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0)
- 2023(6677)
- 2022(5914)
- 2021(5402)
- 2020(4853)
- 2019(11327)
- 2018(11441)
- 2017(21734)
- 2016(12457)
- 2015(14439)
- 2014(15039)
- 2013(14775)
- 2012(14075)
- 2011(12739)
- 2010(13036)
- 2009(12202)
- 2008(12272)
- 2007(11475)
- 2006(9730)
- 2005(8645)
- 学科
- 济(49558)
- 经济(49499)
- 管理(32249)
- 业(30002)
- 方法(24239)
- 企(23298)
- 企业(23298)
- 数学(21510)
- 数学方法(21319)
- 农(14840)
- 财(13101)
- 学(12907)
- 中国(12867)
- 制(11089)
- 地方(10245)
- 农业(9315)
- 贸(9292)
- 贸易(9292)
- 业经(9264)
- 易(8983)
- 理论(8458)
- 体(8446)
- 银(8384)
- 银行(8337)
- 和(8025)
- 融(7975)
- 金融(7967)
- 行(7947)
- 务(7632)
- 财务(7603)
- 机构
- 大学(184873)
- 学院(184550)
- 济(70646)
- 经济(68897)
- 研究(65291)
- 管理(65204)
- 理学(55538)
- 理学院(54865)
- 管理学(53656)
- 管理学院(53332)
- 中国(48338)
- 科学(44010)
- 农(42124)
- 京(40252)
- 所(35617)
- 农业(33783)
- 业大(33646)
- 财(32995)
- 研究所(32608)
- 中心(30370)
- 江(29563)
- 财经(25875)
- 北京(25114)
- 范(24259)
- 师范(23898)
- 经(23276)
- 州(23100)
- 院(22892)
- 技术(22663)
- 农业大学(22201)
- 基金
- 项目(121342)
- 科学(91900)
- 研究(85022)
- 基金(84382)
- 家(75476)
- 国家(74859)
- 科学基金(61208)
- 社会(50148)
- 省(49595)
- 社会科(47266)
- 社会科学(47247)
- 基金项目(44686)
- 划(41887)
- 自然(40677)
- 教育(40026)
- 自然科(39684)
- 自然科学(39664)
- 自然科学基金(38936)
- 编号(35797)
- 资助(35427)
- 成果(30082)
- 重点(28050)
- 部(26322)
- 发(26302)
- 课题(25630)
- 计划(24578)
- 创(24567)
- 科研(23858)
- 创新(23086)
- 科技(22519)
共检索到273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曦 刘东明 张慧 朱习芳 陈颖钰 胡长敏 郭爱珍
为进一步解析牛支原体(M.bovis)Vsp X蛋白的黏附特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Vsp X蛋白在M.bovis中的分布,然后通过黏附试验和抗体黏附抑制试验检测Vsp X蛋白的黏附性,最后采用ELISA方法进一步分析蛋白和突变株结合纤连蛋白(Fn)的特性.结果显示,M.bovis Vsp X蛋白位于M.bovis菌体表面;重组Vsp X蛋白(r Vsp X)能黏附到EBL细胞表面,且M.bovis Vsp X基因缺失突变株(M.bovisΔVsp X)体外黏附EBL细胞能力与M.bovis野生株(M.bovis WT)相比显著下降,两个结果说明r Vsp X蛋白具有黏附特性;并且抗r Vsp X蛋白单抗能抑制M.bovis黏附EBL细胞,进而证实r Vsp X蛋白黏附的特异性;此外,r Vsp X蛋白与Fn呈剂量依赖性结合,且M.bovisΔVsp X结合Fn能力与M.bovis WT相比显著下降,证明M.bovis Vsp X蛋白与Fn为特异性结合,且Fn分布在EBL细胞表面.以上结果表明,M.bovis Vsp X蛋白是一种具有Fn结合特性的黏附相关蛋白,能通过EBL细胞外基质成分Fn介导其黏附EBL细胞.
