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0)
2023(7897)
2022(6811)
2021(6202)
2020(5296)
2019(12191)
2018(11876)
2017(22951)
2016(12952)
2015(14600)
2014(14828)
2013(14745)
2012(13810)
2011(12509)
2010(12586)
2009(11711)
2008(11754)
2007(10885)
2006(9198)
2005(8117)
作者
(40129)
(33909)
(33786)
(32060)
(21021)
(16309)
(15413)
(13447)
(12394)
(11970)
(11418)
(11223)
(10997)
(10596)
(10518)
(10493)
(10463)
(9959)
(9752)
(9660)
(8596)
(8313)
(8214)
(7784)
(7650)
(7511)
(7488)
(7410)
(6982)
(6943)
学科
(53861)
经济(53818)
管理(32576)
(32439)
方法(27212)
(24953)
企业(24953)
数学(24396)
数学方法(24165)
(16557)
中国(13143)
(12893)
(11617)
业经(11352)
农业(11103)
地方(10936)
(10528)
贸易(10525)
(10201)
(9009)
(8057)
(8014)
财务(7999)
财务管理(7974)
环境(7938)
理论(7935)
(7527)
企业财务(7508)
银行(7484)
(7119)
机构
学院(190649)
大学(189664)
(74887)
经济(73245)
管理(69300)
研究(65308)
理学(60049)
理学院(59317)
管理学(58189)
管理学院(57840)
中国(46925)
科学(43671)
(42029)
(39634)
(35040)
业大(34129)
农业(33830)
(33014)
研究所(32275)
中心(30367)
(29158)
财经(26657)
(25316)
师范(25012)
北京(24569)
(24065)
(23334)
经济学(23101)
(22554)
农业大学(22353)
基金
项目(129049)
科学(99064)
研究(91127)
基金(90926)
(81116)
国家(80430)
科学基金(66485)
社会(55766)
(52834)
社会科(52757)
社会科学(52733)
基金项目(48647)
(44724)
自然(43477)
教育(42660)
自然科(42416)
自然科学(42398)
自然科学基金(41658)
编号(37730)
资助(36725)
成果(30933)
重点(29794)
(28891)
(28133)
(26974)
课题(26472)
计划(25884)
科研(25254)
创新(25216)
大学(23688)
期刊
(79643)
经济(79643)
研究(50680)
(38599)
学报(36937)
中国(35323)
科学(30795)
大学(26406)
(26209)
农业(26047)
学学(25080)
管理(21603)
教育(20408)
技术(16073)
(14608)
金融(14608)
(14193)
业经(13987)
财经(12910)
经济研究(12837)
问题(11178)
(11109)
(11104)
业大(9824)
技术经济(9702)
统计(9057)
科技(9024)
商业(8963)
(8902)
理论(8856)
共检索到270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跃进  杨从国  
牛心甘蓝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多作越冬栽培,次年4—5月上市,是解决春淡的一种供淡蔬菜。因此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其用种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种子产量低,供不应求。对牛心甘蓝种子产量的各种因素研究不多。本试验是从牛心甘蓝的种子产量与构成性状的简单相关入手,然后进行几个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阐明产生这些相关的原因和估测这几个性状对提高种子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并对剩余因素的通径系数大小进行了讨论,为牛心甘蓝的繁育工作提供某些依据。1 材料和方法牛心甘蓝于1988年9月5日播种,定植400余株,从中选出具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进行采种,并在1989年9月下旬第二次播种,同年12月1日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静  陈洪梅  韩学莉  段智利  汪燕芬  番兴明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春太  马征宇  刘汉文  李维国  黄华孙  
为给橡胶优良品种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2008年大丰农场不同割龄橡胶树良种PR107生产性试验的数据为材料,通过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橡胶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程度,和各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相对大小。研究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直接通径效应为较大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其中每公顷有效割株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年割胶刀数较小。若要实现PR107单位面积干胶年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合品种特性和海南省生态条件及目前种植条件特点,通过增加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显著提高橡胶产量;通过适当增加年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春太  马征宇  刘汉文  李维国  黄华孙  
为进一步发挥巴西橡胶品种RRIM600的增产潜力,利用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割龄(9、15、17、18、19、20、21、23、29、33年)下,RRIM600作为长期作物栽培的割株数、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割胶刀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IM600不同割龄的干胶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17年割龄的产量为最高,达1 273.94 kg/hm2,18年的产量最低,仅为471.06 kg/hm2;5个产量性状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由大到小的性状依次为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存树率、年割胶刀数、在割率,提高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最有效提高RRIM600的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钧  郝秀忍  孙振纲  刘巷禄  张锋  
研讨了旱地棉花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产量因子对皮棉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和决定作用。结果表明,旱地棉田在干旱和雨涝两种不同条件下,其参数显然不同。一般在干旱条件下,皮棉产量与亩铃数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亩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最大,决定程度也最高;而在雨涝条件下,皮棉产量与衣分相关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度也最高。通过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条件的棉花育种目标。选育水地棉花高产品种,抗病、早熟、高衣分可作为育种的主攻方向;旱地棉花育种,应该把结铃性、铃重和保全苗能力作为选择重点。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武慧娟   张榕   耿小丽   李德明   付萍   周栋昌   高占琪   刘乾  
2020-2021年,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甘肃省通渭县不同播种量(7.5、15、22.5和30 kg·hm~(-2))和行距(30、60、90和120 cm)对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实际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甘肃红豆草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行距是影响红豆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行距60和90 cm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和120 cm (P <0.05),播种量则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显著。受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在行距60 cm+播种量22.5kg·hm~(-2)组合时红豆草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1 423.81 kg·hm~(-2)。同时,行距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千粒重具有显著影响(P <0.05),播种量对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同样影响显著(P <0.05)。