量(17.25±0.05) g],分别暴露于含有0(对照)、5.70(低浓度组)、28.50(中浓度组)和57.00 (高浓度组) mg/L总氨氮浓度的水体中,进行96 h的急性胁迫实验。实验开始后,分别于0、12、24、48和96 h取样。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发生后,低、中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高浓度组则持续降低;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显著升高;3 h时,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SOD活性达到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4 h后,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鳃中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升高,但脑中HSP70基因在0 h后显著降低;氨氮胁迫3 h时,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脑中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鳃中正好相反;相比HSP70基因,高氨氮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鳃中HSP90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会对黄颡鱼抗氧化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原因与丙二醛的积累量有关;相比HSP90基因,黄颡鱼HSP70基因的表达量在氨氮胁迫发生后迅速上调,这种生理调控机制提示HSP70在应对急性氨氮胁迫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清滨 王秋举 杨翼羽 董晓庆 陈玉珂 鞠雪 董婧 张东鸣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13±2.78)g/尾的健康草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第1组为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脂肪水平为5.09%),第2组为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水平为8.25%),其余4组为牛磺酸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200,700,1 200和1 7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养殖65d后,测定草鱼体质量和体长,并采集尾静脉血样、肝胰脏和肌肉样品,用于测定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脏体指数(VSI)、肌肉粗脂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蓓玲 王兰芳
为研究急性热应激后小鼠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肝脏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的表达规律,选取5~6周龄健康昆明雄性小鼠56只,平均分成7组(1个对照组和6个急性高温处理组)。6个急性高温处理组小鼠分别为41℃、急性高温处理2 h后再置于25℃环境中0、2、6、12、24、48 h的小鼠。分别测定各处理小鼠的脏器指数、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酶的活性,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中Hsp70-1,Hsp70-3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处理后,小鼠脏器指数在48 h内没有明显变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
关键词:
小鼠 热应激 热休克蛋白70 抗氧化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丰超杰 张颖 张永泉 刘霞飞 吕伟华 马波 韩世成
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对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生理适应性的影响,采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急性高温下(11、14、17℃和20℃)黑龙江茴鱼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和抗氧化酶等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黑龙江茴鱼血清生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7℃组和2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则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黑龙江茴鱼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高温胁迫24 h时,17℃组和20℃组黑龙江茴鱼肠道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于胁迫48 h时,其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此外,黑龙江茴鱼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抗氧化物酶(GPX)活性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在高温胁迫48 h时显著下降。肝脏中SOD和CAT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急性高温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高温处理下黑龙江茴鱼在17~20℃下处于胁迫状态,其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受到显著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美泽 黎明 李健 袁莉霞 王日昕 石戈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大弹涂鱼炎性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15.14±0.05) g的健康大弹涂鱼幼鱼180尾,进行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大弹涂鱼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为8.99 mg/L总氨氮(0.11 mg/L非离子氨,T-AN);氨氮胁迫后TNF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于12和96 h时显著上调,96 h时表达量达到0 h时的2倍;IL-1基因的mRNA表达量12 h时显著上调,为0 h时表达量的6倍;氨氮胁迫后IL-6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于12和96 h时显著上调,表达量达到0 h时的1.5倍;氨氮胁迫后IL-8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出现显著下调。研究表明,大弹涂鱼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为8.99 mg/L总氨氮;半致死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后,TNF、IL-1、IL-6和IL-8基因的mRNA表达量持续升高,推测过度炎性应激可能是导致鱼类氨中毒死亡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大弹涂鱼 氨氮 基因 促炎性因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邱小琮 赵红雪 王远吉 白文贤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将牛磺酸以0.05%、0.10%、0.15%、0.20%的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鲤(体重40.73±3.92 g)30 d后,测定血清和肝胰脏的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提高鲤血清和肝胰脏的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鲤血清和肝胰脏中的丙二醛含量,其中0.10%添加组效果最好,极显著地提高鲤血清和肝胰脏的溶菌酶活力(P<0.01),比对照组分别提高9.74%、8.04%;极显著地提高鲤血清和肝胰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00%、14.40%;极显著地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华 郑冰清 马学艳 金武 李红霞 宋长友 徐跑 顾若波 闻海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铜离子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毒性效应的机制,完善铜离子对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并指导淡水石首鱼的健康养殖。[方法]在(17±1)℃曝气自来水中,采用等间对数法在0.1~1.5 mg·L~(-1) Cu~(2+)范围内选取5个梯度探究Cu~(2+)浓度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死亡率的影响;选取0.197 mg·L~(-1) Cu~(2+)进行96 h胁迫试验并取样,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谷胱甘肽(GS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a~+-K~+-ATP酶(Na~+-K~+-ATPase)、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和胃蛋白酶(PP)活性和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Cu~(2+)胁迫淡水石首鱼幼鱼96 h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为Y=1.435 5X+0.038 2,(R~2=0.827 3),半致死浓度为0.291 mg·L~(-1),安全浓度为0.029 mg·L~(-1)。