关键词:
牛支原体 Vsp X蛋白 黏附 纤连蛋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俊伟 毕丁仁 胡思顺 彭秀丽
研究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pH值以及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浓度等不同条件对鸡毒霉形体黏附素截短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的影响。经SDS-PAGE分析表明:诱导温度为28℃、诱导时间为9 h、培养基pH值为7.0、IPTG浓度为0.010 mmol/L时目的蛋白在细菌裂解沉淀和上清液中均最大量表达,分别达到30%和17%左右。上清液经GST.Bind Resin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后,洗脱产物中pMGAⅣ融合蛋白纯度高达95%。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被鸡毒霉形体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良科 范红结 陆承平
采用通用的模式细胞HEp 2作黏附及黏附抑制试验 ,研究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 2 4 6株类M蛋白的黏附作用。结果表明 ,ATCC35 2 4 6株可以黏附HEp 2细胞。用重组表达的类M蛋白鼠抗血清处理ATCC35 2 4 6 ,可抑制其对HEp 2细胞的黏附 ,最大抑制率达 81 4 % ;而ATCC35 2 4 6的全菌鼠抗血清在 1∶80 0时能完全抑制它对HEp 2细胞的黏附。此外 ,热酸提取的ATCC35 2 4 6株的类M蛋白和重组表达的类M蛋白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该菌株的黏附 ,前者在 16 0μg·mL-1有最大的黏附抑制率 ( 4 0 % ) ,而后者在 6 0 μg·...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春 杨美 岳筠 单春兰 王开功 程振涛
通过SOE-PCR技术获得PstS基因全长并克隆到pColdⅠ,将重组表达载体pCold-PstS转化进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stS,将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兔抗血清,提取鸡毒支原体总蛋白、膜蛋白和胞浆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Pst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stS基因长度为1 065 bp,其蛋白在氨基酸9~31之间存在跨膜区,pCold-PstS经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PstS(存在于细胞膜和胞浆中),其约43 ku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PstS蛋白是鸡毒支原体膜表面的免疫原性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薇 胡丹丹 李槿年 刘雪芹
为了探明拟态弧菌OmpU蛋白的黏附功能,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基因组中OmpU基因,并构建其互补株,再经组合PCR方法和序列测定,证实了OmpU基因的缺失和互补。对野生株、缺失株和互补株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生化特性、细胞黏附性、致病性等方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缺失株具有遗传稳定性;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没有明显变化,生长速率略减慢,对实验草鱼的毒力降低了4倍,对鲤上皮瘤细胞(EPC)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下降了66.6%,而互补株的黏附能力和毒力又得到恢复,与野生株无明显差异。研究首次确证了拟态弧菌OmpU蛋白具有黏附功能,OmpU蛋白通过黏附参与致病...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娅楠 王婧婷 陈萌 耿绪云 袁增智 孙金生
黏附因子在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定新的黏附因子是了解病原菌致病机制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首次发现游离肝素能够竞争性抑制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的黏附,表明细胞外基质中的肝素可能是细菌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受体。进一步利用肝素亲和层析技术垂钓到6种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并通过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技术成功获得重组的外膜蛋白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组蛋白IMPDH、EF-Tu和Opp A可黏附Hela细胞,并可以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的黏附,说明这3种蛋白可能是其重要的潜在黏附因子。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肝素 外膜蛋白 黏附因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志坚 董瑞兰 罗刚 江和基
采用体外细胞黏附模型,研究菠萝蛋白酶对K88+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黏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菠萝蛋白酶能显著降低K88+ETEC的黏附率,且与庆大霉素的抑菌效果相当(P>0.05).由此可以推测,菠萝蛋白酶能体外抑制K88+ETEC菌毛黏附上皮细胞,阻止K88+ETEC对肠道的侵袭,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菠萝蛋白酶 黏附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正 李健 刘淇 王群
为获得对大菱鲆肠道具有较强黏附能力的益生菌株,了解其黏附机制,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及Western-blot技术,对黏红酵母等4株益生菌的大菱鲆肠黏液黏附性能及黏红酵母表面粘附蛋白和肠黏液受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株益生菌均可黏附于大菱鲆肠黏液;但各菌株的黏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黏红酵母黏附能力最强,鼠李糖乳杆菌次之,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相对较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预先与肠黏液孵育2h后,显著抑制了黏红酵母与肠黏液的结合,其黏附百分率下降了83.6%;但上述处理对其他3株益生菌的黏附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blot显示黏红酵母表面蛋白中分子量为38.5ku和28.6ku的两个蛋白...
