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3)
2023(6577)
2022(5441)
2021(4851)
2020(4035)
2019(8877)
2018(8464)
2017(15663)
2016(8749)
2015(9407)
2014(8919)
2013(8793)
2012(8124)
2011(7377)
2010(7075)
2009(6429)
2008(6252)
2007(5429)
2006(4700)
2005(4087)
作者
(30172)
(25090)
(25050)
(23231)
(15919)
(12438)
(11084)
(9966)
(9720)
(8704)
(8651)
(8358)
(8299)
(8030)
(7918)
(7839)
(7769)
(7557)
(7310)
(7262)
(6680)
(6178)
(5881)
(5847)
(5738)
(5587)
(5482)
(5409)
(5254)
(5246)
学科
(32577)
经济(32530)
管理(23982)
(23487)
(18191)
企业(18191)
方法(15999)
数学(14466)
数学方法(14323)
(9712)
(9610)
(9018)
中国(8325)
(8250)
贸易(8249)
(8068)
业经(7229)
农业(6646)
(5789)
环境(5658)
技术(5638)
(5459)
财务(5453)
财务管理(5441)
企业财务(5199)
地方(4916)
(4833)
银行(4773)
(4726)
金融(4726)
机构
大学(128050)
学院(126101)
(50019)
研究(49277)
经济(49178)
管理(45315)
理学(40372)
理学院(39865)
管理学(38952)
管理学院(38774)
(37194)
科学(35603)
中国(34768)
农业(30323)
业大(28763)
(27665)
(27571)
研究所(25894)
中心(21469)
(20364)
农业大学(20159)
(18136)
(17850)
(16970)
北京(16923)
财经(16865)
(16523)
科学院(16392)
(16320)
(15581)
基金
项目(95818)
科学(73579)
基金(70977)
(68034)
国家(67507)
研究(57566)
科学基金(55158)
自然(40130)
自然科(39231)
自然科学(39212)
自然科学基金(38561)
基金项目(37945)
社会(37311)
(37254)
社会科(35397)
社会科学(35385)
(32950)
资助(28699)
教育(25523)
计划(22343)
重点(22283)
科技(20564)
(20393)
(20319)
(20113)
科研(19867)
编号(19519)
(19252)
创新(19124)
(17483)
期刊
(47463)
经济(47463)
学报(35226)
(32590)
研究(31372)
科学(27886)
大学(24614)
学学(23945)
中国(23236)
农业(22201)
管理(15342)
(14621)
(12451)
业大(11165)
农业大学(9436)
(9279)
金融(9279)
经济研究(9053)
(8613)
财经(8198)
业经(7918)
技术(7693)
科技(7647)
林业(7477)
教育(7260)
(7020)
中国农业(6802)
问题(6635)
自然(6204)
商业(5742)
共检索到175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喆  袁希平  王安奎  昝林森  杨世平  金显栋  张继才  付美芬  黄必志  
【目的】研究肉牛品种及性别对牛肉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肉牛的品种改良和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相近((12±1)月龄)的BMY阉公牛15头、云南黄牛9头(母牛4头,阉公牛5头)、短云杂阉公牛6头、西云杂阉公牛4头,在相同条件下经过12~14个月的强制育肥,取7~9胸肋眼肉进行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阉牛和母牛的牛肉脂肪及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个品种牛的牛肉脂肪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棕榈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品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妹英  曹长贤  张力  肖天放  
对莆田黑猪、杜洛克、大约克3个纯种及其二元杂种杜莆(杜洛克♂×莆田黑猪♀)和大莆(大约克♂×莆田黑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杜莆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2.09%、51.14%、9.26%和7.45%),表明杜莆有效地保留了莆田黑猪肉质优良的特点;莆田黑猪与杜洛克(杜洛克♂×莆田黑猪♀)二元组合的杂交效果较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福泉  嘎尔迪  刘瑞芳  于磊  卢寿锋  齐智利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酸构成的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液和血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乳脂CL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乳脂CLA合成机制,为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寻找合适途径。【方法】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油料籽实(葵花籽、亚麻籽、菜籽),3种日粮的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同,测定采食后不同时间点瘤胃液、血浆及乳脂中脂肪酸含量。【结果】葵花籽组奶牛乳脂中CLA、t11-C18﹕1、PUFA及LCFA比例均显著高于菜籽组和亚麻籽组(P<0.05);葵花籽组奶牛血浆中t11-C18﹕1的比例显著高于菜籽组和亚麻籽组(P<0.05);瘤胃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暖昕  张瑞  白云鹏  程强  张小强  贾莉  李佳龙  雷赵民  
选取健康状况良好、初始体重相近的9头平凉红牛阉牛,分为3组,每组3头。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则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每头每天添加10 g(L组)、20 g(H组)牛至精油,预试期14 d,正试期570 d,取左半胴体半腱肌测定肉品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研究长期添加牛至精油后平凉红牛肌肉品质、脂肪酸及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排酸时间相同牛至精油添加量不同时,排酸0 h,L组失水率显著低于CON组(P <0.05)。综上所述,长期饲喂牛至精油可以改善育肥后期平凉红牛的肌肉品质并提升肌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娟  潘克厚  
微藻细胞中脂类的数量及质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改变培养条件及在不同的时期收获对微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培养基成分、光强、温度、通气量和生长期 5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希望能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洪琪  S.M.Renaud  d.L.PaRRy  K.C.Woo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爱武  左璐雅  董斌  