Cu~(2+)胁迫对CAT、SOD、GPx、GSH、ALT、AST、Na~+-K~+-ATPase、α-AMS、LP、PP等酶活性和COR、MDA含量及T-AOC影响显著。在受到Cu~(2+)胁迫后SOD、GPx、GSH、Na~+-K~+-ATPase、α-AMS、LP、PP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均显著上升,在4 h时达到最大,随后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AOC和Na~+-K~+-ATPase、α-AMS活性在96 h又恢复正常水平。CAT活性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96 h又恢复正常。MDA含量及ALT和AST活性受Cu~(2+)胁迫后不断升高,MDA含量从4 h开始,ALT和AST活性从12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96 h达到最大值。[结论]Cu~(2+)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危害等级为剧毒,0.197 mg·L~(-1)Cu~(2+)胁迫对肝脏抗氧化酶、鳃Na~+-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对SOD、GPx、GSH、Na~+-K~+-ATPase、α-AMS、PP等酶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起到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对CAT、ALT、AST、LP酶活性和MDA含量起到促进作用。CAT应激响应速度较其他抗氧化酶滞后,SOD是受到Cu~(2+)胁迫最敏感的抗氧化酶,可作为鱼类早期Cu~(2+)污染的首选指示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聂志娟 徐钢春 张守领 徐跑 顾若波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刀鲚(Coilia nasu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3、0.54、0.96、1.68和3 mg/L 5个CuSO4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指标,并通过观察肝、鳃组织病理变化来研究Cu2+污染对刀鲚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刀鲚幼鱼随Cu2+浓度升高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087、1.062、1.042和0.96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 67 mg/L。刀鲚幼鱼暴露24 h之后,各Cu2+浓度处理组(0.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然 边力 胡琼 秦搏 常青 英娜 吴艳庆 杨立国 陈四清
本研究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测定了镉(Cd~(2+))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的急性毒性;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8.19、9.18、10.30、11.56 mg/L共4个Cd~(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设定1.84、2.76、3.68和4.60 mg/L 4个不同浓度Cd~(2+)急性暴露实验,分别在6、12、24、48、72、96 h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d~(2+)浓度增加,急性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11.47、10.82、9.84、9.19 mg/L,Cd~(2+)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96 h安全浓度为0.92 mg/L;6 h时,各浓度组S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6~48 h,SOD、CAT、GSH-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8~96 h,各浓度组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时间越长,浓度越大,活性越低。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12~48 h,1.84 mg/L、2.76 mg/L组MDA含量有波动,3.68 mg/L、4.60 mg/L组MDA含量与时间和浓度成正比。24 h时,1.84 mg/L组肝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2.76、3.68、4.60 mg/L组肝脏组织开始受到明显损伤,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且形状不规则,细胞膜边界模糊,24 h时,1.84 mg/L、2.76 mg/L组鳃组织相比无显著变化,3.68、4.60 mg/L组出现鳃小片弯曲,上皮细胞水肿膨大,相邻鳃小片相互粘连融合,无游离端,细胞坏死脱落等损伤现象。在安全浓度为0.92 mg/L内绿鳍马面鲀幼鱼可健康生长,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及MDA含量反映了绿鳍马面鲀幼鱼受损害程度,可作为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镉 组织结构 抗氧化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志峰 章龙珍 庄平 黄晓荣 颜世伟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mg/L、0.01mg/L和0.015mg/L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h、48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32mg/L、0.0340mg/L、0.0283mg/L和0.02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17m...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 铜 安全浓度 肝脏 抗氧化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凡 牛晓莹 刘飞 袁金翠 李聪歌 马雅雯 孟祥杰
为了探讨三氯生(TCS)对硬骨鱼类性腺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半静态水体暴露法对斑马鱼(Danio rerio)进行染毒,将斑马鱼暴露在2种不同TCS浓度(0.034 mg/L和0.068 mg/L)溶液中,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42 d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探究TCS对斑马鱼卵巢抗氧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SOD、CAT和GPx1a基因在0.068 mg/L TCS处理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GPx1和MT-2基因在0.034 mg/L浓度组表达显著上调;Bcl-2基因在0.068 mg/L浓度组表达显著下调,p53基因在0.034 mg/L浓度组表达极显著上调,Bax在TCS处理组中均显著上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浓度TCS显著影响了斑马鱼卵巢抗氧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了氧化损伤和加速细胞凋亡的发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凡 徐瑞杰 王薇
为探讨三氯生(TCS)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及生长因子的影响,实验通过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对雄性黄河鲤(Cyprinus carpio)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和三个不同浓度TCS处理组(0.04、0.08、0.16 mg/L),暴露42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各组雄性黄河鲤肝胰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SR)、谷胱甘肽-S-转移酶-A(GST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促生长素(GH)及其促生长因子(IGF-1)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各浓度TCS暴露组的肝胰脏中GSR、GSTA及GH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GPxmRNA表达量仅在0.08 mg/L的TCS处理组显著性降低;而IGF-1 mRNA表达量在TCS各处理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果表明,TCS能够干扰雄性黄河鲤抗氧化酶及生长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谢明媚 彭士明 张晨捷 高权新 施兆鸿
将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分别放置在22℃、27℃(对照组)和32℃的不同水温梯度下胁迫48h,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时间(0、12、24、48 h)下银鲳幼鱼肝脏和血清中的抗氧化酶指标和免疫指标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22℃试验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仅在22℃试验组出现显著波动(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22℃试验组在24 h和48 h差异显著(P<0.05);丙二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