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3)
- 2023(12942)
- 2022(11363)
- 2021(10604)
- 2020(8965)
- 2019(20702)
- 2018(20486)
- 2017(40417)
- 2016(21944)
- 2015(24360)
- 2014(24279)
- 2013(24244)
- 2012(22403)
- 2011(20052)
- 2010(19654)
- 2009(17916)
- 2008(17382)
- 2007(15231)
- 2006(13043)
- 2005(11274)
- 学科
- 济(89565)
- 经济(89457)
- 管理(62740)
- 业(60367)
- 企(50388)
- 企业(50388)
- 方法(46089)
- 数学(40791)
- 数学方法(40395)
- 财(22892)
- 农(22267)
- 中国(21543)
- 学(20203)
- 业经(18193)
- 地方(17931)
- 贸(15683)
- 贸易(15678)
- 务(15161)
- 易(15119)
- 财务(15099)
- 财务管理(15071)
- 制(14976)
- 农业(14871)
- 企业财务(14456)
- 理论(14126)
- 技术(13716)
- 环境(13337)
- 和(13281)
- 融(12896)
- 金融(12895)
- 机构
- 大学(312249)
- 学院(308575)
- 管理(124104)
- 济(121524)
- 经济(118986)
- 理学(109004)
- 理学院(107764)
- 管理学(105774)
- 管理学院(105226)
- 研究(101440)
- 中国(74021)
- 京(66107)
- 科学(64907)
- 财(55458)
- 农(51995)
- 所(50758)
- 业大(49071)
- 研究所(46658)
- 中心(46402)
- 财经(45868)
- 江(43341)
- 经(42035)
- 北京(41352)
- 农业(41043)
- 范(39843)
- 师范(39436)
- 经济学(37228)
- 院(36960)
- 州(35688)
- 财经大学(34699)
- 基金
- 项目(220278)
- 科学(173128)
- 基金(161710)
- 研究(156249)
- 家(141946)
- 国家(140812)
- 科学基金(121121)
- 社会(98746)
- 社会科(93661)
- 社会科学(93639)
- 基金项目(86582)
- 省(84600)
- 自然(81263)
- 自然科(79404)
- 自然科学(79386)
- 自然科学基金(77990)
- 划(72223)
- 教育(71660)
- 资助(67596)
- 编号(61951)
- 成果(49481)
- 部(48840)
- 重点(48771)
- 创(45447)
- 发(45366)
- 科研(42870)
- 创新(42386)
- 课题(42324)
- 教育部(41839)
- 大学(41141)
- 期刊
- 济(124372)
- 经济(124372)
- 研究(87625)
- 中国(54742)
- 学报(53504)
- 科学(47831)
- 农(45745)
- 管理(43372)
- 财(40865)
- 大学(40080)
- 学学(38082)
- 农业(31771)
- 教育(30578)
- 融(25847)
- 金融(25847)
- 技术(24729)
- 财经(22541)
- 经济研究(20416)
- 业经(19930)
- 经(19088)
- 问题(16555)
- 业(16181)
- 理论(15625)
- 科技(15143)
- 图书(15105)
- 版(14592)
- 技术经济(14562)
- 实践(14379)
- 践(14379)
- 业大(13737)
共检索到433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顾锋娟
本文以1996年12月26日—2010年11月12日中国股票市场的总体收益率和交易量为研究对象,从非预期交易量变化角度对牛市行情中所呈现的正向非对称进行解释。研究显示,由于牛市行情中单位正向信息冲击相比熊市行情中单位负向信息冲击对非预期交易量影响更大;当在波动方程中加入非预期交易量后,牛市行情中的正向非对称性得以消失,并表现出和熊市行情相一致的负向非对称性。这表明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交易行为特别是非预期交易量变化,是造成中国牛市行情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非预期交易量 波动正向非对称性 股票市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长荣 马永开
采用门限ARCH模型研究了我国住宅价格涨跌幅、波动的非对称性与住宅空置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论表明:我国住宅空置量与住宅价格涨跌和住宅价格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住宅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低住宅空置时住宅价格波动大于高空置时的住宅价格波动;同时住宅价格波动具波动聚集性;政府及时披露住宅空置信息和合理调控住宅空置水平,有利于住宅市场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住宅空置 价格波动 非对称性 波动聚集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黄杰鲲
本文采用GJRGARCH -M模型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影响。在划分时段分别建模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对消息的反应不同于现存文献 ,对此我们提出了新的解释。此外 ,我们的结论也为中国股票市场投机成分不断趋于减少、投资者不断成熟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
股票市场 波动性 非对称性 GARCH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安宁 金德环
本文利用百度指数搜索量数据作为投资者关注代理指标,实证研究了牛熊市下投资者关注对股票收益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在牛市、熊市和震荡市等不同市态下,投资者关注对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牛市中投资者关注与股票市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个股交易活跃程度的正向影响都要大于熊市;牛市中投资者关注对当期股票价格造成的正向压力也要大于熊市,但随后的价格反转程度却要小于熊市。我们认为,这些非对称效应主要由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所造成。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股票收益 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奚峰 王国松
本文基于EGRACH模型,利用高频数据,实证检验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非对称波动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在股指期货初期股指期货对股市的波动有放大作用,在远期降低了非对称性波动,具有稳定股市的功效。