关键词:
黏红酵母 黏附蛋白 黏液受体 大菱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继荣 曾振灵 邓碧琴 阎化领 李旭宁 蒋红霞
【目的】探讨中国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粘附素蛋白(PvpA)编码基因pvpA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了解鸡毒支原体致病机制、建立新的鉴别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巢式PCR法对41株广东、四川和北京地区临床分离的鸡毒支原体和3株参考株的pvp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中国临床分离株pvpA的基因变异特征。【结果】所有临床分离株pvpA基因分子特征与强毒株S6,BG44T一致,与疫苗株F36完全不同。临床分离株pvpA基因C-末端DR-1、DR-2区域(第670位~第1056位)GC的含量为53.52%,明显高于鸡毒支原体的平均GC含量;所有临床分离株及S6、BG44T在DR-1和DR-2之间丢失6...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pvpA基因 粘附蛋白 变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巧英 陆承平
为研究猪链球菌 2型 (SS2 )的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的黏附作用 ,进行了如下试验 :1 用黏附计数法比较菌株HA980 1(MRP+ )和SH0 0 6 4 4 4 (MRP-)的黏附动力学 ,两菌株均能黏附于HEp 2细胞 ,MRP+ 株的最大黏附菌数显著高于MRP+ 株 (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柳 许国洋 牟豪 白运川 余远迪
以提取羊口疮痂皮中病毒的DNA为模板,用PCR扩增羊口疮病毒(ORFV)的059基因序列,并进行基因克隆、测序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优化合成059基因编码序列,连接载体pET42a(+),转化Escherichiacoli BL21(DE3);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阳性克隆菌,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表达的F1L蛋白,并以His柱纯化蛋白、梯度法复性及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将BHK21细胞铺于12孔板中培养至单层,分别作F1L蛋白、山羊痘病毒(GTPV)、先蛋白后病毒、蛋白和病毒混液4种方式孵育,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孵育至1.0、6.0h的细胞黏附GTPV的量,研究ORFV F1L蛋白对GTPV黏附BHK21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ORFV重庆石柱分离株(ORFV–CQsz)的059基因编码序列,其编码的F1L蛋白包含1个结合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结构域,显示出肝素结合活性;该蛋白羧基端有2个跨膜区,不利于蛋白质的表达,但优化DNA序列构建的重组质粒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对F1L蛋白的高效表达;免疫印迹显示F1L蛋白对ORFV抗体有较好的反应原性;Bradford法测定的纯化复性的F1L蛋白质量浓度为1.06mg/m L;荧光定量PCR检测数据显示,不同孵育处理下GTPV黏附细胞的拷贝数不同,表明F1L蛋白对GTPV黏附BHK21细胞呈现一定的干扰作用,能降低病毒黏附到细胞的拷贝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柳 许国洋 牟豪 白运川 余远迪
以提取羊口疮痂皮中病毒的DNA为模板,用PCR扩增羊口疮病毒(ORFV)的059基因序列,并进行基因克隆、测序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优化合成059基因编码序列,连接载体pET42a(+),转化Escherichiacoli BL21(DE3);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阳性克隆菌,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表达的F1L蛋白,并以His柱纯化蛋白、梯度法复性及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将BHK21细胞铺于12孔板中培养至单层,分别作F1L蛋白、山羊痘病毒(GTPV)、先蛋白后病毒、蛋白和病毒混液4种方式孵育,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孵育至1.0、6.0h的细胞黏附GTPV的量,研究ORFV F1L蛋白对GTPV黏附BHK21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ORFV重庆石柱分离株(ORFV–CQsz)的059基因编码序列,其编码的F1L蛋白包含1个结合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结构域,显示出肝素结合活性;该蛋白羧基端有2个跨膜区,不利于蛋白质的表达,但优化DNA序列构建的重组质粒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对F1L蛋白的高效表达;免疫印迹显示F1L蛋白对ORFV抗体有较好的反应原性;Bradford法测定的纯化复性的F1L蛋白质量浓度为1.06mg/m L;荧光定量PCR检测数据显示,不同孵育处理下GTPV黏附细胞的拷贝数不同,表明F1L蛋白对GTPV黏附BHK21细胞呈现一定的干扰作用,能降低病毒黏附到细胞的拷贝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芳 周雅坪 张新竹 李松建 麻昌姣 黄海碧 郝永清
为研究分子伴侣是否可以促进牛支原体膜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及表达的蛋白是否具有活性,应用原核表达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牛支原体一个膜蛋白M1的截短片段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改变诱导时间、温度以及诱导剂浓度均未改变其表达形式;2)将4种分子伴侣pGKJE8、pGro7、pG-Tf2和pTf16分别与含有目的蛋白的重组质粒在表达工程菌(BL21)中共表达,当加入终浓度为1.0mmol/L IPTG以及0.5mg/mL L-阿拉伯糖或5.0ng/mL四环素的诱导剂,37℃诱导5h,发现分子伴侣pGTf2和pG-KJE8能显著提高M1截短片段的可溶性表达,其他2种分子伴侣未改变M1的表达形式;3)可溶性表达的M1截短片段与牛支原体阳性血清可以发生特异性反应。因此,研究发现2种分子伴侣可以使牛支原体膜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但未改变其生物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牛支原体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及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诚 乔军 孟庆玲 刘田莉 胡政香 马玉 才学鹏 陈创夫
为了分析绵羊肺炎支原体(MO)膜蛋白p56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以MO新疆流行株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对p56抗原集中区段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测序,进一步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pET-28a(+)-p56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对重组菌进行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4 kD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p56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