【目的】研究月见草籽对鹌鹑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期通过调整日粮组分来改变鹌鹑肉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选用150只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第1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5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8%,10%,12%和15%月见草籽的试验日粮,进行为期50 d的饲养。于35和50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屠宰3只鹌鹑,取肉样,测定鹌鹑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随着月见草籽添加量的增加,35日龄鹌鹑肉中脂肪含量呈递增趋势,15%月见草籽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日粮中月见草籽添加量的增加,35日龄及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爱武  鞠贵春  左璐雅  董斌  
【目的】研究紫苏籽对鹌鹑肉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方法】将150羽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羽,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自配的基础日粮,第2~5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8%,10%,12%和15%紫苏籽(磨碎)组成的试验日粮,于35和50日龄取样,测定鹌鹑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和各脂肪酸含量。【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含量(P<0.05),添加12%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灰分含量(P<0.05);添加不同量的紫苏籽均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C18∶3含量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永江  常玲玲  杨章平  吴海涛  陈莹  施雪奎  李云龙  梁祥焕  尹召华  
【目的】探索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与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1头无临床乳房炎、胎次为2—3胎、泌乳期在100—300 d的中国荷斯坦牛早、中、晚共3次的混合奶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含量,并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季节、胎次、泌乳阶段、乳中体细胞评分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与乳中体细胞评分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乳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季节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阶段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影响较小;除十四碳一烯酸(C14:1)、棕榈油酸(C16:1)、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永峰  昝林森  李景景  吴晓霞  李林强  牛鹏飞  
【目的】探索超声波辅助食盐腌制对牛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以秦川牛肉为研究对象,研究测定超声波结合3%和6%食盐腌制后不同部位牛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结果】高档牛肉部位的脂肪含量较高,处理后高档牛肉的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处理,不同部位不同脂肪酸含量的排序发生了明显变化,部分脂肪酸含量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但显著降低了月桂酸、肉豆蔻酸、15:0、17:0的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了肉豆蔻油酸、反式棕榈油酸、棕榈油酸、17...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春莲  王正加  夏国华  黄坚钦  刘力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登超  王钧毅  韩传明  崔淑英  侯立群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呼红梅  王继英  郭建凤  张印  沈彦锋  武英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mRNA表达丰度,并测定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比杜洛克猪高36.16%。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显著,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莱芜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佳冉  胡深强  梁小虎  丁鹏  贾先波  陈仕毅  王杰  赖松家  
【目的】比较夏西本杂交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形态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0头18月龄体质量相近的夏西本杂交公牛进行屠宰,采集腹部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称其质量后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观测2种脂肪的组织学差异;应用GC-MS技术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1)肾周脂肪组织质量显著大于皮下脂肪组织(P0.05)。(2)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中都检测出3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5种,含量最高的有硬脂酸、棕榈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8种,油酸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0种,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其含量有明显差异,SFA含量分别为(68.58±2.64)%和(73.16±1.71)%,MUFA含量分别为(21.45±2.14)%和(18.06±1.25)%,PUFA含量分别为(9.97±1.01)%和(8.78±1.38)%,SFA、MUFA、PUFA含量在2种脂肪组织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脂肪酸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与脂肪组织质量和脂肪细胞直径进行关联分析后发现,肾周脂肪酸主成分1,2,4,5和7与脂肪组织质量和脂肪细胞直径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而皮下脂肪酸的各主成分与脂肪组织质量和脂肪细胞直径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夏西本杂交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质量和组织学形态具有明显差异,两者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棕榈油酸等部分脂肪酸的含量与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脂质沉积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