关键词:
股指期货 非对称波动 EGRACH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东洋 杨永
本文选取2006年1月4日到2008年12月31日期间上证综合价格指数日收益率和收益波动率的数据,建立二者变量指标的GARCH模型、AGARCH模型、EGARCH模型,对我国牛熊市轮替过程中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股改后牛熊市期间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表现出显著的长记忆性、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利好"和"利空"消息呈现出不平衡性反应,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强市恒强、弱市恒弱现象。最后,从投资者心理预期、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投资者构成和交易机制等方面对该结论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炜 黄炎龙 宋伶俐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逐步发展及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股票市场收益波动所呈现的非对称性效应是否会发生逆转引人关注。本文运用不同的GARCH类条件异方差模型(EGARCH、TARCH、PARCH以及非对称CARCH模型),选取1998年1月5日至2006年11月6日上证综指的日收盘价格指数数据,分析和验证了股票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性效应。结果表明,上海股市股票收益波动仍然具有非对称性,即利空消息对收益波动的冲击效应大于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从而验证了非对称效应的不可逆转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青 梅强 王娟
文章以1997年1月2日至2007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市场综合指数为样本,根据股指波动情况,划分为三个阶段,运用EGARCH和TARCH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生成机理,提出基于股市波动非对称性政府监管的基本原则,为政府监管股票市场、制定股票市场发展规划与政策,提供具有一般性意义的分析思路和模式,为投资者预测并规避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彬,雷阳
本文使用GARCH-M和EGARCH-M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波动存在集聚性、不对称性、非持续性;高回报伴随高风险;成交量对波动影响显著,但未完全消除GARCH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卢霞
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杠杆效应",并表现出较明显的向均值复归的特征。非预期冲击对各板块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别,金融、公用事业等板块更易受冲击影响,工业、材料等板块抗冲击影响能力较强,而信息技术与医疗保健板块受冲击影响的程度则与大盘相似,电信服务与可选消费板块对冲击反应方向与大盘相反,消费板块表现出了最强的抗冲击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针对9类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并将其作为我国经济预期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MS(2)-AR(2)模型,分析了表征我国经济"景气"状况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非线性动态调整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对一致指数具有预测作用。并将样本期内我国经济划分为"景气"和"不景气"两种状态,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在此期间的"景气"状态的转换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针对9类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并将其作为我国经济预期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MS(2)-AR(2)模型,分析了表征我国经济"景气"状况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非线性动态调整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对一致指数具有预测作用。并将样本期内我国经济划分为"景气"和"不景气"两种状态,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在此期间的"景气"状态的转换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彬
本文以混合分布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扩展GAR CH模型实证研究了上海A股市场交易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交易量变量和收益率、波动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交易量只能在有限程度内解释波动率持续性;上海股市的信息传播方式基本符合混合分布假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艳
文章以BK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对我国消费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进行验证。构造了绝对衰退变量、门限衰退变量和平均衰退变量等三个衰退变量,并用该三个衰退变量估计我国消费品价格波动,研究表明,三个衰退变量的BK值都是滞后一阶的衰退变量系数的T统计量,且呈显著相关。这表明,我国消费品价格确实存在非对称性波动特征。为此,在价格调控过程中,政府应实行具有一定相机选择成分的、动态的物价调控机制,促成我国消费品市场价格的平稳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路胶 赵华
不同学者以相同的模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杠杆效应,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借助于GJR-GARCH和EGARCH,以一定的样本为初始样本,然后逐个扩大样本容量,研究样本的变动对结论造成的影响,得出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杠杆效应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