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每花序荚果数、每花序饱满荚果数、空瘪率、每花序空瘪荚果数、每株荚果重、分枝数和千粒重是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综上,红豆草种子实际生产中,以行距60 cm+播种量22.5 kg·hm~(-2)组合最佳,同时可通过减少每花序空瘪荚果数,降低空瘪率,增加每花序荚果数、分枝数以及提高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等方式来提高种子产量,但要注意协调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云  余淑艳  黄薇  王星  高雪芹  彭文栋  伏兵哲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以甘农4号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覆黑膜(HM)和覆白膜(BM)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连续2年(2016-2017年)测定不同覆膜处理下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2016-2017年平均结果显示,HM和BM处理苜蓿的株高分别为105.75和104.77 cm,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38和8.40 cm;HM和BM处理的每株花序数为493.77和501.85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2.12和90.20个;BM处理的每花序结荚数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3个,HM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HM和BM处理的每荚种子数分别为6.12和6.92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8和1.6个;HM和BM处理苜蓿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358.95和494.7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58和193.33 kg/hm~2。由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可知,苜蓿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提高每株花序数间接地实现。[结论]覆白膜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存良  殷毓芬  吴祥云  陈淑琴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许多学者关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农作物产量由产量构成因素决定,理论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决定度为100%。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产量的直接性状,而其他通过产量构成因素间接影响产量的性状为间接性状。间接性状不存在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只能通过产量构成因素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斌   张敏   王彦龙   刘颖   马玉寿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施肥量及行距处理下,第2年种子产量以播种量2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50.0 kg·hm~(-2),行距30.0 cm的组合模式最高,产量为130.78 kg·hm~(-2)。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来看,种子产量与穗宽、每生殖枝小穗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和每生殖枝结实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通过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小花数、小穗数及千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明显。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调整栽培技术,增加发草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和小花数来提高发草种子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怀德  赵欢庆  俞国基  杨俊海  赵晖  王彩云  
以来源于意大利、加拿大和墨西哥的12个硬粒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硬粒小麦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变化以及对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源于墨西哥品系的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品种,加拿大品种与墨西哥品系和意大利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不同来源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墨西哥品种极显著高于加拿大和意大利品种,千粒重墨西哥品系则显著低于意大利和加拿大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来源品种的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大多存在着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均为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间多为正相关。通...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梦雨   王斌   王腾飞   兰剑  
为探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种子田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S_1:1.2 kg·hm~(-2),S_2:1.8 kg·hm~(-2),S_3:2.4 kg·hm~(-2),S_4:3.0 kg·hm~(-2),S_5:3.6 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一级分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结荚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条、每荚种子数、千粒重、实际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在S_4播量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77.09、23.35、12.56、6.16和1.88 g;株高和每花序小花数在S_2播量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7.81 cm和18.18;以上指标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均在S_4处理下最大,分别为5 993.39和630.68 kg·hm~(-2),较S_1处理提高了180.25%和38.41%。相关性分析表明,每生殖枝花序数与每花序小花数和种子产量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主成分分析显示,每生殖枝花序数和实际种子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每荚种子数次之,株高的贡献率最小,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S_4> S_3> S_2> S_5> S_1。建议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种子田生产的最佳播种量为3.0 kg·hm~(-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目的】分析杨树超短轮伐林纤维含量构成因素及其贡献率,明确育种目标,为杨树超短轮伐林选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以5个3年生欧美杨无性系(库安托杨、凌丰1号、凌丰3号、凌丰4号和凌丰5号)为材料,利用ExcEl、SPSS 17.0软件对5个无性系各性状数据进行方差、标准差分析,计算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利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对无性系各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并建立单株纤维含量与生长、材性性状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对纤维含量主要构成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贡献率,了解其作用模式。【结果】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5个无性系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饶华熹  
小麦的杂交育种工作,根据育种目标,主要是选配好的杂交亲本,使双亲主要性状的优缺点达到最大程度的互补,杂交后代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好的变异类型,选育出优良的品系或品种的可能性就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除选择优良的株系外,对于优良单株的选择,依据于生育期、抗病、抗逆性及产量因素,如每株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长,选择的效果如何,我们应用复相关分析,对产量因素进行筛选,验证了多年以来田间的单株选择方法是适用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锦芳  周贤琼  蒲晓斌  李浩杰  蒋梁材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应芬  李娟  雷霞  牟琼  杨义成  
为加快国审牧草新品种的应用推广速度,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N、P、K 3因素5水平对花溪芜菁甘蓝种子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了肥料因子与种子产量之间的关系数学模型;经该模型分析,施尿素112.4 Kg/hm~2+钙镁磷肥123 Kg/hm~2+硫酸钾96.4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2918.06 Kg/hm~2,产达值291 806元/hm~2。各因素对种子产量的作用以磷肥最大,氮肥其次,影响较小的是钾肥。经济性状对种子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角果数>单角种子数>千粒重,提高主花序长和有效分枝数可最有效地提高花溪芜菁甘蓝的种子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